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體和氧化蛋白的降解:第二部分,蛋白質的氧化和蛋白酶體的降解

2021-03-01 iDiscover

1.常見的可逆和不可逆蛋白質修飾

  圖1描述了ROS/RNS引起的一些主要的可逆和不可逆蛋白修飾。上半部分顯示了一些蛋白質在氧化應激下的細胞中所發生的不同修飾。

 可逆的氧化修飾(綠框):可以被細胞的酶促機制逆轉。可逆修飾主要存在於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殘基中。蛋氨酸亞碸(MethSO)可被蛋氨酸亞碸還原酶Msr-A(針對S -立體異構體)和Msr-B(針對R-立體異構體)還原;二者均以硫氧還蛋白(Th-(SH)2)為還原劑,之後Th-(S-S)被硫氧還蛋白還原酶以NADPH消耗的方式還原為Thr-(SH)2 ;半胱氨酸的氧化在蛋白質中引起分子內或分子間的交聯(二硫化物)。與MetSO類似,半胱氨酸也可以被硫代轉移酶還原,硫代轉移酶利用穀胱甘肽(GSH)或還原的硫還氧蛋白(Th-(SH)2)將二硫鍵(- S -S -)還原成兩個單獨的- SH基團(巰基)。SH基團的丟失可能導致蛋白質的錯誤摺疊/展開、失活(催化中心)、抗氧化能力降低以及特定功能的喪失。

可逆的細胞酶的修飾(氧化應激反應中的翻譯後蛋白修飾) (黃框):這些修飾可以由ROS/RNS直接誘導,也可以通過響應ROS/RNS的酶促反應或細胞氧化還原態的改變誘導,常見的例子是S -穀胱甘肽化,主要由半胱氨酸殘基氧化誘導,並通過酶促的方式逆轉。

不可逆氧化修飾(橙色):由細胞酶無法逆轉的ROS/RNS形成。這些蛋白質通常被專門的細胞酶系統識別和降解。圖2的下方列出了氧化蛋白修飾(按一般或特定的胺基酸側鏈反應分類)

到目前為止,不可逆蛋白修飾的變化遠遠超過可逆蛋白修飾,其共同之處是它們都不能被細胞的抗氧化機制修復/減少。在ROS/RNS介導的損傷後,形成了具有高度活性的醛類化合物,能夠與蛋白質發生反應。主要活性醛是4-hydroxy- 2,3-nonenal (HNE,最豐富的脂質過氧化的產物之一,能夠共價交聯蛋白通過與半胱氨酸、賴氨酸或組氨酸反應。)特定殘基的不可逆氧化修飾種類繁多,但在生物系統中可以發現幾種主要的修飾,其中一些列在圖2下方右側的描述欄中。

大量證據表明,20S蛋白酶體是清除氧化損傷蛋白的主要蛋白水解系統。與天然蛋白質的降解相比,氧化損傷蛋白質的降解既不需要ATP的存在、也不需要底物多泛素化,因此抑制泛素化系統不能揭示對氧化蛋白降解的影響,如圖2所示。事實上,26S蛋白酶體在降解氧化損傷蛋白方面不起作用,特別是在氧化應激階段,在過氧亞硝酸鹽,次氯酸鹽或H2O2的濃度比20S蛋白酶體失活所需濃度低約一個數量級時,26S蛋白酶體會分解(釋放19S)以及泛素化系統(尤其是E1和E2酶)會失活。

2.氧化蛋白的降解主要由20S蛋白酶體介導

相關焦點

  • 激活26S蛋白酶體幫助降解細胞內有缺陷
    激活26S蛋白酶體幫助降解細胞內有缺陷 2019-02-21 14:32:26 來源:學術經緯 生命在於運動。原來在細胞的代謝中,往往會出現許多錯誤摺疊,或者是不再被細胞所需要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被打上標籤,送到26S蛋白酶體處降解。而降解產生的胺基酸,則會被細胞回收利用。這套系統對細胞的穩態非常重要。如果異常蛋白質在細胞內一直積累,不能被及時清除,就會引起一系列疾病。就像城市離不開垃圾處理中心一樣,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也需要26S蛋白酶體正常運作。
  • 泛素蛋白酶體相關研究
    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細胞內蛋白質降解的主要途徑,參與細胞內80%以上蛋白質的降解。泛素對蛋白質來說無異於「死神來了」,一旦被盯上,終將被摧毀。
  • Nature:「泛素-蛋白酶體」中基質降解的調控機制
    在「泛素-蛋白酶體」系統(該系統通過降解受損的或多餘的蛋白而在真核細胞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中,註定要被破壞的基質被「泛素鏈」共價修飾,隨後又被蛋白酶體降解。現在,一個新的調控機制已在人體細胞中被識別出來,蛋白酶體活性通過這個機制來被「泛素鏈」的長度調控。「去泛素化」酶Usp14可以通過修剪「泛素鏈」來抑制與泛素結合在一起的基質的降解。
  • Science背靠背|泛素蛋白酶體途徑介導microRNA降解
    AGO蛋白可保護miRNA免受核酸外切酶的水解【4】。有趣的是,有一部分miRNA的半衰期很短,小於2-10小時。這部分miRNA與靶mRNA有非常高的互補匹配度,而不限於5』端的種子序列(seed sequence)。因此,這一現象被稱為靶標指導的miRNA降解(target-directed miRNA degradation, TDMD)。
  • 科學網—蛋白質部分降解新機制被揭示
    蛋白質部分降解新機制被揭示
  • 【中國科學報】蛋白質部分降解新機制被揭示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趙允研究組、張雷研究組在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Chi-chung Hui進行合作研究的過程中,揭示了一種新的蛋白質部分降解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發育細胞》。據介紹,蛋白質的泛素化降解作為一個重要的調控機制參與了細胞內的多種生命活動。
  • 科學家揭示免疫蛋白酶體的晶體結構
    蛋白酶體是一種圓柱形蛋白複合物,它可將不再需要的蛋白質切分成小片段,使它們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I)受體結合。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把這些被降解的蛋白質片段當作「異物」來消滅,但在很多類型的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如風溼、Ⅰ型糖尿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等,這一清除異物的過程被破壞。而限制免疫蛋白酶體就可以減少蛋白質片段這些「異物」的形成,從而重新建立正確的平衡來治療疾病。
  • 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3:11:47 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Yasushi Saeki 和Keiji Tanaka合作發現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 研究揭示蛋白酶體在泛素鏈誘導下的變構及底物識別機制
    因此,解析K48連接的多泛素鏈與蛋白酶體結合形成複合體的三維結構,將為深入理解泛素鏈結合引起蛋白酶體構象變化進而引發底物降解的分子機制提供關鍵信息。然而,由於蛋白酶體存在泛素鏈的多個結合位點以及蛋白酶體自身的動態特性,給捕獲初始階段蛋白酶體識別並結合多聚泛素鏈的狀態帶來極大挑戰,由泛素鏈結合引發的蛋白酶體底物降解的分子機制亟待闡明。
  • 《Nature》泛素化水平升高,推動蛋白酶體相分離形成
    蛋白酶體(proteasome)是一臺蛋白水解機器,它通過選擇性地降解泛素化蛋白來調節細胞蛋白質平衡,對維持蛋白質內環境平衡和人類健康至關重要。來自東京都會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Nature》發表文章,解釋了一種新的蛋白質降解模式。
  • 【論文解讀】揭示PTEN基因在蛋白酶體抑制劑抗癌作用機理
    使用其他細胞進行檢測,發現bortezomib,carfilzomib和epoxomicin(環氧酶素)對HuCCT1有顯著作用,而epoxomicin和bortezomib對HCCC-9810細胞效果明顯。所有對bortezomib敏感的細胞均有蛋白降解活性上升和蛋白酶體相關基因表達上升的現象。
  • 物理學院毛有東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人源蛋白酶體...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定量生物學中心「青年千人」研究員毛有東課題組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解析了近原子解析度蛋白酶體三維結構,闡釋了其在降解多肽過程中的動力學調控的結構機理。蛋白質的降解調控是極其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在細胞分裂和分化、先天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基因表達調控以及蛋白毒性響應等重要的生物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
  • 遺傳發育所等發現植物26S蛋白酶體組裝參與鹽脅迫應答新機制
    有趣的是,人體內除標準的蛋白酶體外,20S蛋白酶體還有三種組織特異性形式/類型:免疫型蛋白酶體、胸腺型蛋白酶體和精子型蛋白酶體。另外,氧化脅迫也可以誘導產生脅迫型蛋白酶體。這些特定形式的蛋白酶體介導特定蛋白質在特定細胞環境下降解。
  • 研究發現植物26S蛋白酶體組裝參與鹽脅迫應答新機制
    26S蛋白酶體系統通過有效降解許多關鍵蛋白因子而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和對環境脅迫的響應。26蛋白酶體系統由20S蛋白酶體和19S蛋白酶體兩個亞複合物組成。20S蛋白酶體由多個α亞基和β亞基按照α1-7/β1-7/β1-7/α1-7方式組裝成一個中空的圓柱體結構。其亞基的突變與人類許多疾病的產生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系統性疾病及癌症等。
  • 東京大學和衛材針對靶向蛋白質降解技術開發和新藥研發的研究合作
    這項研究將結合研究生院進行的世界上較先進的泛素蛋白酶體研究與衛材培養的藥物發現知識,以便開發針對藥物靶向蛋白質的新蛋白質降解技術,並促進基於該技術的藥物發現研究。此外,通過這項研究,該課程還將教育和培養該研究領域的下一代領導人。靶向蛋白質降解是一系列技術,其中精確設計的化合物迫使靶蛋白質接近E3泛素連接酶,並應用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來誘導靶蛋白質降解。
  • 揭示蛋白酶體在遭受應激時的相分離機制
    2020年5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蛋白酶體是一種主要的蛋白水解機器,通過選擇性地降解泛素化蛋白來調節細胞中的蛋白穩態(proteostasis)。鑑於蛋白穩態的維持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的失靈會導致癌症、炎症和神經變性等各種疾病。然而,人們迄今為止並不知道UPS背後的整體原理。
  • 北師大邱小波教授:「蛋白修飾和降解」領域有很多驚喜
    邱小波教授是「蛋白質修飾和降解」領域的傑出學者,曾先後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人事部高層次留學人才基金在接受生物探索採訪時,他強調道:「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其修飾和降解關聯所有的生命活動,是生命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永恆主題。」1996年,剛從美國南加州大學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的邱小波並沒有按照常理地走「藥物研發」這一條路。「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開發藥物需要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所以我申請加入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始了細胞生物學的研究之路。」 邱小波教授回憶道。
  • 專訪| 北師大邱小波教授:「蛋白修飾和降解」領域有很多驚喜
    邱小波教授是「蛋白質修飾和降解」領域的傑出學者,曾先後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人事部高層次留學人才基金,併入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在接受生物探索採訪時,他強調道:「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其修飾和降解關聯所有的生命活動,是生命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永恆主題。」
  • 【學會動態】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
    【學會動態】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點擊上方「藍字」帶你去看小星星7月21日至23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和南方科技大學共同在深圳舉辦了「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討會」,旨在探討蛋白質泛素化修飾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和最新進展。
  • 人類細胞內介導錯誤摺疊膜蛋白降解的「再泛素化酶」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張在榮課題組研究發現,錯誤摺疊的膜蛋白被泛素化並從內質網膜轉運到細胞質中後,會經歷「再泛素化」過程,進而能有效地被蛋白酶體識別並降解。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分子細胞》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