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孩子可要小心了

2020-12-06 王東記說健康

說到肌張力這個詞,相信大多數寶媽寶爸都不陌生。門診有很多家長,一聽寶寶「肌張力異常」,就擔心緊張的不行,不斷地問我:寶寶肌張力異常嚴重不?是否是腦癱?寶寶肌張力異常是病嗎?

實際上,肌張力是肌肉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是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可以維持身體的各種姿勢和正常運動的基礎,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因為某些原因,寶寶可能會出現「肌張力過高」或者「肌張力過低」的情況,即肌肉十分緊繃或者特別鬆弛。

肌張力高指的是肌肉張力太過,通俗的解釋就是指寶寶的「力氣太大」;

肌張力低指的是肌肉張力不足,也被稱為肌張力減退,常會出現肌肉收縮乏力,類似於肌肉病所導致的肌鬆弛。

肌張力高是腦癱?低是唐氏?

通常情況下,肌張力高,往往與腦癱、脊髓損傷有關;而肌張力低,常常是唐氏綜合症的症狀表現,但這並不等於有這些表現就可以斷定是腦癱或者唐氏症候群。

1.不能一聽到肌張力高或者低,就下判斷。正常新生兒由於神經功能發育還不完善,仍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肌肉活動及神經反射檢查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病理性表現,從而出現肌張力低或高的現象,這在一定的年齡階段都屬於正常。

2.在給寶寶做肌張力檢查時,寶寶可能由於恐懼、不配合等情況會出現雙腿繃直、拳頭緊握、肌肉強直等表現,這也會造成一些誤判,仍需進一步鑑定。

3.腦癱的確診最主要的條件就是大腦是否有損傷。首先要了解寶寶孕期到出生後,有沒有腦損傷高危因素。比如孕期媽媽是否經常接觸有害物質、是否長期用藥,孕早期有沒有先兆流產、感染,寶寶出生是否屬於早產、低體重,出生後有沒有嚴重黃疸、窒息等等,還需要根據孩子的運動發育情況、認知能力等綜合判斷,甚至還可能要做相關的腦部檢查,並不能僅通過肌張力高這個別的表現就能判斷確診的。

4.而唐氏兒的判斷,是需要進行染色體檢查來明確診斷的,也不能單憑肌張力低就能判斷的出的。

寶寶肌張力高信號

1.寶寶常表現為下肢伸直、大腿外展困難,踝關節蹠屈、內收交叉。

2.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

3.手指經常屈曲握拳狀,拇指內收。

4.上肢肩關節內收,肘、腕關節屈曲。

5.坐時兩下肢向前伸直困難,站時足尖著地,行走時踮足、剪刀樣步態。

寶寶肌張力低信號

1.進食困難,早期餵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困難。

2.孩子肌肉彈性比較差,摸起來比較鬆軟。

3.大運動、精細動作等發育遲緩。

4.移動困難,不會使勁,主動運動很少,或動起來動作比較慢。

5.孩子抱起來軟綿綿的感覺。

6.踝關節、足部和小腿之間的角度小於60度。

當然,單憑的通過這些信號來判斷寶寶肌張力異常,還不是特別準確。肌張力異常危害較大,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若家長懷疑寶寶有肌張力異常,應該儘快去醫院做專業檢查。一旦確診,就要積極查明病因,對症治療。

肌張力異常寶寶如何訓練?

1.首先可以將寶寶的雙腿彎曲,讓他盤坐在床上。

2.將枕頭壓在寶寶腿上,讓寶寶身體前傾,雙手壓在枕頭上,家長可以在前面用玩具(如花楞棒)刺激寶寶。

3.對於疑似會有扭轉的寶寶,家長要把寶寶的雙上肢控制在中線位,用我們的身體給寶寶軀幹一點輔助,讓寶寶的頭保持在中線位活動,確認寶寶沒有扭轉之後,再移動花楞棒,讓寶寶的頭跟著追蹤。

建議:所有的軀幹運動最好在2-3個月開始。

對於家長來說,肌張力異常的孩子並不一定會出現腦癱等嚴重的疾病,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合理的鍛鍊是改善肌張力異常最有效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寶寶肌張力高的原因有哪些,這3個原因最常見,家長需當心!
    近些年來,寶寶肌張力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肌張力高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影響寶寶的正常活動,比如不能隨意地拿一些物品,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很僵硬,手指不能完全地伸開。在嚴重一些就是影響孩子的行走,行走的姿勢有問題,比如走的時候不會打彎。
  • 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
    導讀:胎兒在子宮裡時候父母就開始擔心會不會有什麼問題,等到寶寶出生了還是不能放心,嬰兒的身體健康與否總是牽動著母親的心。看到嬰兒的時候會關心寶寶體重達不達標、身體各器官機能發育是否正常、有沒有出現缺氧等等問題,都是寶媽寶爸擔心的。
  • 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是不是寶寶發育出現了問題會不會影響寶寶的智商越想越擔心越想越害怕…… 經過三個多月的綜合性幹預治療,孩子的肌張力得到明顯改善,大運動發育正常。肌張力,並不是指寶寶有沒有力氣,而是指當寶寶的身體肌肉在完全放鬆、無意識狀態時,肌肉的緊張程度。比如寶寶睡覺的時候,手自然握拳;當你用自己的手去撥弄寶寶手指,試圖讓寶寶不要握拳而張開手掌時,你所受到的阻力。 形象點兒的比喻:彈簧。 肌張力低,彈簧松,感覺孩子總是很無力;肌張力高,彈簧緊,感覺孩子老是繃著。
  • 寶寶四肢緊、易受驚,是膽小麼?別大意儘快篩查肌張力!
    肌張力異常通常在寶寶3個月體檢時就能發現,一般4個月內治療效果好,不影響以後運動發展,治療最晚不能超過一歲半。如果寶寶被醫生懷疑「肌張力偏高」也不用過度擔心,這可能與寶寶體檢時的緊張、不配合有關。多觀察寶寶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只要爬、走、坐等身體動作與常人無異,就完全不用太擔心。好好的娃,怎麼就肌張力異常了?寶寶肌張力到底是高是低,不能通過偶爾的幾次反應判斷,而是要長久的觀察寶寶異常行為。
  • 小兒腦癱肌張力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孩子的肌張力?
    肌張力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很多家長向小編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家寶寶肌張力低。今天小編就找了一些相關知識,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肌張力低的一些原因。
  • 腦缺氧的寶寶會有後遺症嗎?不要顧慮太久耽誤孩子的一生!
    之前有家長一直要求小康君寫篇關於腦缺氧的文章,今天從小本本中,挑選了這個主題,不知道過了這麼久家長能否看到。綜上所述,很多家長的問題就是,寶寶出現異常情況不知如何判斷是否有腦缺氧、擔心腦缺氧的寶寶會有後遺症、腦缺氧寶寶如何護理等諸多疑惑,現在我們了解一下腦缺氧相關知識吧!
  • 如何看寶寶是不是腦癱?八個臨床症狀可以幫助自測
    達到嬰兒期和兒童期的預期發展基準 - 坐著,翻身,爬行,站立和行走 - 對於父母來說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的發育時間表似乎被推遲怎麼辦呢?有許多跡象表明孩子可能患有腦性麻痺,但這些因素可能表明許多情況。如何看寶寶是不是腦癱?腦性麻痺的體徵和症狀腦性麻痺的症狀與腦性麻痺的症狀不同。
  • 兒童肌張力增高有什麼表現?有啥危害?家長應如何正確應對
    近些年來,寶寶肌張力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肌張力高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影響寶寶的正常活動,比如不能隨意地拿一些物品,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很僵硬,手指不能完全地伸開。在嚴重一些就是影響孩子的行走,行走的姿勢有問題,比如走的時候不會打彎。
  • 這些腦癱症狀也可能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導致的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走路踮腳的情況也越來越明顯。家人開始覺得不對勁,鄰居也提醒陳先生說,「很多腦癱孩子都會出現腿部畸形、踮腳走路,雯雯會不會是腦癱啊?」鄰居的疑問讓陳先生一家擔心不已。這些年來,陳先生帶著孩子輾轉多地求醫,均未查明病因。雯雯曾被診斷為運動發育遲緩,為此還打過肉毒素,但並沒有效果,而且下肢畸形的症狀也越來越嚴重。
  • 第三大運動障礙疾病——肌張力障礙,致殘率高並可嚴重影響患者
    肌張力障礙是主動肌與拮抗肌收縮不協調或過度收縮引起的以肌張力異常的動作和姿勢為特徵的運動障礙症候群,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續性的特點。雖然大家對「肌張力障礙」可能感到有些陌生,但《肌張力障礙腦深部電刺激療法中國專家共識》 指出,肌張力障礙是位列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之後的第三大運動障礙疾病,致殘率高並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
  • 寶寶有這3個症狀表現,小心腦發育不良,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如果兒童腦發育不良,會給寶寶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了解寶寶大腦發育不良有關的症狀,多注意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早期治療可以讓孩子早日擺脫痛苦,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腦發育不良的表現症狀都有哪些吧?什麼是大腦發育不良,主要症狀表現有哪些?
  • 寶寶吃母乳「動牙不動口」?寶寶頻繁咬乳頭,可能舌部發育異常!
    玲玲感覺到異常帶孩子去檢查後才得知,寶寶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而醫生檢查過寶寶之後,說寶寶的舌系帶過短,是導致寶寶吃不飽,要乳頭的根本原因,給寶寶做了小手術後,寶寶的飲食果然恢復了,一頓能吃好多,可是媽媽太早斷奶,只能讓寶寶繼續吃奶粉了,為此玲玲很後悔!
  • 張嘴睡覺不僅僅是會影響面部發育,這3個方法幫寶寶擺脫壞習慣
    愛美的媽媽們都知道,張嘴呼吸不利於面部發育,會導致臉型變得不好看,偶爾有一天,突然發現寶寶也張嘴睡覺了,嚇了一跳。這個時候要注意觀察一下寶寶張嘴呼吸的頻率,如果只是偶爾張嘴巴睡覺就不需要太擔心,但是如果寶寶長時間經常這個樣子就要注意了。 長期張嘴睡覺,會導致下巴凹陷,長成「朝天鼻」,形成齙牙,甚至影響智力發育。首先我們要判斷,造成寶寶張嘴睡覺的原因。
  • 蔣貴明主任解答:小兒肌力與肌張力的區別與聯繫
    從生物學角度,肌張力是在安靜狀態下,肌肉為開始運動做準備,反射性地維持著的緊張狀態。從臨床角度,肌張力是在他動的牽拉肌肉時所感覺到的抵抗,以及觸摸時所感覺到的硬度。這種抵抗的大小就是檢查肌張力大小的客觀指標。 把孩子兩腿往外分開,如果沒有任何阻力,兩腿可以分得很開,很可能就是肌張力偏低,穩定性不夠;如果阻力過大,很難分開,說明肌張力過高,會影響運動的靈活度。
  • 孩子缺「鐵」有哪些徵兆?不止導致貧血,還可能影響智力發育!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的支撐。吃什麼對孩子好?孩子可能缺乏什麼營養素是寶媽最感興趣的話題。如果孩子長期缺乏某種營養素則可能引發很多疾病,如缺鐵,除了導致貧血,還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
  • 四個月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媽媽此時要當心寶寶這些異常
    我一直很擔心,這是寶寶發育過程中正常現象嗎?」可以說,自從寶寶出生後,每個媽媽都是福爾摩斯附體,寶寶的一點異常都逃不過媽媽的眼睛,這位寶媽就在孩子的一舉一動中觀察出了孩子的異常。媽媽應該都會發現,剛出生的寶寶,一般都是拳頭緊握,這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屬於正常現象,這被稱為寶寶先天的「握持反射。」
  • 兒童弱智有7大症狀
    重慶北大陽光醫院兒科專家表示:很多家長反映,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比較笨,學東西特別慢,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憂心不已。這種現象,其實並不是因為孩子「笨」,而是智力發育不良,醫學上稱為弱智。孩子弱智表現主要跟早期腦發育不全,家庭環境影響、父母教育不當等因素有關。
  • 功能神外| 華西醫院王偉: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神經調控治療
    王偉教授發言要點如下:(本文經發言者審核)演講要點整理1.概念繼發性肌張力障礙多伴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或者內科疾病,臨床表現與原發性肌張力障礙相同,以異常的肌肉收縮為特點,表現為全身骨髓肌的主動肌和拮抗肌運動不協調,肌肉間歇性持續收縮,可造成反覆的不自主運動和異常的扭轉姿勢。
  • 腦癱孩子肌張力高「腿疼」,家長該怎麼辦?
    腦癱就是孩子健康成長道路上的一個「絆腳石」,腦癱多發於幼兒出生之時。通常多發群體早產兒,難產兒出生之後患腦癱的概率將會增加。腦癱孩子的發作其實先天性因素並不多,更多原因還是後天造成的。當孩子出生之時,因為難產導致腦缺氧,或者早產導致大腦發育不完善等等這些情況就會引發患者開始出現腦癱症狀。
  • 孩子腦發育不良?一定要引起重視,早發現早治療
    腦發育不良是很多孩子易患上的疾病,是一種對小孩身心造成極大危害的腦部疾病,嚴重的影響患兒身體健康,會給患兒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希望廣大父母能認清腦發育不良危害,重視這種疾病,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對於腦發育不良的常見症狀進行了解。那麼,腦發育不良的危害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