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和科羅拉多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繪製了一種導致阿爾茨海默症加速發展的侵略性蛋白質聚合體的分子結構。
賓漢頓大學生物物理化學助理教授Wei Qiang說:"大約10%的老年痴呆症病例是由家族突變引起的。另外90%的病例是由野生型澱粉樣蛋白摺疊不當引起的。我們需要了解疾病病理的分子基礎。這樣我們或許有一天能創造出防止這種疾病退化的藥物。"
阿爾茨海默氏症是由一種叫做β-澱粉樣蛋白的有毒蛋白質片段形成一種叫做原纖維的鏈狀結構開始發展的,這種結構出現在腦細胞中,並殺死腦細胞。Qiang和科羅拉多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高解析度的固態核磁共振波譜來研究這些纖維。他們的工作揭示了這些纖維可能在人腦澱粉樣沉積的分子結構中具有主要的變異。更重要的是,纖維可以作為進一步纖維沉積的"種子",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潛在危險因素。
"這項工作描述了一種病理相關的β-澱粉樣纖維變異的分子結構模型," Qiang說。"我們證明,這種變異可能導致新的澱粉樣蛋白纖維迅速播種,這可能有助於澱粉樣蛋白沉積在人腦中的擴散和放大。"
Qiang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究其他幾種類型的纖維變異,特別是結構變異、它們的播種能力和由此產生的細胞毒性水平之間的相關性。
"我們已經取得了令人興奮的結果,一份描述這些進一步發現的新手稿正在準備中," Qiang說。
參考資料:
Zhi-Wen Hu et al,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n N-terminal phosphorylated β-amyloid fibri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 DOI: 10.1073/pnas.1818530116
原標題:PNAS:研究揭示β-澱粉樣蛋白聚集體結構,揭秘阿爾茲海默症發生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