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封寄往天堂的家書見證一位七旬老人愛的堅守

2020-11-24 浙江在線

  黎老的家中到處掛滿妻子的照片

  小本子上仔細寫著他去看望妻子的細節

  寫給妻子的信已有數百張

  上周六是重陽節,很多老人都在家人或社區工作人員的陪伴下,歡快地過節,而在同泰嘉陵的一角,卻有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靜靜地坐在一塊墓碑前,一瓶礦泉水、一些水果、三支香、一個播放著越劇的收音機,還有一封用毛筆寫的長長的書信。

  一份堅守

  三年來風雨無阻看望亡妻

  每每提起老伴眼含淚光

  「這樣的情景這三年來一直重複上演。他總是來得很早,帶固定的幾樣東西,坐在那不說話。他幾乎每周都來,不論颳風下雨,尤其在傳統節日裡,一定能看到他的身影。我們從未見過有人如此頻繁地來看望住在這裡的家人。」

  一來二去,同泰嘉陵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了這位老人,會主動和他打招呼,也跟他聊聊家常。老人叫黎隆盛,今年76歲,曾是一名教師。墓裡住的是他的老伴何劍平,也是一名教師,三年前何劍平因腸癌病逝,黎老也成了陵園的「常客」。

  「每每提起老伴,黎叔都眼含淚光,他說墓裡住的是與他知心的人,他說他們這代人含蓄,更適合寫信表達自己的感情,信上寫的或是對妻子的思念,或是生活中的各種感悟,也可能是書裡讀到的好的文字,有時候是文章,有時候是詩,他說要把自己的所有事都告訴妻子,就好像她從未離開過。」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他帶的東西也是有故事的,比如礦泉水,是因為妻子在病中連喝口水都困難,現在解脫了就可以好好喝了;比如收音機,因為妻子生前最愛聽越劇,他每次來都要播給她聽;又比如點香,天氣不好的時候可能點三支,天氣好或是特殊日子可能燃九支,從早上6點多一直坐到中午11點多。

  一份思念

  唯一的合影剪下合成旅遊照

  毛筆寫的家信有厚厚一沓

  在陵園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聯繫上了黎隆盛老人,並走進了他在鄞州區太古城小區的家。

  一進門記者就看到,掛在客廳牆面上的原來女主人的照片,房間裡也有,檯面上還擺放著許多相框,裡面都是二老的合影,但再仔細一看,記者發現每張照片裡人的姿勢都是一模一樣的,背景卻各不相同。

  「我們只有唯一的這張合影,我印了好多,貼在不同風景裡,風景都是我從掛曆上剪下的,就像我們一起走過了很多地方。」

  在老人家裡,還藏有許多「寄往天堂的信」。黎老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他曾經「寄」給妻子的信的謄抄本。記者翻開幾本看了下,上面寫滿了思念,也寫滿了生活。

  「劍平,我的好妻子:您戀戀不捨地一走已經整整一百天了,您這一走,把無盡的思念,無盡的悲痛毫無保留地拋給了我……」

  「劍平:您好!再過幾天就到冬至了,這是您離世後的第三個冬至了。今年的冬至特別寒冷……」

  「劍平:今天天氣晴朗,陽光燦爛。我趁天好,把換下來的被套,洗一洗,曬一曬……」

  黎老拿出一個小冊子,上面用紅圈圈畫出了每一個他與老伴相聚的日子,有些特殊日子還做了標註。

  當記者問他為何過了三年還如此頻繁地去看望妻子,黎老說,「那不過是我對她的一個承諾罷了。」

  一段回憶

  結婚時家境貧窮黎隆盛總覺得虧欠妻子

  是什麼樣的承諾讓老人始終堅守?黎老向記者講起了他與老伴的故事。

  黎隆盛大何劍平兩歲,同是鄞州人,小學和初中都在一個學校,彼此本就認識,但僅限點頭之交。

  「我在寧波一中讀完高中,被分配到鄞州麗水公社社校當老師,我愛人的父親正好是學校的督導。」因為黎隆盛在教學上有一套,又精通書法,頗具才氣,何劍平的父親看在眼裡,暗暗相中了這個「女婿」。

  1964年,黎隆盛給何劍平寫了一封表白信,信裡說,「我們原來就是同學,現又同在教育崗位,同事關係是否可以進一步發展……」黎隆盛說,那個年代表達愛意都不能太顯露,不便說出口的就用省略號代替,看信的人也是能懂的。

  不久後,黎隆盛等來了回信,上面簡單幾個字「同意進一步發展……」

  1966年10月22日,相愛的兩個年輕人去公社登記領證了。「結婚過程也很簡單,我家擺了一桌酒菜,這樣就算結婚了。」

  因為家境貧窮,黎隆盛總覺得虧欠了妻子,「我很感激她能夠嫁給我,那時我就暗暗立誓,要一生待她好。」

  在生活中,黎隆盛處處遷就自己的妻子,家中的大小事都由何劍平說了算,他說,「我完全信任她」;家中的髒累活從不讓何劍平幹,年夜前的大掃除他也一手包攬,包括床上用品的洗曬,他說「被子太重,她拿不動」;每到冬天,黎隆盛就不讓何劍平的雙手沾水了,洗菜、洗碗、洗衣服都是他的事,他說「她皮膚嫩,不該忍受寒冬的折磨……」

  在共同生活的48年裡,兩人除了工作幾乎形影不離,買菜一起去,走親戚一起去,一個要去學習幾天,另一個陪著一起去。

  「當時工作很忙,五點下班後還要管孩子,唯一的一個星期天也有各種學校或村裡的事找上門,屬於自己生活的時間很少,我們沒有甜言蜜語,但每天睡前都會交談,談當天的工作情況,談孩子的培養,儘管平淡卻從不覺得枯燥。」

  一個承諾

  「萬一你真的走了,我也會常來看你」

  2013年11月底,非常平常的一個晚上,黎隆盛與何劍平各吃了一塊冰西瓜,當晚何劍平不斷起身上廁所,「我問她怎麼了,她說肚子疼,我就趕緊帶她去看醫生。」那一年,黎隆盛已經72歲了,什麼也沒說背上何劍平就下了五樓。但畢竟上了歲數,在樓梯間走走停停。

  經過診斷,何劍平被確診為腸癌,這對這個家庭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儘管各地奔波求醫,也用了最好的化療藥,但由於發現為時已晚,何劍平的狀況每況愈下。到最後,醫生建議不要再治了,黎隆盛仍然堅持「哪怕多挽留她一分鐘也好,至少我還能看見她」。

  「她對我說,『你要好好活著,我走的時候,不用家裡人都來,大家都忙,只要有你陪著我走完最後一程就好。』我真的非常非常難受,我說你要相信會有奇蹟,你不要害怕,我會一直陪著你,萬一你真的走了,我也會常來看你,你不會孤獨的。」

  2014年11月3日14時10分,何劍平走了,黎隆盛永遠忘不了那天的情景,兩位七旬老人緊緊握著手,沒有什麼話,就這樣互相望著,直到最後一刻。

  黎老說,剛開始的時候,他真的無法接受,「我不斷責怪自己作為一個男人,沒有保住自己愛的人,也想隨她一同離去。」講到這裡黎老難過地掉下眼淚來。

  「我們那個年代,愛一個人,就是今生認定了這個人了,她不需要多好,只要知我懂我,我寫信給她,告訴她我的心情,就像她還在我身邊。我也感覺,她還在繼續鼓勵我,好好地生活下去。」

相關焦點

  • 家書·清明專輯(一):盲人作家吳百孫寫給姨媽的一封信
    你是否願把這份思念化為家書,以告慰遠在「天堂」的親朋好友?浙江衛視推出《家書·清明專輯》,今天推出第一篇,盲人作家吳百孫給姨媽的一封信。古稀之年的吳百孫是位盲人作家,出版有短篇小說《碼頭燒餅店》。本來耳聰目明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雙目失明。在人生最低谷,是姨媽不僅照料他生活,更是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 小「公主」,這封家書爸爸再也沒機會讀給你聽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駐村幹部餘永流因連日加班身體突發不適,送醫後救治無效去世生命定格在33歲打開餘永流的辦公電腦除了一個個與脫貧攻堅相關的文檔外還有一封寫於2018年4月28日的家書這是餘永流請纓到泗渡鎮觀壩村駐村不久後寫給他還未滿月的女兒的在這封家書中餘永流稱呼自己在襁褓中的女兒為「公主殿下」對女兒的疼愛、愧疚與希冀溢於言表對脫貧攻堅事業的摯愛和堅守也讓人肅然起敬
  • 一封戰「疫」家書彰顯互助互愛伉儷情
    在抗疫一線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人民醫院宣傳科科長蘇葉松,這位80後寫的這封家書,或許能給大家,特別是年輕夫妻一些啟示……一封家書鵬飛,我的先生:今夜,我值守在崗位,突然間想寫一封信給你。因為我們都是黨員,必須堅守崗位,衝鋒在前。還記得嗎?臘月三十,我接到召回通知,要求大年初一回到崗位。我每天出門,你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囑我,一定要做好防護,醫院本就是治病救人的場所,各種病例都會集聚醫院,新冠肺炎是個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在醫院工作,更得注意。我很感動,因你的在乎,你的叮囑,讓我倍感溫暖。
  • 【特稿】結緣地震監測一位七旬老人的40載堅守
    妻子馬鳳珍心知肚明,然而,面對老伴王建榮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堅守,她只好陪伴左右,默默陪護!  「人活著總要幹點事,只不過我選擇的這件事在別人看來有些『生僻』而已。」王建榮樂呵呵地說。  1 「一個單純的人,一輩子就幹了這麼一件單純的事,僅此而已。」
  • [煙臺]七旬老人買銅線變石頭雜草 貪小便宜吃大虧
    [煙臺]七旬老人買銅線變石頭雜草 貪小便宜吃大虧近日,一位家住龍口的七旬老人在集市買銅線被騙,回到家才發現是一堆雜草和石頭。韋姓老人後悔不已,連稱自己不該貪小便宜上了當,他向記者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近日,一位家住龍口的七旬老人在集市買銅線被騙,回到家才發現是一堆雜草和石頭。韋姓老人後悔不已,連稱自己不該貪小便宜上了當,他向記者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 寧國「七旬老人殺妻案」開庭審理
    寧國「七旬老人殺妻案」開庭審理 2020-09-14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憶中國海拔最高縣歷史 西藏七旬老人搬新居
    中新社山南1月19日電 題:憶中國海拔最高縣歷史 西藏七旬老人搬新居作者 江飛波「大約是1976年3月,我們一家8人背著物資、趕著牛羊,從那曲申扎縣尼瑪區出發,穿過北面傳說中的『鬼地』,向著無人區挺進。
  • 95後男生更愛寄美妝 菜鳥裹裹報告顯示寄快遞成年輕人生活方式
    來源:新浪財經95後男生更愛寄美妝,八成人選擇在家寄快遞,1億人在線寄過禮物……寄快遞正在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9月20日,菜鳥裹裹戰略發布會上,DT財經發布的《2020年輕人快遞生活圖鑑》顯示,年輕人的消費、工作、社交已離不開快遞。
  • 我愛記詩歌|李商隱《夜雨寄北》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一起欣賞李商隱這封寫給妻子的家書。 #唐詩#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第一步是理解《夜雨寄北》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商隱的基本情況和《夜雨寄北》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夜雨寄北》就無從談起了。
  • 大連:七旬老人患熱射病 全身多臟器衰竭
    休克、全身多臟器衰竭、凝血功能異常……8月14日,本市一位七旬老人被發現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後被確診為熱射病,至今仍在重症監護室(ICU)搶救。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也是最嚴重的一種。今年暑期,濱城持續高溫,本報熱線中心先後接到多起關於市民中暑的報料。
  • 一位老人與兩隻白鸛的奇緣
    克羅埃西亞是一個地處於巴爾幹中部的美麗國家,綿延5000多公裡的亞得裡亞海海岸線使得其成為夏季歐洲人度假的天堂。  在斯拉沃尼亞布羅德市,一位老人因為一段非同尋常的奇妙經歷而成為網絡紅人,他的故事也因為網際網路而傳遍了世界各地。如今,他所經歷的故事仍在繼續,記者綜合克羅埃西亞當地媒體報導,還原這個真實的故事。
  • 《天堂電影院》影評:電影見證時代與人生
    一道來自故鄉的消息揭開塵封已久的回憶,《天堂電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由放映師艾佛特的死訊展開,帶觀眾回到義大利西西里島吉安加村「天堂戲院」的前世今生,以及艾佛特與薩爾瓦多亦師亦友、惺惺相惜的情誼。
  • 為了瀕危的鄂倫春語,一位老人的堅守與傷逝
    歷時六年整理5000詞彙「發音手冊」被學者評價為「活教科書」79歲高齡辦公益課堂只為挽留本民族語言消逝的腳步為了瀕危的鄂倫春語一位老人的堅守與傷逝在韓有峰的報告中,更詳細提及了鄂倫春語斷代情況:1992首次調查時,在黑河市和大興安嶺的鄂倫春聚居地,「七八十歲的老人還都在說鄂倫春語」,「有的老人漢語說得不行,鄂語說得好」;可是到2010年第四次調查時,卻變成了「鄂語基本上沒人說了,只有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會簡單說幾句,但也僅限於日常用語」。真正促使吳曉東老人開辦公益講堂的,是第三次參加「鄂倫春語大賽」。
  • 腦機接口新突破,七旬老人用意念喝可樂,人工智慧進入新時代
    9月份,馬斯克帶著口罩親自站臺,戲耍試驗粉紅小豬「佩奇」,並誇下海口,將進行人體試驗;12月份,浙大的科研團隊已經研製出了植入式的腦機接口,並且植入一位七旬老人的腦中。原來,七旬老人姓張,是退休的中學老校長,前半生教書育人,本想著後半生兒孫繞膝,可惜遭遇車禍,導致高位截癱;如今在浙大的幫助下,植入腦機接口,竟能「動手」喝可樂(意念操縱),人工智慧進入了新的時代,一種新的生命形式或將誕生。腦機接口新突破浙大科研團隊研製的腦機接口絕對是新的突破,將人工智慧加以應用,藉助機械手臂,讓七旬老人用意念完成喝可樂的壯舉。
  • 年齡不是問題:七旬退休老人自製天文望遠鏡
    而即使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也會有衝動和激情去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天文望遠鏡」。大衛‧派維(David Pevear)是一位退休的地質學家,就像大多數仍不服老的美國退休老人那樣,他平常都會親自動手修理一些生活周邊的東西。而這次我們看到的是大衛自己親自動手打造的一款沒有外層的保護管的開放式望遠鏡。
  • 饋贈生命最後禮物 鹽城市一位七旬老人離世捐獻遺體
    7月23日下午,在辦理完遺體捐獻移交手續後,72歲的「三無」(指城鎮居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撫養人)老人劉鑑紹的遺體在亭湖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老人親人的見證下
  • 七旬老人離家出走,大晚上在北京西站被鐵警找到
    因與家人發生矛盾,一七旬老人大冬天氣急離家出走。北京鐵路警方接到家人報警後,當晚在北京西站的地下夾層找到了老人,此時老人已買好第二天回老家的車票。11月25日19時許,一位楊女士帶著婆婆來到北京西站二樓警務工作站報警,稱七旬公公因與家人發生矛盾,當日中午離家出走。期間,公公曾給婆婆發來一條簡訊,稱要回老家河南,之後便聯繫不上了。據楊女士講,其公公馬老先生今年73歲,離家出走後家人都非常擔心。
  • 火車上撿到孩子的X光片 七旬老人從衡陽趕到長沙尋失主
    火車上撿到孩子的X光片,他從衡陽趕到長沙 憑藉醫院床頭卡,七旬老人跨城尋失主 華聲在線9月10日訊 善良的人有多善良?76歲的老人,在衡陽火車站撿到一個孩子的X光片。擔心孩子治療受到影響,他在火車站等了7個多小時,無奈沒有等到失主。
  • 為讓弟弟上天堂,哥哥下了地獄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哥哥把目光鎖在了一個老人身上。在哥哥印象裡,那是個和氣的老人,「她的錢用不完,稍微被偷點兒,也不會給她的生活帶來多大妨礙。」而且,一旦被發現,說明情況還能得到諒解。想的到挺好。事實是,哥哥被發現後,第一時間就懵了,腰痛的又走不了,看到老人報警,衝動之下殺死了老人。本想著朝天堂的路走,一腳踏進了地獄的大門。
  • 前「黑老大」洪漢義澳門首次見證:人生短暫 死後天堂地獄是永恆的...
    為了回報耶穌這份捨命救贖的愛,他願獻上餘生到世界各地為主傳福音作見證,告訴更多人死後有審判,天堂地獄真實可信,當抓住今生悔改信耶穌。該活動也是今年7月27-8月2日舉行的第十屆澳門福音遍傳運動中系列活動之一。在澳門這個小而富裕的城市,人們過著奢華宴樂無憂無慮的生活,在追求物質財富過程中卻得不到心靈的真正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