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Hepatol|病毒感染的肝細胞中線粒體彈性降低在腫瘤壞死因子受體信號轉導後能誘導細胞凋亡

2020-12-15 臨床肝膽病雜誌

病毒感染肝細胞的選擇性消除是通過病毒特異性CD8 t細胞識別肽加載的MHC分子發生的。在這裡,我們報告了病毒感染的肝細胞也通過細胞自主機制選擇性地消除。

培育了重組腺病毒和轉基因小鼠模型,以鑑定體內tnf誘導肝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並使用體內生物發光成像、免疫組織化學、免疫印跡分析、RNAseq/蛋白質組/磷蛋白組分析、生物信息學分析、線粒體功能測試。

發現TNF只準確地清除病毒感染的肝細胞,而不依賴於局部炎症和免疫感覺受體的激活。在健康和感染的肝細胞中,TNF受體I同樣與NFkB激活相關,但在感染的肝細胞中選擇性介導凋亡。TNF受體信號下遊的Caspase 8激活對病毒感染肝細胞的凋亡是不可缺少的,這表明一種目前尚不清楚的促進肝細胞凋亡的非典型細胞固有途徑。結果我們確定了病毒感染肝細胞線粒體脆弱性的獨特狀態是通過腫瘤壞死因子非典型誘導凋亡額原因。病毒感染肝細胞的線粒體具有正常的生物物理和生物能量功能,但對鈣脅迫的恢復能力減弱。在TNF誘導信號不變的情況下,ros介導的內質網鈣釋放導致線粒體通透性轉變和凋亡,這證實了外源性死亡受體信號和細胞內線粒體介導的半胱天蛋白酶激活之間的聯繫。

揭示了免疫監控的一個新概念,通過識別細胞自主的細胞防禦機制,選擇性地通過線粒體通透性轉換消除病毒感染的肝細胞。

摘譯自:LAMPL S, JANAS MK, DONAKONDA S, et al. Reduced mitochondrial resilience enables non-canonical induction of apoptosis after TNF receptor signaling in virus-infected hepatocytes[J]. J Hepatol, 2020, 73(6): 1347-1359.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孫悅 高沿航 報導)

相關焦點

  • 細胞凋亡在激素誘導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研究進展
    程少華等指出,激素對於股骨頭壞死骨細胞是一種直接的凋亡誘導劑,在激素誘導的股骨頭骨細胞的死亡中,凋亡是骨細胞的重要死亡方式。細胞凋亡概念的提出為研究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研究思路。Kerachian等研究應用大劑量激素誘導早期鼠股骨頭壞死中發現,激素可以誘導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和骨細胞的凋亡,而骨組織細胞凋亡累積所形成的不可逆修復的結局,最終導致股骨頭壞死、塌陷的發生。最近的研究發現,在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確實存在有骨細胞、成骨細胞以及骨髓細胞的凋亡。
  • 細胞凋亡的原理及信號通路
    細胞凋亡信號轉導通路細胞凋亡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接受凋亡信號→凋亡調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蛋白水解酶的活(Caspase)→進入連續反應過程。 由於細胞凋亡啟動階段的不同,其可分為三條主要通路,即線粒體通路、內質網通路、死亡受體通路。
  • 三、腫瘤壞死因子
    三、腫瘤壞死因子   1975年Carswell等發現接種BCG的小鼠注射LPS後,血清中含有一種能殺傷某些腫瘤細胞或使體內腫瘤組織發生血壞死的因子,稱為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 水貂腸炎病毒可通過線粒體信號通路誘導細胞凋亡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特種動物病原與免疫創新團隊首次證明水貂腸炎病毒及其非結構蛋白1通過線粒體信號通路誘導細胞凋亡,該發現為進一步解釋該病毒的致病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中施萬細胞凋亡信號傳導通路的研究進展
    目前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施萬細胞功能紊亂與凋亡,參與DPN病變過程,且在糖尿病病人的周圍神經系統中已經證實施萬細胞凋亡。 施萬細胞凋亡後神經生長因子分泌減少,對軸突營養作用減弱,進而導致軸突萎縮、死亡。由此可見,施萬細胞凋亡是DPN病變發生、發展的重要環節。
  • Frontiers最新綜述:帕金森病中的線粒體穩態和信號轉導
    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黑質緻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並伴有紋狀體內多巴胺水平的下降。已有的研究顯示,PD 的發病機制可能是線粒體功能障礙。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機體通常通過線粒體自噬清除功能障礙的線粒體、降低氧化應激水平、防止細胞死亡。
  • 解讀近期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重磅級成果!
    除此之外,胞葬作用還會增強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的釋放和白細胞的聚集,可以限制組織損傷,促進對凋亡細胞來源抗原的耐受性,維持正常的組織穩態。但是也有研究發現在對腫瘤進行毒性治療之後,對腫瘤細胞的胞葬作用會對腫瘤殘留病(tumor residual disease)產生惡劣結果。
  • J Hepatol:AXIN失活突變誘導肝細胞癌並不依賴經典Wnt信號通路
    小編推薦會議:2018(第九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2018年3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大多數攜帶AXIN1突變的人肝細胞癌並沒有表現出β-catenin調控的轉錄程序的激活在小鼠體內Axin1缺失誘導的肝細胞癌並不依賴Wnt/β-catenin信號途徑的激活攜帶Axin1突變的腫瘤中富集一些與侵襲
  • 二、細胞因子受體中的共用鏈
    IL-6、IL-11、LIF、OSM都能作用於肝細胞、巨核細胞、漿細胞瘤,發揮相似的生物學作用。IL-2、IL-4、IL-7、IL-9和IL-13均具有刺激T細胞或和B細胞增殖的作用。上述細胞因子功能的相似性已部分在受體水平得到解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細胞因子受體共用鏈所決定的。目前已知,細胞因子共用鏈主要有gp310、GM-CSFRβ鏈和IL-2Rγ鏈。
  • 細胞凋亡:優雅的落幕
    細胞凋亡之信號通路   細胞凋亡因啟動階段的不同可分為以下三條主要通路。1.線粒體通路線粒體,這看似花生的細胞器,不僅是細胞氧化磷酸化呼吸鏈的中心,在脊椎動物細胞凋亡中也是調控中心。當死亡信號激活含BH3結構域的Bcl-2家族成員後,可使胞漿中的Bcl-2家族成員發生寡聚化並插入線粒體膜,引起線粒體膜通透性改變,跨膜電位丟失,釋放細胞色素C(Cyt C)和其他蛋白。
  • 自噬與肝細胞癌
    HBV誘導的肝細胞自噬通常是由HBVx蛋白(HBx)誘導的,HBx是HBVx基因編碼的一種多功能潛在性腫瘤蛋白,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中發揮重要作用。HBx可通過抑制Beclin 1與bcl-2結合和JNK-ROS信號通路啟動自噬。其他HBV蛋白如HBsAg可通過與摺疊錯誤的蛋白結合(即內質網應激反應)誘導自噬。
  • 「可控性和靶向性c-met表達系統的建立及其促肝細胞再生的研究...
    肝臟是具有極大再生潛能的器官,在重型肝炎動物模型中雖然血清內與肝細胞再生相關的生物活性物質水平明顯升高,但是殘餘肝細胞內出現代謝-再生環路障礙,不能接受外部因子的調節,肝細胞凋亡或壞死不能被阻止,少量再生肝細胞仍無法彌補殘存肝細胞進行性大量壞死,新生細胞存在再生不良,最終導致肝功能衰竭。  目前針對重型肝炎的治療原則是對症支持、促肝細胞再生、以及防治併發症的治療。
  • 靶細胞裂解死亡為何屬於細胞凋亡?
    效應T細胞的作用與細胞凋亡是什麼關係?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如何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細胞凋亡最大的特點是細胞死亡時仍能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以此避免細胞內物質的滲漏和由此引起的炎症反應。 通過細胞凋亡清除被病原體感染細胞的過程:殺傷性T細胞(cytotoxic T cell,CTL或Tc)可高效、特異性地殺傷腫瘤細胞和被病毒、胞內寄生菌等感染的宿主細胞(靶細胞),而不損傷正常組織。
  • 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在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Ⅰ和IGF-ⅠR是重要的促腫瘤因子,其可促進膠質瘤細胞有絲分裂和抗細胞凋亡。目前研究證實:GSK-3與腫瘤細胞增殖、凋亡密切相關,GSK-3活化促進腫瘤細胞凋亡。當AKT活化後,一方面引起GSK-3失活,另一方面加快糖酵解途徑,使ATP的生成增加,其最終效應均是抑制腫瘤細胞凋亡。
  • 郝海平/曹麗娟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線粒體細胞焦亡途徑
    機體在遭受外源性病毒或者細菌入侵後,往往會伴隨有感染性休克的症狀進而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經典的理論認為體內的巨噬細胞產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如IL-1β、IL-6、TNF-α等形成的「炎症風暴」是導致休克的重要誘因。但是,臨床統計學研究卻表明二者之間的相關性只有39%。
  • Cell Metab | 一種新型線粒體細胞焦亡途徑
    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線粒體細胞焦亡途徑,為線粒體感知損傷相關模式分子(DAMPs)引發細胞焦亡提供了科學解釋,拓寬了對於肝衰竭疾病發生機制的認識,對將來藥物幹預感染合併膽淤病人肝功能損傷有重要意義。
  • 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
    (下圖為該公司英文官網首頁)B肝在研新藥ENOB-HB-01,誘導97%受感染細胞凋亡,不損傷正常細胞需要解釋以上現象,小番健康先從人體自然感染B肝病毒後進入的不同階段進一步簡述。自然感染後分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動期以及再活動期,其中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內,人體免疫細胞會識別外來入侵的B肝病毒,不僅會主動清除受到B肝病毒感染的肝細胞,還會清除沒有被病毒感染的正常肝細胞。因此,如果沒有解決這個現象,慢性B肝患者的正常肝細胞也會被免疫細胞殺傷。誘導受到感染肝細胞自然凋亡,並不損傷正常肝細胞,是當前B肝藥物研發的醫學難點之一。
  • 論文速遞 | 線粒體中的NF-κB調節脂多糖誘導損傷後PC12細胞的凋亡
    (NF-κB)的表達與脂多糖(LPS)誘導損傷後神經細胞的凋亡之間的關係.創新點:(1)LPS誘導後,線粒體中NF-κB的增加導致細胞凋亡;(2)腺嘌呤核苷酸轉位酶1(ANT1)活性決定線粒體中NF-κB的水平.
  • 【學術研究】小分子褐藻糖膠在正常肝細胞中的作用及輻射防護作用—研究成果於國際期刊發表
    喻老師研究團隊以轉錄體分析方法及野生型和轉基因魚斑馬魚肝癌模型進行的實驗及成果如下:一、轉錄體上揭示小分子褐藻糖膠增強了免疫系統,並透過活化ASGPR / STAT3 / HNF4A軸保護肝細胞以口服管飼法餵食成年野生型斑馬魚小分子褐藻糖膠一個月,使用轉錄體分析方法,發現小分子褐藻糖膠可增強免疫系統,及細胞中抗病毒蛋白的表達量,並減少脂肪生成和肝纖維化基因的表達
  • 師妹為細胞掏心掏肺,為何凋亡還是成群結隊?
    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 凋亡可被多種細胞信號激活,如鈣穩態失衡、氧化損傷、線粒體損傷、毒素、生長因素和激素刺激等。細胞凋亡過程大致分為:凋亡信號轉導凋亡基因激活細胞凋亡的執行凋亡細胞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