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首次召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推進會

2021-01-12 尚一網

尚一網訊(記者 蔣文輝 實習生 羅緣 通訊員 熊妮 宋孟祥)6月19日,2020年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推進會召開。本次會議是自《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我市首次召開此類型的會議。

會議宣布成立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領導小組、常德市紅十字會捐獻人體器官志願服務隊、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工作站,宣布實施《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協調服務管理辦法》。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協調員謝勇洋,成為常德市紅十字會捐獻人體器官志願服務隊隊長。

根據《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協調服務管理辦法》,我市各醫療機構負責器官捐獻知識的宣傳、發現潛在捐獻者、依規報送信息、支持OPO獲取器官。當醫療機構發現潛在捐獻者時,應當主動向劃定的OPO(本地OPO所在醫院是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及湖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報告,禁止向其他機構、組織和個人轉介潛在捐獻者,並在本院醫務科報備。協調員前往現場與親屬進行溝通捐獻意願。

據了解,常德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起步早、發展穩健,市紅十字會、市第一人民醫院等為相關工作推進作出了積極貢獻。2011年4月15日,我市首位志願者填寫《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2012年4月我市產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截至今年6月18日,捐獻數量總計126例。目前,我市共有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發證的協調員9人,其中,市紅十字會1人,其餘均在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全省9家移植醫院之一,也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家從事器官獲取與移植工作的醫療機構,捐獻成功案例在全市遙遙領先。

相關焦點

  • 內蒙古自治區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季活動在包頭舉辦
    表演文藝節目等形式,向現場群眾大力宣傳普及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等知識。>▲紅十字志願者在活動現場為居民講解心肺復甦動作要領2011年,內蒙古作為全國第二批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試點省區,全面啟動了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立了全區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
  • 第四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昆明召開
    人民網昆明12月7日電 (記者楊文明)12月6日至8日,第四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暨「一帶一路」器官捐獻國際合作發展論壇在雲南昆明召開。會上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倡議,各國參會代表積極響應,共同成立了「一帶一路」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合作發展聯盟。
  • 醫院召開器官移植工作會議
    此次會議還特別邀請包鋼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醫師王連政、OPO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馮豔慧參加會議,並做主旨講座。王連政從人體器官移植的歷史背景、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的建立、器官捐獻移植案例實施流程等方面對器官移植技術進行了精彩的報告。
  •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主題宣傳活動舉行
    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馬衛東 文/圖)為紀念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倡導「器官捐獻,讓生命永續」理念,凝聚更多愛心力量參與到遺體器官捐獻公益事業中,11月22日上午,市紅十字會聯合銅官區幸福社區、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銅陵愛爾眼科醫院、銅陵渡江口腔醫院、市紅十字志願服務隊等單位在石城廣場開展「生命接力·救在身邊」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主題宣傳活動
  • 60名包頭市民進行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為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呼籲更多的公眾報名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一位老人現場登記成為捐獻志願者捐獻體系穩步發展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陳立本在現場介紹,遺體(器官)捐獻工作是一項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2011年內蒙古作為全國第二批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試點省區,全面啟動了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立了全區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
  •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歷程
    2.發展建設階段(2005—2015年) 2005年,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WHO西太區高級別衛生工作會議上承認了當時中國器官移植的供體主要來源於死囚捐獻,並表示中國將大力推進器官移植體系的改革,發展公民自願的、無償的器官捐獻,逐步減少並最終停止使用死囚捐獻器官。
  • 溫州已有111人捐獻人體器官
    姚慶國說,出現這樣的反應很正常,其中有傳統觀念的束縛,還有來自對這項工作的陌生和不理解。「我們現在做得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讓更多人了解和認同器官捐獻的意義和有關政策。」姚慶國說,溫州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市紅十字會一直依法參與、推動器官捐獻工作,並在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人道關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器官捐獻工作的第一步,邁得卻十分沉重。
  • 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培訓會(昭通站)成功舉辦
    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培訓會(昭通站)成功舉辦 2020-06-30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西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活動
    江西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活動 2021-01-01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2020年11月7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11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專題節目《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遼寧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宣傳進社區
    遼寧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宣傳進社區 作者:唐葵陽 2019-11-19 11:00   來源:瀋陽晚報     為更好地開展2019年紅十字「博愛、奉獻」志願服務工作
  • 為何人體器官無償捐獻卻有償使用?
    生命無價 饋贈無償  血液、造血幹細胞、人體器官等是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世間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由此延伸,也可以說:維持人體生命的血液、造血幹細 胞和器官也是無價之寶。所以國際社會通行的法則是,捐獻血液、造血幹細胞和器官要遵循無償原則,因為生命無價,它不是商品,商品交換的原則不適用於這個領域。這是生命的饋贈,是人類之間至誠至愛的最高境界。
  • 黑龍江省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宣傳進醫院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黑龍江省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工作的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普及器官捐獻知識
  • 這樣一個人體器官捐獻故事非常感人!
    一個沒有文化、不識字,只會寫自己名字的女人,一輩子沒用上的籤名,竟然用在了自己親生兒子死後器官捐獻同意書上。昨日,鄭州市紅十字會、鄭州市衛健委組織召開的鄭州市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會議暨人道慰問金發放儀式上,這樣一個捐獻故事打動了在場所有人。
  • 走進溫州醫科大學,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首進電子健康醫保卡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侯峰忠、浙江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專職副會長陶競、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劍謹、國家一級演員、溫州市紅十字會公益宣傳形象大使陶慧敏、溫州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陳曉甜、溫州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呂一軍等領導出席該項活動,全國部分省紅十字會代表、浙江省各市紅十字會、溫州市相關部門及區、縣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負責人、部分全國醫藥類高校共青團工作聯盟理事長單位代表、浙江省紅十字會高校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代表
  • 王海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
    王海波簡介 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醫生,自2004年起任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國肝移植註冊中心助理主任。他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和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委員會委員,自2011年起任衛生部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研發了國家器官分配計算機系統。
  • 上海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超3.8萬人 目前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
    昨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組成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仁濟醫院百餘位黨員醫務人員線上登記器官捐獻。截至昨日,上海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已超38000人,共實現784例人體器官捐獻。
  • 青海累計成功實現人體器官捐獻4例 挽救12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
    當日,青海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宣傳培訓班暨青海省首屆人體器官捐獻移植學術研討會在青海省人民醫院舉行,旨在進一步傳播人體器官捐獻理念,提高人體器官捐獻的社會認知度,呼籲更多人志願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的良好氛圍。圖為人體器官捐獻主題訪談。
  • 打造器官捐獻移植「昆明模式」
    近日,第四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暨「一帶一路」器官捐獻國際合作發展論壇在雲南海埂會堂舉行。盛會的召開,標誌著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又將邁上一個新臺階。這場盛會為何選擇昆明?近年來,昆明全力打造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加速推進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世界衛生組織器官移植特別工作委員會主席弗朗西斯·德爾莫尼克盛讚,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成果豐碩。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近期有不少熱心市民朋友來我院諮詢器官捐獻、遺體捐獻和角膜捐獻,我們非常感動,並對他們支持我國的人體器官捐獻事業表示感謝!人體器官捐獻是挽救患者生命、服務醫學發展、傳遞人間大愛、促進社會文明的高尚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