論文解讀--鰤魚諾卡氏菌重組HRP1對加州鱸的保護作用

2020-11-28 中國水產養殖網

論文解讀--鰤魚諾卡氏菌重組HRP1對加州鱸的保護作用

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 作者:陳國權 水產養殖網 2020-04-17 11:37:00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來自Vaccine的文章:鰤魚諾卡氏菌重組HRP1對大口黑鱸的保護作用,引用信息如下:


實驗結果如下:
1、HRP1基因的序列分析
HRP1基因長423bp,編碼140個胺基酸,包括114個胺基酸長的CBS_Pair_SF超家族,無信號肽。鰤魚諾卡氏菌HRP1的胺基酸序列具有兩個CBS結構域,10個可能的配體結合位點I和13個可能的結合位點II。在&nbspHRP1序列比對中,與其他鰤魚諾卡氏菌物種的序列比對顯示出100%的同源性,並顯示出與其他參考諾卡菌科物種(在10個諾卡菌科物種中有56.2-73.9%的同源性)和結核分枝桿菌HRP1(47.8%的同源性)相對較高的同源性和相似的結構特徵。系統發育樹分析表明,該種的HRP1與N.&nbspcrassostreae的親緣關係較近,可信度為83%。
&nbsp
2、HRP1重組蛋白的克隆、表達和純化
鰤魚諾卡氏菌HRP1蛋白編碼基因大小為438bp(圖A和B),約33&nbspkDa(圖C)。SDS-PAGE分析,TRX-Tag蛋白在誘導後的大腸桿菌BL21中成功表達,分子量約為21&nbspkDa(圖D)。經Ni-NTA瓊脂糖柱純化後,rHRP1和rTRX的分子量分別為33&nbspkDa和21&nbspkDa,與預測的分子量相近。rHRP1和rTRX都是高度純化的(圖C和D),純化的rHRP1和rTRX的終點內毒素水平分別為0.504和0.55EU/ml。



3、rHRP1的免疫原性研究
用感染鰤魚諾卡氏菌的大口黑鱸血清證實rHRP1的免疫原性。Western&nbspblot分析表明,重組蛋白rHRP1的33&nbspkDa條帶能與感染鰤魚諾卡氏菌的大口黑鱸血清(圖E)發生特異性反應,但不能與健康大口鱸魚的對照血清發生反應。
&nbsp
4、血清溶菌酶活性
免疫後1-6周,用比濁法測定免疫魚和對照魚的血清溶菌酶活性(圖1)。rHRP1+ISA免疫組在免疫後2~6周血清溶菌酶活性顯著高於陰性對照組(PBS、PBS+ISA、rTRX+ISA)。在免疫後第1周,免疫組和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免疫組的溶菌酶活性在第4周達到最高(167&nbspmg/ml)。


5、特異性血清抗體的產生
免疫後第1~6周,用ELISA法檢測免疫魚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效價(圖2)。rHRP1+ISA在第1~6周的魚血清中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水平顯著高於對照組,其中以第4周的抗體效價最高。但在第1周,rHRP1+ISA組與rTRX+ISA組的抗體產生無明顯差異。免疫後4~5周,rTRX+ISA組的抗體水平顯著高於PBS組和PBS+ISA免疫組。PBS+ISA免疫的魚在所有檢測時間點的效價均高於注射PBS的魚,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BS+ISA免疫的魚在所有檢測時間點的滴度均高於注射PBS的魚。


6、免疫相關基因的表達
為探討對免疫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利用管家基因rsp40和β-actin,採用qRT-PCR分析了上述免疫相關基因在攻毒後24h頭腎組織中的表達水平。
相對表達分析表明(圖3),與對照組相比,rHRP1+ISA組頭腎各基因的mRNA表達水平均顯著升高,尤其是IL-1b、IL-8和CCL20(表達量增加了6.0倍以上)、MHCIa、CD8a、INFg和NKEF(表達量增加了3.0倍以上)。結果表明,rHRP1+ISA組頭腎組織中IL-1b、IL-8、CCL20和MHCIa、CD8a、INFg和NKEF的表達量均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
攻毒後24h,Th17免疫相關基因STAT3、IRF4和RORa較對照組顯著上調(變化超過2.0倍)。24h後rTRX+ISA組IL-1b和IgM的表達均高於PBS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ISA佐劑組也記錄到更高水平的IL-1b表達(變化3.0倍)。


7、針對鰤魚諾卡氏菌的免疫保護作用
在6周的觀察期內,所有組的魚都存活下來,並且在行為和病理體徵上與對照魚沒有差異。PBS對照組的魚在感染後8d開始死亡,並持續到31d。試驗結束時,PBS組、PBS+ISA組、rTRX+ISA組和rHRP1+ISA組的平均累積死亡率分別為75%、68.33%、63.33%和20%,PBS+ISA組、rTRX+ISA組和rHRP1+ISA組的平均累積死亡率分別為8.88%、15.56%和73.33%,與PBS+ISA組、rTRX+ISA組和rHRP1+ISA組的平均累積死亡率相比,PBS+ISA組、rTRX+ISA組和rHRP1+ISA組的平均累積死亡率分別為8.88%、15.56%和73.33%。在攻毒實驗中,從瀕臨死亡的魚的肝臟、頭腎和脾臟中分離到純菌落的鰤魚諾卡氏菌,表明該菌的感染是其致死的原因之一,這些結果暗示&nbsprHRP1可作為諾卡氏菌病的有效疫苗。
&nbsp
綜上所述:可特異性檢測到33&nbspkDa的rHRP1蛋白;通過計算相對存活率(RPS)來評價rHRP1的疫苗效力。rHRP1誘導的RPS為對照組的73.33%;qRT-PCR結果顯示,rHRP1能顯著增強免疫相關基因IL-12p40、IL-8、IL-1b、TNFa、IFNg、NKEF、MHCIa、MHCIIa、CD4-1、CD8a、IgM、NF-Jb、STAT3、IRF4、RORa和CCL20的表達。這些結果表明,rHRP1有可能成為諾卡氏菌病的候選疫苗。

(本文已被瀏覽 4074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論文解讀--透明虎皮魚作為一種魚類模型分析諾卡氏菌體內感染
    論文解讀--透明虎皮魚作為一種魚類模型分析諾卡氏菌體內感染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王文基 水產養殖網 2020-04-06 22:56:自1963年阿根廷首次報告魚諾卡氏菌病以來,對該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學方面,目前還沒有廣泛有效的方法在感染早期能夠被發現或控制。魚類在發育早期通常是透明的,這一特性已被用於實時研究。如果用一種透明的魚來研究鰤魚諾卡氏菌侵染的過程,將能更好的理解鰤魚諾卡氏菌的致病機理。
  • 論文解讀--諾卡氏菌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案
    論文解讀--諾卡氏菌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案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楓橋夜泊 水產養殖網 2019-07-23 16:19:00,並且鐵在其生長中起重要作用。諾卡氏菌屬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對吞噬作用的抗性,並且已經顯示細絲期的細菌對小鼠巨噬細胞的毒性高1000倍。諾卡氏菌屬&nbsp通過臍帶因子減少吞噬體和溶酶體的整合,並減少巨噬細胞中的溶酶體酶活性。此外,由於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產生,增加了過氧化氫酶的水平,可以幫助細菌的細胞壁糖脂複合物的產生,從而中和,甚至抵抗吞噬細胞的氧化殺傷機制。
  • 魚病知識--魚類諾卡氏菌的「前世今生」
    ),諾卡氏菌科(Nocardiaceae),諾卡氏菌屬(Nocardia)。&nbspotitidiscavianon)和星狀諾卡氏菌(N.&nbspasteroides)。其中,殺鮭諾卡氏菌(N.&nbspsalmoncide)與星狀諾卡氏菌(N.&nbspasteroides)在同一個rRNA亞群,鰤魚諾卡氏菌(N.&nbspseriolae)、粗形諾卡氏菌(N.
  • 加州鱸池塘健康養殖技術
    目前養殖的主要為「優鱸3號」二、加州鱸市場分析 2018年,全國淡水加州鱸產量432058噸,廣東省產量為258421噸,佔比59.8%,湖南省產量為3742噸,佔比僅0.8%,2019年,全國淡水加州鱸產量477808噸,其中廣東產量279952噸,佔比58.6%,而湖南省加州鱸產量為7591噸,佔比1.6%,說明湖南省淡水加州鱸養殖潛力大。
  • 諾卡氏菌和維氏氣單胞菌並發引起太陽魚死亡一例
    諾卡氏菌和維氏氣單胞菌並發引起太陽魚死亡一例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雷燕 水產養殖網 2016-01-28 14:48:00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一太陽魚和黃顙魚混養池塘,面積10畝,水深2米,4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圖1)。2015年4月底存塘藍鰓太陽魚約3.8萬尾,平均規格約200g/尾;存塘黃顙魚約1.5萬尾,平均規格約200g/尾。
  • 論文解讀--諾卡氏菌通過激活線粒體半胱天冬酶途徑誘導牛乳腺上皮...
    據報導諾卡氏菌是人類和動物的細胞內病原體。諾卡氏菌可導致局部或全身性諾卡氏菌病,伴有膿或肉芽腫,可能通過吸入、攝入或創傷性植入傳播,並可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傳播。引起諾卡氏菌病的最重要物種包括奶牛乳腺炎諾卡氏菌、殺鮭諾卡氏菌、巴西諾卡氏菌、鼻疽諾卡氏菌和新星諾卡氏菌。
  • 秋季加州鱸魚幾種常見病害的防控攻略
    不管怎樣,在這個階段,加州鱸養殖基本上比較順利。&nbsp&nbsp&nbsp&nbsp然而,到了9月中下旬,秋風乍起,天氣稍涼,晝夜溫差加大,冰鮮投餵量猛增,水質變差,加州鱸寄生蟲病、爛鰓病、潰瘍病、諾卡氏病、腸炎等病害呈多發的態勢(以冰鮮投餵為主的魚塘發病較多,以飼料投餵為主的魚塘發病較少),給部分養殖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 ...諾卡氏菌通過激活線粒體半胱天冬酶途徑誘導牛乳腺上皮細胞凋亡
    據報導諾卡氏菌是人類和動物的細胞內病原體。諾卡氏菌可導致局部或全身性諾卡氏菌病,伴有膿或肉芽腫,可能通過吸入、攝入或創傷性植入傳播,並可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傳播。引起諾卡氏菌病的最重要物種包括奶牛乳腺炎諾卡氏菌、殺鮭諾卡氏菌、巴西諾卡氏菌、鼻疽諾卡氏菌和新星諾卡氏菌。&nbsp&nbsp在人類中,諾卡氏菌病的常見表現為肺諾卡氏菌病、中樞神經系統(CNS)諾卡氏菌病、肺外諾卡氏菌病、皮膚、皮下或淋巴皮膚諾卡氏菌病和諾卡氏菌血症。在牛中,它與慢性鼻疽、流產、肺和全身性諾卡氏病有關。
  •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雷燕等 水產養殖網 2015-10-29 09:51: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一雜交鱧養殖池塘,面積8畝,水深2米,3臺增氧機(見圖1),2014年7月,過塘2-3兩的雜交鱧40萬尾,9月份分一部分到旁邊大塘中,目前該塘有雜交鱧13萬尾,規格0.5斤,塘中混養有大頭魚800尾。
  • 池塘加州鱸如何養殖?技術要點有哪些?
    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從國外引進加州鱸,由於加州鱸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溫廣、抗病能力強等優點,加上肌間刺少、肉質細嫩等優點,受到了養殖戶和消費者的青睞。下面筆者對加州鱸池塘養殖技術與經驗進行總結,供大家參考。
  • 做好了這六大關鍵點,加州鱸土塘水花培育成活率大大翻倍!
    做好了這六大關鍵點,加州鱸土塘水花培育成活率大大翻倍!出處:水產前沿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7-03-31 23:53:00 文/圖廣東旺海飼料實業有限公司、活寶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黃志東筆者介紹了加州鱸水花的來源及優質水花的評判標準,並詳細分析了加州鱸育苗的六大關鍵點,以期幫助到一線加州鱸養殖戶提高育苗成活率,降低養殖風險隨著2017年加州鱸行情的持續向好,養殖戶養殖加州鱸的熱情也持續高漲,根據行業人士預計
  • 阮繼生:我的放線菌分類研究|朝花夕拾
    我將橙紅色放線菌定為6個種,其中5個是新種,在蘇聯《微生物學報》上發表了5篇論文。1961年5月通過論文答辯,我按期獲得了生物學副博士學位。當中國科學代表團訪蘇參觀克拉西裡尼可夫教授的實驗室時,導師總是說上一句「繼生是您們國家未來的放線菌分類學家」。
  • 加州鱸養殖想獲得更高的利潤,優良的苗種是成功的第一步!
    加州鱸魚因為其具有抗病力強、生長快、養殖周期短、肉嫩味美等優點,現在已成為全國各地普遍養殖的特種水產品之一。今年加州鱸的行情也比較好,不少養殖戶因此賺了一筆,而養殖成功才開始賺錢的唯一保證,加州鱸水花培育是加州鱸養殖的第一關,只有培育出足夠多且優良的苗種,才能保證市場的需求,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 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溶血磷脂對加州鱸生長和肝臟代謝能力的影響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飼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溶血磷脂對加州鱸生長和肝臟代謝能力的影響  近年來加州鱸作為特種淡水養殖品種發展迅速,根據《2020中國漁業統計年鑑》記載,2019年全國加州鱸養殖產量達到477808噸,較2018年增長10.6%。
  • 鰤魚中的極品!
    當鰤魚長至15釐米時,離開漂流的海藻,營自由遊泳生活。4釐米以下的鰤魚主要攝食哲水蚤之類的橈足類及甲殼動物,隨著生長,開始攝食幼魚和其他小魚類。長至15釐米,則以沙丁魚、鯖、烏賊等為食。鰤魚的壽命為7歲,最大個體為96釐米,體重13公斤。
  • 年產加州鱸7500噸,以酸菜魚爆紅的太二,現在也開始養魚了
    文/水產前沿陳曉慶  只做老罈子酸菜魚的太二  談起加州鱸餐飲,不得不提到太二酸菜魚,這是一家火爆於華南,並正向全國迅速擴張的連鎖餐飲。  太二酸菜魚主打一道老罈子酸菜魚,且堅持只用加州鱸這一條魚。加州鱸成本要比黑魚、草魚、龍利魚、巴沙魚都要高,但他們在經過各種對比之後發現,鱸魚肉質緊、密度高,口感更加細嫩彈牙,油脂少且不油膩,魚刺少,特別適合做酸菜魚。太二在處理魚時去骨、去尾、去魚腩,只留下了最精華的魚背肉。
  • 加州鱸出魚期刮魚硬骨,掌握這些出魚要點,可以減少損失
    到9月份仍然會有持續的高溫天氣,這將給加州鱸刮魚帶來巨大的障礙。經驗不足的養殖戶賣魚時出現硬骨、死魚等現象十分常見。如何才能將眼前的「金元寶」安全地收入囊中呢?小編與加州鱸養殖地佛山市勒流鎮尾批魚的加州鱸養殖戶深入接觸、交流,總結出如下高溫期加州鱸安全出魚技術要點,給廣大養殖戶借鑑。
  • 進入冬季,加州鱸都水黴病及爛身病頻發,怎麼處理?
    據養殖戶反映,進入冬季,他們存塘的不少加州鱸都出現水黴病及爛身病。加州鱸水黴、爛身病有著流行廣、發病快、死亡率高等特點,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加州鱸大面積死亡。
  • 鰤魚:一條有100個名字的魚
    鰤魚或五條鰤(學名:Seriola quinqueradiata),又名青甘魚、平安魚、油甘魚,廣東又叫蕃薯仔.分布於臺灣、日本附近海域還有我國南海海域. 鰤魚在日本有100種以上的名字。在臺灣則是被稱為青甘鰺或青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