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做的這五個「異常」動作,媽媽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娃病了

2020-12-01 護芽媽媽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家裡面增加了一個孩子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當然幸福的背後也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畢竟照顧一個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的確作為媽媽,我們不僅需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學,要掌握相關營養學知識,還需要掌握很多醫學知識。

畢竟帶孩子是考驗我們綜合素質的,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造成孩子生理上或者是心理上的疾病,因此我們要注意觀察寶寶的一些行為。

孩子的一些行為,可能是因為不舒服:

孩子小的時候因為不會說話,身體協調性也不是很好,很多的時候身體不舒服並不能直接地表達出來,只能通過哭喊或者身體語言來表達了。

就像孩子有時會無緣無故地撞頭、抓臉、揪耳朵、甚至還會拍打自己的頭,這些看似詭異的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

有些看似異常的行為,其實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生病了,我們一定要認真地觀察起來。比如有的孩子搖頭可能是因為自身的協調性不好,也可能是因為比較開心,但是也可能是因為缺鈣。

孩子常見的五種行為,可能是生病了:

(1)頭疼,中耳炎;

寶寶有時會出現自己拍打自己的腦袋,不停地扯自己的耳朵的情況,這個時候媽媽一定要非常的注意,寶寶可能是因為頭疼或者是中耳炎。

尤其是比較小的寶寶,因為經常側著喝奶的原因,有的時候溢出來的奶水會慢慢的流淌到寶寶的耳朵裡,就容易造成中耳炎的產生。

當然如果寶寶小時候經常出現嗆奶或者是經常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話,那麼孩子出現中耳炎的機率也會很高。

(2)溼疹,皮膚過敏;

有的家長會看到寶寶喜歡抓耳撓腮,或者喜歡用頭部在別人的臉上或者衣服上蹭來蹭去,這就可能是因為孩子自己覺得身體比較癢,需要自己想辦法來減輕。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會因為過敏,或者其他的原因導致身體出現溼疹或者是皮炎,這樣長期存在的病症會讓寶寶喜歡哭鬧,表現出情緒不穩定的症狀,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好好地觀察。

(3)寶寶熱;

很多的家長總是害怕寶寶冷,所以很多的家長總是給寶寶穿很多的衣服。但其實寶寶比我們想像中的身體好很多,穿得太多,寶寶就會因為熱而出現不斷扯耳朵的情況。

其實如果寶寶喜歡扯自己的耳朵偶爾出現,並且只出現在白天的話,那麼就是媽媽給寶寶穿太多了。

(4)寶寶強烈的哭鬧;

很多剛出生的寶寶就能自己睡覺,而有的寶寶則因為沒有安全感喜歡爸爸媽媽抱著睡覺。但有的寶寶卻不管怎麼樣就是一天總要哭鬧兩個小時,並且怎麼也哄不好,這就有可能是新生兒的腸絞痛的問題,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做排氣操促進寶寶的腸胃蠕動。

(5)寶寶喜歡吃手;

寶寶吃手有的是因為寶寶在嬰兒時期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導致的,也可能是在口欲時期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當然了還有很多的寶寶是因為身體缺鋅導致喜歡吃手,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合理地給孩子進行飲食安排。

養育一個孩子我們需要操很多的心,畢竟孩子自己並不知道自己身體的變化,所以我們作為媽媽需要儘量的多多的學習,讓孩子能健康的成長,如果有什麼問題也能及早的發現。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

相關焦點

  • 0-3歲寶寶,若出現這12個表現,家長要警惕,可能是發育遲緩
    而寶寶發育遲緩是有一定表現徵兆的。寶寶發育遲緩的12種表現:一般來說,3歲以內的寶寶如有下列一項以上異常表現的話,爸爸媽媽要高度注意了,這可能提示著寶寶有智力發育遲緩的可能性。這就表明寶寶有些異常,應該及早帶寶寶去檢查一下。2.哭聲異常有的寶寶會因為受刺激到而起啼哭的時間長,但有的時候卻需要反覆刺激或持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也有的寶寶哭聲尖銳,有的或哭聲細小無力;還有部分寶寶不愛哭鬧,顯得異常「乖巧」。如果爸爸媽媽學會聽懂寶寶的哭聲,就知道個中隱含的健康信號了。
  • 這11種表現說明寶寶智力低下,家長要注意了!
    2、哭聲異常有的寶寶會因為受刺激到而起啼哭的時間長,但有的時候卻需要反覆刺激或持續刺激才能引起啼哭;也有的寶寶哭聲尖銳,有的或哭聲細小無力;還有部分寶寶不愛哭鬧,顯得異常「乖巧」。如果爸爸媽媽學會聽懂寶寶的哭聲,就知道個中隱含的健康信號了。如果寶寶突然高聲地尖叫、無回聲、起聲急而消聲快。
  • 寶寶耳朵上有個「洞」,媽媽的這個動作,卻把寶寶送進了手術室
    除此之外,有些寶寶身上還會有其他異常,屬於小的畸形,比如唇裂、耳前瘻管等。唇裂很多人了解,不過耳前瘻管這個名字可能就比較陌生了。但其實很多嬰兒都會患上這種畸形,也有不少家長會注意到,表現為在耳部較前的位置出現一個針孔狀的小洞。
  • 順產媽媽請注意,胎寶寶入盆後請做這三個動作,保證順產時間減半
    十月懷胎真心不容易,終於盼到最後環節胎寶寶入盆,都知道寶寶入盆是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使其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入口進入骨盆腔,從而其身體的位置得到鞏固。當胎兒入盆時,不少孕婦常會感到腹部陣陣發緊和有墜痛感。
  • 母乳餵奶時,媽媽多做這兩個小動作,有助於寶寶長高,大腦更聰明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對於新生寶寶來說,日常和媽媽的接觸就是讓寶寶很舒服的事情,所以很多醫生都說,給寶寶常做撫觸好處很多。同時,撫觸能促進智力發育,尤其撫觸手部的時候,能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發育,讓寶寶大腦更聰明。最後,增加母嬰感情,促進寶寶和媽媽的情感交流,讓寶寶產生信賴和安全感。
  • 什麼時候給寶寶換紙尿褲?看到這三種表現,新手媽媽就要注意了
    寶寶的這三種表現,提醒你「該換紙尿褲了」1)寶寶「哼哼唧唧」表情難受:抓緊換有的時候寶寶自己躺在床上,不停的蹬腿做鍛鍊,但沒一會兒,就開始「哼哼唧唧」的扭來扭去,臉上的表情也寫滿了「不舒服」。新手媽媽就要抓緊時間領會「小主」的這種暗示了,看看是不是尿了或者拉了,及時做好更換如果不及時更換紙尿褲,很有可能哭給你看。
  • 四個月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媽媽此時要當心寶寶這些異常
    文|秘籍君昨天收到後臺一位粉絲的諮詢,這位媽媽說:「她家寶寶已經四個多月了,還是常常握緊拳頭,經常就是拇指內扣,手指用力握的發白。雖然有時也會鬆開,但不像別的小朋友那樣,會自己拿東西玩,會玩手,想吃手但總是不能準確的放到嘴裡,急得直哭。
  • 寶寶經常流口水、吐泡泡正常嗎?媽媽掌握這4個發育節奏,別擔心
    有的寶寶還會吐泡泡,親戚們常常調侃說:「懷孕時候吃螃蟹,子生出來就會吐泡泡。」雖然聽起來荒唐,不過寶寶流口水、吐泡泡到底是咋回事呢?寶寶口腔吐泡泡、流口水,可能是這4種情況小妍的寶寶6個月大,小嬰兒都愛流口水,小妍一開始沒注意。最近小妍發現,寶寶的口水量特別多,把寶寶抱起來餵輔食,好傢夥,口水流得碗裡到處都是。
  • 胎兒如果宮內缺氧時,孕媽媽身體會有這4個「症狀」,你有嗎
    其實對於每個懷孕期間的孕媽媽來說,腹中胎寶寶的健康發育比什麼都重要,懷孕期間,每個月媽媽都希望能有一雙透視眼,可以更加直觀的觀察到胎寶寶的每個變化。所以在孕期,如果想要了解胎寶寶是否健康的發育?那就要定期進行孕檢。
  • 寶寶張嘴睡覺有3大弊端,學會這幾個小技巧,媽媽再也不用發愁了
    大家都知道寶寶睡覺的時候是長個兒的關鍵時間,因此父母要保證孩子良好的睡覺質量。最近有一個新聞說:「孩子張嘴睡覺會越長越醜」,真是嚇壞了本寶寶。一般來說,睡覺應該是表情舒緩、呼吸平穩的,但如果孩子長期張嘴睡覺,很有可能導致呼吸系統和口腔急病,而且還會影響面部發育!
  • 寶寶吃母乳「動牙不動口」?寶寶頻繁咬乳頭,可能舌部發育異常!
    寶寶總咬乳頭,媽媽因疼提前斷奶,卻不曾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閨蜜玲玲家的寶寶,每次媽媽餵奶時都會出現咬乳頭的情況,而且每次母乳都間隔時間很短就要吃,搞得玲玲很遭罪,無奈之下只能提前斷奶,改用奶粉餵養,可寶寶也一直吃不了太多,每次只喝30毫升左右的奶粉。連著一個月,寶寶的身體發育都沒有明顯上漲。
  • 「吃手手」「摸蛋蛋」「咬媽媽」,寶寶「怪癖」背後的秘密!
    有的媽媽會擔心,寶寶甚至連睡著的時候也一直在搖頭,甚至連後腦勺的頭髮也不長了,會不會影響以後毛髮和頭型的發育呢? 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只要耐心地等待,頭髮過一段時間還是會長出來的,並不會被搖頭的小「癖好」而影響哦~ 還有的寶寶喜歡用頭撞牆或其他物品,這時爸爸媽媽只需要注意保護寶寶的頭部就好,可以在寶寶頭部裹一條毛巾緩衝撞擊力。
  • 寶寶出現這32個「怪現象」,原來不是生病!爸媽一定要知道
    一般來說,隨著寶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奶量的逐步增多,寶寶的體重也會隨之增加。但如果寶寶出生10天後體重仍達不到出生時的水平,這時就要尋求醫生的幫助,看看是否由異常的疾病因素引起的。新生兒尿液發紅是因為新生寶寶的尿液含有尿酸鹽的結晶,尿呈黃紅色,五六天後會消失,屬正常現象,給寶寶多餵奶就可以了。注意:!如果10天後仍有這種情況,屬於異常,要及時就醫。
  • 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孩子可要小心了
    肌肉活動及神經反射檢查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病理性表現,從而出現肌張力低或高的現象,這在一定的年齡階段都屬於正常。2.在給寶寶做肌張力檢查時,寶寶可能由於恐懼、不配合等情況會出現雙腿繃直、拳頭緊握、肌肉強直等表現,這也會造成一些誤判,仍需進一步鑑定。3.腦癱的確診最主要的條件就是大腦是否有損傷。
  • 寶寶3歲前,如果有這3種表現,並不是「乖巧」,可能是智力低下
    但是家長們要注意,這些孩子雖然顯得「乖巧」,也有可能是孩子智力低下的信號。如果孩子3歲前,有這3種表現,可能是智力低下的徵兆,你家孩子有嗎?1.睡眠時間短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 寶寶睡覺黑白顛倒?兒科醫生建議媽媽這樣做
    其實,寶寶睡覺顛倒,不是他的錯,而是爸爸媽媽給慣出來的。寶寶睡覺時,媽媽看到不忍心打擾,任其睡到自然醒,久而久之,導致寶寶養成白天睡晚上不睡的壞習慣。如何調整回歸正常作息?李醫生:把顛倒的時間再顛倒過來,這是唯一明智的選擇。上午給寶寶餵奶時,如果寶寶吃著睡著了,就把寶貝叫醒,和他說話,做遊戲。或者買個故事機,播放兒歌或故事,這樣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 寶媽要注意,胎寶寶遇到生命危險,只有你能讀懂他的求救信號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杭州的一位孕媽,晚上看急診,說自己肚子裡面的胎寶寶今天只胎動可3、4次,醫生給她做了胎心監護,顯示出來的結果也是正常的,並且前兩天的B超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情況;但是這位孕媽堅持說,今天的胎動和平時不一樣,她十分擔心,醫生考慮到有可能存在宮內窘迫,於是實施了緊急的剖宮產手術
  • 親身經歷一次,才體會到做母親的不易,孩子的生日是媽媽的苦難日
    一個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待了十個月之後,瓜熟蒂落,自然就要來到這個世界上。在整個生產的過程中,寶寶的娩出需要把產道撐開,這個過程帶來的撕裂般的疼痛,在疼痛級別中已經達到最高的12級。可以說這種疼痛用語言是無法描述的,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女性順產分娩的過程:寶寶準備要來到這個世界上,媽媽就會有臨近生產的那種感覺,整個小腹會有異常的下墜感,而且有的媽媽還伴有見紅的現象。
  • 孩子這種姿勢可能被搖成腦癱,家長要注意預防
    我們還記得比較熟悉的話「寶寶睡,寶寶睡」,媽媽可能是這樣搖晃著讓孩子睡覺,注意了,這種方式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腦癱。下面就請合肥康華康復醫院兒童康復主任張換為我們詳細介紹這裡面的內容吧! 我們還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流傳比較廣的一個視頻,爸爸在超市裡拖著兒子在背後玩「搖晃遊戲」。
  • 0至1歲寶寶的反射性動作
    1、寶寶受驚,他會快速且不自覺的動作或跳起動作:寶寶拱起後背並伸展他的脖子,四肢和手臂引起原因:寶寶聽到了噪音和喧鬧聲;寶寶突然被抱起來,感覺要掉下去;甚至寶寶突然醒來,這些都能夠讓寶寶突然受到驚嚇,從而做出不自覺的一種戒備和自我保護的動作來。什麼時候反射消失:大約在寶寶兩個月大的時候,他就不會輕易被嚇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