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泛素化水平升高,推動蛋白酶體相分離形成

2020-12-05 醫脈通

《Nature》泛素化水平升高,推動蛋白酶體相分離形成

2020-05-01 來源:生物通

蛋白酶體(proteasome)是一臺蛋白水解機器,它通過選擇性地降解泛素化蛋白來調節細胞蛋白質平衡,對維持蛋白質內環境平衡和人類健康至關重要。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功能紊亂會導致多種疾病。



來自東京都會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Nature》發表文章,解釋了一種新的蛋白質降解模式。

「2013年,我們發現蛋白酶體在高滲刺激下形成核焦點,這非常令人矚目,原本分布均勻的蛋白酶體在短短幾秒鐘內就形成了焦點,在我們了解液-液相分離(LLPS)之前,花了很長時間來理解這一現象,」該研究的主要作者Yasushi Saeki說。「蛋白酶體焦點實際上表現出類似液態的行為,一系列實驗表明,蛋白酶體利用LLPS降解泛素化蛋白質。」


高滲脅迫誘導的蛋白酶體液滴在蔗糖處理後幾個小時內消失,液滴內部含有泛素化底物和多個蛋白酶體相互作用蛋白,蛋白酶體液體的形成依賴於蛋白質泛素化,其消失依賴於蛋白酶體的活性。


急性高滲脅迫導致細胞體積和核仁減小,導致核小體生物合成失敗,並在細胞質中積累孤立的核糖體蛋白作為UPS的主要底物。實際上,高滲脅迫誘導核糖體蛋白泛素化,並在蛋白酶體處進行降解,泛素化蛋白水平的升高,觸發了蛋白酶體液滴的形成。


Saeki博士進一步研究了蛋白酶體是如何被招募到這些流體小室的。該研究小組確定RAD23B,蛋白酶體的底物穿梭因子,是誘導泛素化蛋白和蛋白酶體LLPS的關鍵分子。RAD23B具有兩個典型的泛素結合域(UBA)和一個蛋白酶體結合域(UBL)。該研究小組在體外成功重組了含有RAD23B-和泛素的液滴,並表明RAD23B-UBA結構域和長聚合物泛素鏈之間的弱多價相互作用共同驅動相分離。綜合起來,RAD23B通過UBA結構域收集細胞泛素化蛋白形成液滴,然後通過UBL結構域招募蛋白酶體。


「這項研究是泛素信號和LLPS相互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鑑於泛素主要作為聚合物發揮作用,LLPS的生物學意義之一可能是聚合,」Saeki博士說。「研究其他泛素結合蛋白是否經過相分離將非常有趣。」


有人還提出,易於聚集的蛋白質從液滴狀轉變為固體狀時,在這種情況下,急性高滲脅迫可能會導致蛋白質聚集體的不可逆積累,尤其是蛋白酶體活性降低時。


原文檢索:Stress- and ubiquitylation-dependent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proteasome


來源:生物通。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3:11:47 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Yasushi Saeki 和Keiji Tanaka合作發現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 Nature:重大進展!揭示蛋白酶體在遭受應激時的相分離機制
    LLPS是細胞中的一種快速、可逆、廣泛分布的區室化機制。蛋白酶體的細胞核聚集點實際上表現出了類似液體的行為,而且一系列的實驗表明,蛋白酶體的LLPS是用於降解泛素化蛋白。」高滲應激誘導的蛋白酶體液滴是一種瞬時結構,在蔗糖處理後幾小時內消失。這些蛋白酶體液滴還含有泛素化底物和多種蛋白酶體相互作用蛋白。
  • Nature:「泛素-蛋白酶體」中基質降解的調控機制
    在「泛素-蛋白酶體」系統(該系統通過降解受損的或多餘的蛋白而在真核細胞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中,註定要被破壞的基質被「泛素鏈」共價修飾,隨後又被蛋白酶體降解。現在,一個新的調控機制已在人體細胞中被識別出來,蛋白酶體活性通過這個機制來被「泛素鏈」的長度調控。「去泛素化」酶Usp14可以通過修剪「泛素鏈」來抑制與泛素結合在一起的基質的降解。
  • 泛素蛋白酶體相關研究
    第一階段為泛素與蛋白底物的相互作用:①高能硫酯鍵E1(泛素活化酶)-泛素複合物的形成,消耗一分子ATP,並釋放一分子單磷酸腺苷(AMP)和一分子焦磷酸;②活化泛素(E1-泛素複合物)轉移到E2(泛素結合酶)上,釋放出E1,形成高能鍵E2-泛素複合物;③底物被E3(泛素連接酶)識別並與之結合;④E2-泛素複合物上的泛素轉移到E3上,形成高能鍵複合物,繼而底物通過賴氨酸的ε-氨基形成醯胺鍵與泛素連接,泛素分子逐個相加形成鏈狀結構
  • 綜述:非26S蛋白酶體泛素化介導的內膜運輸途徑調控ABA信號
  • 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及其重要作用
    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一個多步驟反應過程,有多種不同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先被泛素(多肽)標記,然後被蛋白酶體識別和降解。通過這樣一個需要消耗能量的過程,細胞以高度特異方式對不需要的蛋白進行降解。
  • 相分離組織自噬體形成
    相分離組織自噬體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0 9:55:13 日本微生物化學研究所Nobuo N.
  • 【學會動態】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
    【學會動態】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討會在南方科技大學召開》點擊上方「藍字」帶你去看小星星7月21日至23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和南方科技大學共同在深圳舉辦了「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討會」,旨在探討蛋白質泛素化修飾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和最新進展。
  • 泛素化及去泛素化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激活的泛素瞬間結合到Ub連接酶(E2)上,並由Ub連接酶(E3)定向到目標蛋白上,E3將激活的泛素從E2轉移到底物上,在泛素的C末端和目標蛋白上賴氨酸的ε-氨基殘基之間形成異肽鍵。接下來,額外的泛素單元可以通過賴氨酸殘基連接到前一個泛素單元,以在靶蛋白上形成不同類型的多泛素鏈。
  • Nature:自噬作用與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之間的關係
    生物谷報導:對於一個細胞來說,要除去隨著時間推移所積累的不合適的蛋白主要有兩個通道: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和自噬作用,後者指的是通過一個細胞自身的溶酶體細胞器來使該細胞自己的組成部分自我破壞。用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已被瓦解了的一種神經退化疾病的果蠅模型所作的研究表明,自噬作用可以補償這種損失。
  • 中國學者發現磷酸化p38α在蛋白酶體損傷中對細胞存活的重要作用
    >近日,國際神經生物學重要學術期刊Molecular Neuro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樂衛東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 Central Role for Phosphorylated p38α in Linking Proteasome Inhibition-Induced Apoptosis and Autophagy」,揭示了磷酸化p38α
  • Nature | 小分子誘導的聚合促進BCL6的泛素化降解
    ,招募和泛素化IKZF1、IKZF3和CK1α,從而導致其蛋白酶體降解【1】。,促進SIAH1 E3泛素連接酶的泛素化作用,從而高效誘導BCL6蛋白酶體降解,為臨床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隨後利用BCL6螢光報告系統,在HEK293T細胞中檢測BI-3802處理後的螢光變化情況,同樣得到BI-3802可以有BCL6蛋白降解的結論,並且這種作用可以被26S蛋白酶體和MG132以及泛素激酶UBA1和MLN7243(而不是類泛素化neddylation通路)
  • Science背靠背|泛素蛋白酶體途徑介導microRNA降解
    Science發表研究 A ubiquitin ligase mediates target-directed microRNA decay independently of tailing and trimming 和The ZSWIM8 ubiquitin ligase mediates target-directed microRNA degradation,這兩項研究同時揭示了ZSWIM8通過泛素
  • 泛素化專刊:通路調控、病理過程、藥物研發和實驗手段
    當泛素-蛋白酶體系過度激活時,p53蛋白會被過度泛素化降解,表達量過低,則無法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3)參與調控多條關鍵的信號通路。泛素化異常可導致信號通路發生異常,致使細胞癌變。因而激活蛋白酶體、增強其對錯誤摺疊蛋白質的降解能力,已經成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一種可能的方法。因此,近年來泛素化過程已經逐漸成為了腫瘤的治療靶點,因而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中的關鍵組分開發相應的抑制劑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 【論文解讀】揭示PTEN基因在蛋白酶體抑制劑抗癌作用機理
    論文通過藥敏試驗、基因篩選、細胞生物學實驗等多種手段,揭示了PTEN基因在蛋白酶體活性方面的生理作用,為蛋白酶體抑制劑的抗癌治療提供了精準用藥的指導。艾吉泰康®承擔了論文中的PTEN基因全長序列的捕獲測序工作。全文較長,小編提煉了主要的研究結果,供大家快速了解這篇文章的研究內容。高通量測序和靶向用藥已經為腫瘤治療提供了顯著的治療水平的提升。
  • Nature:泛素剪切,繪製史上最高清的泛素化圖譜
    泛素、泛素鏈與泛素化 多樣的泛素間進行連接便形成了多樣的泛素鏈結構。當泛素鏈與相關蛋白發生相互作用時,可將底物蛋白導向蛋白酶體、溶酶體或其他信號通路,形成複雜的信號網絡,最終調控細胞的重要生命活動。
  • 上海生科院發現泛素信號調節細胞自噬、感應泛素脅迫新機制
    研究發現,正向泛素脅迫如蛋白酶體抑制劑類藥物的腫瘤化療或細胞處於熱激狀況時,細胞內泛素水平明顯上升並伴隨有依賴p62的細胞選擇性自噬的激活;而泛素負向脅迫條件下則細胞自噬被嚴重抑制。當細胞內的泛素水平顯著升高時,p62會更加顯著地發生E2-依賴的泛素化,經泛素化修飾的p62蛋白構象會發生改變,C-端的UBA二聚體被打開,而處於可以與泛素化底物結合的活化
  • 研究揭示蛋白酶體在泛素鏈誘導下的變構及底物識別機制
    該研究解析了一系列蛋白酶體在K48-Ub4泛素鏈存在下的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首次捕捉到蛋白酶體與K48-Ub4泛素鏈結合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泛素鏈在調節蛋白酶體識別泛素化底物進而引發底物降解的分子機制,為最終闡明生理條件下蛋白酶體降解泛素化底物機制提供了關鍵結構基礎
  • 研究發現泛素修飾調控植物類黃酮合成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對植物中的類黃酮合成途徑在轉錄水平上的調控研究較為深入,但轉錄後、翻譯及翻譯後的修飾機制相關研究較少。在真核細胞中,目標蛋白的周轉主要由泛素/26S蛋白酶體系統途徑完成,這也是植物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主要調控機制。已有研究表明,E3泛素連接酶是調節蛋白質泛素化和降解的關鍵因子,種類最多、結構最為複雜,但由於對E3泛素連接酶組分的鑑定仍較為困難,因此對它在類黃酮合成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 研究發現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
    該研究發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過磷酸化增加內質網錨定蛋白Insig的活性,進而抑制肝臟脂質合成的功能,揭示了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機制。AMPK是真核生物主要的能量感應因子,在能量應激的情況下感應細胞內升高的AMP:ATP和ADP:ATP水平,通過抑制合成代謝,促進分解代謝使能量達到穩態。AMPK作為機體重要的能量感應因子,調控著蛋白質、脂肪和糖代謝等過程。二甲雙胍是臨床中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能夠通過激活AMPK改善機體糖脂代謝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