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上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我國於2015年成功實現移植器官來源轉型,所有移植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7月31日上午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有關情況。
郭燕紅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國以器官移植為代表的器官功能替代治療取得了顯著進展和成效。各種因素導致的器官功能喪失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採用儀器、人造器官或者人體器官來代替因疾病而喪失功能的器官成為這類疾病的主要的治療手段,目前血液透析、人工肝、體外膜肺養合等器官功能替代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
據郭燕紅介紹,我國人體器官或者人造器官移植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人體器官移植,「我國於2015年成功實現了移植器官來源的轉型,使得公民逝世後器官的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來源,也就是說所有移植的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
她指出,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符合國情、社會和社會治理結構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體系,並實現了器官移植的量、質雙升。
從數量上看,2015年,即實現器官移植根本性來源改革當年,我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為2766例,2016年達4080例,提高將近一倍。2017年,我國公民逝世後自願捐獻達到5146例,年均增長速度已經超過20%,捐獻例數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已經從2010年的0.03%上升至2017年的3.72%。
今年上半年,我國自願器官捐獻例數又有提升。今年前6個月我國公民逝世後自願捐獻已經達到了2999例,近3000例,全年有望突破6000例。
據郭燕紅介紹,2017年我國具有器官移植醫院資質的醫院已經達到178所,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超過1.6萬例,在這1.6萬例的器官移植手術當中,86%的器官是來源於公民逝世後的自願捐獻,14%來源於親屬間的活體捐獻。
我國器官移植手術量居世界第二。今年前6個月,我國已實施器官移植手術達到9196例,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8%。隨著公民逝世後自願捐獻例數的不斷提升,我國臨床器官移植手術量也在同步提升。
郭燕紅指出,按不同器官來看,2017年我國腎臟移植已經達到10793例,其中CDCD腎臟移植9040例,親屬間活體器官捐獻的腎臟移植為1753例。肝臟移植手術的總例數在2017年達5149例,其中公民逝世後捐獻肝臟移植的手術為4405例,親屬間的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為744例。
「應該說肝、腎移植手術量這幾年數量在不斷地提升,而肺臟移植增長量也是非常地迅速。」郭燕紅說。2017年,我國肺移植手術達到299例,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46.6%。心臟移植2017年為446例,與2016年相比增加21.2%。「可以說,我國大器官移植,心、肺、肝、腎都有大幅度的增長。」
從移植質量來看,郭燕紅指出,我國腎臟移植術後一年、三年腎存活率分別達到97.9%和92.65%,居國際前列。而我國肝移植患者術後一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4%、75%、71%,國際上報導的患者術後一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別是83%、76%、71%,這意味著我國肝臟移植術後的一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達到了國際報導水平。
此外,截止到2018年6月底,全國施行多器官聯合移植,如心肺聯合移植、肝腎聯合移植等,已經達到了800多例。「可以說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實現了捐獻數量、移植數量以及移植質量的大幅度的提升。特別是隨著手術的創新、診療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同樣獲得了國際的認可,取得了國際矚目的一些成就,達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的肯定和認可。」郭燕紅表示。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肖海鵬介紹,2017年,該院何曉順教授團隊成功實施全球首例「無缺血」肝移植術,至今已成功開展了19例,達到了器官在生理狀態下的理想移植,缺血相關併發症發生率降為0,肝損傷指標下降86.1%,《美國移植雜誌》評價這項技術「具有裡程碑意義,標誌著器官移植將進入熱移植時代」。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器官移植起步於1972年,該院成功實施中國大陸首例腎臟移植,開創器官移植先河。1993年,中大附屬第一醫院完成我國首例體外靜脈轉流下肝臟移植,發起並推動我國肝移植第二次浪潮;實施了亞洲首例多器官移植;簡化式多器官移植例數全球第一,5年生存率達76%,療效全球領先。
2005年,中大附屬第一醫院完成我國首例公民器官捐獻肝移植,創立心臟死亡器官捐獻技術支撐體系,為解決器官短缺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2018年,國家衛健委人體組織器官移植與醫療大數據中心落戶中大附屬第一醫院。
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莊建在發布會上介紹,該院自1998年開展第一例心臟移植以來,已完成包括再次心臟移植手術等高難度手術在內的77例心臟移植,患者年齡最大67歲、年齡最小12歲。僅2017年一年,廣東省人民醫院共完成24例心臟移植手術,在心臟移植註冊登記系統中顯示位列全國第三。2018年1-7月,廣東省人民醫院已完成20例心臟移植手術。同時,該院心臟移植團隊創新性利用右心輔助系統治療心臟移植術後急性右心衰竭,大大提高了合併重度肺動脈高壓患者圍手術期的生存率。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何建行介紹,該院心肺聯合手術從2015年開始至今完成了8例,2018年至今完成了6例,攻克了這項被稱為醫學界珠穆朗瑪峰的高難度技術。廣醫大附屬第一醫院從2003年開展了華南地區首例肺移植手術以來,到目前做了216例,今年有兩項技術實現了國內率先突破。「比如邊緣肺,在供體選擇裡面肺是比較困難的,在全世界OPO裡面只有1/10的器官可以用於肺的移植,所以我們開展了邊緣供體肺體外灌注肺移植手術,還實現了肺移植手術後在手術室裡面快速拔管,使得病人恢復得更快,基本在三周內可以達到快速康復標準。我們心肺聯合移植技術和肺移植技術在國內乃至國際達到領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