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老的家中到處掛滿妻子的照片
小本子上仔細寫著他去看望妻子的細節
寫給妻子的信已有數百張
上周六是重陽節,很多老人都在家人或社區工作人員的陪伴下,歡快地過節,而在同泰嘉陵的一角,卻有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靜靜地坐在一塊墓碑前,一瓶礦泉水、一些水果、三支香、一個播放著越劇的收音機,還有一封用毛筆寫的長長的書信。
一份堅守
三年來風雨無阻看望亡妻
每每提起老伴眼含淚光
「這樣的情景這三年來一直重複上演。他總是來得很早,帶固定的幾樣東西,坐在那不說話。他幾乎每周都來,不論颳風下雨,尤其在傳統節日裡,一定能看到他的身影。我們從未見過有人如此頻繁地來看望住在這裡的家人。」
一來二去,同泰嘉陵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了這位老人,會主動和他打招呼,也跟他聊聊家常。老人叫黎隆盛,今年76歲,曾是一名教師。墓裡住的是他的老伴何劍平,也是一名教師,三年前何劍平因腸癌病逝,黎老也成了陵園的「常客」。
「每每提起老伴,黎叔都眼含淚光,他說墓裡住的是與他知心的人,他說他們這代人含蓄,更適合寫信表達自己的感情,信上寫的或是對妻子的思念,或是生活中的各種感悟,也可能是書裡讀到的好的文字,有時候是文章,有時候是詩,他說要把自己的所有事都告訴妻子,就好像她從未離開過。」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他帶的東西也是有故事的,比如礦泉水,是因為妻子在病中連喝口水都困難,現在解脫了就可以好好喝了;比如收音機,因為妻子生前最愛聽越劇,他每次來都要播給她聽;又比如點香,天氣不好的時候可能點三支,天氣好或是特殊日子可能燃九支,從早上6點多一直坐到中午11點多。
一份思念
唯一的合影剪下合成旅遊照
毛筆寫的家信有厚厚一沓
在陵園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聯繫上了黎隆盛老人,並走進了他在鄞州區太古城小區的家。
一進門記者就看到,掛在客廳牆面上的原來女主人的照片,房間裡也有,檯面上還擺放著許多相框,裡面都是二老的合影,但再仔細一看,記者發現每張照片裡人的姿勢都是一模一樣的,背景卻各不相同。
「我們只有唯一的這張合影,我印了好多,貼在不同風景裡,風景都是我從掛曆上剪下的,就像我們一起走過了很多地方。」
在老人家裡,還藏有許多「寄往天堂的信」。黎老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他曾經「寄」給妻子的信的謄抄本。記者翻開幾本看了下,上面寫滿了思念,也寫滿了生活。
「劍平,我的好妻子:您戀戀不捨地一走已經整整一百天了,您這一走,把無盡的思念,無盡的悲痛毫無保留地拋給了我……」
「劍平:您好!再過幾天就到冬至了,這是您離世後的第三個冬至了。今年的冬至特別寒冷……」
「劍平:今天天氣晴朗,陽光燦爛。我趁天好,把換下來的被套,洗一洗,曬一曬……」
黎老拿出一個小冊子,上面用紅圈圈畫出了每一個他與老伴相聚的日子,有些特殊日子還做了標註。
當記者問他為何過了三年還如此頻繁地去看望妻子,黎老說,「那不過是我對她的一個承諾罷了。」
一段回憶
結婚時家境貧窮黎隆盛總覺得虧欠妻子
是什麼樣的承諾讓老人始終堅守?黎老向記者講起了他與老伴的故事。
黎隆盛大何劍平兩歲,同是鄞州人,小學和初中都在一個學校,彼此本就認識,但僅限點頭之交。
「我在寧波一中讀完高中,被分配到鄞州麗水公社社校當老師,我愛人的父親正好是學校的督導。」因為黎隆盛在教學上有一套,又精通書法,頗具才氣,何劍平的父親看在眼裡,暗暗相中了這個「女婿」。
1964年,黎隆盛給何劍平寫了一封表白信,信裡說,「我們原來就是同學,現又同在教育崗位,同事關係是否可以進一步發展……」黎隆盛說,那個年代表達愛意都不能太顯露,不便說出口的就用省略號代替,看信的人也是能懂的。
不久後,黎隆盛等來了回信,上面簡單幾個字「同意進一步發展……」
1966年10月22日,相愛的兩個年輕人去公社登記領證了。「結婚過程也很簡單,我家擺了一桌酒菜,這樣就算結婚了。」
因為家境貧窮,黎隆盛總覺得虧欠了妻子,「我很感激她能夠嫁給我,那時我就暗暗立誓,要一生待她好。」
在生活中,黎隆盛處處遷就自己的妻子,家中的大小事都由何劍平說了算,他說,「我完全信任她」;家中的髒累活從不讓何劍平幹,年夜前的大掃除他也一手包攬,包括床上用品的洗曬,他說「被子太重,她拿不動」;每到冬天,黎隆盛就不讓何劍平的雙手沾水了,洗菜、洗碗、洗衣服都是他的事,他說「她皮膚嫩,不該忍受寒冬的折磨……」
在共同生活的48年裡,兩人除了工作幾乎形影不離,買菜一起去,走親戚一起去,一個要去學習幾天,另一個陪著一起去。
「當時工作很忙,五點下班後還要管孩子,唯一的一個星期天也有各種學校或村裡的事找上門,屬於自己生活的時間很少,我們沒有甜言蜜語,但每天睡前都會交談,談當天的工作情況,談孩子的培養,儘管平淡卻從不覺得枯燥。」
一個承諾
「萬一你真的走了,我也會常來看你」
2013年11月底,非常平常的一個晚上,黎隆盛與何劍平各吃了一塊冰西瓜,當晚何劍平不斷起身上廁所,「我問她怎麼了,她說肚子疼,我就趕緊帶她去看醫生。」那一年,黎隆盛已經72歲了,什麼也沒說背上何劍平就下了五樓。但畢竟上了歲數,在樓梯間走走停停。
經過診斷,何劍平被確診為腸癌,這對這個家庭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儘管各地奔波求醫,也用了最好的化療藥,但由於發現為時已晚,何劍平的狀況每況愈下。到最後,醫生建議不要再治了,黎隆盛仍然堅持「哪怕多挽留她一分鐘也好,至少我還能看見她」。
「她對我說,『你要好好活著,我走的時候,不用家裡人都來,大家都忙,只要有你陪著我走完最後一程就好。』我真的非常非常難受,我說你要相信會有奇蹟,你不要害怕,我會一直陪著你,萬一你真的走了,我也會常來看你,你不會孤獨的。」
2014年11月3日14時10分,何劍平走了,黎隆盛永遠忘不了那天的情景,兩位七旬老人緊緊握著手,沒有什麼話,就這樣互相望著,直到最後一刻。
黎老說,剛開始的時候,他真的無法接受,「我不斷責怪自己作為一個男人,沒有保住自己愛的人,也想隨她一同離去。」講到這裡黎老難過地掉下眼淚來。
「我們那個年代,愛一個人,就是今生認定了這個人了,她不需要多好,只要知我懂我,我寫信給她,告訴她我的心情,就像她還在我身邊。我也感覺,她還在繼續鼓勵我,好好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