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已有111人捐獻人體器官
面對親人的離去,全家人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捐獻他的肝、腎等器官,給其他急需的重症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據介紹,劉先生捐獻的器官,至少救助了5位重症患者。截至目前,溫州市實現人體器官捐獻人數已有111人。在每一個增加的數字背後,都是一場感人的生命接力。他們走了,但仿佛從未離開過,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在延續著生命。「溫州是道德高地,在器官捐獻中,出現了很多感人的事例。」
-
一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背後的故事
當天下午,就在賀傑自認倒黴,尋思著如何去掛失和補辦遺失卡證時,手機響了,一個來自北京的陌生電話。以為是騷擾電話,賀傑掛斷了。幾秒鐘後,這個陌生電話再次響起,這次賀傑接了起來。對方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賀傑有人撿到了他遺失的錢包。 8月1日,記者聯繫到了撿到錢包者張玉柱。張玉柱是維多利時代城運營五部的工作人員。據他回憶,當天傍晚,他在商場巡查時,撿到了一個錢包。
-
走進溫州醫科大學,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首進電子健康醫保卡
10月13日,「生命之約·大愛傳遞」全國人體器官捐獻進校園活動在溫州醫科大學舉行,活動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浙江省紅十字會主辦,浙江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溫州市紅十字會、溫州醫科大學共同承辦。13日上午,學生活動中心座無虛席,人體器官捐獻宣傳進校園啟動儀式暨新生醫學人文第一課在此舉行。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2020年11月7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11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專題節目《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器官捐獻:讓生命在大愛中傳遞
在今年兩會通過的《民法典》中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做出明確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定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
-
如何進行器官捐獻?
另外,器官捐獻又可分為活體捐贈與遺體捐贈。假如你是一個年滿18周歲,且身體健康的成年人,有一天你的父母或配偶需要器官移植,在等不到合適器官的情況下,還有一種辦法可以使他們延續生命。那便是活體捐贈,即通過自主報名,經過醫院檢查和有關部門公證後,將活人的某個器官取出來給另外一個人移植。
-
天津市北辰區開展人體器官捐獻主題宣傳活動
天津市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于慧斌就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進行調研上午九點半,「愛心奉獻,情滿人間」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在集賢公園如期展開。嘹亮的歌聲、動人的舞姿、熱情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風採。主持人現場為大家普及人體器官捐獻相關知識並進行有獎知識競答,在場居民熱情高漲、積極參與,進一步加深了居民對人體器官捐獻知識的了解。人間處處充滿愛,世界遍種十字花,一曲《歌唱祖國》把整場活動推向了高潮。活動現場,來自北辰醫院的醫療志願者現場為居民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普及、義診諮詢。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這是一個特殊的祭拜場所——沒有墓碑,只有名字。這是一個特殊的祭拜日子——紀念的是那些無私捐獻出自己的逝者。△公祭儀式。默哀、祈福、獻花……4月1日,為了疫情防控,位於璧山西郊福壽園的重慶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內,進行了一場簡樸的緬懷紀念儀式,這是重慶市紅十字會2020年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日特別公祭活動,表達人們追思、感恩和敬意。
-
雲南出臺新規 將設人體器官捐獻救助金
給予應有的尊重 器官摘取完畢應恢復遺體原貌 在人體器官捐獻應遵循的「自願、無償」原則方面,《條例》對尊重捐獻人給出了非常明確的規定——未經見證擅自獲取器官的;未經捐獻人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書面共同同意獲取器官的;未經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的;人體器官獲取完畢未對遺體進行符合倫理原則的醫學處理
-
黑龍江省舉辦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活動
黑龍江省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2019年11月27日下午,由黑龍江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舉辦,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團委承辦的「黑龍江省人體器官、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知識校園宣講會」在東北農業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
七十大壽這天 鄧先榮三代同堂 共當「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周海波 記者程聰報導 1月10日上午,家住衡陽市珠暉區冶金街道建國裡社區的老人鄧先榮家裡非常熱鬧。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為奶奶進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上門服務,同時送來了生日蛋糕和祝福。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十年累計志願登記251萬人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梁惠玲在活動中表示,參與推動人體器官捐獻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十年來,中國紅十字會大力開展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救助激勵、緬懷紀念等工作,打造生命接力就在身邊的紅十字工作平臺,逐步探索和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文化的人體器官捐獻的中國模式。
-
2020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進入成都青羊社區
人民網成都11月3日電 (王波)日前,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四川省紅十字會主辦,由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四川省管理中心、成都市紅十字會承辦,以及成都市青羊區紅十字會、青羊區蘇坡街道辦事處、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源社區協辦的《秋之樂——生命接力 「救」在身邊》主題活動在青羊區清源社區舉辦。
-
人體器官捐獻 用另一種方式活著
6月11日,是我國第二個人體器官捐獻日,今年的主題為「器官捐獻——我願意」。當天,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舉行主題為「器官捐獻——我並沒有離開,只是用另一種方式活著」的義診活動。不少市民來到現場諮詢,並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 「現在,我們醫院的器官供給比例達到30:1,患尿毒症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患是最多的,但30個患者裡面只有一人可以得到器官移植。
-
七十大壽這天 衡陽市民鄧先榮四代同堂 共當「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周海波 記者程聰報導 1月10日上午,家住衡陽市珠暉區冶金街道建國裡社區的老人鄧先榮家裡非常熱鬧。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為奶奶進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上門服務,同時送來了生日蛋糕和祝福。
-
一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讓遺失的錢包找到主人
當天下午,就在賀傑自認倒黴,尋思著如何去掛失和補辦遺失卡證時,手機響了,一個來自北京的陌生電話。以為是騷擾電話,賀傑掛斷了。幾秒鐘後,這個陌生電話再次響起。這次賀傑接了起來。對方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賀傑有人撿到了他遺失的包。8月1日,記者聯繫到了撿包者張玉柱。張玉柱是維多利時代城運營五部的工作人員。據他回憶,當天傍晚,他在商場巡查時,在一張桌子上撿到了一個包。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開通 志願捐器官 網上可報名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有1萬例左右,供需比約為1:30,而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供需比為1:3。 目前,我國已成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專門負責器官捐獻工作,器官捐獻與移植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在逐步完善,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
為何人體器官無償捐獻卻有償使用?
生命無價 饋贈無償 血液、造血幹細胞、人體器官等是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世間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由此延伸,也可以說:維持人體生命的血液、造血幹細 胞和器官也是無價之寶。所以國際社會通行的法則是,捐獻血液、造血幹細胞和器官要遵循無償原則,因為生命無價,它不是商品,商品交換的原則不適用於這個領域。這是生命的饋贈,是人類之間至誠至愛的最高境界。
-
王海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
王海波簡介 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波醫生,自2004年起任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國肝移植註冊中心助理主任。他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和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委員會委員,自2011年起任衛生部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研發了國家器官分配計算機系統。
-
「我要申請捐獻器官」,67歲老教授想要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者
關阿姨希望能夠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者這樣看來,腎移植是一種非常好的治療辦法,未來做腎移植的患者會越來越多。」 肝移植後患者的存活率也很高。「對於良性的終末期的肝硬化,特別是早期的小肝癌病人進行肝移植後,5年生存率在85%以上,10年以上也有70%以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劉超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