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完成全球首例「經頸動脈TAVR+TEVAR+PBACA」一站三式手術

2020-12-08 瀟湘晨報

「醫術高超,世界一流,為你們點讚!」今日(16日)上午,鄒伯手拿錦旗,精神抖擻地向梅州市人民醫院表達感謝。今天是鄒伯出院的日子,他步伐穩健有力,臉上洋溢著笑容。但誰能想到的是,2周前老伯還反覆心衰發作、行走困難,處於精神和胃口都很差,體重已減輕20餘斤的病危狀態。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一切源於7月4日在梅州市人民醫院導管室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高難度手術:經頸動脈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R)+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經皮球囊主動脈縮窄血管成形術(PBACA)——這是全球首例一站三式手術!

老伯年過七旬,患有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合併重度主動脈縮窄合併胸主動脈瘤這一嚴重疾病,病情複雜且罕見。危急關頭,梅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手術團隊在鍾志雄院長帶領下為老人施行了經頸動脈TAVR+TEVAR+PBACA術。歷經8個多小時的奮戰,手術圓滿成功。

梅州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兼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鍾志雄教授術後欣慰地說,這臺手術真可以用三個字:「奇」、「難」、「首」來總結。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梅州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鍾志雄介紹手術情況。

奇:病例罕見

老人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重度主動脈縮窄伴胸主動脈瘤,據查閱的相關文獻所記錄,未經治療的先天性主動脈縮窄患者大多在30歲前死亡,如此高齡且重度主動脈縮窄的患者尚能生存,異常罕見。

難:手術風險極高

患者CT結果顯示主動脈瓣屬於Type0型二葉瓣,重度狹窄並鈣化,整個主動脈段非常扭曲,且在胸主動脈段有嚴重縮窄合併巨大主動脈瘤,雙側下肢動脈嚴重狹窄。同時,患者術前心臟超聲提示心功能值僅17%(正常人60%以上),手術風險極高,國內外都無可供參考的手術方案、經驗以及先例。

首:「一站三式」手術方案

針對這位患者的特殊病情,梅州市人民醫院結構性心臟病學組的鐘煒教授在術前的多學科會診中首次提出「一站三式」的手術方案,即經頸動脈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聯合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聯合經皮球囊主動脈縮窄血管成形術(PBACA)同步開展。

瓣膜釋放完成,置換效果良好。

胸主動脈支架釋放後造影。

使用球囊28mm*40mm擴張。

「一站式」手術完成。

三個術式同時開展 一次解決老人頑疾

術前,梅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團隊在鍾志雄教授的帶領下,對術中各項風險進行了全面評估,對TAVR、TEVAR以及PBACA的先後順序和各個步驟全部進行了充分地探討,以確保手術安全。

為什麼不分成多次手術治療?「老人的身體狀況,經受不住多次手術的風險。」鍾煒介紹,基於這種情況,「一站三式」治療對老人來說,是最優的治療方案。

但是,在老人年齡如此之高、身體狀況如此不好的情況下,「一站三式」中的任何一項手術,風險都是比較高的,何況是三個術式同時進行,這意味著,醫生要勇敢地為患者擔當起該例手術極高的風險。

手術過程中,鍾煒教授團隊與外周血管病學組的李存仁教授團隊默契配合,憑藉精湛的技術和臨危不亂的勇氣,歷經8小時克服了種種困難後,手術圓滿成功,老人在12天的康復期滿後順利出院。

高水平醫院建設顯成效 山區醫院打造區域醫療中心

本次一站式微創治療技術,率先驗證了經頸動脈TAVR+TEVAR+PBACA治療「主動脈瓣狹窄合併多種主動脈疾病」的可行性,也展現了梅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團隊精湛的技術水平和勇於擔當的醫者仁心,證明了醫院技術邁入業內先進水平。

作為一所並不佔據區位優勢的地級市醫院,自2013 年起,梅州市人民醫院就制定了「醫院管理精細化,辦醫理念標準化,學科建設專業化,建成臨床科研型醫院、高水平區域性醫療中心」的發展戰略目標,多年來銳意進取,久久為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在2018 年全省120家三級綜合醫院DRGs 能力指數排名中,醫院取得了總權重數第3名、DRG能力指數第6名、學科建設第7名、DRG組數第8名、CMI第12名的優秀成績。

作為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之一,梅州市人民醫院大力推進現代化醫院管理、學科建設和技術創新,在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面不斷取得豐碩成果。2020年,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通報了2018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與排名,梅州市人民醫院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在全國1153 家公立三級綜合醫院中排名位列第112名,國家監測指標等級評定為A+。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寶雞市首例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成功完成
    9月15日,寶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一科成功為一名67歲男性房顫患者完成了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這是我院首次應用最新技術聯合治療,同時更是寶雞市開展的首例此類手術。一方面解決患者房顫症狀問題,另一方面預防房顫卒中風險,將卒中和出血風險降到最低。
  •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微創瓣膜團隊再創全國TAVR手術記錄日前,華西醫院心外雜交手術室內產生了一項新的全國紀錄——單中心經心尖TAVR手術總例數突破150,並且成為全國唯一過百的中心。2014年3月,華西心外微創瓣膜團隊開展了全國首例經心尖TAVR手術。
  • 湖南首例|心內科完成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一站式」射頻消融術
    她生活中總是反覆暈厥,平日稍微多動一下就得馬上休息,輾轉湖南多家知名醫院,均未找到解決辦法。最終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心律失常心衰專科診斷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並心房顫動」。左:正常心臟右: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簡稱HCM)的心臟張志輝教授帶領的心律失常介入團隊經充分討論和研究,制定了「一站式」射頻消融解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並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案。
  • 全國縣級醫院首例!高密市人民醫院完成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8月11日上午,高密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介入團隊順利將一粒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g的無線起搏器成功植入一名竇性停搏的患者體內。整個手術僅耗時30分鐘,患者目前術後反應良好,已轉入病房進行術後觀察。這是全國縣級醫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技術目前代表起搏植入領域的最高水平。
  • 祥雲縣人民醫院完成首例人體器官捐獻手術
    祥雲縣人民醫院供圖 近日,雲南省祥雲縣人民醫院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順利完成捐獻。 7月1日,醫院與祥雲縣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後,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簡稱OPO)以及祥雲縣人民醫院多科室專家會診,嚴格參照國際慣例和器官移植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經腦幹測試、腦電圖檢測、自主呼吸停止測試等診斷後,判定捐獻者為腦死亡,已無生還可能。7月2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OPO與祥雲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再次與家屬充分溝通談話,並籤署了所有捐獻文書。
  • 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人民網長沙8月5日電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劉立明團隊成功為吳先生做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 眉山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左心耳封堵術」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仲軍 杜佩聰 文/圖)近日,眉山市人民醫院在省醫院專家指導下,順利完成眉山市首例「左心耳封堵術」,為患者安全渡過手術期保駕護航。  因手術部位的特殊性,術中更容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導致循環衰竭。採用該治療方法,相較常規抗凝等藥物治療,有明顯的優勢。據了解, 術前心血管內科、超聲科及麻醉科等多次溝通,反覆討論,完善手術、麻醉等各項預案,最終在醫療團隊的共同協助和密切配合下,手術成功完成,患者平安,術後恢復順利。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完美植入華中地區首枚Lefort左心耳封堵器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鶴教授團隊,憑藉精湛技術和完美配合,順利完成Lefort左心耳封堵器系統上市後在華中地區的首例手術這例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標誌著Lefort在華中地區左心耳封堵應用邁向嶄新的臺階,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國產塞式左心耳封堵器在國內各大中心開展臨床應用的進程。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 全球首例!男子成功完成換臉換手手術 | 醫脈3分鐘
    ➤全球首例!男子成功完成換臉換手手術 圖源:視頻截圖 @央視網綜合 當地時間2月3日,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發表聲明稱,他們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面部和雙手聯合移植手術。在僅有6%的機會下找到匹配的器官捐贈者後,迪梅奧於2020年8月12日在紐約接受了長達23小時的大手術,手術團隊由16名外科醫生、6個醫療隊、總計80名工作人員組成。
  • 箇舊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膽結石手術
    箇舊市人民醫院普外Ⅰ科主任鄒文貴說起近日做的一例膽結石手術時,十分感慨。鄒文貴介紹,這名患者的結石除了多,還有一個奇特之處:普通的結石一般如花生米大小,但是該患者的1000多顆結石大小不一,小的如綠豆,大的如鴿子蛋,共有1400克重。45歲的患者李女士因為腹痛、黃疸到箇舊市人民醫院就診。CT提示:肝內外膽管多髮結石,低位膽道梗阻,膽總管結石最大的6.1釐米。
  • 祥雲縣首例人體器官捐獻在縣醫院順利完成
    中新網雲南新聞7月6日電(陳欣蕊 趙秋豔)7月3日,祥雲縣首例人體器官捐獻在縣人民醫院順利完成。一個生命逝去,3個生命獲得重生。  近日,祥雲縣人民醫院收治了一名嚴重腦損傷患者,經縣醫院全力救治,患者的病情持續惡化,出現了腦死亡。
  • 經心尖TAVI術,六旬男子重獲新生
    :經心尖TAVI術,六旬男子重獲新生 2020年1月14日,西北大學附屬醫院 西安市第三醫院心胸外科成功完成市級醫院首例心尖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 多學科協作助力「一站式」先心病介入診療 西北大學附屬醫院 西安市第三醫院完成首例「一站式」左心耳封堵術+卵圓孔未閉封堵術。
  •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紅網時刻衡陽11月17日訊(通訊員 黃忠欣 記者 譚倩)11月16日,一名38歲的男性患者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了由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操作下的右側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完整切除了直徑達6cm的腎上腺腫瘤。據了解,此次手術為區域內泌尿外科首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標誌著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順利邁入了「機器人」時代。
  • 市一醫院成功完成首例CRT—D植入術
    本報訊  近日,市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獨立完成了首例CRT—D(心臟再同步起搏及自動除顫器)植入術。近三年來,77歲的邵大爺只要稍稍活動,就會出現胸悶、喘不上氣的情況,休息後症狀會有所緩解。
  • 打通大腦生命線 綿陽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慢性頸動脈閉塞再通複合手術
    近日,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為一名患者成功實施右側無名動脈+頸動脈閉塞再通複合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 全球首例!遠程操縱機器人,20英裡外完成心臟手術
    這名來自印度的醫生使用Corindus公司開發的一個精密血管機器人,為20英裡外的患者進行了共計五次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手術很成功,其結果已發表到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的子刊《電子醫學》(EClinicalMedicine)上。業界評論:這是遠程醫療的一個飛躍。
  • 胸科醫院施行全球首例「肺動脈自膨脹式瓣中瓣」植入術
    「我18歲在這裡治好了先天性心臟病,如今我54歲了,胸科醫院的專家又救了我一回。」病床上的劉阿姨臉上掛著笑容,看起來氣色很好,很難想像她曾經經歷了無數次心臟疾病的折磨。近日,上海市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心內科主任何奔,以及結構性心臟病亞專業主任潘欣帶領多學科團隊,運用國際先進的介入技術,成功施行了全球首例「肺動脈自膨脹式瓣中瓣」植入術。劉阿姨出生時就患有法洛四聯症(TOF),這是一種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畸形,75%的重症者活不過10歲。在她18歲時,胸科醫院首席專家、心外科教授邱兆昆為她做了外科修復手術,取得良好效果。
  • 中國完成首例AI+5G心臟手術!谷歌大腦新型優化器LAMB加速大批量
    【今日資訊頭條 | 中國完成首例AI+5G心臟手術!2分鐘AI建模,400公裡遠程協作「補心」】來源:新智元AI+5G心臟手術今天,廣東省人民醫院與廣東高州市人民醫院完成全國首例AI+5G手術,成功為心臟病患者「補心」。手術期間的AI技術是由曾靠「貪心算法」成功追回被搶車的聖母大學計算機系終身副教授史弋宇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