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醫院完成首例(STN)DBS治療,以「晶片」治療歪脖病

2020-12-06 騰訊網

「烏雲散盡現豔陽,聞君康復喜若狂。」以此形容第900醫院神經外科患者肖阿姨(化名)此刻心情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這一天是她「改頭換面」,重新「昂起頭顱」開心與人會笑的日子,現在恢復良好的肖阿姨又可以與姐妹們一起跳廣場舞了!

據了解,近日第900醫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福建省首例使用STN-DBS治療痙攣性斜頸手術,讓患者長達5年之久的「歪脖子」終於「轉」正。這標誌著第900醫院神經外科植入性神經調控技術領域上又有新突破,此項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明確的特點,為痙攣性斜頸病患帶來福音。

袁邦清主任醫師,術中臨時電極植入

據患者肖阿姨回憶,因5年前出現不明原因,她的頭不自主向左側旋轉、收縮,緊張疲勞時這種情況加重。因此,她經常被鄰居取笑 為「歪脖子」,常年都會收到陌生人向她投來異樣驚奇的目光。為此,肖女士各處求醫,也曾當地醫院以及國內多家三甲醫院就診過,但都未能得到較好的治療,只好「宅」在家裡而不敢出門。

▲腦起搏器植入示意圖

後來經朋友強力推薦,得知第900醫院神經外科袁邦清主任醫師能通過手術治療「歪脖子病」,肖女士便滿懷希望地前往就診。

▲術前靶點定位

▲手術靶點定位

▲手術靶點定位

▲術中監測

經過詳細了解病史、查體並進行全面檢查後,袁邦清通過多年的豐富診治經驗,考慮患者很可能為痙攣性斜頸(肌性),袁邦清主任介紹痙攣性斜頸是肌張力障礙疾病的一種,主要表現在頸部肌肉的旋轉姿勢異常。

▲臨床症狀四種類型

臨床一般症狀表現為旋轉型、側攣型、前屈型、後仰型四種類型,有時候可以是多種形態混合在一起。發病年齡一般在30-40歲,發病的原因與家族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也與丘腦、前庭神經功能障礙等原因相關。

如何治療

關於痙攣性斜頸的治療,早期服用安坦、美多芭、巴氯芬等藥物有一定的效果,另外肌注肉毒素早期效果也很好,打一次可以維持一兩個月,但時間一長效果就會變差。後期藥物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

結合國內外神經調控技術在各類功能神經疾病中的應用,確定雙側大腦STN-DBS治療為患者目前最佳治療方法以後,袁邦清主任立即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採用雙側大腦STN-DBS治療。

這個手術簡單地說,就是相當於在她大腦植入一個『晶片』,相比選擇性肌腱附著點切斷手術,DBS手術創傷小、安全性高、效果好。

袁邦清團隊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完善手術準備流程,手術中憑藉多年開展STN-DBS治療帕金森病的豐富手術經驗及紮實基本功,仔細確定手術靶點、定位嫻熟,歷經3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

▲肖阿姨術前

▲肖阿姨術後

術後第三周,袁邦清給肖阿姨第一次進行腦起搏器開機,當下,她的脖子就能輕鬆自由活動,恢復正常。肖阿姨激動地開心歡呼:「我終於不用『宅』家裡,可以和鄰居朋友們一起跳廣場舞啦!」

溫馨提示

「目前國際最有效的外科治療是丘腦底核(STN)DBS治療,90%患者在刺激後即有反應,數分鐘到數小時症狀改善35%,術後BFM評分改善70-100%,沒有永久性與手術及刺激相關併發症。」

據袁邦清主任介紹,痙攣性斜頸臨床表現為頸部肌張力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局部性的、原發性的、以成人發病為特點的運動失調性疾病。因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和頸部深層肌肉的間歇性強直收縮,患者頸部頭部會出現異常姿勢並伴有持續性疼痛,發病多位於單側。

頸部肌張力障礙因肌肉強直收縮、攣縮,常會引起患者頸部異常運動或異常姿勢,70%的患者表現為頸部疼痛,此外大約30%的病人表現為姿勢性手部震顫,在後仰型斜頸中患者可伴有吞咽困難。

袁邦清主任提醒到,痙攣性斜頸早期易被忽視,但也容易和落枕混淆,持續時間長後大多數病人伴有精神心理障礙。大多數病人在最初發病的3-5年,頸部症狀會呈進行性加重,然後病情逐漸趨於平穩。

專家介紹

袁邦清

第900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神經外科第一病區主任兼倉山院區主任,神經調控組長,碩士生導師,福建省神經外科學會委員、全國精神外科學會委員,享受軍隊優秀科技人才津貼。在功能神經外科方面多項創新名列省內前茅。第一作者獲得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主持軍隊和省部級科研課題7項,第一作者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論文21篇,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相關焦點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
  • 中國約200萬帕金森患者 張建國:DBS手術是最佳治療手段
    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張建國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腦深部電刺激術(俗稱DBS手術)是目前治療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佳外科治療手段,但由於患者對該療法的知曉度還比較低,治療病人只有2、3萬人,存在很大的治療缺口。
  • 兒科醫院今完成上海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
    經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中國幹細胞集團的共同努力,樂樂順利完成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據悉,這是上海首次採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的病例。樂樂是在兒科醫院移植的第100例罕見病患兒,這也是中國幹細胞集團完成的第3500例移植。 樂樂自出生後6個月便開始出現面部皮膚出疹,並反覆增多、蔓延至雙手臂;3歲,開始頻繁出現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7歲,做了兩次舌下腺囊腫切除術;8歲,開始反覆出現肺部感染,多次住院治療。
  • 帕金森病可控 華西醫院專家:治療是關鍵
    7月30日,華西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DBS手術大揭秘暨帕金森病患者關愛義診活動。  活動現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商慧芳教授首先講解了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隨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李鵬副教授,對治療帕金森病的DBS手術相關問題做出了全面解答。現場的帕金森病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對教授們提出了關於疾病的問題。最後,教授們在活動現場開展義診活動,和病患面對面普及知識,解疑答惑。
  • 中國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中國網訊 日前,Nature新聞報導的一則消息——南京鼓樓醫院完成世界首例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來源心臟細胞,治療慢性終末心力衰竭的成功案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導稱,兩位接受心臟細胞治療的慢性終末心衰患者,在完成為期一年的臨床隨訪觀察後,近日康復出院。此案例證明,中國已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基於iPSC幹細胞的終末心衰治療。
  • 全球首例!北京協和攜手春富研究院成功治療罕見免疫缺陷疾病
    小晴罹患的是極為罕見的疾病 -- 賴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PI)合併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經過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小晴的重症SLE被成功治療,患上的罕見病LPI也能因此僅僅通過飲食調節就可以控制。小晴的案例成為全球首例通過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方案成功治療罕見病LPI繼發SLE的病例。
  • 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區心內科完成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
    9月20日下午,在青島市立醫院集團心臟中心副主任、本部心內科主任兼西院區心內科學科負責人王正忠帶領下,市立醫院西院區心內科團隊成功為一名前降支近端嚴重狹窄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女性患者,成功實施了西院區首例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術,術後患者胸痛胸悶症狀改善。
  • 華南首例!超聲穿顱骨消融靶點 磁波刀治療帕金森
    華南首例!10月17日,華南地區首例磁波刀治療帕金森病手術在佛山市中醫院正式宣告成功。據悉,此前國內僅有包括北京301醫院在內的兩家醫院利用磁波刀技術治療帕金森病,佛山市中醫院為國內第三家利用磁波刀技術治療帕金森病的醫療機構。今年61歲的羅先生患帕金森病長達8年多,通過了多輪評估後,他成為此次華南地區首例磁共振引導下經顱聚焦超聲治療帕金森病手術的受益者。
  • 全球首例!北協和南春富聯合治癒治療罕見免疫缺陷疾病!
    9歲的小晴與爸爸一同坐在舞臺上,手中舉著前幾日剛剛完成的畫作,畫面裡流露出小晴筆下的勃勃生機,很難想像,她和家人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大考。 到今年8月,小晴將迎來成功走出造血幹細胞移植倉後的第六個月,這意味著她罹患的罕見免疫缺陷病獲得了階段性治療的成功,意味著春富研究院成為小晴全家33個月的漫漫求醫路的終點,更意味著與小晴有著類似疾病的小朋友將獲得生存的希望。
  • 龍巖首例「人體晶片」植入手術成功完成
    ▲植入患者體內的晶片日前,龍巖市第一醫院完成首例「人體晶片」植入手術,成功為一位反覆暈厥的患者植入「跟蹤晶片」——植入式心電事件監測器,填補了閩西心血管病診療領域的技術空白。據了解,該患者經常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且近年來,突發5次昏厥,多方檢查都未能確定暈厥的原因,給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 上海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完成
    經過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中國幹細胞集團的共同努力,樂樂順利完成了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據悉,這是上海首次採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高IgE症候群的病例,樂樂是在兒科醫院移植的第100例罕見病患兒,這也是中國幹細胞集團完成的第3500例移植。9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樂樂卻已經是一名懂事的「資深」患者。
  • ...人民醫院完成全球首例「經頸動脈TAVR+TEVAR+PBACA」一站三式手術
    危急關頭,梅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手術團隊在鍾志雄院長帶領下為老人施行了經頸動脈TAVR+TEVAR+PBACA術。歷經8個多小時的奮戰,手術圓滿成功。梅州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兼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鍾志雄教授術後欣慰地說,這臺手術真可以用三個字:「奇」、「難」、「首」來總結。
  • 仁濟醫院完成浦東首例
    仁濟醫院血液科今年6月獲準成為浦東新區唯一一所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捐獻採集移植中心昨日,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在此完成快和小布一起來看看吧7月2日,35歲的史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也是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
  • 全球首例!900度近視,眼睛變形,深圳醫生給她做了這個手術
    900度高度近視的劉洋(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眼球「突出」,不僅影響了個人形象,還嚴重影響了生活。於是,她來到深圳市眼科醫院,要求做一個眼部美容手術,矯正眼球「突出」。近日,深圳市眼科醫院眼眶病與眼整形科主任劉桂琴為她實施了鼻內鏡下經篩徑路眼眶內壁減壓術聯合脂肪減壓術,治療高度近視眼球突出。據悉,這也是全球首例治療高度近視眼球突出的無創手術。
  • JMT-治療帕金森病——DBS療法(腦起搏器)|脈衝發生器|帕金森病|...
    與永久性的不可調節和不可逆的損傷大腦的一些治療方法(燒灼或放療)不同,DBS並不破壞大腦結構,可以允許今後的進一步治療。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性退行性疾病,因為大腦黑質細胞數量衰減,神經遞質紊亂,神經信號傳導異常,導致帕金森各種症狀的發生。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治療人類帕金森病
    新華社東京11月9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9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已經開展了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向一名患者腦部移植了由iPS細胞培養的神經祖細胞。這種療法在全球尚屬首次使用。
  • 南大鼓樓醫院王東進完成「世界首例」心臟病幹細胞治療
    花落誰家 — 世界「首例」人體心臟幹細胞治療 南京鼓樓醫院的心臟外科醫生王東進接受Nature採訪時表示,他的兩名男性患者是世界上第一次接受基於重編程幹細胞的心臟病實驗性治療的人,已經在一年後成功康復了。
  • 眉山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左心耳封堵術」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仲軍 杜佩聰 文/圖)近日,眉山市人民醫院在省醫院專家指導下,順利完成眉山市首例「左心耳封堵術」,為患者安全渡過手術期保駕護航。  「左心耳封堵術」是用於治療房顫,預防卒中,減少病死及致殘率的有效方法。因手術部位的特殊性,術中更容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導致循環衰竭。採用該治療方法,相較常規抗凝等藥物治療,有明顯的優勢。據了解, 術前心血管內科、超聲科及麻醉科等多次溝通,反覆討論,完善手術、麻醉等各項預案,最終在醫療團隊的共同協助和密切配合下,手術成功完成,患者平安,術後恢復順利。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以神經功能外科為主的上海德濟醫院2012年成立,2017年作為華東地區首家引進ROSA機器人單位,短短幾年時間完成和積累豐富的經驗,並率先開展了機器人輔助DBS治療癲癇,嘗試了丘腦底核電刺激(STN-DBS)和丘腦前核電刺激(ANT-DBS)。
  • 全球首例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完成CAR-NKT細胞治療,國內張明徽教授...
    近日,Cell Medica宣布全球首例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已經成功接受了該公司在研的自體CAR-NKT療法,同時這也是工程化NKT細胞療法第一次應用於人體。Cell Medica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針對血液腫瘤和實體瘤的下一代CAR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