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仍將一直全球慢性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低級別炎症作為各種慢性疾病的重要特徵,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近日,江南大學食用油營養與安全科技創新團隊在《食品科學與營養評論》發表綜述文章,通過Meta分析論述了油酸與炎症因子的相關性。
目前研究認為,補充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橄欖油與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有相關性。據已有的Meta分析,地中海飲食模式及其中的橄欖油降低了C反應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油酸是地中海飲食模式和橄欖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佔70%以上),也是膳食脂肪和血漿甘油三酯中的主要脂肪酸。諸多臨床試驗研究了油酸對炎症因子的影響,但這些研究的結果相互矛盾。
該文篩選719項研究,通過成人的隨機對照試驗揭示了增加油酸劑量對炎症因子水平的影響,包括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急性期反應因子(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活性)和黏附分子(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
在719項已確定的研究中,有31項隨機對照試驗符合條件,涉及1634名受試者。結果表明,補充油酸顯著降低了C反應蛋白。然而,飲食攝入油酸對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纖維蛋白原、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活性、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沒有顯著影響。
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誘因之一。通過膳食脂肪因素調節體內炎症因子對於慢性疾病的一級預防非常重要。該文系統分析和評估了油酸對炎症因子的影響,發現補充油酸顯著降低了C反應蛋白的濃度,對血液中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纖維蛋白原、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活性、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濃度沒有顯著影響。
該文章為預防和控制以心血管疾病為主的慢性疾病,合理調整膳食結構,以及制定公共營養衛生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對進一步闡明膳食脂肪結構對炎症的影響及作用機理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80/10408398.2020.1854673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