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寶媽在帶寶寶的過程中有沒有感覺,小寶貝長大過程中,隨著手腳動作越來越靈活,奇怪的小「癖好」也變的越來越多。
比如:在跟寶寶玩的時候,寶寶總抓你的頭髮?甚至有時還喜歡咬人、撕東西、拆玩具。
從爸爸媽媽的角度來看,很多時候都不能理解寶寶為什麼會有這些「癖好」,到底為什麼呢?
手部動作敏感期到了
孩子喜歡抓麻麻的頭髮是因為孩子到了「手部敏感期」發育階段。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過很多敏感期,例如口腔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等,這是大腦發育的一種表現。
孩子的「手部敏感期」大概從孩子六七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差不多到了一歲左右就到了手部敏感的爆發期。
在孩子手部敏感時期,特別喜歡用手去探索世界,他們喜歡用手去觸摸感受事物,例如抓媽媽的頭髮,捏一些軟的東西,撿起各種零零碎碎的小東西。
其實,爸爸媽媽們大可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寶寶的這些「癖好」大多出自本能,只是ta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而已。
那麼寶寶常見的小「癖好」都有哪些,爸爸媽媽們又該怎麼幹預和解決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喜歡搖頭或用頭撞東西
很多寶寶會喜歡不停的搖頭或用頭去撞別的東西。此「怪癖」的高峰期一般是寶寶5個月至11個月之間。有的媽媽會擔心,寶寶甚至連睡著的時候也一直在搖頭,甚至連後腦勺的頭髮也不長了,會不會影響以後毛髮和頭型的發育呢?
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只要耐心地等待,頭髮過一段時間還是會長出來的,並不會被搖頭的小「癖好」而影響哦~
還有的寶寶喜歡用頭撞牆或其他物品,這時爸爸媽媽只需要注意保護寶寶的頭部就好,可以在寶寶頭部裹一條毛巾緩衝撞擊力。
對於這樣的「癖好」,解決方法
就是讓寶寶轉移注意力到其它事物上,這樣就可以若無其事地幫助寶寶戒掉這個「怪癖」啦。
因為,即使是強行按住寶寶的頭不讓ta搖,或不讓ta去撞,一般也沒有什麼效果,寶寶可能還會因此而哭鬧。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寶寶玩一些ta喜歡的的玩具去幫寶寶轉移注意力就好。
嘟嘟嘴、吐泡泡
吹氣讓嘴唇顫動或吐泡泡也是寶寶很喜歡的小「怪癖」之一。
尤其是在一些公眾場合,寶寶不停顫動嘴唇發出「咘咘」的聲音,媽媽們會很介意周圍人的反應,害怕給其他人帶來麻煩。
此「怪癖」的高峰期是寶寶8個月大到11個月左右。
一般可能是因為寶寶長牙,或ta對嘴唇能產生振動這件事情感到很有趣而造成的。
對於這樣的「癖好」,解決方法
只要在不影響寶寶的健康和不會給他人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就不必過分擔心啦。
其實寶寶只是享受嘴唇震動的感覺,並且嘴唇振動發出的「咘咘」聲音會讓ta覺得很有趣,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所以媽媽就隨寶寶去做吧。
男寶寶專屬,喜歡觸摸小雀雀
關於這個癖性,媽媽會希望寶寶不要觸摸小雀雀,尤其是給寶寶換尿布,寶寶的小雀雀很髒時,寶寶伸手去摸,會讓媽媽非常抓狂。
其實寶寶只是注意到了有個東西在那裡,就想要去摸摸看是什麼而已。
對於這樣的「癖好」,解決方法
寶寶觸碰小雀雀的高峰期可能是11個月到1歲1個月大時,爸爸媽媽只需要在看到寶寶好像要去觸碰小雀雀時,就抓住寶寶的手,告訴寶寶「不要摸」就可以啦。
這時,寶寶會因為手被抓住而轉移了注意力,如果能同時可以再給寶寶一個玩具,讓寶寶用玩玩具來代替。
這樣,寶寶的注意力就會被玩具吸引,久而久之就會改掉這個小「怪癖」啦。
吃手
很多寶寶都愛吃手,媽媽們也會害怕寶寶手上有細菌而去阻止寶寶不要吃手。但是吸吮大拇指其實是很自然的本能行為,所以不到1歲的寶寶不強迫ta改正也是可以的,以寶寶4歲時停止吸吮手指作為目標吧!
因為寶寶滿4歲後,經常吃手可能會影響到牙齒的排列。
對於這樣的「癖好」,解決方法
寶寶1歲後,可以積極引導寶寶用手玩遊戲,避免寶寶手上沒事情做就會想要吃手。
另外,如果寶寶一直吃安撫奶嘴,會影響上下臼齒的咬合,所以寶寶最晚到2歲6個月,就要幫助寶寶戒掉奶嘴啦。總之在寶寶到4歲之前,能改掉吮吸大拇指的習慣就可以。
打人/咬人
寶寶一歲左右,會開始變得非常喜歡打或者咬爸爸媽媽。
但對於寶寶來說,這種行為並沒有惡意,相反還是喜歡這個人的表現。
而且由於這時的寶寶還不能充分的理解語言,也無法感受到對方的感覺,所以很難讓寶寶停止咬人的動作。
對於這樣的「癖好」,解決方法
如果家裡的寶寶也特別愛打人/咬人,首先保證自己不要受傷,然後告訴寶寶,不能這樣,別人會很疼。
慢慢的等寶寶能夠理解這樣做不對之後,就會自然而然的停止這樣的行為了。
來源:麗家寶貝
聲明:轉載僅作分享,向原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