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卡氏菌通過激活線粒體半胱天冬酶途徑誘導牛乳腺上皮細胞凋亡

2020-12-01 中國水產養殖網

據報導諾卡氏菌是人類和動物的細胞內病原體。諾卡氏菌可導致局部或全身性諾卡氏菌病,伴有膿或肉芽腫,可能通過吸入、攝入或創傷性植入傳播,並可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傳播。引起諾卡氏菌病的最重要物種包括奶牛乳腺炎諾卡氏菌、殺鮭諾卡氏菌、巴西諾卡氏菌、鼻疽諾卡氏菌和新星諾卡氏菌。
&nbsp&nbsp
在人類中,諾卡氏菌病的常見表現為肺諾卡氏菌病、中樞神經系統(CNS)諾卡氏菌病、肺外諾卡氏菌病、皮膚、皮下或淋巴皮膚諾卡氏菌病和諾卡氏菌血症。在牛中,它與慢性鼻疽、流產、肺和全身性諾卡氏病有關。
&nbsp&nbsp在許多細菌病原體中,線粒體依賴性凋亡途徑被公認為主要的致病策略。在此過程中,凋亡因子打開線粒體通透性過渡孔,最終導致膜電位損失和細胞色素C活化。然後細胞色素C結合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I(apaf-I),誘導寡聚。因此,apaf-1寡聚體與caspase-9的組裝形成凋亡複合體。caspase-9隨後通過caspase-3激活觸發凋亡。然而,在BMEC中,capsase-9激活觸發N.cyriacigeorgica細胞凋亡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nbsp&nbsp今天,與大家一起學習一篇關於諾卡氏菌對BMEC的細胞死亡效應的文章,文章信息如下:


粘附和入侵實驗
&nbsp&nbsp細菌粘附和入侵被認為是感染過程中的重要致病和毒力因素,一些體內和體外實驗表明,諾卡氏菌具有粘附和侵入各種類型細胞的能力,從而導致細胞和組織損傷。諾卡氏菌感染可誘導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分化為泡沫細胞。此外,諾卡氏菌的入侵甚至可以導致噬菌體溶酶體融合的預防、蛋白酶體活性的抑制、抗氧化殺傷的抵抗、噬菌體酸化的阻塞以及巨噬細胞溶酶體酶活性的改變。

乳酸脫氫酶(LDH)釋放實驗
LDH是一種酶,通常存在於細胞質中,細菌感染後可通過受損細胞膜釋放到細胞培養基中。低密度脂蛋白釋放分析可用於評價環孢菌對BMEC的細胞病變作用。如圖1所示,在感染1,3,6小時後測得有LDH的釋放。但是在感染12和18小時後,LDH的釋放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的上升。這些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N.&nbspcyriacigeorgica會對BMEC細胞膜造成嚴重的損傷。


DNA片段化評估
作為凋亡細胞死亡的一個特徵,DNA梯被應用於細胞凋亡的驗證。DNA片段如圖2所示。對照組、1、3、6h組和N.cyriacigeorgica對照組BMEC均未見DNA梯狀帶出現。但在感染組12和18小時,觀察到明顯的典型DNA梯狀帶。這些結果表明,N.cyriacigeorgica能誘導骨髓基質細胞凋亡/壞死,感染後12小時觀察到凋亡DNA片段。


細胞凋亡/壞死分析
&nbsp採用膜聯蛋白v/pi雙染色法分析早期凋亡細胞和晚期凋亡/壞死細胞。圖3感染後1和3&nbsph出現的局限性凋亡/壞死。感染後6h細胞早期凋亡率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相對於對照組,感染後6&nbsph細胞凋亡略有增加,感染後12&nbsph和18&nbsph細胞凋亡/壞死變化較感染前顯著增加(P<0.01)。此外,12&nbsph和18h時,晚期細胞凋亡/壞死率均比早期細胞凋亡率高(P<0.01)。此外,18&nbsph(52.26%)總死亡率明顯高於12h(46.99%)。這些數據表明,N.cyriacigeorgica能引起細胞凋亡和壞死,並呈時間依賴性增強。


掃描電鏡分析
為進一步證實bMECs感染N.cyriacigeorgica後的粘附性、侵襲性、LDH釋放和細胞死亡,利用掃描電鏡(SEM)檢測了bMECs感染N.cyriacigeorgica後與細胞損傷的相互作用。對照組未見形態學改變(圖4A)。感染後6&nbsph,形態學改變為細胞表面部分bMECs和短諾卡菌絲輕度斷裂(圖4B,C)。在12和18&nbsph感染後,bMECs明顯收縮,細胞變態,脫皮,細胞膜破裂,與球形突出出現在某些細胞表面,豐富增長菌絲體覆蓋細胞和纖維細胞膜滲透到細胞外和細胞內(圖4&nbspd&nbspI)。特別是在6、12或18&nbsph,掃描電鏡結果表明,細胞表面的微絨毛被諾卡氏菌屬完全包裹纖維(圖4&nbspe、h&nbspI)。因此,這些細胞形態的變化表明,N.cyriacigeorgica的滲透和存活可能是上述細胞損傷的原因。


透射電鏡分析
用透射電鏡(TEM)觀察bMECs感染葡萄球菌後nocardial細胞的內化及超微結構的變化。感染細胞的超微結構變化如圖5所示,包括感染後6&nbsph內質網腫脹、嵴退變、線粒體腫脹、核周間隙擴張(圖5D&nbspF);在12&nbsph後感染,泡在細胞表面形成,細胞膜破裂,核膜,染色質凝集,碎片和著邊染色質被發現(圖5&nbspg&nbspI)。最後,嚴重破壞的細胞,細胞器,線粒體內密集顆粒積累和觀察,在18&nbsph感染後(圖5&nbspj&nbspL)。此外,Nocardial細胞被發現在細胞質和細胞核。這些觀察結果顯示了由臨床N.&nbspcyriacigeorgica感染引起的細胞逐漸壞死的過程。


凋亡分析
前期(1&nbsp~&nbsp6&nbsph)處於相對穩定的線粒體膜電位狀態,nocardial感染晚期12&nbsp~&nbsp18&nbsph,線粒體膜電位明顯減少(p&nbsp<&nbsp0.01),與對照組比較(見圖6)。

&nbsp
&nbsp&nbsp細胞色素c、caspase-9和caspase-3的western&nbspblot結果如圖7所示。感染後1&nbsph線粒體細胞色素c釋放逐漸增加(p<0.05),從1&nbsph開始caspase-9的活化顯著高於對照組(p<&nbsp0.01),感染後3&nbsph&nbspcaspase-3的活化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


細胞內諾卡菌的生長表明,與對照組相比,12&nbsph後細胞凋亡率明顯增加(p&nbsp<&nbsp0.01)(圖8A,B)。12、18&nbsph時,死亡細胞大多處於早期凋亡階段(p<0.01)。此外,bMECs總死亡率18&nbsph(19.70%)明顯高於12&nbsph&nbsp(15.80%)&nbsp(p&nbsp<&nbsp0.01)。令人驚訝的是,革蘭氏染色顯示諾卡菌呈短棒狀,在16小時內無明顯生長;然而,它們在12和18&nbsph時萌發成獨特的長菌絲形式,導致感染細胞的病理形態學改變(圖8C)。細菌計數結果表明,不同培養時間的諾卡菌總數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類似的結果枚舉的胞內諾卡氏菌屬也發現在12&nbsph。這是根據細胞凋亡分析,提出了細胞凋亡顯著增加在12和18&nbsph。細胞內細菌明顯減少(p&nbsp<&nbsp0.01)在18&nbsph與對照組相比(圖8&nbspd)。革蘭氏染色結果和諾卡菌數的不變表明,細胞內和細胞外N.cyriacigeorgica在18&nbsph的孵育過程中都是由小棒向菌絲生長而不是繁殖(圖8C,D)。在Nocardia生長旺盛的12、18&nbsph,細胞凋亡明顯加劇(圖8A&nbspC)。


結語
這些結果表明臨床N.cyriacigeorgica能夠粘附和侵入bMEC,導致細胞膜破壞和線粒體變性。文章的數據支持這樣的假設:N.cyriacigeorgica通過細胞凋亡機制誘導宿主細胞死亡,並且N.cyriacigeorgica感染的後期在bMECs中遵循線粒體依賴性凋亡途徑。這些研究結果表明,bMECs的細胞凋亡是通過觸發caspase級聯誘導的,並可能對牛乳腺組織中N.cyriacigeorgica感染的機制提供重要的見解。

(本文已被瀏覽 4649 次)

相關焦點

  • 論文解讀--諾卡氏菌通過激活線粒體半胱天冬酶途徑誘導牛乳腺上皮...
    據報導諾卡氏菌是人類和動物的細胞內病原體。諾卡氏菌可導致局部或全身性諾卡氏菌病,伴有膿或肉芽腫,可能通過吸入、攝入或創傷性植入傳播,並可通過淋巴和血液循環傳播。引起諾卡氏菌病的最重要物種包括奶牛乳腺炎諾卡氏菌、殺鮭諾卡氏菌、巴西諾卡氏菌、鼻疽諾卡氏菌和新星諾卡氏菌。
  • 細胞凋亡之半胱天冬水解酶
    1.細胞凋亡之膜聯蛋白V細胞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機體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過細胞內基因及其產物的調控而發生的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細胞凋亡途徑中各事件的發生是有時序性的,即各事件按先後順序依次發生,最終導致凋亡小體的出現,細胞隨後發生凋亡。
  • 細胞凋亡研究全攻略
    細胞凋亡的特徵在於被稱為半胱天冬酶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激活,半胱天冬酶參與了400多種蛋白質的限制性蛋白水解。啟動細胞凋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內在細胞死亡通路和外在細胞死亡通路,兩種通路都可以激活半胱天冬酶。    內在細胞死亡通路由Bcl-2蛋白家族控制,其通過線粒體透化作用來調控細胞死亡。
  • 半胱天冬酶-12並不作為炎性體的負調節物
    炎性體包括半胱天冬酶-1(caspase 1)、PYCARD和NALP,有時也包括半胱天冬酶-5(caspase 5,也被稱作半胱天冬酶-11或ICH-3)。它是在骨髓細胞(myeloid cell)中產生的,也是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一個組分。炎性體的確切組成依賴於啟動炎性體組裝的激活物,如雙鏈RNA和石棉會引發不同的炎性體組成。炎性體促進炎性細胞因子IL-1β和IL-18成熟。
  • Nat Med:半胱天冬酶-2切割tau蛋白導致記憶受損
    目前只能通過藥物緩解大腦萎縮,還沒有治癒的方法,確診後的平均生存期為10年。正因為此,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大腦研究的焦點。越來越明顯的是,科學家們還需開展更多的研究,這是因為到2050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預計從如今的0.44億增加到1.355億。
  • miR-148a-5p參與了高蛋氨酸飲食誘導ApoE-/-小鼠的肝細胞凋亡
    :是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其特徵是進行性的核和細胞質收縮、染色質濃縮和凋亡小體脫落。凋亡由稱為半胱天冬酶的特定類型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執行,一旦激活,就可以裂解細胞底物並導致細胞死亡。最常見的凋亡指標為抑制凋亡基因Bcl-2和促進凋亡基因Bax,Bcl-2增高,細胞凋亡減少;Bax增高,細胞凋亡增加。
  • 細胞凋亡如何推進?以觸發波的「名義」
    細胞凋亡,一種由基因精確控制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機制,在這方面則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此外,它還能清除無用的細胞,促進人體發育,例如人在胚胎期手指和腳趾的形成。可以說,細胞凋亡無時無刻不在體內運作。存在於細胞內的蛋白酶Caspase(半胱天冬酶)是細胞凋亡的最終執行者,可以把細胞分解為細小的碎片。
  • J Hepatol|病毒感染的肝細胞中線粒體彈性降低在腫瘤壞死因子受體信號轉導後能誘導細胞凋亡
    病毒感染肝細胞的選擇性消除是通過病毒特異性CD8 t細胞識別肽加載的MHC分子發生的。在這裡,我們報告了病毒感染的肝細胞也通過細胞自主機制選擇性地消除。培育了重組腺病毒和轉基因小鼠模型,以鑑定體內tnf誘導肝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並使用體內生物發光成像、免疫組織化學、免疫印跡分析、RNAseq/蛋白質組/磷蛋白組分析、生物信息學分析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中施萬細胞凋亡信號傳導通路的研究進展
    糖尿病時,雖然體內所有細胞均受高糖環境影響,但絕大多數細胞能夠通過自我調節而減少糖攝入,保持細胞內糖的相對穩定。然而施萬細胞攝入血糖是通過胰島素非依賴型葡萄糖轉運體實現,細胞內糖濃度隨細胞外濃度變化而變化。
  • CLC-7通過激活自噬保護氧化還原狀態受損誘導的NRK52E細胞凋亡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氯離子通道7通過激活自噬保護氧化還原狀態受損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在腎臟組織中廣泛表達的氯離子通道7(CLC-7)影響溶酶體降解途徑。氧化還原狀態受損會促進細胞凋亡並激活自噬通量。本研究主要研究CLC-7在氧化還原狀態損傷誘導的自噬通量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 魚病知識--魚類諾卡氏菌的「前世今生」
    諾卡氏菌屬(Nocardia)歷經一段漫長和複雜的分類過程最終才得以確立。早在1888年,Edmond&nbspNocard從症狀為誘發原發性化膿性肺部感染及皮下組織產生慢性化膿性肉芽結構的患病牛體分離得到一株抗酸性絲狀致病菌,這是最早關於諾卡氏菌的報導。
  • Cell Death & Diff:炎症小體在上皮細胞凋亡中的作用
    不過,NLRP3、ASC以及caspase-8在炎症小體激活受阻的情況下對細胞凋亡的影響目前仍不清楚。 上皮細胞對於組織的穩態調節,宿主的防禦反應,免疫調節以及再生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腎臟中,管狀上皮細胞的凋亡是造成管狀細胞萎縮以及小管間質性纖維化的主要原因。此外,腎臟與腸道的上皮細胞對於調節微生物菌群的穩態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 Cell Death&Differ:研究揭示線粒體ROS通過細胞自噬影響肌肉分化的...
    細胞自噬是一個由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途徑,與細胞凋亡和衰老一樣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學現象,參與生物的發育、生長等多種過程,在肌肉分化過程中自噬被看作是一個重要的細胞器重塑機制在最近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Death&Differentiation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線粒體ROS能夠刺激PI3K/AKT/mTOR級聯信號通路,激活的mTORC1隨後會通過對自噬啟動因子ULK1的317位絲氨酸進行磷酸化誘導自噬信號途徑,並且可以上調參與自噬過程的多個Atg蛋白表達促進肌肉分化。
  • 研究發現細胞凋亡、壞死和焦亡的分子開關
    研究表明,酶活性喪失的CASP8(C362S)的表達,通過誘導細胞壞死性凋亡和細胞焦亡引起小鼠胚胎致死。與Casp8-/-小鼠類似,在內皮細胞壞死性凋亡導致心血管缺陷後Casp8C362S / C362S小鼠胚胎死亡。
  • 非經典途徑防止鐵死亡: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有秘籍
    的研究論文,在這篇研究論文中,作者  分析了半胱氨酸代謝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代謝影響  ,一般來說,  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催化亞基  (  GCLC  )  通過半胱氨酸與穀氨酸的連接來催化穀胱甘肽合成的第一步,然而,在半胱氨酸不足的條件下
  • 氧化應激與肺纖維化肺泡上皮凋亡的研究進展
    活性氧簇包括羥基自由基、超氧陰離子、過氧化氫等,可通過信號通路及轉錄因子的激活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機體,較高水平的活性氧簇,會破壞細胞的生物分子,如 DNA 、蛋白質、脂質,進而導致細胞的凋亡和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