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經典途徑防止鐵死亡: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有秘籍

2021-01-17 網易

  責編|兮

  穀胱甘肽

  (GSH)

  是細胞內最豐富的抗氧化劑,其重要功能是清除活性氧ROS

  【1】

  ,而它的限速底物就是半胱氨酸

  【2】

  。半胱氨酸是維持正常細胞和轉化細胞中細胞氧化還原穩態所必需的。

  半胱氨酸不足會導致

  鐵死亡

  (Ferroptosis)

  【3】

  ,從Stockwell教授提出鐵死亡的概念至今九年不到。鐵死亡的特點是當細胞內還原系統失活後,細胞膜或細胞器膜上含不飽和脂肪酸長鏈的磷脂分子被過氧化破壞,造成細胞膜破裂。它是一種鐵離子催化的壞死性細胞死亡。

  雖然大量的研究對鐵死亡相關的細胞抗氧化系統進行了報導,然而,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的變化會導致什麼樣的代謝結果,人們知之甚少。

  為了解半胱氨酸代謝和胱氨酸不足所致的代謝後果,2020年12月22日,來自莫菲特癌症中心的

  GinaM.DeNicola

  團隊在

  CellMetabolism

  雜誌上發表題為

  Non-canonicalGlutamate-CysteineLigaseActivityProtectsagainstFerroptosis

  的研究論文,在這篇研究論文中,作者

  分析了半胱氨酸代謝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代謝影響

  ,一般來說,

  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催化亞基

  (

  GCLC

  )

  通過半胱氨酸與穀氨酸的連接來催化穀胱甘肽合成的第一步,然而,在半胱氨酸不足的條件下,GCLC反而將穀氨酸與其他替代胺基酸連接,從而清除穀氨酸,以防止鐵死亡。

  

  GSH的合成分兩步進行。首先,通過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催化亞基

  (GCLC)

  連接穀氨酸和半胱氨酸,產生二肽γ-穀氨醯-半胱氨酸

  (γ-Glu-Cys)

  。接下來,將甘氨酸加入到γ-Glu-Cys中,產生三肽GSH

  (γ-Glu-Cys-Gly)

  作者之前的研究發現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對胱氨酸飢餓十分敏感

  【4】

  ,在這項新研究中,作者發現胱氨酸飢餓4小時導致了細胞內半胱氨酸的大量消耗,此外,GSH合成受損。有趣的是,

  儘管細胞內半胱氨酸大量消耗,但非小細胞肺癌細胞還是出現了鐵死亡。

  於是,作者在非小細胞肺癌細胞A549中進行了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發現了一組有趣的未知代謝物,這些代謝物在胱氨酸飢餓的細胞中高度積累

  (圖1)

  。這些代謝物是穀氨酸衍生的γ-穀氨醯肽。即在沒有半胱氨酸的條件下,GCLC在與穀氨酸結合產生γ-穀氨醯肽時,用其他小的、不帶電荷的胺基酸取代了半胱氨酸。

  

  圖1.胱氨酸飢餓誘導γ-穀氨醯肽積累

  接下來的問題是,這些γ-穀氨醯肽是如何產生的呢?作者觀察到在A549細胞系中,半胱氨酸飢餓的條件下,γ-穀氨醯肽水平與GCLC表達之間強相關,在使用CRISPR/Cas9產生GCLC和GSS敲除的A549克隆後,作者確定γ-穀氨醯肽在胱氨酸飢餓條件下由GCLC直接產生,GCLC通過GSH非依賴性機制催化γ-穀氨醯肽合成。小鼠體內實驗也印證了這一現象。

  作者進一步尋找調節γ-穀氨醯肽水平的機制,發現GCLC及其修飾亞基GCLM的表達與NRF2的高活性相關,NRF2是GCLC和GCLM表達的已知調節因子,NRF2對GCLC的調節在胱氨酸充足的條件下促進GSH合成,但在胱氨酸不足的條件下促進γ-穀氨醯肽合成,從而防止鐵死亡。

  

  圖2.半胱氨酸對鐵死亡的調控機制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證明,

  通過GCLC合成的γ-穀氨醯肽在具有NRF2活化的細胞中提供GSH非依賴性保護,使細胞免受胱氨酸不足所致的鐵死亡。

  NRF2防止鐵死亡對癌症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通常通過KEAP1和NRF2突變而激活NRF2的肺癌

  【5】

  。但是,NRF2在體內調控鐵死亡的機制還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認為,自己的研究僅限於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和胱氨酸不足誘導的鐵死亡,

  GCLC清除穀氨酸在其他癌症類型中的作用仍有待確定。

  未來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了解穀氨酸如何影響鐵死亡。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12.007

  製版人:啟萌之星

  參考文獻

  1.Winterbourn,C.C.,andHampton,M.B.(2008).Thiolchemistryandspecificityinredoxsignaling.

  FreeRadic.Biol.Med

  .45,549–561.

  2.Harris,I.S.,andDeNicola,G.M.(2020).ThecomplexinterplaybetweenantioxidantsandROSincancer.

  T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天津工生所在代謝工程改造穀氨酸棒桿菌生產L-半胱氨酸方面取得進展
    目前,L-半胱氨酸僅能通過毛髮水解的方法生產,然而該工藝具有高汙染和低得率等缺點,限制了L-半胱氨酸的大規模生產。近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由於L-半胱氨酸複雜的代謝途徑和嚴謹的調控作用,通過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產量和得率較低,無法滿足工業化生產需求。
  • 代謝工程改造穀氨酸棒桿菌生產L-半胱氨酸方面取得進展
    目前,L-半胱氨酸僅能通過毛髮水解的方法生產,然而該工藝具有高汙染和低得率等缺點,限制了L-半胱氨酸的大規模生產。近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由於L-半胱氨酸複雜的代謝途徑和嚴謹的調控作用,通過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產量和得率較低,無法滿足工業化生產需求。
  • 細胞凋亡之半胱天冬水解酶
    1.細胞凋亡之膜聯蛋白V細胞凋亡(Apoptosis)一般是指機體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過細胞內基因及其產物的調控而發生的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細胞凋亡途徑中各事件的發生是有時序性的,即各事件按先後順序依次發生,最終導致凋亡小體的出現,細胞隨後發生凋亡。
  • 四半胱氨酸探測β摺疊蛋白結構
    (封面圖片:科學家發現四半胱氨酸單位可以作為β摺疊蛋白的結構探測器使用。封面圖為FIAsH標記的大腸桿菌細胞螢光顯微圖,圖中的紫色部分為細胞視黃醇結合蛋白,半胱氨酸用黃色小球表示。)科學家通過有序β摺疊蛋白、細胞視黃醇結合蛋白來驗證以上過程,研究人員用半胱氨酸替換了兩個初始殘基,結果證明,在摺疊狀態之下,半胱氨酸硫醇能形成一個有效的FIAsH結合區域,但是在未摺疊狀態下則不行。 因此文章作者認為,這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測試細胞內的蛋白質摺疊狀態的方法,這種四半胱氨酸單位可以作為β摺疊蛋白的結構探測器使用。
  • Nat Med:半胱天冬酶-2切割tau蛋白導致記憶受損
    然而,tau蛋白原纖維與神經元死亡和神經網絡功能障礙相關聯,這提示著非tau蛋白原纖維成分也參與其中。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裡斯市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致病過程:半胱天冬酶-2(caspase-2)在tau蛋白Asp314位點進行切割促進tau蛋白錯誤分揀到樹突棘中,從而損害tau蛋白病動物模型和細胞模型中的認知功能和突觸功能。
  • 半胱天冬酶-12並不作為炎性體的負調節物
    炎性體包括半胱天冬酶-1(caspase 1)、PYCARD和NALP,有時也包括半胱天冬酶-5(caspase 5,也被稱作半胱天冬酶-11或ICH-3)。它是在骨髓細胞(myeloid cell)中產生的,也是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一個組分。炎性體的確切組成依賴於啟動炎性體組裝的激活物,如雙鏈RNA和石棉會引發不同的炎性體組成。炎性體促進炎性細胞因子IL-1β和IL-18成熟。
  • 死亡之路:讀書筆記
    上世紀七十年代,才發現機體還存在著一類可受控制的細胞死亡形式,通稱之為 programmed cell death,中文名程序性細胞死亡(PCD),甚至在機體的最基本生命活動中,如細胞周期的調控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PCD有不同的種類,也就是細胞有不同的死法。這裡介紹一下對信號通路了解清晰的四種可控的細胞死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