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神外| 華西醫院王偉: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神經調控治療

2020-12-05 騰訊網

功能神外周刊

第18期

演講視頻實錄

請直接點擊下方圖片收看(時長15分27秒)

編審團隊點評

腦深部電刺激(DBS)療法對原發性肌張力障礙的治療效果已經得到國內外專家的認可。對於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DBS治療,目前國內外病例相對較少,因此臨床經驗不足。但是一些特殊類型的繼發性肌張力障礙有望通過DBS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如精神類藥物導致的繼發性肌張力障礙、一些外傷性肌張力障礙等,通過DBS治療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DBS具有微創、可調、可逆等治療優勢,只要我們嚴格篩選病例、規範操作,通過DBS的試驗性治療,可以幫助我們篩選出更多的適於DBS治療的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類型。王偉教授通過多年臨床工作的積累和總結,在探索DBS治療繼發性肌張力障礙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為國內從事DBS治療的同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北京天壇醫院張建國、楊岸超

神外前沿訊,2019年10月26-27日,中國神經調控聯盟首屆年會在北京舉行(詳見日程)。在本次會議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王偉教授以《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神經調控治療》主題做學術報告。

目前大家的普遍觀點認為,腦深部電刺激(DBS)療法對原發性的肌張力障礙效果比較好,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效果不如原發性的。

王偉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華西醫院對經治12例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患者採用Gpi-DBS手術治療的情況,並進行總結和討論。

王偉教授發言要點如下:(本文經發言者審核)

演講要點整理

1.概念

繼發性肌張力障礙多伴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或者內科疾病,臨床表現與原發性肌張力障礙相同,以異常的肌肉收縮為特點,表現為全身骨髓肌的主動肌和拮抗肌運動不協調,肌肉間歇性持續收縮,可造成反覆的不自主運動和異常的扭轉姿勢。常累及頸部、四肢、軀幹甚至全身,在焦慮狀態、情緒激動時均可加重,而在安靜、放鬆時可以減輕深度睡眠時多消失。

2.病因

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病因包括:肌張力障礙疊加症候群,如多巴胺反應型肌張力障礙、肌陣性肌張力障礙等;遺傳退行性疾病所致肌張力障得如 Wilson病、亨廷頓病、棘紅血細胞增多症等所致肌張力障礙;獲得性病因所致肌張力障礙,如腦外傷、腦血管意外、藥物等所致肌張力障礙,長期服用抗多巴胺或多巴胺受體阻斷劑等藥後出現者又稱為遲發性肌張力障礙;病因不明的肌張力障礙。

3.發病率

肌張力障礙發病率各國報導略有差異,根據歐洲流行病學調查其發病率是15.43/10萬、英國43/10萬,美國32.9/10萬,日本10.1/10萬,其中繼發性肌張力障礙佔10~30%。

常見病因包括圍產期損傷、遲發性運動障礙、變性病、腦外傷等,少見原因為精神源性肌張力障礙、棘紅細胞增多症等。臨床表現以肢體肌張力障礙最為常見。

4.治療方法

大家都知道,肌張力障礙有幾種藥物,比如多巴胺能、抗膽鹼能等;局部的是肉毒桿菌毒素局部注射;巴氯芬鞘內注射;外科治療:選擇性周圍神經或肌肉切斷術、DBS。

蒼白球內側核腦深部電刺激(Gpi-DBS)被認為是控制思者全身性肌張力障礙的良好選擇,但在各類繼發性肌張力障礙中的療效仍然有爭議。

5.病例分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對經治12例繼發性肌張力障礙患者採用Gpi-DBS手術治療,總結結果報導如下:

病例1

患者男,17歲,15歲時出現孤僻、行為異常2年等症狀,華西醫院精神科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相繼給予「奧氮平、奧沙西坦、舍曲林」等物治療。規律服藥症狀有所緩解,院外短暫自行停藥後病情加重。16歲時出現面部肌肉、四肢、軀幹不自主抽動。經氯氮平、奧氮平、地西泮及對症治療後抽動症狀改善不明顯,精神症狀仍存在。

患者於全麻下行雙側內囊前肢毀損術+雙側Gpi-DBS術,術後CT確認電極最終位置。

病例2

女,21歲,10歲前出現右側肢體不自主扭動,當時不影響自主生活,但是後來隨著年齡增大,這個女孩子出現行走或靜坐時頸部間斷性不自主左側或右側偏斜,行走時手腳晃動。患者十餘年前因車禍致腦外傷。巴氯芬藥物療效不佳。影像檢查為典型的腦外傷之後的繼發性肌張力障礙。

患者於局麻下行雙側Gpi-DBS術,術中臨時刺激確定電極位置,術後CT確認電極最終位置。

病例3

69歲,女,情緒也是低落、抑鬱,從西藏回到成都後,吃了很多中藥,尤其是吃了藏藥,三年之後出現不知自主的全身扭動,頸部尤其明顯。

患者於局麻下行雙側Gpi-DBS術,術後CT確認電極最終位置。

病例4、5(略)

6.討論

我們已有多個個案及小樣本量案例分析報導,DBS治療繼發性肌張力障礙是有效的,而且近期,部分Ⅱ級研究為此提供了C級證據。

6.1適應症

診斷繼發性肌張力障礙一年以上或疾病已嚴重致殘;藥物治療不能達到效果滿意。

6.2禁忌症

顯著的認知障礙、急性精神障礙、嚴重的自殺傾向;其他可增加手術風險的共存疾病。

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為了預測手術過程中的潛在風險,術前應進行頭部MRI檢查,以明確有無腦萎縮或其他顱內病變;應評估患是否滿意於目前的藥物治療,以及是否有能力提供DBS術所需的支持。

6.3目標靶點的選擇

目前,雙側Gpi-DBS術是治療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主流選擇;大多數研究認為Gpi的後腹外側份是DBS的最佳靶點,也有少數研究選擇Gpi的後腹內側為目標靶點。

6.4STN可能成為新的治療靶點

兩例個案病例報告顯示,STN-DBS顯著改善了遲發性運動障礙患者的運動症狀;

一項文獻回顧性研究報導,6例STN-DBS治療繼發性肌張力障礙,部分改善了患者的運動症狀;

Gpi和STN刺激治療原發性和繼發性肌張力障礙之間缺乏面對面的比較,STN-DBS對患者非運動症狀的影響尚不清楚。

6.5刺激模式

在已報導,大多數患者使用了單極模式,僅有少部分患者使用雙極模式

刺激強度從27-4.5V不等,高頻刺激(>100Hz)脈寬範圍為60-240us,低頻刺激(<100Hz)脈寬範國為120-450us。

6.6運動症狀的療效

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雙盲臨床試驗顯示,患者術後6月錐體外系症狀評價量表(ESRS)得分相較術前平均下降60%;

多個臨床研究顯示遲發性肌張力障礙相關的運動症狀術後數日即可觀察到改善;

四項研究報導了Gpi-DBS對於舞蹈樣肌張力障礙效果優於靜止性肌張力障礙。

6.7非運動症狀的療效

兩例個案曾報導,患者術後情緒有一定改善:

一項納入了19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顯示,Gpi-DBS術後一年,患者的認知能力、抑鬱症狀、陽性症狀及陰性症狀均無明顯變化;

一項涉及40例兒童繼發性肌張力障礙患者的回顧性研究顯示,DBS術後患者功能域相對初始評估無明顯改變。

6.8不良事件

遲發性肌張力障礙患者接受Gpi-DBS術後總不良事件發生率為9%,與Gpi-DBS治療其他疾病相似;

手術相關併發症、植入設備相關不良事件、電刺激相關副反應等均有報導。

演講者簡介

王偉,醫學博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西醫院伽瑪刀、神經調控亞專業創始人、學科帶頭人,四川省衛計委學術技術帶頭人;中華醫學會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顱內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分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放射神經外科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功能神經外科專委會委員;四川省醫師學會放射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世界疼痛協會中國專委會委員;世界神經調控(INS)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LEKSELL伽瑪刀聯合會會員。

專業從事立體定向放射神經外科(伽瑪刀)、神經調控功能神經外科領域的臨床與科研工作20多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和科研經驗。先後多次訪學歐、美多個研究中心,應邀出席多個國際學術會議交流經驗;應用德國BrainLAB、美國Medtronic、瑞典ELEKTA多項最先進技術,成功完成X刀和伽瑪刀治療腦腫瘤、腦血管畸形、三叉神經痛等病患一萬餘例;神經調控手術治療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扭轉痙攣、精神障礙、惡性疼痛植物人促醒疾病千餘臺,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在國內神經外科領域享有較高聲譽。發表論文60餘篇,SCI論著22篇,參編專著5部。承擔國家科技部863重大科研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四川省科技廳/衛生廳重點研究項目4項,校級橫向研究項目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餘名。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一項。

編審團隊

楊岸超副教授,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華醫學會會員、《中華神經外科(英文版)》審稿人。

功能神外 往期報導

支持機構

功能神外周刊

相關焦點

  • 第三大運動障礙疾病——肌張力障礙,致殘率高並可嚴重影響患者
    肌張力障礙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肌張力障礙多為散發,少數有家族史,呈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或X染色體連鎖遺傳。繼發性(症狀性)肌張力障礙則往往存在累及新紋狀體、舊紋狀體、丘腦、藍斑、腦幹網狀結構等處的病變,均可引發肌張力障礙的症狀出現,如肝豆狀核變性、核黃疸、神經節苷脂沉積症、蒼白球黑質色素變性、進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痺、雙側基底節鈣化、甲狀旁腺功能低下、中毒、腦血管病變、腦外傷、腦炎、腦裂畸形、藥物誘發等。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孫伯民課題組招聘...
    每年功能神經外科手術數量及質量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曾在國際上開創多項新的手術治療方法,在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神經性厭食等精神疾病手術治療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在國際功能神經外科界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十幾年來,中心已經成功地為數千名運動障礙病、精神疾病、癲癇患者進行了微創立體定向手術治療。
  • 華科在線|專訪胡杰:華山醫院功能神外亞專業發展概況
    近日,就上述問題,神外前沿新媒體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負責人、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胡杰教授,以下是訪談主要內容: 功能神經外科發展概況 神外前沿:之前我們報導華山醫院腦血管病和膠質瘤等相對多一些,對貴院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不是很了解
  • 功能神外| 專訪中國科大附一院牛朝詩:理工醫交叉融合下的科室和亞...
    神經調控技術是目前功能神經外科主要技術之一,它治療以帕金森病為代表的運動障礙性疾病,還有各種肌張力障礙疾病(扭轉痙攣、痙攣性斜頸、Meige症候群、抽動症等);癲癇、昏迷病人的促醒、難治性疼痛等,無論中樞性神經調控,或者周圍性神經調控等。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最新研究進展
    腦出血通常發生於腦基底節區,出血後原發性和繼發性腦損害導致組織損傷,缺血缺氧、血腫周邊的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凋亡均可導致神經網絡的完整性受損和突觸聯繫中斷,從而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常規的神經保護和促進神經元再生的治療效果欠佳,其主要原因是神經元再生極為困難。幹細胞移植成為有效幹預腦出血的新選擇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組織幹細胞,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華科在線 | 專訪胡杰:華山醫院功能神外亞專業發展概況
    近日,就上述問題,神外前沿新媒體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負責人、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胡杰教授,以下是訪談主要內容: 功能神經外科發展概況 神外前沿:之前我們報導華山醫院腦血管病和膠質瘤等相對多一些,對貴院功能神經外科亞專科不是很了解,請您介紹下,華山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的基本概況和悠久的歷史
  • 肉毒素治療頸部肌張力障礙!DaxibotulinumtoxinA 3期臨床獲得成功...
    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組3期試驗,評估了DaxibotulinumtoxinA型肉毒桿菌毒素(RT002)治療頸部肌張力障礙的療效和安全性。頸部肌張力障礙是一種影響頸部肌肉的慢性、致衰性神經系統疾病。這項關鍵性試驗共入組了301例受試者,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60個臨床地點。
  • 第900醫院完成首例(STN)DBS治療,以「晶片」治療歪脖病
    以此形容第900醫院神經外科患者肖阿姨(化名)此刻心情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這一天是她「改頭換面」,重新「昂起頭顱」開心與人會笑的日子,現在恢復良好的肖阿姨又可以與姐妹們一起跳廣場舞了! 據了解,近日第900醫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福建省首例使用STN-DBS治療痙攣性斜頸手術,讓患者長達5年之久的「歪脖子」終於「轉」正。
  • 寶寶肌張力高的原因有哪些,這3個原因最常見,家長需當心!
    什麼是肌張力?肌張力障礙是一種神經性運動障礙,表現特徵為不隨意肌收縮,迫使機體的一些表現異常,有時出現疼痛性運動或者體位。肌張力障礙可以影響機體的任何部位,包括四肢、軀幹、頸部、眼瞼、面部甚至聲帶。而肌肉張力高,也是常有的現象;3、腦代謝和構造異常,腦代謝和構造異常也會引起嬰兒肌張力過高,也是屬於繼發性肌肉張力障礙發病的原因,跟大腦有著很直接的關係,一旦發生此種疾病,就要及時治療,減輕症狀。
  • 神經調控技術——探索大腦的奧秘
    其實,這就是神經調控技術的一個新興領域的研究內容。近年來,神經調控技術已經成為神經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相結合發展得最快的交叉學科,也成為科學研究、臨床治療和醫療器械投資的重點關注對象。神經調控技術在臨床上已經廣泛地用於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為代表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並且已經拓展到了慢性痛、抑鬱症、成癮等神經系統疾病,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有報導顯示,對於某些外周和神經相互作用的疾病,神經調控技術也有可能對其進行治療。一般來說,神經調控技術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種方式。
  • 中國約200萬帕金森患者 張建國:DBS手術是最佳治療手段
    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張建國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腦深部電刺激術(俗稱DBS手術)是目前治療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佳外科治療手段,但由於患者對該療法的知曉度還比較低,治療病人只有2、3萬人,存在很大的治療缺口。
  • 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醫生通常是通過活動寶寶的四肢和關節,來感受寶寶肌肉放鬆的情況下的肌張力,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及外周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可能性。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康復治療專業兼職講師,魯西兒童康復聯盟會員。從事康復治療近十年。曾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進修學習,近年來多次參與省內外的各項學術會議和培訓班。 擅長:兒童康復的評估與治療。主要對腦癱、腦損傷、神經損傷、兒童脊髓損傷、高危兒的早期幹預、斜頸、各種發育遲緩、兒童骨科術後康復、面神經炎、足.膝內外翻、脊柱側彎、兒童語言障礙的康復等疾病有豐富臨床經驗。
  • 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
    用在嬰兒身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讓寶寶在入睡之後身體完全放鬆的狀態下,我們打開他的小手掌所受到的阻力,如果阻力過大也就是很難打開他的小手那麼可以推論孩子的肌張力是比較高的。嬰兒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肌張力高或者低,而肌張力異常是會引發孩子健康問題的,當然肌張力異常有可能是先天也可能是後天的,那麼我們可以從這信號判斷孩子的肌張力問題。
  • 基因突變或致陣發性運動源性運動障礙
    PRRT2基因突變有可能導致了陣發性運動源性運動障礙(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的發生。吳志英教授現為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所長,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神經遺傳變性病。近年來發表與神經疾病防治相關的學術論文百餘篇,以通訊作者兼/或第一作者在Neurology、Arch Neurol、FASEB J、Neurobiol Aging等國際主流雜誌發表SCI論文20餘篇。
  • 陣發性運動源性運動障礙或因基因突變導致
    吳志英教授現為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所長,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神經遺傳變性病。近年來發表與神經疾病防治相關的學術論文百餘篇,以通訊作者兼/或第一作者在Neurology、Arch Neurol、FASEB J、Neurobiol Aging等國際主流雜誌發表SCI論文20餘篇。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7年獲得「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 帕金森病可控 華西醫院專家:治療是關鍵
    7月30日,華西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DBS手術大揭秘暨帕金森病患者關愛義診活動。  活動現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商慧芳教授首先講解了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隨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李鵬副教授,對治療帕金森病的DBS手術相關問題做出了全面解答。現場的帕金森病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對教授們提出了關於疾病的問題。最後,教授們在活動現場開展義診活動,和病患面對面普及知識,解疑答惑。
  • 西院區神經內科開設「肉毒毒素注射專病門診」,除了瘦臉和除皺,它...
    其實不然,它的用處可謂非常廣泛,從治療眼瞼痙攣到面肌痙攣,到頸部肌張力障礙等局灶性肌張力障礙,再到慢性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疼痛等等,它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肉毒毒素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是由肉毒梭菌產生的細菌外毒素。
  • 肌張力障礙(DT)大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來源:3-硝基丙酸(3-NP)導致肌張力障礙模式動物品系:SPF級SD大鼠,健康,6~8W,體重為180g-200g實驗分組: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組、受試藥組三個劑量組實驗周期:2~4w>建模方法:肌張力障礙是繼特發性震顫和帕金森病後的第三大運動障礙疾病。
  • 文獻編譯|外顯子測序揭示散發性先天性腦積水成因-王世尊 葛明 | 北兒神外周刊
    該機制在大多數與腦出血、腫瘤或感染相關的獲得性(繼發性)腦積水起作用。在這些病例中,腦脊液產生相較於吸收增多導致了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可導致組織損傷、神經功能受損、甚至死亡。神經外科手術腦脊液分流(通過腦室分流或腦室外引流)可以迅速降低顱內壓以及使腦室減小並且顯著恢復神經功能,但是神經外科手術有高併發症發病率及失敗率。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近日,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等相關話題,上海德濟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龔德山接受了神外前沿新媒體專訪,分享了用STN和ANT-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案例,而對有些特色患者先期做SEEG電極,後期做ANT-DBS獲得良好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