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與肌張力僅一字之差,卻常常被很多人混為一談。雖然肌力和肌張力都是神經系統檢查中常出現的兩大名詞,但二者大不相同。
什麼是肌力?
肌力指肌肉主動收縮或緊張時表現出來的力量,以及肌肉運動時對抗阻力的能力。除肌肉的收縮力量外,還可以動作的幅度與速度衡量。上肢肌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們能舉起一枚鉛球還是僅僅能舉起一根稻草。
什麼是肌張力?
肌張力可以理解成肌肉抵抗運動的力量或者持續收縮的力量,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從生物學角度,肌張力是在安靜狀態下,肌肉為開始運動做準備,反射性地維持著的緊張狀態。從臨床角度,肌張力是在他動的牽拉肌肉時所感覺到的抵抗,以及觸摸時所感覺到的硬度。這種抵抗的大小就是檢查肌張力大小的客觀指標。
把孩子兩腿往外分開,如果沒有任何阻力,兩腿可以分得很開,很可能就是肌張力偏低,穩定性不夠;如果阻力過大,很難分開,說明肌張力過高,會影響運動的靈活度。
人人都有肌張力,只是在某些疾病的影響下,肌張力會出現異常,比如肌張力高,肢體發僵、發緊、活動受限;肌張力低,肢體很鬆、很軟、沒有主動運動,被動活動時也感覺不到一點阻力;也有一些疾病或損傷會造成肌張力紊亂,或高或低,無規律交替出現。
肌張力減低
肌肉鬆弛時被活動肌體所遇到的阻力減退,肌內缺乏膨脹的肌腹和正常的韌性而鬆弛。可因損害部位不同臨床表現有異。脊髓前角損害時伴按節段性分布的肌無力、萎縮、無感覺障礙、有肌纖維震顫。周圍神經損害時伴肌無力、萎縮、感覺障礙、腱反射常減退或消失。
肌張力增高
表現為肌肉較硬,被動運動阻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縮小,見於錐體系和錐體外系病變。錐體系病變表現為痙攣性肌張力增高;錐體外系病變表現為強直性肌張力增高。
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是主動肌與拮抗肌收縮不協調或過度收縮引起的以肌張力異常的動作和姿勢為特徵的運動障礙症候群,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續性的特點。肌張力障礙性運動通常具有模式化、扭轉的特徵,可以伴有震顫。
肌力與肌張力的關係
肌力是肢體主動運動時的能力,而肌張力是肌肉靜止和被動運動時緊張的程度。
肌力與肌張力,同樣都是維持身體穩定和正常運動的基礎,肢體運動中,肌力和肌張力共同作用維持著身體的穩定性,比如我們吃力地搬重物時,可能會因為肌力不足而造成身體不穩,這時候肌張力會代償性增加以幫助身體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