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愛抓耳朵,是正常行為還是疾病信號?專家教你來識別

2021-01-09 兒科醫生雨滴

不久前,有寶媽向我們提出了建議,希望我們可以科普下小寶寶為什麼總愛抓耳朵?

可能不少爸爸媽媽也都發現過,小寶寶有時候特別喜歡不停地去抓自己的小耳朵,躺著抓、玩著抓、哭著抓,有事沒事兒就抓,更有寶寶會自己把耳朵揪得通紅甚至抓出了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正常的嗎?還是寶寶生病嗎?需要去看醫生嗎?

再過幾天就是3月3日全國愛耳日了,今天我們也藉此機會和大家說說寶寶愛抓耳朵這件事背後隱藏的那些健康秘密。

一、單純的探索行為

如果小寶寶在抓耳朵的時候表現得很開心,像是在玩一樣,家長不必太過於緊張,這只是寶寶對自己身體器官好奇的表現。

這和他們吃手指、啃腳丫是一樣的,寶寶把它們當成玩具,去抓、拉、摳弄,這都是探索自己身體的正常行為。

應對方式: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寶寶識別:「這是耳朵」;如果寶寶一天到晚都在拉耳朵,甚至抓破,更應該及時通過玩遊戲、做親子互動轉移寶寶注意力。

注意:6個月以下的寶寶,雙內耳發育不成熟有關,當坐在搖晃的玩具上或出行坐車時,會出現平衡上的輕度異常,從而出現哭鬧、噁心嘔吐、抓耳朵揪耳朵的行為。隨著寶寶長大,這種現象就會慢慢的消失。

二、出牙期疼痛

出牙期的寶寶除了流口水、煩躁易怒、喜歡啃咬東西以外,牙齦紅腫、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當你發現寶寶常常拉自己的耳朵,而此時他又正好處在出牙期,那麼很可能是牙床的疼痛沿著神經傳到耳朵及顎部,尤其是長臼齒時,導致寶寶會出現抓耳朵或摸臉頰的舉動。

應對方式:這個時候可以給寶寶一些有一定硬度的涼爽的東西按摩牙齦,緩解出牙不適。

三、耳屎過多

我們的耳屎在自淨作用下,一般會藉助咀嚼、張口、打呵欠等動作,自行排出體外。

但新生寶寶肌肉較松馳,咀嚼東西時關節的力量也不夠,平時耳屎不容易排出來,導致有些耳屎部分脫落但是沒有排出耳外,產生異物感,會刺激外耳道,引起寶寶抓耳朵。

應對方式:家長可用棉籤沾醫用酒精輕輕擦拭外耳道,幫助寶寶止癢消毒;如果耳屎肉眼可見,比較淺,可以用棉籤,蘸水輕輕掏一掏外耳道取出。如果家長沒有把握,或者寶寶耳屎比較多,哭鬧厲害,不建議在家自己掏,而應該去醫院交給醫生處理。

四、外耳溼疹

寶寶頻繁的抓耳朵時,家長還需要細心的觀察寶寶的外耳、耳後及脖子部位的皮膚,看是否有小的斑點或斑點狀紅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溼疹。

溼疹不僅身上皮膚會出現,耳道也會出現,從而使孩子出現煩躁不安、搖頭晃腦、拽拉耳朵的現象。

應對方式:建議就醫診治,以免耽誤治療。

五、耳朵有異物

這種情況比較複雜,如果你發現寶寶一直抓耳朵,且伴有哭鬧,耳道皮膚發炎、糜爛,反射性咳嗽等情況,要排除是否耳朵內有異物。

寶寶天性好動,喜歡把各種各樣的東西放進鼻子和耳朵裡,包括小珠子、玉米粒等等;外出玩耍的時候,偶爾也可能有小蟲鑽進耳朵。

應對方式:如果是米粒樣的東西,可以用鑷子取出,小心不要傷了寶寶的耳道,或者還是去醫院讓耳科大夫處理。

如果是小蟲子,可以利用昆蟲的向光性,用手電筒照射寶寶耳朵引出來。

六、中耳炎

孩子一直抓耳朵、揉耳朵,煩躁哭鬧,伴流鼻涕、發燒、拒絕吃奶等或者當耳道出現一些黃色液體或血腥膿液時,對聲音沒反應/反應遲鈍,這些都可能是寶寶得了中耳炎的表現,要趕緊去醫院。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寶寶的聽力很可能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寶寶經常抓耳朵的情況,大部分是生理性的正常情況。當然,爸爸媽媽還是應該小心謹慎,學會辨別寶寶可能出現的病理性原因。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們。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點讚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經常抓耳朵,媽媽們要警惕這些疾病
    導語:寶寶用手抓耳朵,無論什麼原因,媽媽都應該重視。對於寶寶而言抓耳朵屬於不由自主,除非耳朵出現瘙癢或是耳朵裡進入了東西,要不然孩子一般很少自主的抓耳朵。所以媽媽要引起重視,觀察寶寶耳朵裡有沒有身異樣的情況。
  • 寶寶總是抓耳朵是怎麼回事
    「寶寶老在抓耳朵,都抓出血了,會不是是中耳炎啊?」,每天都會有家長抱著寶寶過來看耳朵,經過專科檢查發現其實是耵聹刺激耳朵癢導致的。這種情況是常見的,在這裡給寶爸寶媽們科普一下。
  • 寶寶老愛抓耳朵,不僅是出於好奇,五種情況需要及時做出處理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好幾個寶媽在群裡問,說寶寶最近總愛抓耳朵,吃奶也好、睡覺也好……有事沒事就要抓兩下。抓得耳朵紅通通的,有時剪指甲不及時,寶寶還會抓破皮膚,導致出血。這是因為耳朵癢嗎?還是好奇耳朵。
  • 寶寶總是搖頭揪耳朵?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在寶寶還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感受之前,父母只能通過寶寶的行為,來判斷他們的健康狀況。但有時候,常常會被寶寶的一些奇怪行為困擾。比如,有的寶寶會特別沉迷於「抓自己的耳朵」,無論是吃奶,還是睡覺…都揪著自己的耳朵不放。為什麼寶寶會和耳朵過不去呢?
  • 寶寶經常抓耳朵,多半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
    孩子出生以後,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了寶媽的心,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很喜歡抓耳朵,吃奶的時候抓,睡覺的時候抓,哭的時候也抓,哭的時候也抓,甚至有些時候還會把耳朵抓得通紅。那麼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寶寶愛抓耳朵好奇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對身體的各個部分產生好奇,尤其偶爾抓到自己的耳朵的時候,會有點異樣的感覺,因此在發現自己耳朵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抓住耳朵,一般寶寶睡覺和清醒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抓自己的耳朵,也就是說開心的時候忍不住抓耳朵
  • 寶寶總愛揪媽媽頭髮,原來是在發出這些信號,看完你還忍心兇他?
    如果你家3個月以內的寶寶老是抓你頭髮,不要錯怪他們,因為他們並不是故意的,只是頭髮落在手邊,本能就去抓住不放了。此時寶媽不應該抱怨孩子是小壞蛋,而應該將頭髮紮起來,收拾得乾淨清爽。2、是在暗示「我想要跟媽媽一起玩」很多時候孩子伸手抓大人頭髮,是感覺自己被忽視的情況下。低齡嬰兒不會講話,表達能力有限,一著急可能就上手。他們無法靠語言吸引媽媽的注意力時,就會想辦法用行為來表達自己需要媽媽的關注,意思是想要媽媽抱、想要陪玩。
  • 小孩子抓耳朵停不下來,不一定是智商高的表現,可能是這裡發了炎
    有的娃走路晚,家長還是覺得沒問題,覺得這樣的娃將來很聰明。有的孩子經常抓耳朵家長還認為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卻不知道抓耳朵其實有可能是孩子得了中耳炎。一天小莊休息,想帶著4歲的兒子出去玩,和孩子呆了一天卻發現孩子總是抓耳撓腮的,自己一指責或是阻攔兒子,小小年紀的孩子竟然說:「你不讓,奶奶讓」,回家後小莊就問婆婆為什麼讓孩子抓耳朵,萬一抓破了怎麼辦,而且在小莊看來,孩子抓耳朵有點過於頻繁了,應該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小莊就和婆婆吵了起來。
  • 寶寶耳朵後長白斑的原因-寶寶耳朵邊有白斑是什麼?
    寶寶耳朵後長白斑的原因-寶寶耳朵邊有白斑是什麼?寶寶耳朵邊有個白斑很有可能為白癜風,白癜風是一種由黑色素細胞脫失而產生的一種皮膚疾病,常常是以白斑、白點的形式出現的,而且白斑表皮部位沒有皮屑,在發病時也不會出現發痛、發癢等症狀,但是卻能能影響患者以後的生活,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耳朵後面出現白斑、白點時,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測。
  • 掏耳朵竟讓寶寶鼓膜穿孔!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昨日門診,一位媽媽帶著2歲的孩子來就診,說耳朵痛。在耳鼻喉科就診檢查後,結果竟是因為媽媽給孩子用挖耳勺掏耳朵後,導致鼓膜穿孔......很家長都有給孩子掏耳朵的習慣,沒出現過上述情況的,內心一定會有疑問,覺得「有這麼嚴重嗎?」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在門診很常見。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關於孩子的耳屎父母到底能不能掏的問題。什麼是耳屎?
  • 專家教你來識別!血吸蟲病危害大 預防是關鍵
    鑑別釘螺 專家教你來識別!   專家表示,春季查螺主要就是切斷血吸蟲病的傳播環境。那麼,釘螺到底長什麼樣?與一般的螺螄有什麼區別呢?如果市民一旦發現釘螺,應該如何處理?最佳的識別方法就是從外觀上進行識別。一般的釘螺只有米粒大小,除了從外觀看外,還看硬度,釘螺體型小,但硬度強,用手不易捏碎,而一些類似釘螺的煙管螺用手一捏就碎。如果發現釘螺以後,不要恐慌,及時與市疾控中心取得聯繫。
  • 寶寶吃奶的8大「迷惑行為「,原因+解決辦法都有!
    粉哥導讀: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有很多事情令人費解,尤其是吃奶這件事,關係到寶寶的生長發育,寶寶吃得好不好一直牽動著父母的心。比如,吃著吃著就睡著了、一邊吃一邊玩、厭奶挨餓……一系列喝奶「迷惑行為"讓不少家長摸不著頭腦,又很無奈,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寶寶的這些行為在傳遞什麼信息?筆者整理了以下8大吃奶「迷惑行為」,快看看你家寶寶有沒有!
  • 給寶寶掏耳朵講究多,你造嗎
    寶寶跟大人一樣,耳朵的耵聹腺也會有分泌物,俗稱「耳屎」。寶寶分泌耳屎可能堵塞外耳道,也會影響衛生,甚至會讓寶寶不自覺得亂撓耳朵。可由於寶寶外耳道小,耳朵皮膚嬌嫩,媽媽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幫寶寶清理耳朵了。寶寶耳朵到底能不能掏?
  • 寶寶神經發育的9個標誌,總不出現的快上醫院!
    叔叔阿姨好,我叫小數點,今天來,是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在我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有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做一些動作,像突然揮舞胳膊啦,張嘴搖頭啦。有個叫十月菌的醫生叔叔說,這叫做嬰兒原始反射,是寶寶出於本能而做出的動作,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 寶寶耳朵旁長小孔,媽媽要正確應對
    寶寶耳朵旁長小孔,媽媽要正確應對 很多媽媽生娃後辭職在家專心帶娃,對寶寶的身體情況十分熟悉。寶寶身上有異常,媽媽都能很快發現。最近有一位寶媽問育姐:「我發現寶寶耳朵旁有一個小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應對呢?」今天育姐就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 寶寶耳朵上有「小白點」,媽媽以為有髒東西擠掉,醫生:辛虧及時
    寶寶耳朵上有「小白點」,媽媽以為有髒東西擠掉,醫生:辛虧及時 十月懷胎,是每一位媽媽的痛,但也是每一位媽媽的。最後,所有的痛都會在孩子出生那一刻化為了愛。
  • 孩子喜歡抓耳朵,並非都是中耳炎引起的,還需注意這些「病因」
    現實中可能有的寶媽經常看到寶寶不停抓耳朵,有的時候甚至把耳朵都抓破了,還有很多血痕。這時候寶媽可能不知道如何是好,或者感覺無關緊要,這樣耽誤下去可能對寶寶健康帶來很大威脅。其實很多時候這種情況需要警惕中耳炎,或者還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的,不妨一起來看一下。
  • 寶寶聽不清、耳朵裡總打鼓,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媽媽,我耳朵裡有聲音,像是在打鼓。」「媽媽,你說什麼呀,大點聲!」最近依依(化名)總是和媽媽這麼說,起初家長沒當回事,直到孩子一直在說聽不清楚、聽不見時,這才急忙帶孩子來濟南市兒童醫院就診,經過相應的檢查後,醫生診斷其為「分泌性中耳炎」。
  • 掐臉蛋揪頭髮,疼哭都不鬆手,寶寶喜歡「折磨」自己或因這3點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擁有全部版權,歡迎轉載我們都知道,新生兒剛出生,醫生需要通過寶寶的哭聲來判斷寶寶的狀態,因此有時會出現「打」寶寶的情況。可你聽說過在醫生動手之前,就先對自己動手的寶寶嗎?原來是「抓握反射」在作祟寶寶總喜歡抓或者掐自己,其實是「抓握反射」的一種表現。抓握反射別稱握持反射,是小寶寶一生下來就會有的先天性無條件反射。這種反射行為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幫助新生兒的機體適應周圍環境,並保護新生兒本身的生命安全。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耳屎這個詞聽起來有點髒,但人家正經學名叫耵(dīng)聹(níng),是耳道耵聹腺產生的分泌物,由脫落的皮膚、皮膚正常菌群的細菌、以及偶爾脫落的毛髮混合形成。 正常情況下,耵聹為黃色或偏褐色的粘性物質,它有助於外耳道形成酸性環境,且有疏水性,防止形成理想的微生物生存環境。
  • 為什麼有的寶寶耳朵上有「小洞」?醫生平時不說,家長心裡要有譜
    老人認為,如果孩子耳朵上有「錢眼」,那就預示著孩子將來會大富大貴,吃穿不愁,這些觀念都是正確的嗎?其實不是。在醫學上來說,耳朵上的小洞是一種疾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屬於胎兒畸形的一種,甚至可能隱藏著某種病患,還是值得注意的,別像下面的這個案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