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β澱粉樣蛋白病理傳播證據

2021-01-13 科學網

 

近日,《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曾有某些批次的屍源性人類生長激素(c-hGH)樣本被β澱粉樣蛋白汙染。後來,這些樣本能夠在小鼠體內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理現象。雖然這些新發現無法證明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直接傳播性,但卻提供了實驗證據,表明病人接受的c-hGH能夠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理。

《自然》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曾有8名病人接受了被朊病毒汙染的c-hGH治療,且之後死於克雅病(CJD),其中4名病人的腦內出現了β澱粉樣蛋白病理。β澱粉樣蛋白病理是大腦澱粉樣血管病(CAA)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一種標誌。

有幾位病人表現出類似CAA的病理特徵,但無一例完全符合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神經病理學標準。雖然過去已有因為某種醫療手段而引起的CJD人際傳播(醫源性傳播)的記錄,但這項研究表明,病人可能因為c-hGH療法而產生了β澱粉樣蛋白病理。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朊病毒疾病研究所的John Collinge及同事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獲取了病人曾被暴露的部分c-hGH樣本。他們採用生物化學方式分析是否存在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結果發現若干樣本的檢測結果為陽性。

之後,研究人員研究了樣本中的β澱粉樣蛋白是否有可能在活體生物內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理的潛力。研究採用了基因改造小鼠,這些小鼠會表達突變型人化澱粉樣前體蛋白(APP)基因, 並被注射c-hGH樣本。

注射240天後,接受原始c-hGH樣本注射的小鼠產生了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CAA,但是各種對照組小鼠幾乎完全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研究人員指出,這提供了實驗證據支持這樣一種假設:β澱粉樣蛋白病理可以通過醫源性方式進行人際傳播。

但研究人員強調這項研究並不意味著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一種傳染病或可以通過輸血傳播,不過他們認為評估澱粉樣蛋白病理的醫源性傳播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來源:中國科學報 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38/s41586-018-0790-y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研究發現β澱粉樣蛋白病理傳播證據
    後來,這些樣本能夠在小鼠體內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理現象。雖然這些新發現無法證明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直接傳播性,但卻提供了實驗證據,表明病人接受的c-hGH能夠傳播β澱粉樣蛋白病理。 《自然》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曾有8名病人接受了被朊病毒汙染的c-hGH治療,且之後死於克雅病(CJD),其中4名病人的腦內出現了β澱粉樣蛋白病理。
  • β-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症中的新功能
    β-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症中的新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9 12:58:2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Arthur Konnerth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進展。
  •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他們發現在小鼠9個月大時,是APOE4而不是APOE2或APOE3增加了α-突觸核蛋白病理、損害了行為表現、加劇神經元和突觸損失,並且增加星形膠質細胞聚集(astrogliosis)。【3】Science子刊:β澱粉樣蛋白才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元兇!
  • 研究揭示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發展的β-澱粉樣蛋白聚合體結構
    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和科羅拉多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繪製了一種導致阿爾茨海默症加速發展的侵略性蛋白質聚合體的分子結構。賓漢頓大學生物物理化學助理教授Wei Qiang說:"大約10%的老年痴呆症病例是由家族突變引起的。
  • 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42:08 德國圖賓根大學Mathias Jucker研究小組發現,在轉基因小鼠中靶向澱粉樣蛋白前體可減少後期阿爾茨海默氏樣病理
  • PNAS:研究揭示β-澱粉樣蛋白聚集體結構,揭秘阿爾茲海默症發生發展...
    2019年8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和科羅拉多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繪製了一種導致阿爾茨海默症加速發展的侵略性蛋白質聚合體的分子結構。
  • 阿爾茨海默病研究: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德國科學家團隊開展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首次報告了從阿爾茨海默病和腦澱粉樣血管病患者腦組織中分離的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的結構
  • 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
    參與互動   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新進展: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德國科學家團隊開展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首次報告了從阿爾茨海默病和腦澱粉樣血管病患者腦組織中分離的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的結構。
  • 研究人員採用新的方法來研究細胞攝取澱粉樣β的機制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taCruz)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澱粉樣β蛋白的一個片段,該蛋白被參與神經元攝取這種有毒肽的受體所識別。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研究澱粉樣β細胞攝取的機制。他們的發現發表於11月2日的《國家科學院會議記錄》期刊上。
  • 首先是澱粉樣蛋白,之後是Tau蛋白,最後是痴呆
    所有患者均接受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評估,tau蛋白成像和澱粉樣蛋白成像,很多患者也接受腦脊液(CSF)中β-澱粉樣蛋白、總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評估。研究人員也試圖更好地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病理過程中tau蛋白和澱粉樣蛋白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們發現,如果沒有澱粉樣蛋白,海馬tau蛋白與其體積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支持「若無澱粉樣蛋白,年齡相關海馬體tau蛋白病變可能不足以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神經退行性變過程。」
  • Adv Mater:通過雜多價大環共組裝識別和清除β-澱粉樣蛋白
    β-澱粉樣蛋白(Aβ)產生和清除的不平衡導致Aβ1-42單體聚集形成纖維和澱粉樣斑塊,是AD發病機制中不可或缺的過程,最終導致病理變化和認知障礙。因此,Aβ已經成為治療AD藥物最重要的靶點。然而,開發一種化合物既能夠識別Aβ,又能抑制Aβ纖維形成、消除澱粉樣斑塊,同時改善認知和緩解AD病理是目前AD藥物開發的重大挑戰。
  • Science:科學家揭示β-澱粉樣蛋白如何導致老年痴呆症
    2013年9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已經展示了一種蛋白質片段β-澱粉樣蛋白如何在形成斑塊前就開始破壞突觸,導致神經細胞死亡。阿爾茨海默氏症影響大約500萬美國人,疾病主要特點是突觸接觸的「虧損」以及腦功能惡化,尤其是記憶功能,神經細胞通過突觸將信號傳遞到另一個神經細胞。
  • 科學網—實現β-澱粉樣蛋白可視化測定
    本報訊 商丘師範學院生物分子識別與傳感重點實驗室周豔麗博士日前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早期診斷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快速、高效β-
  • 抗澱粉樣蛋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待考證
    澱粉樣蛋白的假說認為澱粉樣蛋白(Aβ)在腦組織的沉積是AD的早期決定性證據,能夠促進和加速AD中的神經纖維纏結形成、神經元死亡和AD的進程。很多製藥公司進行以Aβ為中心的研究需找修復AD的治療方法。 本期雜誌報導了AD的兩個抗Aβ抗體藥物bapimeuzumab和solanezumab的三期實驗資料。每種藥劑都是測試兩期。
  • 老年痴呆的治療不要老抓著「β-澱粉樣蛋白」不放
    β-澱粉樣蛋白靶向藥物效果不盡如人意基於β-澱粉樣蛋白假說,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以β-澱粉樣蛋白為靶點進行治療,應該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人們開始對「β-澱粉樣蛋白理論」的信心開始動搖。仔細對比靶向β-澱粉樣蛋白的藥物的臨床試驗發現,雖然大部分藥物都可以成功的減少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但是幾乎沒有一款藥物可以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進程。難道我們錯怪β-澱粉樣蛋白啦?
  • ...又一個肥胖元兇被發現,竟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元兇——澱粉樣蛋白...
    在此,論文研究者報導了澱粉樣蛋白前體(APP)在通過高脂飲食(HFD)誘導後,造成白色脂肪組織中線粒體非常規錯誤定位,損害線粒體的功能,並最終促進肥胖。充分認知並理解導致脂肪組織(AT)功能障礙的過程,對於理解肥胖的病理生理學是至關重要的,並且可以確定預防和治療肥胖相關性疾病的新靶點。
  • 商丘師範學院實現β-澱粉樣蛋白可視化測定—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商丘師範學院生物分子識別與傳感重點實驗室周豔麗博士日前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早期診斷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快速、高效β-
  • 阿爾茨海默預防性試驗DIAN-TU β-澱粉樣蛋白假說最後的稻草?
    β-澱粉樣蛋白假說或許將面臨最後的判決,2020年年初,針對特定基因突變患者的臨床II/III期預防性試驗DIAN-TU將公布最初結果,成則表明β-澱粉樣蛋白假說是對的,但需要改變研究方向;敗或許意味著β-澱粉樣蛋白假說行不通,是時候換條路了。
  • 研究揭示了TDP-43蛋白中的澱粉樣核心序列是形成積聚和包涵體的原因
    該論文發現了TDP-43蛋白C-端區域的澱粉樣核心序列,闡明了該序列在TDP-43蛋白的結構轉換、澱粉樣積聚和包涵體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和額顳葉變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 是兩類臨床表徵相似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徵是神經元的退化,而且在這些神經細胞內檢測到大量包涵體的存在。
  • Nat Commun:解析人腦中tau蛋白的傳播模式以及和Aβ斑塊互作關係
    澱粉樣蛋白(Aβ)斑塊和高度磷酸化的神經原纖維纏結(NFT)是阿爾茨海默病(AD)的兩大主要病理表現。Aβ斑塊可以在痴呆發病前數年甚至數十年被檢測到,說明其對認知正常人群的作用似乎不明顯;相反地,NFT則與神經變性和認知損害有極大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