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臉蛋揪頭髮,疼哭都不鬆手,寶寶喜歡「折磨」自己或因這3點

2020-12-06 萱爸育兒經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擁有全部版權,歡迎轉載

我們都知道,新生兒剛出生,醫生需要通過寶寶的哭聲來判斷寶寶的狀態,因此有時會出現「打」寶寶的情況。可你聽說過在醫生動手之前,就先對自己動手的寶寶嗎?

寶寶怕被醫生打,「先下手為強」把自己掐哭,網友:下手夠狠!

前不久,有位「特別」的新生兒在網上走紅了。

這位小寶寶出生以後,醫生和護士為小寶貝處理好臍帶包起來,還沒來得及「按流程走」,小傢伙就突然伸出小手,掐住了自己嫩嫩的小臉蛋兒。

而當大人們想要把小寶寶的手拿開時,卻發現寶寶掐得緊緊的,臉上都掐出白印了,簡直像為了不被醫生「打」,先把自己給掐哭了。

大家都被這位寶寶的舉動給逗笑了,於是將這有趣的一幕拍下來上傳到網上,沒想到居然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和不少家長的共鳴:

「下手夠狠,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我娃也是,我還沒出月子他就學會揪自己了,回回越揪越疼越哭,回回越哭越疼越揪。」

掐臉蛋揪頭髮,疼哭都不鬆手,寶寶喜歡「折磨」自己或因這3點

無獨有偶,有位家長也在網上分享了發生在自家寶寶身上類似的事情。

這位寶寶揪的不是自己的肉臉蛋兒,而是亂糟糟的頭髮。在媽媽拍攝的視頻和圖片中,能夠看到寶寶的小手攥成了拳頭,牢牢揪著自己的一撮頭髮,看著就很痛。

而小傢伙也被自己揪痛了,臉都哭紅了,卻就是不肯放手,連媽媽都分不開寶寶的小手和頭髮。

明明揪自己頭髮都揪哭了還不肯放手,寶寶總跟自己過不去,這又是為哪般?

1. 原來是「抓握反射」在作祟

寶寶總喜歡抓或者掐自己,其實是「抓握反射」的一種表現。

抓握反射別稱握持反射,是小寶寶一生下來就會有的先天性無條件反射。這種反射行為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幫助新生兒的機體適應周圍環境,並保護新生兒本身的生命安全。

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1~3月齡的新生兒會抓住眼前看到的或者是手能夠碰到的東西。醫生的筆、護士的口罩、爸爸媽媽的手指都有可能「遭殃」,更不要說小寶寶自己了。

而且,新生兒這種無條件反射的力氣還不小,幾乎可以承載小寶寶整個體重的重量。

如果給小寶寶一根棒子讓他憑藉「抓握反射」牢牢抓住,我們甚至可以讓他的身體在空中懸掛一會兒。

2. 可能是寶寶在發洩情緒或表達需求

剛出生的小嬰兒不會說話,只會用哭聲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有的時候他們就會採取「折騰」自己的方式,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也有的時候,他們在不慎抓痛自己後感到疼痛緊張,卻不知道自己疼痛的原因。為了紓解緊張的情緒,小寶寶反而更加用力地抓自己,以至于越掐越痛,越痛越掐。

3. 其他原因

抓握反射大多出現在寶寶剛出生的1~3月,並且會在4~6月逐漸自然消失。

如果寶寶已經過了具有「抓握反射」的時期,依然不明原因地頻繁揪頭髮或者捶打自己的頭部,就可能是由疾病導致的。

這時父母應儘快帶寶寶前往醫院就醫檢查,向專業醫生諮詢寶寶會揪頭髮或者捶打頭部的原因。

面對「傷害自己」的娃兒,家長該如何應對?

娃兒總是對自己下「狠手」,爸爸媽媽都快「累覺不愛」,根本拿自家孩子沒轍。當家長面對喜歡「傷害自己」的娃兒時,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寶寶折騰自己?

1. 保持孩子的手指清潔

如果不能制止孩子的小手做出「抓握反射」,家長就要先保證寶寶的「小爪子」是清潔的。

爸爸媽媽要注意清理寶寶手指上的汗漬汗垢,不要給寶寶留指甲,避免寶寶在抓撓或掐自己時把自己抓破,導致細菌灰塵進入傷口,引發感染或炎症。

2. 及時發現並滿足寶寶的需求

上文有提到,有時寶寶是想表達某種情緒或需要,但無法用言語表達,只好通過哭聲或這種肢體語言發出信號。

如果爸爸媽媽想要避免寶寶進一步地「傷害」自己,就需要查看寶寶是因為什麼原因不舒服,看寶寶是想要睡覺了,還是肚子餓了,還是想拉臭臭了。

家長在發現了寶寶的需求後,儘可能滿足寶寶的需要。需求被滿足後,小寶寶自然而然就能安靜下來,也就不會再「傷害」自己了。

3. 用其他東西吸引和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當看到寶寶揪著自己不放手痛得直哭的時候,家長又想讓寶寶鬆手,又怕自己力氣太大,貿然上手會傷著寶寶。

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嘗試用一些色彩鮮豔或能夠發出輕微響聲的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去抓別的東西。

注意力被轉移後,寶寶的狀態能夠短暫地從緊張恢復到正常,掐自己的力氣也沒有那麼大。這時家長再撥開寶寶的手指避免他掐自己,作用就會變得很明顯。

4. 想辦法隔離「兇器」

有的寶寶會不停地抓自己,還有的寶寶會用其他的方式「傷害」自己。

有位家長就在網上留言吐槽:

「我家寶寶哭得最痛的時候,是她把自己兩隻腳在那搓來搓去的,結果搓禿嚕皮兒了,痛得嗷嗷大哭。我們也沒辦法,現在就讓她穿著襪子睡覺,倒是沒再出現過這種情況了。」

這位家長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供其他家長參考。如果寶寶用類似的行為「傷害」自己,家長可以藉助衣物等將「作案工具」和寶寶的身體隔開。

萱爸有話說

每當看到寶寶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打我自己」時,家長們往往又是心疼又是哭笑不得。

不過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也不必過分擔心,使用恰當的方式讓寶寶不再「傷害」自己即可。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這種由「抓握反射」導致的行為就會自然消失了。

你的娃平時也喜歡這樣跟自己「過不去」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家寶寶的相關事跡~

我是小萱爸爸,積極學習帶娃的「女兒奴」一枚,每天分享育兒過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轉發、評論,你的喜歡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寶寶使勁揪自己的頭髮痛的哭,媽媽用力都掰不開,網友:同款寶寶
    比如下面這個問題:正常來說,人是不會傷害自己的,正常人自己把自己抓疼了,肯定是馬上會放手的。不過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一切就不能按常理來理解了。前一陣了一位寶媽問貓爸:我家寶寶最近總喜歡揪自己的頭髮,而且越到晚上越嚴重,現在寶寶的頭髮越來越少了,不過他吃東西和大便都很正常,這是怎麼回事呢?
  • 寶寶為啥喜歡揪媽媽頭髮?看過這些原因後,捨不得發脾氣
    這天崔女士在餵奶的時候,女兒又開始抓起她的頭髮,她越是躲女兒就抓越緊。崔女士無奈呵斥了女兒,但女兒卻委屈巴巴的哭了起來。當女兒鬆開手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又掉了好多頭髮,本來產後掉頭髮就很嚴重,再被女兒這麼一揪都快禿了。
  • 寶寶為什麼老愛揪媽媽頭髮?看了這3個原因後,寶媽捨不得發脾氣
    但寶媽的頭髮會掉,不僅是因為年紀的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的寶寶太愛揪自己的頭髮了,本來頭髮就不多,寶寶一揪這下就更少了。寶寶愛揪頭髮,寶媽快被孩子揪禿了麗麗的兒子豪豪不知不覺已經6個月了,看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麗麗和丈夫開心不已。豪豪平時很乖很聽話,也不怎麼哭鬧,這點讓小兩口很滿意。只是有一個問題卻讓麗麗很頭疼。
  • 寶寶為什麼喜歡揪媽媽頭髮?知道原因後,你還捨得生氣嗎?
    其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有些可以輕易解決,但有些問題,寶寶似乎每天都在重新上演,惹得寶爸寶媽實在無能為力,也沒辦法改變現狀。就比如寶寶揪頭髮這件事,很多家長就非常無奈,明明已經說過很多次,可孩子一樣會揪著不放。
  • 寶寶為什麼喜歡揪媽媽的頭髮?看到這三個原因,真不捨得訓斥他
    一位寶媽在群裡說,最近寶寶總是喜歡揪媽媽的頭髮,揪得很痛,都有點不敢抱他了。問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該如何應對呢?我們家寶寶也是喜歡揪頭髮,只會揪熟悉的人的頭髮,比如媽媽和奶奶。如果換做一個不經常抱著他的人,他會乖乖的。
  • 寶寶總愛揪媽媽頭髮,原來是在發出這些信號,看完你還忍心兇他?
    為什麼小寶寶喜歡揪媽媽頭髮呢?1、是在暗示「我學會抓握啦」其實小寶寶喜歡抓媽媽的頭髮,都是從一次無意中的條件反射開始,是受新生兒抓握反射的影響。如果你家3個月以內的寶寶老是抓你頭髮,不要錯怪他們,因為他們並不是故意的,只是頭髮落在手邊,本能就去抓住不放了。此時寶媽不應該抱怨孩子是小壞蛋,而應該將頭髮紮起來,收拾得乾淨清爽。
  • 為啥寶寶喜歡被抱著走,一坐下就哭?這3個原因家長要知道
    寶媽們只要一說起自己的磨人精,就有好多槽要吐,比如:寶寶就喜歡被抱著走,大人一坐下就開始哭鬧,這不有粉絲就來信吐槽了這個事。 這位粉絲寶媽說自家寶這段時間太磨人了,天天只能大人站起來抱著他來回走,一坐下來就開始哭開始鬧,家裡的幾個大人來回輪流抱著他,一天到晚累得不行,胳膊也酸的很。關鍵是好不容易抱著走一段睡著了,一放到床上又醒了,然後又是一個循環……
  • 作業太難忍不住揪頭髮 8歲娃禿了
    視覺中國 供圖作業不會寫孩子就揪頭髮,這種行為叫拔毛癖;見誰都害怕,原來是患上驚恐障礙……10月10日是第26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通訊員張艾萱韋啟雯劉敏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劉峻安瑩案例1寫作業遇難題,孩子無意識地揪拽頭髮今年8歲的珊珊(化名),剛上小學二年級。近日,媽媽發現孩子前額處頭髮變得異常稀疏,心生懷疑,「小小年紀怎麼會脫髮,不會是得了什麼皮膚病吧?」可珊珊頭皮不疼也不癢,這是什麼情況?媽媽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頭髮是被珊珊自己揪掉的。
  • 「幼兒園」採血,第一個疼哭了,第二個嚇哭了,第三個成表情包!
    所以,小孩子打針基本上都是哭聲連連震耳欲聾的場面。這不,幼兒園體檢了,一起看看這「悲壯」的一幕吧! 排在第3位的小男孩,乾脆用手把眼睛捂上了,採用掩耳盜鈴的方法,就當什麼也沒發生過,看起來實在是太萌了!三個寶寶的表現太真實,過於經典,完美的展現出小寶寶害怕打針的場面。網友們看了以後都笑翻了,紛紛在屏幕下方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 3歲寶寶凌晨4點就醒,寶媽崩潰大哭,父母學會這幾招孩子不再早醒
    小薇最近很苦惱,3歲的兒子這幾天像鬧鐘一樣準時,每到凌晨4點就醒。她作為一名自媒體人,每天凌晨1-2點睡覺是經常的事情,全靠早上的小睡續命呢,兒子這樣讓她很頭疼!這一天,兒子又早早地醒了,她抱起兒子拍了拍,試圖把他哄睡。
  • 寶寶面部有這3點特徵,代表天生智商高,傳說中的「一臉聰明相」
    作為父母,誰都期盼養育一個天生高智商的寶寶。可由於寶寶年齡小,使得家長很難分辨出到底聰明與否。但其實,要想提前知道寶寶的智商,從他們的面部特徵就能辨別一二。
  • 給女生:長斑不是臉蛋的錯!3招徹底「下斑」!
    在中醫看來,拋去祖傳黃褐斑這個方面不講,後天的形成,其實是人體內部環境的一個忠實反應,這就是內經裡「有諸於內,必形於外」的道理。那麼臉上長斑的時候,身體裡頭發生了什麼呢?23點到1點是膽經工作的時間, 1點至3點,肝經旺。肝膽負責排毒解毒,這段時間不睡必然傷肝膽。熬夜時身體調動腎精元氣,吃辣太多令身體乾燥有火,日久色斑加重,皮膚乾燥。
  • 寶寶經常流口水、吐泡泡正常嗎?媽媽掌握這4個發育節奏,別擔心
    小寶寶從剛出生,一直到兩三歲,都常常帶著一臉口水,看起來髒兮兮的,還有點可愛。有的寶寶還會吐泡泡,親戚們常常調侃說:「懷孕時候吃螃蟹,子生出來就會吐泡泡。」雖然聽起來荒唐,不過寶寶流口水、吐泡泡到底是咋回事呢?寶寶口腔吐泡泡、流口水,可能是這4種情況小妍的寶寶6個月大,小嬰兒都愛流口水,小妍一開始沒注意。
  • 弄疼了還會哭,表情也太生動了吧
    弄疼了還會哭,表情也太生動了吧日本這個國家雖然面積並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但是這個國家裡有很多的人才,他們善於做一些科技領域的發明。就比如日本的機器人。日本之前推出的美女機器人除了目光有些呆滯以外,造型方面都和真正的人類差不多,並且有自主的意識可以和人們進行溝通。現在又有一個美女機器人走紅了。
  • 寶寶肚子疼揉揉就沒事了?這種情況下寶寶的肚子揉不得!
    在風起雲湧的育兒江湖,有這麼3個字,出場率極高,且威力無窮!一旦出場,家裡立刻掀起一場「驟雨疾風」!那就是——「爸爸/媽媽,我肚子疼!」寶寶肚子疼,原因真的太多了:吃壞肚子、緊張了、生病了、吃撐了、不想上學、想求關注了……肚子疼咋辦?能揉嗎?
  • 寶寶總是搖頭揪耳朵?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在寶寶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感受之前,父母只能通過寶寶的行為,來判斷他們的健康狀況。但有時候,常常會被寶寶的一些奇怪行為困擾。比如,有的寶寶會特別沉迷於「抓自己的耳朵」,無論是吃奶,還是睡覺…都揪著自己的耳朵不放。為什麼寶寶會和耳朵過不去呢?
  • 寶寶晚上老哭不睡覺?3招養出「睡神」寶寶,比抱著轉圈管用多了
    這也難怪,她家寶寶是出了名的睡渣寶寶,一到晚上能嚎的隔壁四鄰都聽見,為了防止擾民,經常大半夜的還在小區花壇那轉悠,經常可以看見她和老公輪流抱著寶寶在哄睡。然而即使好不容易哄睡了能回家了,也依舊會出現到家寶寶醒了繼續哭的情況,所以夫妻倆經常睡眠不足。王女士無奈的說,都開始覺得自家寶寶這輩子是故意來折騰自己的了,其實我想說的是,媽媽們想擁有一個睡神寶寶沒那麼難。寶寶晚上老哭不睡覺?
  • 寶寶頭髮稀疏發黃怎麼辦?媽媽做好這4點,讓孩子輕鬆擁有好發質
    沒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漂漂亮亮的,擁有一頭烏黑茂密的頭髮,但這簡單的要求,對於不少孩子來說卻是個相當難達到的目標。大多數孩子的頭髮都是寡淡而枯黃的,看起來就像是貧瘠的雜草一樣,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的頭髮變得烏黑濃密呢?
  • 從晚上十點到第二天早上七點,九個小時要醒七次,夜奶應該怎麼斷
    從晚上十點到第二天早上七點,九個小時要醒七次,夜奶怎麼斷前兩天有一位奶爸給我發來這樣的私信:「我現在的每一天都過的很煎熬,晚上不想回家,每次我老婆起床餵夜奶的時候都要把我叫醒,不知道是什麼心態。」從這個私信中,我們能讀到成年人的疲憊,也能讀到一位母親的不容易,生娃從來都不是享受的過程,有多少媽媽要承受著撕裂之痛,還要承受著抑鬱的折磨。
  • 口欲期寶寶約等於嚙齒類小動物,多數喜歡啃這6種東西,讓人抓狂
    小寶寶天生喜歡吃東西,剛出生那會兒是吃手手,後面四個月左右,開始咬玩具,等會坐會爬,那直接就是只嚙齒類小動物,到處啃,連地板都要咬咬試試味道!可能大部分媽媽都知道,寶寶在0-1歲期間,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口欲期」,表現就是喜歡咬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