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腫瘤壞死因子

2020-11-28 生物谷

  三、腫瘤壞死因子

  1975年Carswell等發現接種BCG的小鼠注射LPS後,血清中含有一種能殺傷某些腫瘤細胞或使體內腫瘤組織發生血壞死的因子,稱為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985年Shalaby把巨噬細胞產生的TNF命名為TNF-α,把T淋巴細胞產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為TNF-β。TNF-α又稱惡質素。

  1.TNF的產生

  (1)TNF-α是一種單核因子,主要由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LPS是較強的刺激劑。IFN-γ、M-CSF、GM-CSF對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產生TNF-α有刺激作用,而PGE則有抑制作用。前單核細胞系U937、前髓細胞系HL-60在PMA刺激下可產生較高水平的TNF-α。T淋巴細胞、T細胞雜交瘤、T淋巴樣細胞系以NK細胞等在PMA刺激下也可分泌TNF-α。SAC、PMA、抗IgM可刺激正常B細胞產生TNF-α。此外,中性粒細胞、LAK、星狀細胞、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亦可產生TNF-α。

  (2)TNF-β是一種淋巴因子,抗原和絲裂原均可刺激T淋巴細胞分泌TNF-β。PMA刺激RPMI1788B淋巴母細胞可分泌高水平TNF-β。

  2.TNF的分子結構和基因

  (1)人的TNF-α基因長約2.76kb,小鼠為2.78kb,結構非常相似,均由4個外顯子和3個內含子組成,與MHC基因群密切連鎖,分別定位於第6對和第17對染色體上。1984年從HL-60、U937等細胞中克隆成功rHu TNF-α cDNA,並在大腸桿菌中獲得高表達。 人TNF-α前體由233個胺基酸殘基組成,含76個胺基酸殘基的信號肽,切除信號肽後成熟型TNF-α為157胺基酸殘基,非糖基化,第69位和101位兩個半胱氨酸形成分子內二硫鍵。rHu TNF-α分子量為17kDa。小鼠TNF-α前體為235胺基酸殘基,信號肽79胺基酸殘基,成熟的小鼠TNF-α(rMuTNF-α)分子量為17kDa,由156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第69位和100位兩個半胱氨酸形成分子內二硫鍵,有一個糖基化點,但糖基化不影響其生物學功能。rHu TNF-α與rMu TNF-α有79%胺基酸組成同源性,TNF-α的生物學作用似無明顯的種屬特異性。最近有人報導通過基因工程技術表達了N端少2個胺基酸(Val、Arg)的155胺基酸人TNF-α,具有更好的生物學活性和抗腫瘤效應。此外,還有用基因工程方法,將TNF-α分子氨基端7個胺基酸殘基缺失,再將8Pro、9Ser和10Asp改為8Arg、9Lys和10Arg,或者再同時將157Leu改為157Phe,改構後的TNF-α比天比天然TNF體外殺傷L929細胞的活性增加1000倍左右,在體內腫瘤出血壞死效應也明顯增加。TNF-α和β發揮生物學效應的天然形式是同源的三聚體。

  (2)人 和小鼠TNF-β基因分別定位於第6和第17號染色體。HuTNF-β分子由205個胺基酸殘基組成,含34胺基酸殘基的信號肽,成熟型Hu TNF-β分子為171個胺基酸殘基,分子量25kDa。rHu TNF-β分子由202胺基酸殘基組成,包括33個胺基酸殘基的信號肽,成熟分子169個胺基酸殘基,與Hu TNF-β有79%的同源性。Hu TNF-β與Hu TNF-αDNA同源序列達56%,胺基酸水平上同源性為36%。

  3.TNF的受體

  (1)TNF-R的分型:TNF-R可分為兩型:Ⅰ型TNF-R,55kDa,CD120a,439胺基酸殘基,此型受體可能在溶細胞活性上起主要作用;Ⅱ型TNF-R,75kDa CD120b,426胺基酸殘基,此型受體可能與信號傳遞和T細胞增殖有關。兩型TNF-R均包括胞膜外區、穿膜區和胞漿區三個部分,胞膜外區有28%的同源,但在有包漿區無同源性,可能與介導不同的信號轉導途徑有關。TNF-R屬於神經生長因子受體(NGFR)超家族。TNF-α和TNF-β的受體可能是同一的。TNF-R存在於多種正常及腫瘤細胞表面,一般每個細胞受體數目有103~104,如ME-180腫瘤細胞系TNF-αR約2000/個細胞,Kd為2*10-10M。不同細胞表面TNF-αR的數目和親和力似乎與細胞對TNF-α的敏感性並不平行。TNF-α與相應受體結合後信號傳遞的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活化蛋白激酶C(PKC),催化受體蛋白磷酸化有關。

  (2)可溶性TNFR:TNF結合蛋白(TNF-BP)是TNFR的可溶性形式,有sTNf RⅠ(TNF-BPI)和sTNFRⅡ(TNF-BPⅡ)兩種。一般認為sTNFR具有局限TNF活性,或穩定TNF的作用,在細胞因子網絡中有重要的調節作用。Seckiner 1988年發現發熱患者尿中有TNF抑制物,分子量為33kDa。Olsson 1989年在慢性腎功不全患者血和尿中也發現有TNF-BP。TNF-BP可與TNF特異結合,抑制TNF活性,如抑制其細胞毒活性和誘導IL-1產生,可促進皮下接種Meth A肉毒的生長,可見於正常妊娠尿中。炎症、內毒素血症、腦膜炎雙球菌感染、SLE、HIV感染、腎功不全時以及腫瘤時可升高。可溶性TNFR可有效地減輕佐劑性關節炎的病理改變以及敗血症休克。

  4.TNF的生物學活性 TNF-α與TNF-β的生物學作用極為相似,這可能與分子結構的相似性和受體的同一性有關。但有某些生物學作用方面也有不同之處。

  (1)殺傷或抑制腫瘤細胞:TNF在體內、體外均能殺死某些腫瘤細胞(cytolytic action),或抑制增殖作用(cytostatic action)。腫瘤細胞株對TNF-α敏感性有很大的差異,TNF-α對極少數腫瘤細胞甚至有刺激作用。用放線菌素D、絲裂黴素C、放線菌酮等處理腫瘤細胞(如小鼠成纖維細胞株L929)可明顯增強TNF-α殺傷腫瘤細胞活性。體內腫瘤對TNF-α的反應也有很大的差異,與其體外細胞株對TNF-α的敏感性並不平行。同一細胞系可能有敏感株和抵抗株如L929-S和L929-R。此外,靶細胞內源性TNF的表達可能會使細胞抵抗外源性TNF的細胞毒作用,因此,通過誘導或抑制內源性TNF的表達可改變細胞對外源性TNF的敏感性。巨噬細胞膜結合型TNF可能參與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

  TNF殺傷腫瘤的機理還不十分清楚,與補體或穿孔素(perforin)殺傷細胞相比,TNF殺傷細胞沒有穿孔現象,而且殺傷過程相對比較緩慢。TNF殺傷腫瘤組織細胞可能與以下機理有關。

   ①直接殺傷或抑制作用:TNF與相應受體結合後向細胞內移,被靶細胞溶酶體攝取導致溶酶體穩定性降低,各種酶外洩,引起細胞溶解。也有認為TNFN激活磷脂酶A2,釋放超氧化物而引起DNA斷裂,磷脂酶A2抑制劑可降低TNF的抗病效應。TNF可或改變靶細胞糖代謝,使細胞內pH降低,導致細胞死亡。

  ②通過TNF對機體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促進T細胞及其它殺傷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

  ③TNF作用於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內皮細胞或導致血管功能紊亂,使血管損傷和血栓形成,造成腫瘤組織的局部血流阻斷而發生出血、缺氧壞死。

  (2)提高中性粒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加過氧化物陰離子產生,增強ADCC功能,刺激細胞脫顆粒和分泌髓過氧化物酶。TNF預先與內皮細胞培養可使其增加MHCⅠ類抗原、ICAM-1的表達,IL-1、GM-CSF和IL-8的分泌,並促進中性粒細胞粘附到內皮細胞上,從而刺激機體局部炎症反應,TNF-α的這種誘導作用要比TNF-β為強。TNF刺激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分泌IL-1,並調節NHCⅡ類抗原的表達。

  (3)抗感染:如抑制瘧原蟲生長,抑制病毒複製(如腺病毒Ⅱ型、皰疹病毒Ⅱ型),抑制病毒蛋白合成、病毒顆粒的產生和感染性,並可殺傷病毒感染細胞。TNF抗病毒機理不十分清楚。

  (4)TNF是一種內源性熱原質,引起發熱,並誘導肝細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TNF引起發熱可能是通過直接刺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和刺激巨噬細胞釋放IL-1而引起,還可通過IL-1、TNF-α刺激其它細胞產生IL-6。

  (5)促進髓樣白血病細胞向巨噬細胞分化,如促進髓樣白血病細胞ML-1、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U937、早幼粒白血病細胞HL60的分化,機理不清楚。TGF-β可抑制TNF-α多種生物學活性,但不抑制TNF-α對髓樣白血病細胞分化的誘導作用,甚至還有協同效應。

  (6)促進細胞增殖和分化:TNF促進T細胞NHCⅠ類抗原表達,增強IL-2依賴的胸腺細胞、T細胞增殖能力,促進IL-2、CSF和IFN-γ等淋巴因子產生,增強有絲分裂原或外來抗原刺激B細胞的增殖和Ig分泌。TNF-α對某些腫瘤細胞具有生長因子樣作用,並協同EGF、PDGF和胰島素的促增殖作用,促進EGF受體表達。TNF也可促進c-myc和c-fos等與細胞增殖密切相關原癌基因的表達,引起細胞周期由Go期向G1期轉變。最近報導INF-β(LT)是EB病毒轉化淋巴母細胞的自分泌生長因子,抗LT抗體、sTNf R以及TNF-α能抑制EB病毒轉化淋巴細胞的增殖。

  IL-1、IFN-γ和GM-CSF對TNF的生物學作用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可能與增加細胞TNF受體的表達有關。已報導一種抗TNF-α單克隆抗體,可模擬TNF-α的某些生物學作用,這種現象在其它因子中還尚未見到。

  5.TNF與臨床

  應用TNF在治療腫瘤等方面開始臨床Ⅱ期試驗,也可與IL-2聯人事治療腫瘤,目前認為全身用藥的療效不及局部用藥,後者如病灶內注射,局部濃度高且副作用也較輕。近年來已採用TNF基因治療開始對黑素瘤等腫瘤進行臨床驗證。值得重視的TNF又與臨床某些疾病的發生有關。

  TNF與IL-1和IL-6的生物學性質有許多相似之處(表4-8)。

表4-8 IL-1、IL-6和TNF的生物學性質比較

生物學性質 IL-1 TNF IL-6 內源性熱原質引起發熱 + + + 肝急性期蛋白 + + + T細胞活化 + + + B細胞活化 + + + B細胞免疫球蛋白合成 + - + 成纖維細胞增殖 + + - 幹細胞活化 + - + 非特異性抗感染 + + + 抗放射 + + - 滑膜細胞活化 + + - 內皮細胞活化 + + - 休克症候群 + + - 誘導IL-1、TNF、IL-6和IL-8 + + -

  (1)感染性休克:目前認為革蘭氏陰性桿菌或腦膜炎球菌引起的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中毒性休克是由於細菌內毒素刺激機體產生過量TNF-α,引起發熱,心臟、腎上腺嚴重損害,呼吸循環衰竭,甚至引起死亡,其TNF水平與病死率正相關。其發病機理可能是TNF刺激內皮細胞,導致炎症、組織損傷和凝血。TNF也是急性肝壞死的重要因素。病毒性暴髮型肝衰竭外周血細胞誘生TNF,IL-1活性升高,且與病情程度相關。目前有關TNF介導內毒素性休克的機理還不很清楚。有認為TNF能促進前凝血酶原活性物質生成,抑制內皮細胞凝血酶調節毒素休克。TNF抗體(抗血清或單克隆抗體)在小鼠、家兔和狒狒體內均有效地阻止致死性內毒素體克的發生。應用抗TNf McAb治療膿毒症和化膿性休克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抗TNF嵌合抗體治療細菌性感染也已開始Ⅰ期臨床試驗。

  (2)惡液質:TNF-α又稱惡液素(cachectin),可誘發機體發生惡液質。

  (3)TNF與病毒複製的關係:TNF還具有類似IFN抗病毒作用,阻止病毒早期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抑制病毒的複製,並與TNF-α和TNF-γ協同抗病毒作用。另一方面,TNF誘導HIV-Ⅰ基因在T細胞中表達。TNF和HIV感染的CD4+細胞中活化或誘導NF-κB,NF-κB結合於HIV的長末端重複序列(LTR)的增強子部位,活化HIV基因,可能與愛滋病發病有關。愛滋病患者單核細胞TNF-α產生增加,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

相關焦點

  • ...新增生產範圍「注射用重組變構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
    格隆匯 12 月 28日丨海特生物(300683.SZ)公布,公司於近日取得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換發的《藥品生產許可證》,此次變更主要涉及生產範圍的新增,新增生產範圍:注射用重組變構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
  • ...新冠肺炎|COVID-19|癌症|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健康界
    這項研究強調,除了先前報導的老年危險因素外,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NT-proBNP升高、CD4+T細胞或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白介素6(IL-6)、降鈣素原和D-二聚體升高以及淋巴細胞減少等危險因素,都有助於疾病進展的早期監測。
  • 腫瘤壞死因子與腰椎間盤退變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TNF-α的特徵和功能腫瘤壞死因子(TNF),在1975年被發現為內毒素誘導的糖蛋白,能使多種腫瘤發生出血性壞死,是炎症的一種主要監管機構。有研究證實椎間盤急性機械創傷後產生大量炎症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人體內產生TNF-α的細胞種類有很多,在急性炎症反應中,激活的巨噬細胞是TNF-α的主要細胞來源。
  • Cancer Res:凋亡和壞死細胞藉助胞葬作用促進腫瘤進展
    2018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體內每天都有數十億的細胞因正常損耗、組織更新以及炎症反應而死亡,機體會通過多種途徑有效識別和清除死亡細胞,其中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就是一種在發生進一步的壞死並釋放細胞內的炎症誘導成分之前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過程。
  • 李詠生團隊揭示程序性壞死關鍵蛋白RIPK3在腫瘤免疫調控中的新功能...
    責編丨迦漵點評丨馬瑜婷、周鵬輝腫瘤免疫微環境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靶向免疫療法在腫瘤治療中初顯成效。然而,免疫微環境中大量免疫抑制性細胞及其分泌因子的存在,導致腫瘤免疫耐受及治療手段的失敗。7月16日,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陸軍軍醫大學(原第三軍醫大學)李詠生教授團隊在腫瘤免疫微環境方向的題為A RIPK3-PGE2 circuit mediates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potentiated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 Nature:科學家揭示程序性壞死如何影響腫瘤微環境促進胰腺癌
    之前認為癌化的胰腺上皮細胞通過caspase8依賴性細胞凋亡發生死亡,而化療藥物也被認為是通過促進腫瘤發生凋亡來發揮殺傷作用。而與此相反,有研究發現癌細胞經常擾亂細胞凋亡過程維持自身存活。除了細胞凋亡還有另外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程序性壞死,但目前對於這一過程在胰腺導管腺癌(PDA)中的作用仍不明了。
  • 細胞因子風暴和COVID-19致死——2020年細胞因子市場分析
    細胞因子可分為幹擾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腫瘤幹擾因子、生長因子等。 細胞壞死因子(TNF,Tumor Necrosis Factor)是一種由免疫細胞釋放的,可殺傷腫瘤細胞或使機體內腫瘤細胞壞死的細胞因子。
  • J Hepatol|病毒感染的肝細胞中線粒體彈性降低在腫瘤壞死因子受體信號轉導後能誘導細胞凋亡
    結果我們確定了病毒感染肝細胞線粒體脆弱性的獨特狀態是通過腫瘤壞死因子非典型誘導凋亡額原因。病毒感染肝細胞的線粒體具有正常的生物物理和生物能量功能,但對鈣脅迫的恢復能力減弱。
  • 細胞凋亡在激素誘導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研究進展
    儘管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發病機制的許多學說已經提出,但其生物學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研究表明骨細胞凋亡與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密切相關,本文對激素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細胞凋亡研究狀況作一分析。Fas及其配體FasL是近年來研究的最為深入的有關細胞凋亡的膜表面分子,Fas屬腫瘤壞死因子受體家族成員,而FasL屬腫瘤壞死因子(TNF)家族成員,FasL與其受體Fas結合啟動凋亡信號的轉導導致細胞凋亡。
  • T細胞內細胞因子、血清細胞因子、調節T細胞、淋巴細胞亞群傻傻分不清楚
    T細胞內細胞因子,簡單從字面上理解,可能認為檢測的是T細胞裡面的因子有多少,但其實不是,檢測的是附著在T細胞表面的各種細胞因子佔所有T細胞的比例有多少。所以,凡是測T細胞內細胞因子的,報告中的單位和參考範圍全部是%。
  • 抗體-細胞因子:IL-12、TNF融合治療膠質瘤
    研究人員在腫瘤相關抗原Fibronectin抗體L19的基礎上,分別融合IL2、TNF、IL12三種細胞因子,構建了三種抗體-細胞因子融合蛋白。融合蛋白與單獨細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如下圖所示。L19-mTNF、L19-mIL12表現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可以治癒部分膠質瘤小鼠。治癒小鼠再次腫瘤移植仍可以長期存活。L19-IL2的抗腫瘤活性則較弱。
  • 阻斷致命的細胞因子風暴是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武器
    其他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b、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引導中性粒細胞從血管進入感染組織。這些細胞因子可以增加心跳,升高體溫,觸發血液凝塊,困住病原體,刺激大腦中的神經元調節體溫、發燒、體重減輕和其他生理反應,這些生理反應已經進化到可以殺死病毒。
  • 那些「親民」的腫瘤雜誌影響因子
    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最新期刊影響因子,筆者昨日將臨床腫瘤領域的主流期刊進行了整理。但多數期刊影響因子都在15分以上,普通臨床醫生難以企及。今日,筆者將那些3-5分的親民雜誌進行簡單梳理,方便日後投稿。
  • 科學家梳理油酸與炎症因子相關性循徵研究—新聞—科學網
    近日,江南大學食用油營養與安全科技創新團隊在《食品科學與營養評論》發表綜述文章,通過Meta分析論述了油酸與炎症因子的相關性。 目前研究認為,補充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橄欖油與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有相關性。據已有的Meta分析,地中海飲食模式及其中的橄欖油降低了C反應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
  • 論文解讀:宿主、感染因子和環境對神經壞死病毒感染澳洲鱸魚的影響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篇來自Journalof fish disease的文章:宿主、感染因子和環境對神經壞死病毒感染澳洲鱸魚的影響,文章引用信息如下
  • 腫瘤病人的飲食菜譜
    對於腫瘤病人來說,在選擇食物的時候儘可能要均衡,種類儘可能多,菌菇類和蒜 類尤其值得推薦。菌菇類的主要成分是多糖類物質,如香菇中的香菇糖,草菇和金針 菇中的冬菇素等,這些成分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表明,多糖類物質能刺 激人體內巨噬細胞活化,分泌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2、幹擾素等等,增強自然殺 傷細胞和T細胞殺死癌細胞的能力。
  • 長沙出名的肺腫瘤醫院,長沙肺腫瘤醫院
    長沙出名的肺腫瘤醫院,長沙肺腫瘤醫院 時間:2021-01-13 11:29:45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肺腫瘤是我國發病率很高的癌症,也是死亡率很高的癌症,現在的肺腫瘤患者也越來越多,那麼長沙出名的肺腫瘤醫院,是哪家呢?
  • 專家點評Cell Res | 程序性細胞壞死的全新功能:創造組織修復的微環境
    肌纖維的細胞壞死是否參與損傷後修復,以及壞死所釋放出來的因子是否構成促肌肉乾細胞增殖的微環境都是未知的。該研究首先發現在肌纖維細胞中阻斷細胞壞死的發生會破壞肌肉的修復能力,進一步發現壞死的肌纖維能夠釋放促肌肉乾細胞增殖的因子。
  • 轉錄因子對腫瘤糖代謝具有基因調控功能
    其中轉錄因子對糖代謝基因的調控是腫瘤能量代謝重編程的重要機制之一,近期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教育部癌變與侵襲原理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低氧誘導因子1, c-Myc, p53等轉錄因子與腫瘤糖代謝的相互調節作用,指出這種關聯為靶向代謝的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學通報》上。
  • JCS:FOXO3a轉錄因子並非腫瘤生長抑制因子
    近日,佛羅裡達州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現今普遍認為的一種能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分子實際上有助於致命甲狀腺腫瘤的生長,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Journal of Cell Science雜誌上。研究發現,在未分化甲狀腺癌中,FOXO3a轉錄因子不抑制促癌基因,而是致命腫瘤的生長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