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大意!寶寶總是搖頭揪耳朵?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2020-12-06 母嬰放大鏡

在寶寶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感受之前,父母只能通過寶寶的行為,來判斷他們的健康狀況。但有時候,常常會被寶寶的一些奇怪行為困擾。

比如,有的寶寶會特別沉迷於「抓自己的耳朵」,無論是吃奶,還是睡覺…都揪著自己的耳朵不放。

為什麼寶寶會和耳朵過不去呢?是因為耳朵不舒服,生病了嗎?今天,為你揭秘寶寶這一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1 對身體的好奇

寶寶表現:如果寶寶心情很好,抓撓或拉扯自己的耳朵,像是在好玩一樣,家長則不必過於擔心。

這就和寶寶喜歡吃手、啃自己的小腳一樣,是成長過程中,對自己身體好奇的正常表現。

處理方法 :

寶媽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告訴寶寶「這個部位是耳朵」。

如果擔心寶寶把耳朵抓破,可以多和寶寶互動玩耍,或通過玩具轉移來寶寶注意力。

2、耳屎過多

寶寶表現:外耳道有明顯的黃褐色、粘稠油狀物或幹硬塊。

耳屎過多沒有及時排出時,外耳道受刺激,產生異物感,寶寶便會出現抓耳朵的現象。

處理方法

寶寶的耳道有自潔功能,耳屎會隨著咀嚼、張口等動作排出,一般情況下,不建議自行給寶寶掏耳朵。

如果寶寶耳朵癢得難受,可以用寶寶專用棉籤,清潔耳道外部,或輕揉耳廓幫助耳屎排出。注意不要掏的太深,也不要太用力!

一旦發現寶寶耳朵的分泌物過多,或流出液體分泌物,甚至還有臭味,就要及時帶去醫院檢查。

3、內耳發育不成熟

寶寶表現: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在搖晃的小床、坐車外出時總愛抓耳朵,同時還伴隨著搖頭、拍頭等行為,有時還會哭鬧或者嘔吐。

這大多是由於寶寶兩側內耳發育不均衡導致。

處理方法

內耳負責掌握人體的平衡,內耳發育不成熟,會使人感到耳朵不適,隨著成長發育,寶寶的內耳將逐漸成熟。

平時也可以帶寶寶玩轉椅或鞦韆,這類有助於內耳平衡功能成熟的遊戲。

4、長牙導致

寶寶表現:4-6個月左右的寶寶,如果動不動就使勁揪耳朵,伴有流口水、吃手等情況,還容易發怒,家長就可以檢查看寶寶是不是長牙了。

乳牙的萌出,會刺激到牙齦神經和周圍組織,寶寶感到牙齦不舒服,就會通過抓耳朵來緩解這種痛苦

處理方法

如果寶寶是因為長牙不舒服,而引發的抓耳朵,就不必太過於擔心。

寶媽給寶寶準備一些乾淨的磨牙膠,來緩解他們萌牙時牙齦的不適感,陪伴度過這段時期就好

5、外耳道溼疹

寶寶表現:寶寶的耳道上有皮疹、糜爛滲出,耳廓皮膚有脫屑,皸裂痕跡。因為瘙癢難忍,寶寶會搖頭晃腦地拽拉耳朵,嚴重時會被抓破皮,甚至出血。

處理方法

從生活中尋找過敏原,及時戒斷。

帶寶寶到醫院,找耳鼻喉專科的醫生檢查一下,確認是否有溼疹,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及護理。

6、患了中耳炎

寶寶表現:多伴有流鼻涕、咽痛、拒絕喝奶、夜間啼哭。

中耳炎不僅會造成寶寶耳部不適,可能會有液體從耳道中流出,甚至伴有一些異味,通常還伴有發熱、哭鬧症狀。

處理方法

媽媽可以輕輕按一下寶寶耳朵,如果他大哭並推開你的手,就有可能是因中耳炎帶來的疼痛反應。

得了中耳炎的寶寶,父母一定要及時帶去醫院就診,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寶寶的聽力很可能受到影響。

千萬不要自行用藥,以免使寶寶未得到徹底治療而留下隱患。

7、先天性外耳畸形

某些地方的民俗認為,耳朵上的小孔是「好運」的徵兆,代表這寶寶有智慧有福氣,叫這個小孔「耳倉」。

寓意很好,但其實和孩子聰明不聰明沒什麼關係。在醫學上,這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畸形,稱為先天性耳前瘻管。

耳前瘻管的小孔多開口於耳前,少數開口於耳輪的後上邊緣、耳屏及耳垂,瘻管深淺長短不一,幾乎所有瘻管均與耳軟骨的軟骨膜相連。

目前認為耳前瘻管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我國先天性耳前瘻管發病率為 1.2%,其中大部分為單側發病。

發現有寶寶耳朵有孔千萬不要這樣做

大部分耳前瘻管寶寶一般無症狀,按壓時可有少許稀薄有微臭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樣物溢出,局部可有瘙癢不適,發生感染後瘻管局部及周圍組織可出現紅腫、疼痛,膿腫,因此孩子喜歡抓耳朵。

若寶寶年齡較小,發生感染時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平時在護理寶寶的時候,注意不要這樣做:

不要擠壓,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不能用異物戳小洞,發生感染後,不要自行挑破膿腫;洗臉時,要用清水清洗下耳朵前後,洗完後,用棉籤把周圍的水擦拭乾淨,但不要太用力。不小心感染怎麼辦?

多數學者認為耳前瘻管無症狀時,不需治療。

一旦出現紅腫流膿感染嚴重則需手術治療,完全摘除瘻管是防止復發的唯一有效途徑。

一般來說,耳前瘻管的治療方法是:

1. 發生急性感染,或因感染引起皮膚破潰者,應先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反應後再行手術;

2. 局部有膿腫形成,應先切開引流,待炎症反應控制後再行手術;

3. 局部清創換藥至痊癒。

日常如何護理寶寶耳朵

1.注意衛生

寶寶耳部的衛生一定要做好,平時要防止眼淚和乳汁流入寶寶耳朵,洗澡時也應注意保護寶寶的耳朵,不要讓洗澡水流入。

要是有水流入寶寶的耳朵裡,就要將寶寶的頭偏向該側,小心牽動耳廓,讓水流出,或用鬆軟的棉球及時清理寶寶的耳道,把水吸出來。

2.防治感冒

大多數的中耳炎,都是由於感冒引起的。所以,當寶寶出現感冒症狀時,父母要及時幫助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預防。

3.調整餵奶姿勢

如果寶寶平躺著喝奶,奶液容易進入耳道引發感染,餵奶時應避免平躺姿勢,最好把寶寶抱起來,取半坐位姿勢。

【貼士】

寶寶抓耳朵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動作,但是卻可能暗示著寶寶身體的疾病狀況,家長一定不能忽視!

平時的生活中,寶媽要注意觀察,細心辨別寶寶抓耳朵的原因,選擇正確的護理方法,幫助寶寶科學應對!

如果你們家寶寶還不會說話,但是經常抓耳朵,都需要儘早帶寶寶到醫院就診哦。一般建議工作日期間就診,因為寶寶耳道狹窄,通常耳道內問題都需要進行專業設備下的清潔檢查哦。

相關焦點

  • 寶寶經常抓耳朵,媽媽們要警惕這些疾病
    導語:寶寶用手抓耳朵,無論什麼原因,媽媽都應該重視。對於寶寶而言抓耳朵屬於不由自主,除非耳朵出現瘙癢或是耳朵裡進入了東西,要不然孩子一般很少自主的抓耳朵。所以媽媽要引起重視,觀察寶寶耳朵裡有沒有身異樣的情況。
  • 寶寶老愛抓耳朵,不僅是出於好奇,五種情況需要及時做出處理
    其實寶寶老愛抓耳朵,問題沒有這麼簡單,不僅是出於好奇,如果是以下五種情況,需要及時做出處理,不然寶寶很受罪。寶寶愛抓耳朵,可能代表什麼問題?1、中耳炎家長如果發現寶寶抓著耳朵哭鬧,一定要仔細看看他的耳朵眼兒裡是否有流膿症狀,抓耳朵時的表情又如何?如果寶寶表現得很難受,即使耳朵裡沒有流膿,也要儘早就醫,寧可檢查出沒什麼事,也不要到出了事兒再去檢查,那就晚了。
  • 寶寶耳朵旁長小孔,媽媽要正確應對
    寶寶耳朵旁長小孔,媽媽要正確應對 很多媽媽生娃後辭職在家專心帶娃,對寶寶的身體情況十分熟悉。寶寶身上有異常,媽媽都能很快發現。最近有一位寶媽問育姐:「我發現寶寶耳朵旁有一個小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應對呢?」今天育姐就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 寶寶為啥喜歡揪媽媽頭髮?看過這些原因後,捨不得發脾氣
    別看寶寶不懂事,但他們總有辦法讓寶媽抓狂。當女兒鬆開手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又掉了好多頭髮,本來產後掉頭髮就很嚴重,再被女兒這麼一揪都快禿了。而且小葡萄不僅喜歡抓媽媽頭髮,平時還喜歡摳媽媽嘴巴、拽耳朵、甚至摳鼻子。
  • 寶寶總是抓耳朵是怎麼回事
    「寶寶老在抓耳朵,都抓出血了,會不是是中耳炎啊?」,每天都會有家長抱著寶寶過來看耳朵,經過專科檢查發現其實是耵聹刺激耳朵癢導致的。這種情況是常見的,在這裡給寶爸寶媽們科普一下。
  • 寶寶總愛抓耳朵,是正常行為還是疾病信號?專家教你來識別
    不久前,有寶媽向我們提出了建議,希望我們可以科普下小寶寶為什麼總愛抓耳朵?可能不少爸爸媽媽也都發現過,小寶寶有時候特別喜歡不停地去抓自己的小耳朵,躺著抓、玩著抓、哭著抓,有事沒事兒就抓,更有寶寶會自己把耳朵揪得通紅甚至抓出了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正常的嗎?還是寶寶生病嗎?需要去看醫生嗎?
  • 寶寶晚上到底要不要穿襪子睡覺?這些很多人不了解,寶媽別大意了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照顧他是件非常累的事情。很多爸媽都沒有多少經驗,而寶寶有了不適也不會表達,所以面對寶寶的哭鬧也經常很著急。即使寶寶平時沒有生病,媽媽也非常害怕自己哪方面照顧的不周,就是怕對寶寶不好。寶寶晚上到底要不要穿襪子睡覺?這些很多人不了解,寶媽別大意了。
  • 寶寶因家長的這些「小舉動」患上中耳炎,許多媽媽都中招!
    撓耳朵:寶寶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應考慮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搖頭:當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可能是耳朵不舒服。哭鬧:寶寶變得煩躁,愛哭,而且夜裡總睡不好覺。耳朵積水:當發現有黃色分泌物流出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 孩子腿疼別大意,出現這五種情況,別耽誤快就醫!
    然後,非常擔憂的說,自己的孩子晚上總是喊腿疼,嚇得她一晚上都睡不好覺,心想自己孩子是不是患了這個病。菌菌回復道:孩子腿疼,不一定是骨肉瘤。圖源:寶寶呵護製作團隊1 孩子下肢疼痛,不一定是骨肉瘤,還可能是生長痛菌菌先來和大家講一下我們常說的生長痛。
  • 寶寶有這5種表現,是「智力低下」的信號,出現任何一個都別大意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平安順遂的度過一生,這是大部分父母最質樸的一個願望,要是卻有不少父母的願望要落空了,總是有一些孩子註定是與眾不同的。
  • 寶寶耳朵上長「小洞」,寶媽好奇擠了一下,結果把孩子送進手術室
    小惠的兒子有5個月大了,有一天,發現兒子的耳朵上長了個小孔,聽老人說這個小孔是富貴吉祥的徵兆,可是沒有幾天,寶寶耳朵的小孔是越來越明顯了,小惠忍不住去按住,稍微擠了一下。結果,剛擠完,寶寶就哭得厲害。帶寶寶去醫院後,結果醫生說是前耳瘻擠不得,要給寶寶手術,這可把小惠嚇了一身的冷汗。2歲孩子長「小洞」是怎麼回事?
  • 寶寶要穿襪子睡覺嗎?這些情況要給寶寶穿襪子,寶媽別大意
    有朋友來探望她,看寶寶穿著襪子,覺得不可思議,說寶寶不用穿襪子,穿襪子會影響血液循環,使寶寶不舒服。朋友的話讓瑜兒有些拿不定注意。瑜兒問我有沒有給寶寶穿襪子,我使勁回憶了一下當時寶寶的情況,有段時間是穿襪子的,有段時間又是不穿襪子的。根據我的經驗和很多媽媽的經驗,我感覺寶寶要不要穿襪子,還要注意下面的問題。
  • 吃飯時總是咬到舌頭,或是5種疾病的徵兆,後2種要及時就醫
    牙齒畸形如果牙齒出現畸形,如地包天的情況,上下牙齒不對稱時,咬東西時就很容易錯位,從而導致咬到舌頭。牙齒畸形不但影響到美觀,還容易出現口腔疾病,甚至會影響到語言功能,所以出現這情況時還是及早矯正牙齒為宜。
  • 為什麼有的寶寶耳朵上有「小洞」?醫生平時不說,家長心裡要有譜
    老人認為,如果孩子耳朵上有「錢眼」,那就預示著孩子將來會大富大貴,吃穿不愁,這些觀念都是正確的嗎?其實不是。在醫學上來說,耳朵上的小洞是一種疾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屬於胎兒畸形的一種,甚至可能隱藏著某種病患,還是值得注意的,別像下面的這個案例一樣。
  • 寶寶耳朵邊上長小孔,寶媽好奇之下一擠,卻不想引發了嚴重後果
    文/零陵育兒經在寶寶出生之後,很多新手寶媽做事都是小心翼翼的。寶寶身上出現任何一點情況,也都會第一時間發現。寶媽們在感嘆生命奇蹟的時候,總是會好奇寶寶身體上的所有部位,但是別忘了,好奇心也會造成嚴重後果。
  • 耳朵進水的時候,別搖頭
    遊泳或者洗澡的時候,耳朵可能會進水。這時候我們本能的反應就是把它搖出來。
  • 寶寶耳朵上有個「洞」,媽媽的這個動作,卻把寶寶送進了手術室
    這個畸形看似不起眼,家長們可千萬別大意,不要隨便去觸碰,否則容易引發危險。媽媽的這個動作,卻把寶寶直接送進了手術室曉琳的孩子剛五個月大,不久前她發現寶寶耳朵上有個「洞」,老人都管這叫「聰明孔」。起初並未太在意,後來發現孩子總是時不時去撓那裡,似乎很癢的樣子。曉琳順勢就幫寶寶去撓,這一碰不要緊,小孔處居然還流出一些白色膿狀的東西,伴隨著些許臭味。曉琳覺得可能是有膿或感染了,就趕緊輕輕擠壓起來。
  • 覺得寶寶耳屎多?耳屎的這些功能你可了解?媽媽掏耳朵要注意啦
    可能新媽媽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沒事兒總喜歡觀察寶寶的睡態,看到寶寶身上的髒東西,總是第一時間解決的,看到寶寶耳朵藏有汙垢,也會一點點的擦乾淨,這裡優媽就要提醒各位新媽媽,寶寶的耳朵很脆弱,在對寶寶耳朵汙垢的處理上,寶媽們一定要謹慎。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的耳屎要比我們成年人的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 掐臉蛋揪頭髮,疼哭都不鬆手,寶寶喜歡「折磨」自己或因這3點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擁有全部版權,歡迎轉載我們都知道,新生兒剛出生,醫生需要通過寶寶的哭聲來判斷寶寶的狀態,因此有時會出現「打」寶寶的情況。可你聽說過在醫生動手之前,就先對自己動手的寶寶嗎?其他原因抓握反射大多出現在寶寶剛出生的1~3月,並且會在4~6月逐漸自然消失。如果寶寶已經過了具有「抓握反射」的時期,依然不明原因地頻繁揪頭髮或者捶打自己的頭部,就可能是由疾病導致的。
  • 寶寶常做的這五個「異常」動作,媽媽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娃病了
    就像孩子有時會無緣無故地撞頭、抓臉、揪耳朵、甚至還會拍打自己的頭,這些看似詭異的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有些看似異常的行為,其實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生病了,我們一定要認真地觀察起來。比如有的孩子搖頭可能是因為自身的協調性不好,也可能是因為比較開心,但是也可能是因為缺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