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泛素化水平升高,推動蛋白酶體相分離形成
2020-05-01 來源:生物通
蛋白酶體(proteasome)是一臺蛋白水解機器,它通過選擇性地降解泛素化蛋白來調節細胞蛋白質平衡,對維持蛋白質內環境平衡和人類健康至關重要。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功能紊亂會導致多種疾病。
來自東京都會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Nature》發表文章,解釋了一種新的蛋白質降解模式。
「2013年,我們發現蛋白酶體在高滲刺激下形成核焦點,這非常令人矚目,原本分布均勻的蛋白酶體在短短幾秒鐘內就形成了焦點,在我們了解液-液相分離(LLPS)之前,花了很長時間來理解這一現象,」該研究的主要作者Yasushi Saeki說。「蛋白酶體焦點實際上表現出類似液態的行為,一系列實驗表明,蛋白酶體利用LLPS降解泛素化蛋白質。」
高滲脅迫誘導的蛋白酶體液滴在蔗糖處理後幾個小時內消失,液滴內部含有泛素化底物和多個蛋白酶體相互作用蛋白,蛋白酶體液體的形成依賴於蛋白質泛素化,其消失依賴於蛋白酶體的活性。
急性高滲脅迫導致細胞體積和核仁減小,導致核小體生物合成失敗,並在細胞質中積累孤立的核糖體蛋白作為UPS的主要底物。實際上,高滲脅迫誘導核糖體蛋白泛素化,並在蛋白酶體處進行降解,泛素化蛋白水平的升高,觸發了蛋白酶體液滴的形成。
Saeki博士進一步研究了蛋白酶體是如何被招募到這些流體小室的。該研究小組確定RAD23B,蛋白酶體的底物穿梭因子,是誘導泛素化蛋白和蛋白酶體LLPS的關鍵分子。RAD23B具有兩個典型的泛素結合域(UBA)和一個蛋白酶體結合域(UBL)。該研究小組在體外成功重組了含有RAD23B-和泛素的液滴,並表明RAD23B-UBA結構域和長聚合物泛素鏈之間的弱多價相互作用共同驅動相分離。綜合起來,RAD23B通過UBA結構域收集細胞泛素化蛋白形成液滴,然後通過UBL結構域招募蛋白酶體。
「這項研究是泛素信號和LLPS相互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鑑於泛素主要作為聚合物發揮作用,LLPS的生物學意義之一可能是聚合,」Saeki博士說。「研究其他泛素結合蛋白是否經過相分離將非常有趣。」
有人還提出,易於聚集的蛋白質從液滴狀轉變為固體狀時,在這種情況下,急性高滲脅迫可能會導致蛋白質聚集體的不可逆積累,尤其是蛋白酶體活性降低時。
原文檢索:Stress- and ubiquitylation-dependent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proteasome
來源:生物通。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