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科學家發現四半胱氨酸單位可以作為β摺疊蛋白的結構探測器使用。封面圖為FIAsH標記的大腸桿菌細胞螢光顯微圖,圖中的紫色部分為細胞視黃醇結合蛋白,半胱氨酸用黃色小球表示。)
監控蛋白會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中發生蛋白摺疊,如細胞內部,而當存在結構敏感的光譜信號的時候,以上摺疊過程就將變得更加容易。在2008年10月20日出版的《化學與生物學》(Chemistry & Biology)上,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的Krishnan和Gierasch發表了他們這方面的最新研究結果。
在封面文章中作者描述了在存在初始鏈排列的情況下,設計、合成能與細胞可透的聯砷螢光素衍生物「FIAsH」(bis-arsenical fluoroscein derivative)結合的交叉鏈分裂四半胱氨酸(tetra-Cys),並且描述了以上過程的特性。FIAsH是由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和他的同事們發現的。科學家通過有序β摺疊蛋白、細胞視黃醇結合蛋白來驗證以上過程,研究人員用半胱氨酸替換了兩個初始殘基,結果證明,在摺疊狀態之下,半胱氨酸硫醇能形成一個有效的FIAsH結合區域,但是在未摺疊狀態下則不行。
因此文章作者認為,這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測試細胞內的蛋白質摺疊狀態的方法,這種四半胱氨酸單位可以作為β摺疊蛋白的結構探測器使用。(科學網 何宏輝/編譯)
(《化學與生物學》(Chemistry & Biology),Volume 15, Issue 10, 1104-1115, 20 October 2008,Beena Krishnan and Lila M. Gierasch)
更多閱讀(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