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半胱天冬酶-2切割tau蛋白導致記憶受損

2020-12-01 生物谷

2016年10月17日/生物谷BIOON/--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漸進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初症狀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產生障礙,最終將臥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完全需要依賴家人的照顧,病因迄今未明。在65歲以前發病,稱為早老性痴呆;在65歲以後發病,稱為老年性痴呆。目前只能通過藥物緩解大腦萎縮,還沒有治癒的方法,確診後的平均生存期為10年。

正因為此,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大腦研究的焦點。越來越明顯的是,科學家們還需開展更多的研究,這是因為到2050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預計從如今的0.44億增加到1.355億。日益增加的阿爾茨海默病全球負擔將會導致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成本,而且全世界的政府---如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已投入大量研究資金以便努力抵抗這種疾病。

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的tau蛋白病中,tau蛋白形成被認為是神經毒性的原纖維。然而,tau蛋白原纖維與神經元死亡和神經網絡功能障礙相關聯,這提示著非tau蛋白原纖維成分也參與其中。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裡斯市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致病過程:半胱天冬酶-2(caspase-2)在tau蛋白Asp314位點進行切割促進tau蛋白錯誤分揀到樹突棘中,從而損害tau蛋白病動物模型和細胞模型中的認知功能和突觸功能。這種切斷產物Δtau314抵抗tau蛋白原纖維化,並且在來自認知受損的小鼠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高水平地存在。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10月10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aspase-2 cleavage of tau reversibly impairs memory」。

再者,研究人員發現在體外培養的神經元中,表達這種抵抗半胱天冬酶-2切割的tau蛋白突變體會阻止tau蛋白侵入樹突棘,從而導致穀氨酸受體錯誤定位和突觸功能損害,而且在小鼠體內,這會阻止記憶缺失和神經退化。

最後,研究人員發現在已存在記憶缺失的小鼠體內,降低半胱天冬酶-2水平會恢復它們的長期記憶。

這些研究結果提示著存在一種新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療策略:阻止tau蛋白在樹突棘中積累,從而在這些患者體內重新建立突觸功能和恢復記憶。(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Caspase-2 cleavage of tau reversibly impairs memory

Xiaohui Zhao, Linda A Kotilinek, Benjamin Smith, Chris Hlynialuk, Kathleen Zahs, Martin Ramsden, James Cleary & Karen H Ashe

doi:

10.1038/nm.4199

相關焦點

  • 細胞凋亡之半胱天冬水解酶
    1.細胞凋亡之膜聯蛋白V細胞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機體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過細胞內基因及其產物的調控而發生的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細胞凋亡途徑中各事件的發生是有時序性的,即各事件按先後順序依次發生,最終導致凋亡小體的出現,細胞隨後發生凋亡。
  • 半胱天冬酶-12並不作為炎性體的負調節物
    炎性體包括半胱天冬酶-1(caspase 1)、PYCARD和NALP,有時也包括半胱天冬酶-5(caspase 5,也被稱作半胱天冬酶-11或ICH-3)。它是在骨髓細胞(myeloid cell)中產生的,也是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一個組分。炎性體的確切組成依賴於啟動炎性體組裝的激活物,如雙鏈RNA和石棉會引發不同的炎性體組成。炎性體促進炎性細胞因子IL-1β和IL-18成熟。
  • Science:揭示N-豆蔻醯化蛋白質量控制機制
    這些篩選鑑定出兩種由相關的底物銜接蛋白ZYG11B和ZER1定義的Cul2 Cullin-RING E3連接酶複合物,而且這兩種複合物冗餘地作用於具有N-末端甘氨酸的目標底物,從而讓它們被蛋白酶體降解。此外,通過對作為例子加以說明的底物進行飽和誘變,他們確定了由ZYG11B和ZER1特異性識別的優選N-末端甘氨酸蛋白降解子的組成。
  • 非經典途徑防止鐵死亡: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有秘籍
    責編|兮  穀胱甘肽  (GSH)  是細胞內最豐富的抗氧化劑,其重要功能是清除活性氧ROS  【1】  ,而它的限速底物就是半胱氨酸  【2】  。  半胱氨酸不足會導致  鐵死亡  (Ferroptosis)  【3】  ,從Stockwell教授提出鐵死亡的概念至今九年不到。鐵死亡的特點是當細胞內還原系統失活後,細胞膜或細胞器膜上含不飽和脂肪酸長鏈的磷脂分子被過氧化破壞,造成細胞膜破裂。它是一種鐵離子催化的壞死性細胞死亡。
  • Nature | 先天免疫信號新型整合蛋白——N4BP1
    小鼠組織中FADD-或Caspase-8的缺失也會導致腸道炎症、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以及對TLR刺激的反應減弱。在某些條件下,TLR3和TLR4通過接頭蛋白TRIF激活Caspase-8,但TLR3和TLR4信號通常不會導致細胞凋亡。但是,FADD-caspase-8缺失的促炎反應背後的潛在機制仍不明確。
  • Nat Commun幹細胞藥理學研究新發現:激活自噬可清除tau蛋白
    Tau蛋白病變疾病主要表現為受損腦區神經元以及膠質細胞tau蛋白異常聚集和功能失調,這些疾病包括額顳葉痴呆(FTD)、進行性核上性麻痺(PSP)和阿爾茨海默病(AD)。遺憾的是,目前尚無針對tau病變的有效藥物,能夠到達臨床試驗的tau靶向藥物也少之又少。
  • 四半胱氨酸探測β摺疊蛋白結構
    (封面圖片:科學家發現四半胱氨酸單位可以作為β摺疊蛋白的結構探測器使用。封面圖為FIAsH標記的大腸桿菌細胞螢光顯微圖,圖中的紫色部分為細胞視黃醇結合蛋白,半胱氨酸用黃色小球表示。) 監控蛋白會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中發生蛋白摺疊,如細胞內部,而當存在結構敏感的光譜信號的時候,以上摺疊過程就將變得更加容易。
  • J Exper Med:神經元活性調節tau蛋白水平
    2014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期華盛頓大學科學家發現神經元活性增加會引起腦脊液中AD相關蛋白水平增加。相關報導發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Tau蛋白是神經纖維纏結的主要成分,也是AD疾病的標誌物。
  • 周末特刊:由商用LED光源導致的視網膜損傷
    我們通過研究氧化應激、應激反應途徑以及對細胞死亡通路的鑑定,來評估LED所導致的視網膜細胞傷害。LED光源給視網膜造成了氧化傷害及視網膜損傷。我們觀察到感光細胞的損失,以及非半胱天冬酶依賴型凋亡通路的激活。觀察結果表明,傷害與波長具有相關性。LED對視網膜具有的光毒性,具體表現為感光細胞嚴重損傷,及細胞壞死。
  • STM重磅:確認tau蛋白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關鍵驅動因素!
    如圖所示:早期臨床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Tau PET腦部掃描(綠色)準確地預測了1-2年後MRI測量的腦萎縮的位置(紫紅色)。澱粉樣PET顯像(藍色)不能預測tau或未來腦萎縮的位置。北京時間1月2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記憶與衰老中心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對病理性tau蛋白纏結的腦成像可以可靠地預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未來一年或更早出現腦萎縮的位置。相比之下,幾十年來一直是該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焦點的澱粉樣蛋白斑塊的位置,被發現作用不大。
  • 2月27日《自然》雜誌精選—新聞—科學網
    基因融合是通過「染色體碎裂」發生的,導致可結構性激發NF-kB信號作用的一種融合蛋白的表達。在一個小鼠模型中,C11orf95 RELA在神經幹細胞中的表達導致腦瘤的形成。這些發現說明NF-kB信號作用對這種類型的室管膜瘤患者是一個可能的治療目標。
  • Nat Commun:神經退行疾病研究新方向——MSI/tau蛋白的相互作用
    RNA結合蛋白(RBPs)可以促進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形成,從而協調RNA加工過程和轉錄後的基因調控。然而,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 RBPs的定位出現錯誤導致RBPs與tau相互作用最終引起tau蛋白病理性聚集。
  • 施一公研究組在《自然》《科學》分別報導人體γ-分泌酶與重要底物...
    上述兩篇報導為理解γ-分泌酶特異性識別並切割底物的分子機制提供了重要基礎,並為研究與癌症以及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藥物提供了重要的結構信息。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為嚴峻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腦組織切片中出現澱粉樣斑塊,神經元死亡,認知和記憶能力受損,最後腦功能嚴重受損直至死亡。
  • 膽固醇代謝與小G蛋白的異戊二烯化修飾
    細胞質中的乙醯乙醯輔酶A合酶(AACS)可催化乙醯乙酸生成乙醯乙醯輔酶A。HMG-CoA被內質網中的HMG-CoA還原酶(HMGR)轉化為二羥甲基戊酸(mevalonate,MVA)。這個反應消耗兩摩爾NADPH,是膽固醇合成的限速步驟。HMGR的編碼基因是HMGCR,受到嚴密調控。MVA經2分子ATP活化,再脫羧,生成異戊烯醇焦磷酸酯(IPP)。
  • 首先是澱粉樣蛋白,之後是Tau蛋白,最後是痴呆
    所有患者均接受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評估,tau蛋白成像和澱粉樣蛋白成像,很多患者也接受腦脊液(CSF)中β-澱粉樣蛋白、總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評估。腦脊液(CSF)中tau蛋白水平可能代表臨床前階段疾病,MRI體積是臨床疾病的一個更好的標誌物,但阿爾茨海默病皮質特徵區域的tau蛋白水平在臨床前和臨床階段均有升高,研究人員說道。因此,tau蛋白成像與CSF tau蛋白或MRI體積比較可檢測到一個更廣泛的阿爾茨海默病神經退行性變。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新完成的掃描是所謂的無症狀阿爾茨海默氏症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或簡稱 A4)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旨在發現和治療記憶力衰退開始前的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試驗。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
  • 天津工生所在代謝工程改造穀氨酸棒桿菌生產L-半胱氨酸方面取得進展
    目前,L-半胱氨酸僅能通過毛髮水解的方法生產,然而該工藝具有高汙染和低得率等缺點,限制了L-半胱氨酸的大規模生產。近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由於L-半胱氨酸複雜的代謝途徑和嚴謹的調控作用,通過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產量和得率較低,無法滿足工業化生產需求。
  • ApoE4顯著惡化tau蛋白介導的神經損傷
    當ApoE4蛋白存在時,β-澱粉樣蛋白(Aβ)團塊在大腦中堆積。但是這些團塊並不殺死腦細胞,也不導致典型的阿爾茨海默病症狀,如記憶喪失和意識混亂。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證實ApoE4的存在加劇另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tau的毒性纏結物導致的大腦損傷。在ApoE4缺乏時,tau蛋白纏結物對腦細胞的傷害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