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祥雲縣首例人體器官捐獻在縣醫院順利完成
中新網雲南新聞7月6日電(陳欣蕊 趙秋豔)7月3日,祥雲縣首例人體器官捐獻在縣人民醫院順利完成。一個生命逝去,3個生命獲得重生。 近日,祥雲縣人民醫院收治了一名嚴重腦損傷患者,經縣醫院全力救治,患者的病情持續惡化,出現了腦死亡。
-
昆明累計完成人體器官捐獻261例 佔全省器官捐獻總數90%以上
原標題:昆明累計完成人體器官捐獻261例 佔全省器官捐獻總數90%以上 昨日,記者從昆明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上月31日,昆明市歷年累計完成器官捐獻261例。其中,大器官664個、眼角膜402枚,佔了全省器官捐獻總數90%以上,持續保持全省最高水平。
-
國家衛健委:我國所有移植的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
據郭燕紅介紹,我國人體器官或者人造器官移植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人體器官移植,「我國於2015年成功實現了移植器官來源的轉型,使得公民逝世後器官的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來源,也就是說所有移植的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
-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開通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成為中國第四家可以在官網進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的醫院。 記者從當天舉行的啟動儀式上獲悉,經過10餘年的努力,2018年中國共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6346例、器官移植20110例,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而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由於民族風俗傳統不一、文化水平參差不齊、言語溝通障礙等問題,給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相關知識帶來困難。
-
常德首次召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推進會
尚一網訊(記者 蔣文輝 實習生 羅緣 通訊員 熊妮 宋孟祥)6月19日,2020年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推進會召開。本次會議是自《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我市首次召開此類型的會議。會議宣布成立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領導小組、常德市紅十字會捐獻人體器官志願服務隊、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工作站,宣布實施《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協調服務管理辦法》。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協調員謝勇洋,成為常德市紅十字會捐獻人體器官志願服務隊隊長。
-
中國器官捐獻日:廣西完成遺體器官捐獻1910例,排全國第七
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日。數據顯示,2011年廣西啟動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全區累計完成遺體器官捐獻1910例,捐獻大器官5214個,捐獻量排名全國第七。自治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及接受器官移植患者代表向器官捐獻者紀念碑獻花。
-
「我要申請捐獻器官」,67歲老教授想要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者
據統計,我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躍居世界第二位,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高度肯定。 據記者了解,從1995年開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已開始器官移植的臨床應用技術。至2006年,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已完成腎臟移植手術72例,胰腎聯合移植手術1例。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其實不然,現在有器官移植需求的人很多,但器官捐獻的數量還遠遠不足,所以有些需要移植的患者只能採取其他姑息性的治療手段來暫時艱難維持或在漫長的等待中失去生命。(我院2020年6月就接診了一名肝腫瘤患者,由於難以取得肝源進行異體肝移植,我院全面綜合評估後為其進行了離體肝臟切除+自體肝移植,這在山西省屬於首例,是不是很厲害!)
-
晶報評論: 解讀新加坡人體器官捐獻第三方補償
一些醫院警告稱,這將可能使新加坡成為「移植旅遊業」中心;有一位議員則對該國移植手術道德委員會的監管程序存在質疑,擔心委員會淪為批准手術的「橡皮圖章」。 為此,該國衛生部還特意重申和承諾,修訂後的人體器官移植法案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會加強器官移植的管制,避免出現變相的器官交易。
-
人體器官違規捐獻調查:封口費46萬 假捐獻真買賣?
按照規定流程,在發現潛在捐獻者後,楊素勳應當向為其劃定的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OPO及省紅十字會報告,由紅十字會安排器官捐獻協調員見證器官獲取。 「籤字的那個過程,應該由協調員來完成,而不是ICU的大夫完成。」2018年5月24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答覆石祥林稱。
-
中國器官捐獻日 微信掃一掃便可完成器官捐獻登記
「611,路遙遙」,6月11日,是第二個中國器官捐獻日,今年的口號是「器官捐獻我願意」。6月11日上午10點,四川省人民醫院臨床器官移植中心在門診大廳外舉行器官捐獻宣傳和肝腎移植、肝腎疾病義診活動,微信二維碼「掃一掃」,即可完成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
人體捐獻器官移植全由電腦統一分配(圖)
5日上午,記者在省人民醫院見到了患者樊和平,他今年56歲,做完肝臟移植手術才兩周。雖然因為身體虛弱還不能說話,但見記者到來,他吃力地揮了揮手向記者打招呼,臉上露出微微笑意。從突然發病到配型成功找到供體,再到進行肝臟移植手術,短短5天時間讓樊和平從死亡線上走了一遭。 捐獻出來的器官,在配型適合的情況下,先分配給誰,究竟誰說了算?
-
在支付寶中可完成器官捐獻登記 過程不到10秒
閱讀完收集個人信息聲明之後,如果同意就點擊確認,便可一鍵完成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登記過程不到10秒。目前,已成功登記491047位。2登記的便捷推動器官捐獻據有關統計,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過30萬人,但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6萬例。人體器官捐獻這項「生命的接力」工程還面臨缺口日益增大的挑戰。
-
如何進行器官捐獻?
對此,我國分別建立了5大體系:人體器官捐獻體系,下稱紅十字會系統、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體系,下稱COTRS系統(China Organ Transplant Response System)、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服務體系,下稱移植醫院、人體器官科學註冊體系和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監管體系。這五大體系究竟如何運轉呢?
-
打造器官捐獻移植「昆明模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器官捐獻與移植是一個科學問題,同時還有倫理問題、法律問題,而這些問題背後凝聚的,一是愛心,二是希望。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數量正在大幅提升。2018年,實施器官移植手術量突破2萬例,手術量同樣居世界第二位。
-
人體器官捐獻 用另一種方式活著
6月11日,是我國第二個人體器官捐獻日,今年的主題為「器官捐獻——我願意」。當天,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舉行主題為「器官捐獻——我並沒有離開,只是用另一種方式活著」的義診活動。不少市民來到現場諮詢,並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 「現在,我們醫院的器官供給比例達到30:1,患尿毒症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患是最多的,但30個患者裡面只有一人可以得到器官移植。
-
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展「6·11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活動
自治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向器官捐獻者獻花。自治區人民醫院供圖 志願者了解捐獻流程,並呼籲更多人的關注與參與。自治區人民醫院供圖自治區人民醫院護士自願登記捐獻器官。自治區人民醫院供圖 廣西新聞網南寧6月11日訊(通訊員 吳欣然 冉果)為讓更多的人了解器官移植、支持器官捐獻,推動廣西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發展,6月11日,自治區人民醫院積極響應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6·11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號召,圍繞「生命是一首歌」主題,在南寧開展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線上音樂節、網絡宣傳等公眾宣傳教育活動。
-
常德市器官捐獻出現首例「毀捐」
在悲傷之餘,兩名女兒主動向醫院表達了捐獻父親腎器官願望。女兒們與媽媽(死者妻子)商議後,與市紅十字會籤訂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但是就在一切準備就緒,醫院準備實施移植手術,受捐的患者也住進醫院之後,她們又猶豫了。因擔心親朋好友指責自己不孝,她們最終還是放棄了捐獻。 市紅十字會介紹,這是我市第一起家屬籤訂捐獻協議之後反悔的案例。
-
中國器官捐獻數量世界第二 是否可給捐贈人部分補償?
2018年我國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6302例,加上2545例親屬間移植,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達到6.8,創歷史新高;182家具備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共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0201例,較2017年增加21%,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本次大會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器官移植界的380多名專家和多名國際器官捐獻和移植專家參加會議。
-
中國完善公民器官捐獻體系
2007年,中國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正式實施,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器官,出賣自己身體的器官也被視為違法。在不斷探索的基礎上,2009年中國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總會開始啟動探索建立全國範圍內的人體器官捐獻體系,2010年開始正式試點工作,於2014年成功在全國全面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