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解讀--諾卡氏菌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案

2020-11-28 中國水產養殖網

論文解讀--諾卡氏菌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案

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楓橋夜泊 水產養殖網 2019-07-23 16:19:00

諾卡菌屬是一種需氧菌,革蘭氏陽性,過氧化氫酶陽性,屬於諾卡菌科。這種細菌在1888年首次被Edmond&nbspNocard報導,並不是人類的共生細菌。到目前為止,由於人口增長率的增加,免疫紊亂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增加,諾卡菌病的發病率正在增加。從1888年到2017年,研究者調查了世界範圍內的分類地位、分離方法、屬和種水平的表型和分子鑑定、抗生素譜、治療和流行病學。今天,小編與大家一起學習一下,文章引用信息如下(DOI:10.1016/j.micpath.2017.11.012):


諾卡氏菌的發病機制
諾卡氏菌屬是在巨噬細胞和宿主組織內生長的可選細胞內生物,並且鐵在其生長中起重要作用。諾卡氏菌屬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對吞噬作用的抗性,並且已經顯示細絲期的細菌對小鼠巨噬細胞的毒性高1000倍。

諾卡氏菌屬&nbsp通過臍帶因子減少吞噬體和溶酶體的整合,並減少巨噬細胞中的溶酶體酶活性。此外,由於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產生,增加了過氧化氫酶的水平,可以幫助細菌的細胞壁糖脂複合物的產生,從而中和,甚至抵抗吞噬細胞的氧化殺傷機制。

諾卡氏菌通過使用溶菌酶酸性磷酸酶作為碳源,在吞噬作用期間抑制細菌被酶殺死。與許多其他細菌一樣,這種細菌轉化為L-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在宿主體內保留一段時間,在某些情況下,通過提供條件和重建細胞壁組分,它返回到原始狀態。這些細菌在人類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可見於患者體內。雖然這種細菌可以感染健康個體,但是從1961年到現在,有幾例報導稱,由於使用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藥物以及愛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而感染諾卡氏菌病。對巴西諾卡氏菌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顯示了一些毒力基因,如鹼性磷酸酶,酪蛋白溶解肽酶,溶細胞素,溶血素,脂肪酶,金屬蛋白酶,磷酸酶和磷脂酶。

抗生素和諾卡氏菌治療
鑑於諾卡氏菌屬的抗生素譜不同,準確鑑定物種對於正確有效的治療是必要的。對諾卡氏菌進行抗菌譜檢查的原因包括:(1)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致命的諾卡菌病;(2)磺胺類藥物治療缺陷(抗磺胺類抗生素);(3)N.&nbspasteroides的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尤其是磺胺類抗生素;(4)迄今為止,可以使用新的抗生素製劑,有些可能比磺胺類藥物治療更有效。

各種因素,如對諾卡氏菌的免疫反應,毒力因子和免疫抑制條件對於諾卡菌病治療很重要。心肌感染的治療時間尚不清楚,但建議局部感染治療6周,6個月至1年進行全身性諾卡菌病治療,並根據臨床情況和患者的免疫系統進行治療。

諾卡氏菌抗生素敏感性試驗的標準方法是發酵液微量稀釋法。其他抗菌譜方法包括椎間盤擴散法,瓊脂稀釋法,ε計或E檢驗和放射性Bactec。在文獻中,有人提出這種細菌的抗生素抗性模式在不同的地理區域有所不同。1983年使用甲氧苄氨嘧啶-&nbsp磺胺甲惡唑(複方新諾明)治療諾卡菌病,用作選擇性治療藥物。

複方新諾明(SXT)抑制細菌中的二氫葉酸還原酶和二氫蝶酸合成酶。在7-10天後用SXT治療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觀察到包括發熱和皮疹的臨床症狀。在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陰性個體中,超敏反應和藥物反應為8%。

其他抗生素家族如四環素(米諾環素),氨基糖苷類&nbsp在7-10天後用SXT治療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觀察到包括發熱和皮疹的臨床症狀。在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陰性個體中,超敏反應和藥物反應為8%。

其他抗生素家族如氨基糖苷類(慶大黴素,阿米卡星等),碳青黴烯類(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吡肟),氟喹諾酮類(環丙沙星,莫西沙星,諾氟沙星),β-內醯胺類(阿莫西林,氨苄青黴素),大環內酯類(阿奇黴素,紅黴素,克拉黴素),惡唑烷酮(利奈唑胺)已用於諾卡氏菌屬,治療效果各異。

據文獻報導,利奈唑胺是第一種對諾卡氏菌有效的抗菌藥物。2017年,Brown-Elliott等人報導tedizolid在體外對一些諾卡氏菌屬有效。一些諾卡氏菌的治療&nbsp如N.&nbspfarcinica和N.otitidiscaviarum需要在治療過程中結合幾種抗生素。


(本文已被瀏覽 5785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論文解讀--透明虎皮魚作為一種魚類模型分析諾卡氏菌體內感染
    論文解讀--透明虎皮魚作為一種魚類模型分析諾卡氏菌體內感染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王文基 水產養殖網 2020-04-06 22:56:00 諾卡氏菌侵染多種養殖魚類,給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由於對疾病發病機制缺乏詳細的認識,阻礙了有效防控策略的制定。
  • 論文解讀--鰤魚諾卡氏菌重組HRP1對加州鱸的保護作用
    論文解讀--鰤魚諾卡氏菌重組HRP1對加州鱸的保護作用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 作者:陳國權 水產養殖網 2020-04-17 11:37:00鰤魚諾卡氏菌HRP1的胺基酸序列具有兩個CBS結構域,10個可能的配體結合位點I和13個可能的結合位點II。在&nbspHRP1序列比對中,與其他鰤魚諾卡氏菌物種的序列比對顯示出100%的同源性,並顯示出與其他參考諾卡菌科物種(在10個諾卡菌科物種中有56.2-73.9%的同源性)和結核分枝桿菌HRP1(47.8%的同源性)相對較高的同源性和相似的結構特徵。
  • 論文解讀--諾卡氏菌通過激活線粒體半胱天冬酶途徑誘導牛乳腺上皮...
    據報導諾卡氏菌是人類和動物的細胞內病原體。諾卡氏菌可導致局部或全身性諾卡氏菌病,伴有膿或肉芽腫,可能通過吸入、攝入或創傷性植入傳播,並可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傳播。引起諾卡氏菌病的最重要物種包括奶牛乳腺炎諾卡氏菌、殺鮭諾卡氏菌、巴西諾卡氏菌、鼻疽諾卡氏菌和新星諾卡氏菌。
  • 魚病知識--魚類諾卡氏菌的「前世今生」
    1899年,Trevisan詳細介紹了牛皮疽諾卡氏菌(Nocardia&nbspfarcinica),最終提出諾卡氏菌屬的概念。此後,Gordon與Cerbon在分類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相繼提出表型特徵鑑定法和數值歸類法,極大地推動了諾卡氏菌的分類發展進程。如今,隨著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學檢測法對諾卡氏菌屬進行了精確分類。
  • 諾卡氏菌和維氏氣單胞菌並發引起太陽魚死亡一例
    諾卡氏菌和維氏氣單胞菌並發引起太陽魚死亡一例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雷燕 水產養殖網 2016-01-28 14:48:00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一太陽魚和黃顙魚混養池塘,面積10畝,水深2米,4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圖1)。2015年4月底存塘藍鰓太陽魚約3.8萬尾,平均規格約200g/尾;存塘黃顙魚約1.5萬尾,平均規格約200g/尾。
  •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雷燕等 水產養殖網 2015-10-29 09:51: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一雜交鱧養殖池塘,面積8畝,水深2米,3臺增氧機(見圖1),2014年7月,過塘2-3兩的雜交鱧40萬尾,9月份分一部分到旁邊大塘中,目前該塘有雜交鱧13萬尾,規格0.5斤,塘中混養有大頭魚800尾。
  • ...諾卡氏菌通過激活線粒體半胱天冬酶途徑誘導牛乳腺上皮細胞凋亡
    據報導諾卡氏菌是人類和動物的細胞內病原體。諾卡氏菌可導致局部或全身性諾卡氏菌病,伴有膿或肉芽腫,可能通過吸入、攝入或創傷性植入傳播,並可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傳播。引起諾卡氏菌病的最重要物種包括奶牛乳腺炎諾卡氏菌、殺鮭諾卡氏菌、巴西諾卡氏菌、鼻疽諾卡氏菌和新星諾卡氏菌。&nbsp&nbsp在人類中,諾卡氏菌病的常見表現為肺諾卡氏菌病、中樞神經系統(CNS)諾卡氏菌病、肺外諾卡氏菌病、皮膚、皮下或淋巴皮膚諾卡氏菌病和諾卡氏菌血症。在牛中,它與慢性鼻疽、流產、肺和全身性諾卡氏病有關。
  • 危重出血性疾病發病機制新發現和關鍵治療技術的創新及推廣
    針對以上情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張曉輝教授帶領團隊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開展「危重出血性疾病發病機制新發現和關鍵治療技術的創新及推廣」研究,項目組歷時11年,對危重出血性疾病進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多項危重出血性疾病關鍵治療技術,推廣到全國超過 90 家血液中心應用,在實施與應用推廣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 阮繼生:我的放線菌分類研究|朝花夕拾
    我將橙紅色放線菌定為6個種,其中5個是新種,在蘇聯《微生物學報》上發表了5篇論文。1961年5月通過論文答辯,我按期獲得了生物學副博士學位。當中國科學代表團訪蘇參觀克拉西裡尼可夫教授的實驗室時,導師總是說上一句「繼生是您們國家未來的放線菌分類學家」。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發病機制或存在「兩個階段」
    這一發現,將為臨床藥物治療帶來了新的認知。那麼,早期使用激素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是否需要改變?11月17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黃超蘭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線上發表論文《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VID-19 disease 》。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發病機制或存在「兩個階段」
    這一發現,將為臨床藥物治療帶來了新的認知。那麼,早期使用激素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是否需要改變?11月17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黃超蘭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線上發表論文《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VID-19 disease 》。
  • 定量治療之免疫學視角下的白癜風發病機制研究
    以往研究表明, 遺傳易感、自身免疫、氧化應激等多種因素協同作用導致其發病。由於其發病機制複雜, 缺乏針對該疾病關鍵環節進行特異幹預和阻斷, 治療極為困難。近年來, 越來越多的研究聚焦於自身免疫所介導的黑素細胞破壞, 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同濟大學賈鑫明教授等報導CARD9基因變異引發ABPA的發病機制
    production of IL-5 by alveolar macrophagesfor the induction of type 2 immune responses」的文章,報導了 CARD9 基因 S12N 變異是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麴黴菌病(ABPA)的易感基因,並闡明了該變異基因介導 ABPA 發病的分子機制
  • 《科學》:腸菌助力免疫治療的機制找到了!科學家發現特定腸菌的...
    很多癌種對免疫治療原發性耐藥,即使在受益最明顯的肺癌、黑色素瘤等癌種中,實際響應率也不高。為什麼患者之間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呢?最近的一些研究把目光放到了腸道微生物上。有一些研究結果顯示,腸菌能夠影響抗腫瘤免疫,腸菌組成甚至可以用來預測免疫治療的效果。那麼腸菌到底是如何助力免疫治療的呢?我們是否能夠從中找到提升免疫治療效果的好辦法呢?
  • 中文解讀 | 後循環卒中機制研究:聚焦孤立性症狀性基底動脈狹窄
    曾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及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參與多項國家及省級課題,發表SCI論文及國內核心期刊論文多篇。目前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後循環卒中的主要原因1,對於影響後循環的瀰漫性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已有眾多研究和報導。
  • 多重耐藥菌治療的挑戰,XDR革蘭氏陰性菌聯合藥敏引熱議
    CRE、CRKP、XDRAB、XDRPA等多重耐藥菌已成為院內感染最為關切的重要病原體,由其導致的感染,臨床治療非常困難,死亡率高。大會現場圖大會現場亮點紛呈,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的副主任醫師劉靜教授現場解讀分析「多重耐藥陰性菌治療現狀與挑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微生物室負責人、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檢測分會委員蘇丹虹主任關於
  •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
    一、ET發病機制研究的進展2005年發現JAK2V617F突變為PV、ET、PMF的共同遺傳學基礎,且在PV、PMF、ET患者中的發生率為95%、65%、55%。該突變的發現對ET的診斷和治療產生了巨大影響。JAK2為非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一種,通過激活促紅細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TPO)等參與造血細胞的增殖。
  • Cell:科學家揭示人類微生物組中特殊菌毛的形成機制
    圖片摘自:bio3400.nicerweb.com2016年4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來自人類機體微生物組中完全不同類型的菌毛
  • 革蘭陰性桿菌耐藥機制及治療對策
    一、耐藥機制 β-內醯胺酶是細菌產生的能水解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的滅活酶,是革蘭陰性菌對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耐藥的主要機制之一。多重耐藥革蘭陰性桿菌株常為多種耐藥機制並存,成為臨床抗感染治療的難題。對嚴重的產ESBLs 腸桿菌科細菌感染, 以及醫院發生的產ESBLs 腸桿菌科細菌感染, 首選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或聯合治療方案。 對產ESBLs 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藥物治療,可以選擇複方β-內醯胺類/β-內醯胺酶抑制劑治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維酸),氨基糖苷類聯合頭黴素類抗菌藥物(阿米卡星、妥布黴素、頭孢西丁、頭孢美唑等)或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
  • 弧菌病發病機制及影響因子_水產病害(水產綜合病害)_水產養殖網
    弧菌病發病機制及影響因子出處:南方水產 作者:魯義善 水產養殖網 2016-04-24 23:01:00對於這樣一個豐度非常高,在我們整個生態系統當中又非常常見,不管是魚、蝦、貝都會感染的一種菌群,作為病害防控者,我們一直在問這樣一個問題:弧菌病的發病機制是什麼?細菌與我們的機體是相互依存的在這裡,我首先要講出一個理念: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細菌並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朋友,也是我們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