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感受之前,父母只能通過寶寶的行為,來判斷他們的健康狀況。但有時候,常常會被寶寶的一些奇怪行為困擾。
比如,有的寶寶會特別沉迷於「抓自己的耳朵」,無論是吃奶,還是睡覺…都揪著自己的耳朵不放。
為什麼寶寶會和耳朵過不去呢?是因為耳朵不舒服,生病了嗎?今天,為你揭秘寶寶這一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1 對身體的好奇
寶寶表現:如果寶寶心情很好,抓撓或拉扯自己的耳朵,像是在好玩一樣,家長則不必過於擔心。
這就和寶寶喜歡吃手、啃自己的小腳一樣,是成長過程中,對自己身體好奇的正常表現。
處理方法 :
寶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告訴寶寶「這個部位是耳朵」。
如果擔心寶寶把耳朵抓破,可以多和寶寶互動玩耍,或通過玩具轉移來寶寶注意力。
2、耳屎過多
寶寶表現:外耳道有明顯的黃褐色、粘稠油狀物或幹硬塊。
耳屎過多沒有及時排出時,外耳道受刺激,產生異物感,寶寶便會出現抓耳朵的現象。
處理方法
寶寶的耳道有自潔功能,耳屎會隨著咀嚼、張口等動作排出,一般情況下,不建議自行給寶寶掏耳朵。
如果寶寶耳朵癢得難受,可以用寶寶專用棉籤,清潔耳道外部,或輕揉耳廓幫助耳屎排出。注意不要掏的太深,也不要太用力!
一旦發現寶寶耳朵的分泌物過多,或流出液體分泌物,甚至還有臭味,就要及時帶去醫院檢查。
3、內耳發育不成熟
寶寶表現: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在搖晃的小床、坐車外出時總愛抓耳朵,同時還伴隨著搖頭、拍頭等行為,有時還會哭鬧或者嘔吐。
這大多是由於寶寶兩側內耳發育不均衡導致。
處理方法
內耳負責掌握人體的平衡,內耳發育不成熟,會使人感到耳朵不適,隨著成長發育,寶寶的內耳將逐漸成熟。
平時也可以帶寶寶玩轉椅或鞦韆,這類有助於內耳平衡功能成熟的遊戲。
4、長牙導致
寶寶表現:4-6個月左右的寶寶,如果動不動就使勁揪耳朵,伴有流口水、吃手等情況,還容易發怒,家長就可以檢查看寶寶是不是長牙了。
乳牙的萌出,會刺激到牙齦神經和周圍組織,寶寶感到牙齦不舒服,就會通過抓耳朵來緩解這種痛苦
處理方法
如果寶寶是因為長牙不舒服,而引發的抓耳朵,就不必太過於擔心。
寶媽給寶寶準備一些乾淨的磨牙膠,來緩解他們萌牙時牙齦的不適感,陪伴度過這段時期就好
5、外耳道溼疹
寶寶表現:寶寶的耳道上有皮疹、糜爛滲出,耳廓皮膚有脫屑,皸裂痕跡。因為瘙癢難忍,寶寶會搖頭晃腦地拽拉耳朵,嚴重時會被抓破皮,甚至出血。
處理方法
從生活中尋找過敏原,及時戒斷。
帶寶寶到醫院,找耳鼻喉專科的醫生檢查一下,確認是否有溼疹,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及護理。
6、患了中耳炎
寶寶表現:多伴有流鼻涕、咽痛、拒絕喝奶、夜間啼哭。
中耳炎不僅會造成寶寶耳部不適,可能會有液體從耳道中流出,甚至伴有一些異味,通常還伴有發熱、哭鬧症狀。
處理方法
媽媽可以輕輕按一下寶寶耳朵,如果他大哭並推開你的手,就有可能是因中耳炎帶來的疼痛反應。
得了中耳炎的寶寶,父母一定要及時帶去醫院就診,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寶寶的聽力很可能受到影響。
千萬不要自行用藥,以免使寶寶未得到徹底治療而留下隱患。
7、先天性外耳畸形
某些地方的民俗認為,耳朵上的小孔是「好運」的徵兆,代表這寶寶有智慧有福氣,叫這個小孔「耳倉」。
寓意很好,但其實和孩子聰明不聰明沒什麼關係。在醫學上,這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畸形,稱為先天性耳前瘻管。
耳前瘻管的小孔多開口於耳前,少數開口於耳輪的後上邊緣、耳屏及耳垂,瘻管深淺長短不一,幾乎所有瘻管均與耳軟骨的軟骨膜相連。
目前認為耳前瘻管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我國先天性耳前瘻管發病率為 1.2%,其中大部分為單側發病。
發現有寶寶耳朵有孔千萬不要這樣做
大部分耳前瘻管寶寶一般無症狀,按壓時可有少許稀薄有微臭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樣物溢出,局部可有瘙癢不適,發生感染後瘻管局部及周圍組織可出現紅腫、疼痛,膿腫,因此孩子喜歡抓耳朵。
若寶寶年齡較小,發生感染時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平時在護理寶寶的時候,注意不要這樣做:
不要擠壓,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不能用異物戳小洞,發生感染後,不要自行挑破膿腫;洗臉時,要用清水清洗下耳朵前後,洗完後,用棉籤把周圍的水擦拭乾淨,但不要太用力。不小心感染怎麼辦?
多數學者認為耳前瘻管無症狀時,不需治療。
一旦出現紅腫流膿感染嚴重則需手術治療,完全摘除瘻管是防止復發的唯一有效途徑。
一般來說,耳前瘻管的治療方法是:
1. 發生急性感染,或因感染引起皮膚破潰者,應先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反應後再行手術;
2. 局部有膿腫形成,應先切開引流,待炎症反應控制後再行手術;
3. 局部清創換藥至痊癒。
日常如何護理寶寶耳朵
1.注意衛生
寶寶耳部的衛生一定要做好,平時要防止眼淚和乳汁流入寶寶耳朵,洗澡時也應注意保護寶寶的耳朵,不要讓洗澡水流入。
要是有水流入寶寶的耳朵裡,就要將寶寶的頭偏向該側,小心牽動耳廓,讓水流出,或用鬆軟的棉球及時清理寶寶的耳道,把水吸出來。
2.防治感冒
大多數的中耳炎,都是由於感冒引起的。所以,當寶寶出現感冒症狀時,父母要及時幫助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預防。
3.調整餵奶姿勢
如果寶寶平躺著喝奶,奶液容易進入耳道引發感染,餵奶時應避免平躺姿勢,最好把寶寶抱起來,取半坐位姿勢。
【貼士】
寶寶抓耳朵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動作,但是卻可能暗示著寶寶身體的疾病狀況,家長一定不能忽視!
平時的生活中,寶媽要注意觀察,細心辨別寶寶抓耳朵的原因,選擇正確的護理方法,幫助寶寶科學應對!
如果你們家寶寶還不會說話,但是經常抓耳朵,都需要儘早帶寶寶到醫院就診哦。一般建議工作日期間就診,因為寶寶耳道狹窄,通常耳道內問題都需要進行專業設備下的清潔檢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