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四肢緊、易受驚,是膽小麼?別大意儘快篩查肌張力!

2020-12-06 科學家庭育兒

相信各位寶爸媽都聽說過:「寶寶肌張力高是腦癱,肌張力低是唐氏」這樣的傳言。

自打寶寶出生後,寶爸媽一個個的都變身成了「福爾摩斯」。

昨天娃一直攥著拳頭不張手,完了完了娃要腦癱?今天娃趴在床上不怎麼動,慘了慘了這是唐氏了?

別緊張!科大大今天就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何方妖孽?

肌張力指的是「肌肉的張力」,簡單說是指肌肉在清醒和放鬆時的緊張程度。

通俗一點就是寶寶的「力氣大小」,肌張力過高,具體表現就是寶寶特有勁兒,經常是身體挺的倍兒直,小胳膊掰都掰不動。

肌張力過低,就是沒力氣,頭也沒勁兒抬起來,抓手指也沒力氣,翻身、爬這些動作都難以完成。

體檢時醫生會活動寶寶的四肢,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轉動前後肢體時遇到的阻力程度,判斷寶寶的肌張力。

肌張力異常通常在寶寶3個月體檢時就能發現,一般4個月內治療效果好,不影響以後運動發展,治療最晚不能超過一歲半

如果寶寶被醫生懷疑「肌張力偏高」也不用過度擔心,這可能與寶寶體檢時的緊張、不配合有關。

多觀察寶寶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只要爬、走、坐等身體動作與常人無異,就完全不用太擔心。

好好的娃,怎麼就肌張力異常了?

寶寶肌張力到底是高是低,不能通過偶爾的幾次反應判斷,而是要長久的觀察寶寶異常行為。

01

肌張力高的原因

正常生理反應

新生兒時期,寶寶全身屈肌張力高是正常的。

擁抱反射(2個月後消失):聽到較大聲響或頭部突然後仰時,四肢大張、脖子伸長,然後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

強直性頸部反射(5~7個月消失):當寶寶頭部轉向一側時,同側手臂伸直,另一側手臂彎曲,又叫「擊劍姿勢」。

抓握反射(5~6個月消失):當撫弄寶寶手時,他會迅速握住你的手指,尤其是出生前幾天的寶寶,幾乎可以抓著寶爸媽的手指把自己整個身體吊起來。

踏步反射(2個月消失):扶住寶寶頭部,從腋下託起,腳掌落在平面上,寶寶會將一隻腳抬起放在另一隻前面,做出踏步的動作。

情緒緊張

寶寶情緒緊張或不喜歡爸媽碰自己時,就會出現短暫的「疑似」肌張力高。

比如經常被橫抱的寶寶,想要媽媽豎抱自己時,就會「打挺」反抗,當媽媽豎抱自己後,就放鬆下來了。

疾病原因

疾病引起的肌張力高,多與腦部疾病有關,一些腦癱的寶寶,早期就會有肌張力高的症狀。

是否確診,需要由醫生進行專業判斷。

有些兒保醫生說的寶寶「肌張力異常」,很可能是寶寶一時發育速度稍慢,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沒事。

不能直接認定寶寶是腦癱。

02

肌張力低的原因

寶寶肌張力低幼很多原因引起,比如:低體重兒(出生體重<2.5kg)、腦缺血缺氧、唐氏症候群等。

在家如何做判斷?

肌張力異常,多與寶寶的大動作嚴重滯後有關,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症狀,我們就要提起警惕了:

新生兒時期:全身發硬或發軟、自主運動少、哺乳困難、哭聲微弱。

1~3個月:把寶寶放在床上,雙手舉過頭頂,不能觸碰到床面、向外打開仍觸碰不到床面、雙手胸前交叉,手肘不能相碰。

3個月以上:不能伸手抓物、反應遲鈍、俯臥不能抬頭,拇指內收,手握拳,站在大人腿上時不能跳躍且腳趾使勁陷在大人肉裡。

其他細節表現:經常出現,穿衣時難以將手臂插到袖子裡,換尿布時不能輕易把兩腿分開,洗澡時很難將拳頭掰開,下肢碰到浴盆或水面時,寶寶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

如何判斷寶寶大運動落後了呢?

趴著是寶寶大運動發育的起點,寶寶由趴→抬頭→抬胸,到坐→爬→扶站→扶走→獨站→獨走... ...

寶寶自身發育情況不同,到底什麼時候該坐,什麼時候該走,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時間節點。

我們可以對照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嬰幼兒大運動發育時間表,觀察自家娃的發育情況,相信可以緩解不少家長的焦慮。

「坐、站、走」等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的事,萬萬不可揠苗助長!

家長應該怎麼辦?

我們只需要做到六個字:早發現,早治療!

面對寶寶肌張力異常,越早啟動正規的康復訓練,越容易徹底恢復,切忌擅自給娃進行一些歪門邪道的訓練,或盲目聽信江湖郎中的謠言。

我們可以每天讓寶寶多趴一會,根據醫生的專業指導,給寶寶按摩,握著寶寶手臂上舉、側拉、在胸前交叉。

讓寶寶練習蹬三輪,輕捏娃的腳踝轉動,聽一些輕柔的音樂,讓寶寶放鬆。

在寶寶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耐心耐心再耐心,抓住寶寶每一個細節的變化,多多鼓勵。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相關焦點

  • 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肌張力,並不是指寶寶有沒有力氣,而是指當寶寶的身體肌肉在完全放鬆、無意識狀態時,肌肉的緊張程度。比如寶寶睡覺的時候,手自然握拳;當你用自己的手去撥弄寶寶手指,試圖讓寶寶不要握拳而張開手掌時,你所受到的阻力。 形象點兒的比喻:彈簧。 肌張力低,彈簧松,感覺孩子總是很無力;肌張力高,彈簧緊,感覺孩子老是繃著。
  • 寶寶肌張力高的原因有哪些,這3個原因最常見,家長需當心!
    近些年來,寶寶肌張力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肌張力高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影響寶寶的正常活動,比如不能隨意地拿一些物品,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很僵硬,手指不能完全地伸開。在嚴重一些就是影響孩子的行走,行走的姿勢有問題,比如走的時候不會打彎。
  • 小兒腦癱肌張力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孩子的肌張力?
    肌張力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很多家長向小編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家寶寶肌張力低。今天小編就找了一些相關知識,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肌張力低的一些原因。
  • 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孩子可要小心了
    說到肌張力這個詞,相信大多數寶媽寶爸都不陌生。門診有很多家長,一聽寶寶「肌張力異常」,就擔心緊張的不行,不斷地問我:寶寶肌張力異常嚴重不?是否是腦癱?寶寶肌張力異常是病嗎?實際上,肌張力是肌肉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是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可以維持身體的各種姿勢和正常運動的基礎,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因為某些原因,寶寶可能會出現「肌張力過高」或者「肌張力過低」的情況,即肌肉十分緊繃或者特別鬆弛。
  • 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
    用在嬰兒身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讓寶寶在入睡之後身體完全放鬆的狀態下,我們打開他的小手掌所受到的阻力,如果阻力過大也就是很難打開他的小手那麼可以推論孩子的肌張力是比較高的。嬰兒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肌張力高或者低,而肌張力異常是會引發孩子健康問題的,當然肌張力異常有可能是先天也可能是後天的,那麼我們可以從這信號判斷孩子的肌張力問題。
  • 兒童肌張力增高有什麼表現?有啥危害?家長應如何正確應對
    近些年來,寶寶肌張力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肌張力高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影響寶寶的正常活動,比如不能隨意地拿一些物品,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很僵硬,手指不能完全地伸開。在嚴重一些就是影響孩子的行走,行走的姿勢有問題,比如走的時候不會打彎。
  • 3種孕婦或許易生出「唐氏兒」,孕期篩查一個也別落下,別大意
    3種孕婦或許易生出「唐氏兒」,孕期篩查一個也別落下,別大意1.本身染色體異常其實我們都知道,唐氏症候群是染色體異常造成的一種疾病,但事實上它也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如果說是夫妻兩個人當中一方或者雙方家族當中有這樣的遺傳史,或者是攜帶相關的基因,那麼這樣的夫妻生出到孩子患有唐氏綜合症的概率也都會比較的大一些。因此,這樣的人最好是做好孕檢以及產後的一系列檢查。
  • 蔣貴明主任解答:小兒肌力與肌張力的區別與聯繫
    從生物學角度,肌張力是在安靜狀態下,肌肉為開始運動做準備,反射性地維持著的緊張狀態。從臨床角度,肌張力是在他動的牽拉肌肉時所感覺到的抵抗,以及觸摸時所感覺到的硬度。這種抵抗的大小就是檢查肌張力大小的客觀指標。 把孩子兩腿往外分開,如果沒有任何阻力,兩腿可以分得很開,很可能就是肌張力偏低,穩定性不夠;如果阻力過大,很難分開,說明肌張力過高,會影響運動的靈活度。
  • 功能神外| 華西醫院王偉: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神經調控治療
    但是一些特殊類型的繼發性肌張力障礙有望通過DBS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如精神類藥物導致的繼發性肌張力障礙、一些外傷性肌張力障礙等,通過DBS治療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DBS具有微創、可調、可逆等治療優勢,只要我們嚴格篩選病例、規範操作,通過DBS的試驗性治療,可以幫助我們篩選出更多的適於DBS治療的繼發性肌張力障礙的類型。
  • 聽力篩查:寶寶通過了嗎?
    一、為什麼寶寶要做聽力篩查?1. 聽力篩查可以對先天性的聽力障礙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最大限度的使聾兒回歸有聲世界,預防聾啞。2.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一項國策。按2010年衛生部的規定,每個寶寶出生後都要進行聽力篩查。二、聽力篩查有哪些方法,怎麼選擇?1.
  • 寶寶晚上到底要不要穿襪子睡覺?這些很多人不了解,寶媽別大意了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照顧他是件非常累的事情。很多爸媽都沒有多少經驗,而寶寶有了不適也不會表達,所以面對寶寶的哭鬧也經常很著急。即使寶寶平時沒有生病,媽媽也非常害怕自己哪方面照顧的不周,就是怕對寶寶不好。寶寶晚上到底要不要穿襪子睡覺?這些很多人不了解,寶媽別大意了。
  • 給寶寶吃這道菜千萬別大意!一不小心就進ICU
    這是一種基因缺陷病,並且男寶寶患蠶豆病的機率要比女寶寶高。 正常的寶寶,他們的血紅細胞表面有一種叫G-6PD的東西,它相當於細胞的保護罩,可以保護寶寶的血紅細胞不受氧化破壞。
  • 頭胎健康二胎竟是「無腦兒」 篩查畸形不可少
    當超聲醫生問及為何不做四維彩超篩查畸形時,她說:「我之前生過一個健康寶寶,第二胎肯定會是一個正常胎兒」。    然而,檢查結果卻讓孕婦一家人傷心不已:這次,她懷的是個「無腦兒」。    省婦幼保健院超聲科主任田艾軍介紹,該院超聲科每天都會接診像譚女士這樣大意的孕婦——胎兒眼看已經接近足月,卻沒有做過一次四維彩超篩查。
  • 肌張力障礙(DT)大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來源:3-硝基丙酸(3-NP)導致肌張力障礙模式動物品系:SPF級SD大鼠,健康,6~8W,體重為180g-200g實驗分組: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陽性藥組、受試藥組三個劑量組實驗周期:2~4w>建模方法:肌張力障礙是繼特發性震顫和帕金森病後的第三大運動障礙疾病。
  • 第三大運動障礙疾病——肌張力障礙,致殘率高並可嚴重影響患者
    肌張力障礙是主動肌與拮抗肌收縮不協調或過度收縮引起的以肌張力異常的動作和姿勢為特徵的運動障礙症候群,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續性的特點。雖然大家對「肌張力障礙」可能感到有些陌生,但《肌張力障礙腦深部電刺激療法中國專家共識》 指出,肌張力障礙是位列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之後的第三大運動障礙疾病,致殘率高並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
  • 腦缺氧的寶寶會有後遺症嗎?不要顧慮太久耽誤孩子的一生!
    穿衣難、寶寶不展拳、肢體呈僵硬狀態,這是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癱的特徵之一。長時間哭鬧,甚至整夜哭鬧,四肢乏力軟綿綿或十分僵硬。不易入睡、身體異常且頻繁顫抖、肌張力正常,擁抱反射活躍,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穩,無驚厥。只要幹預及時,輕度症狀多在3天內逐漸消失,預後良好,一般不會有後遺症。
  • 哪些孕婦需要做唐氏綜合症的篩查?
    無解的是,截至目前,醫學上對此疾病既無有效預防手段,也無有效治療手段,只能通過產前檢查和孕期篩查,儘可能及早發現,以終止妊娠來防止患兒出生。所以,重視起來吧!別再把孕前檢查、孕期檢查不當回事兒了!以下人群,更要做好孕前檢查!1、年齡大於35歲。;2、曾經有過異常孩子的分娩史,比如生了一個腦積水的孩子。
  • 安醫舉辦「愛耳日」義診活動 80分貝以上可能會讓寶寶聽力受損
    專家提醒,孕媽媽吃錯藥或是感染、生產時缺氧窒息、新生兒黃疸都可能導致先天性聽力損失,聽障高危人群最好做個基因檢測,隨時「跟蹤」孩子的聽力情況,3歲以前每年做兩次聽力篩查。》》》推薦閱讀:除夕至元宵節合肥違規燃放煙花爆竹僅20起 肥西2020年全縣禁放父母聽力正常,寶寶卻是重度聽力損失在昨天的「愛耳日」義診活動,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獻上了一場精彩演出。其中,5歲的平平(化名)表演了一段單口相聲,引得臺下觀眾們捧腹大笑,鼓掌稱讚。
  • 寶寶有這5種表現,是「智力低下」的信號,出現任何一個都別大意
    「我和寶寶說話,他怎麼不理我呀,是不是智力有問題」,相信很多父母在寶寶小的時候都會有過這樣的疑問,生怕自己生出一個智力低下的寶寶,讓孩子一生都活的痛苦。 寶寶有這5種表現,是「智力低下」的信號,出現任何一個都別大意
  • 肉毒素治療頸部肌張力障礙!DaxibotulinumtoxinA 3期臨床獲得成功...
    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平行組3期試驗,評估了DaxibotulinumtoxinA型肉毒桿菌毒素(RT002)治療頸部肌張力障礙的療效和安全性。頸部肌張力障礙是一種影響頸部肌肉的慢性、致衰性神經系統疾病。這項關鍵性試驗共入組了301例受試者,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60個臨床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