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分離組織自噬體形成

2020-12-05 科學網

相分離組織自噬體形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0 9:55:13

日本微生物化學研究所Nobuo N. Noda團隊研究發現相分離組織自噬體的形成。該研究202025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他們表明自噬體前結構(PAS)實際上是Atg蛋白的液體狀聚集物。自噬引發的Atg1複合物在體外經歷相分離以形成液滴,抑制相分離的點突變或磷酸化會削弱體內PAS的形成。體外實驗表明,Atg1複合物液滴可通過特定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而被束縛在膜上,從而解釋了PAS在體內的液泡膜定位。他們提出,相分離在自噬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它可以在PAS上組織自噬機器。

據了解,許多生物分子經歷液相-液相分離,形成類似液體的聚集物,介導多種細胞功能。自噬可能是利用自噬體降解這種聚集物,自噬體是酵母在自噬體前結構(PAS)中從頭合成的雙層膜結構。儘管已經鑑定了與PAS相關的Atg蛋白,但由於PAS的體積小且易碎,其理化和功能特性尚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Phase separation organizes the site of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Author: Yuko Fujioka, Jahangir Md. Alam, Daisuke Noshiro, Kazunari Mouri, Toshio Ando, Yasushi Okada, Alexander I. May, Roland L. Knorr, Kuninori Suzuki, Yoshinori Ohsumi, Nobuo N. Noda

Issue&Volume: 2020-02-05

Abstract: Many biomolecules undergo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to form liquid-like condensates that mediate diverse cellular functions1,2. Autophagy is able to degrade such condensates using autophagosomes—double-membrane structures that are synthesized de novo at the pre-autophagosomal structure (PAS) in yeast3,4,5. Whereas Atg proteins that associate with the PA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PAS remain unclear owing to its small size and fragility. Here we show that the PAS is in fact a liquid-like condensate of Atg proteins. The autophagy-initiating Atg1 complex undergoes phase separation to form liquid droplets in vitro, and point mutations or phosphorylation that inhibit phase separation impair PAS formation in vivo. In vitro experiments show that Atg1-complex droplets can be tethered to membranes via specific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explaining the vacuolar membrane localization of the PAS in vivo. We propose that phase separation has a critical, active role in autophagy, whereby it organizes the autophagy machinery at the PAS.

DOI: 10.1038/s41586-020-1977-6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1977-6

相關焦點

  • Nature | 「潤溼作用」解釋相分離液滴的自噬降解機制
    大量的研究證明細胞內的一系列的無膜包裹的「顆粒」的本質大多都是相分離,包括但不限於:RNA-granule【1, 2】、Postsynaptic Densities【3】、核糖體【4】、Stress Granule【5】等。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總結膜生物學中的相分離:​有膜細胞器與無...
    細胞膜為無膜細胞器形成提供平臺雖然細胞裡很多凝集體在細胞質或核質內形成並呈球狀,如P小體和應激顆粒;但也存在另一類凝集體可以在膜表面形成,且形狀多數不規則。細胞膜作為細胞內外溝通的關鍵結構,可以直接激活蛋白相分離過程。細胞膜受到外界信號刺激後,通過限制蛋白分子擴散和/或促進蛋白相互作用等途徑,降低下遊蛋白發生相分離的濃度,促進蛋白相分離形成凝集體,以實現特定功能。
  • Nature:液-液相分離直接控制自噬機制
    2020年2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微生物化學研究所、東京工業大學、東京大學、金澤大學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通過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聚集Atg蛋白的液體狀凝聚物(liquid-like condensate,即液滴,liquid droplet
  • 《Nature》泛素化水平升高,推動蛋白酶體相分離形成
    《Nature》泛素化水平升高,推動蛋白酶體相分離形成
  • Cell;背靠背 | 相分離促進緊密連接形成的機制
    作者在高鹽離子濃度下純化了高濃度的ZO蛋白,將鹽離子濃度降低後,ZO蛋白自發形成了droplet結構,並且這種結構依賴於蛋白濃度,鹽離子濃度,可以相互融合,以及螢光漂白後能夠恢復。作者進一步證實了ZO蛋白的磷酸化修飾可以抑制ZO蛋白的相分離,這些實驗結果說明了ZO蛋白在體合適的環境中外可以發生相分離,並且這種相分離現象受到翻譯後的磷酸化修飾的調控。
  • 自噬還參與中心體數目調節維持基因組穩定
    2016年11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中心體是細胞分裂過程中一個起重要作用的細胞內結構,通過組織蛋白構架並附著在染色體上,負責在細胞分裂成子細胞之前將染色體進行分離中心體由一對中心粒組成,中心粒又由包括Cep63和PLK4在內的不同蛋白組成。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蛋白能夠調節中心粒的數量,也會影響中心體的數目,細胞會通過泛素-蛋白酶體途徑對這些組成中心粒的蛋白進行降解。但是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觀察到缺少一種自噬參與蛋白的小鼠細胞中存在多個中心體。他們的工作表明自噬是調節中心體數目的另一種方法。
  • ...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指細胞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目前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知之甚少。
  • 自噬凋亡,相愛相殺
    >將GFP-LC3B表達質粒轉染細胞,並用TNF-α、Rap(自噬活化劑)或3-MA(抑制劑自噬)處理。與對照組相比,Rap活化劑組:GFP標記斑點顯示的自噬體形成數量顯著增加;3-MA抑制劑組自噬體數量顯著降低,證明GFP標記質粒轉染法的有效性。TNF-α組自噬體數量增加,表明TNF-α對細胞自噬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即細胞模型成功建立)。LC3是細胞自噬泡膜通用標記物,構建LC3蛋白與綠色螢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當自噬發生時,在螢光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綠色螢光。
  • 科研前沿 | 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長篇綜述
    相分離的冷凝物參與各種生物學活動,包括高級染色質組織,基因表達,錯誤摺疊或不需要的蛋白質的分類以進行自噬降解,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質和核酸)可以通過液-液相分離(LLPS)凝聚成類似液體的無膜冷凝物,這為時空定義的方式為各種功能過程提供了濃縮和分離細胞組分的另一種手段
  • 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3:11:47 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Yasushi Saeki 和Keiji Tanaka合作發現蛋白酶體可發生壓力和泛素化依賴的相分離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蛋白質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介導細胞內多種無膜細胞器或大分子凝聚體的形成。相分離形成的凝聚體起到分隔細胞組分的作用,從而在空間上保證了不同的細胞功能高效、有序的進行。
  • 揭示蛋白酶體在遭受應激時的相分離機制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Yasushi Saeki博士說,「大約在2013年,我們發現蛋白酶體在高滲刺激(hyperosmotic stimuli)下形成細胞核聚集點(nuclear foci)。這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因為均勻分布的蛋白酶體在短短幾秒鐘內就形成了細胞核聚集點,但是在我們知道液-液相分離(LLPS)之前,我們還需要時間來理解這一現象的含義。
  •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1 10:31:22 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綜述了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 Nature Cell Biology: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
    細胞自噬是重要的胞內降解過程,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飢餓狀態及其他應激條件下,細胞自噬被激活,胞內組分被自噬小體運輸到溶酶體進行降解,從而提供特殊環境下細胞生存所需要的營養和能量。細胞自噬的調控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水平:①自噬起始的調控。多種信號轉導通路參與調節自噬的起始,如AMPK信號通路、mTOR信號通路、Ras/PKA信號通路等等;②自噬小體形成的調控。
  • 自噬與肝細胞癌
    HCV非結構蛋白4B(NS4B)與Vps34、Ras相關蛋白5(Rab5,一種小GTP 酶家族的成員)結合形成複合物,正向調控自噬發生,但抑制自噬前體形成及自噬溶酶體降解,導致異常蛋白質降解能力減弱,自噬降解能力減弱可導致HCV複製增加,肝細胞內病毒堆積,細胞內脂質堆積,進而肝細胞脂肪變性增加,肝細胞壞死、癌變可能增加。
  • 原生質體的應用、分離、純化、培養
    影響原生質體分離的因素(酶法)   從理論上講,只要用適當的酶處理,就能從任何活組織中分離得到原生質體。但是對於原生質體培養來說,要得到活性高、能進行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最後再生完整植株的原生質體則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3. 原生質體分離時主要應考慮取材、酶的種類、純度、酶液的滲透壓、酶解時間、溫度等。
  • Science:內質網自噬讓細胞保持健康
    這些位點形成於高度動態的由Lnp1加以穩定的管狀內質網網絡上,其中Lnp1是一種位於管狀內質網連接處的保守蛋白。儘管內質網自噬發生在連續內質網網絡的離散位點上,但是將內質網裝載到自噬體中的受體分散於這個內質網網絡中。內質網上的特定位點如何成為內質網自噬的靶標尚不清楚。
  • 細胞自噬……咋回事兒?
    2自噬的發生過程自噬的發生,首先是從粗面內質網的無核糖體附著區脫落的雙層膜包裹部分胞質和細胞內需降解的細胞器、蛋白質等成分形成自噬體,並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降解其所包裹的內容物,以實現細胞本身的代謝需要和某些細胞器的更新回。
  • Autophagy:科學家揭示細胞自噬過程機制
    該文章報導了線蟲中的EPG-9與EPG-1形成複合體,在細胞自噬過程中起作用。自噬是一個進化上保守的過程, 它包括將細胞質成分包裹在一個稱為自噬體的雙層膜結構,以及運送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通過在酵母中進行遺傳篩選,已有多個對於自噬小體形成起重要作用的自噬相關基因被發現。
  • To infinity and beyond:神經退行性疾病豈止於「相分離」
    套用《玩具總動員》中巴斯光年的口頭禪來介紹現在的相分離領域,可以說是「飛向宇宙,浩瀚無垠」(To infinity and beyond),我們可能在早上夢醒時分刷新推送發現新的小領域中的大分子被發現存在相分離現象,從頭髮絲兒到紡錘體、從應激脅迫小體到神經退行性疾病,各個領域的相分離現象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