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家書·清明專輯(一)盲人作家吳百孫寫給姨媽的一封信:霜打的楓葉更紅更豔
每年清明,人們總是懷著對故人的深深情意,輕輕擦拭墓碑,靜靜述說追思。你是否願把這份思念化為家書,以告慰遠在「天堂」的親朋好友?
浙江衛視推出《家書·清明專輯》,今天推出第一篇,盲人作家吳百孫給姨媽的一封信。
古稀之年的吳百孫是位盲人作家,出版有短篇小說《碼頭燒餅店》。本來耳聰目明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雙目失明。在人生最低谷,是姨媽不僅照料他生活,更是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Part 1 一聲巨響墜入無邊的黑暗
吳百孫是台州黃巖人。上世紀70年代,20歲出頭的吳百孫,懷揣著理想和希望,來到黑龍江的北大荒墾荒。一天,他到副連長的帳篷裡匯報工作。副連長愛抽菸,煙不離手,在交談中,他手裡的煙掉下火星,剛好點著了放在邊上的雷管,整個工棚瞬間爆炸。在這次事故中,吳百孫不僅雙目失明,同時也失去了聽力。
吳百孫和他的戰友
Part 2 用寫作驅走黑暗
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時候,當時剛好病退在家的姨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吳百孫寄住到杭州姨媽家中。每天靠一根拐杖探路,吃完飯就坐在桌邊發呆,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有一天,姨媽看到他靜靜地坐在窗戶邊,就走了過來,安慰道:「百孫!你還年輕,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作為人,你沒有報廢!你看,貝多芬、高玉寶,他們身有殘疾,但都做出了比常人更優秀的巨作。你為啥不敢去試!」
吳百孫在姨媽家
在姨媽的鼓勵下,失去光明的吳百孫摸索著一點點寫字,然後讓姨媽幫著念草稿,重新抄寫修改,還向外投稿。但是因為缺乏寫作基礎,19次被退稿,近四十萬字一個字都沒有發表。
吳百孫在寫作
Part 3 來不及看一眼你出的書
1980年吳百孫返回老家黃巖。臨行前,姨媽和他有一個約定——以後出書一定要寄一本來!
回到黃巖後,吳百孫繼續堅持寫作,終於在1982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碼頭燒餅店》,後來又陸續在幾十家報刊雜誌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和文學評論上百篇。在2008年,他的作品被彙編成上下兩冊的吳百孫散文集。然而,姨媽卻在2006年離開人世,這成了吳百孫心中最大的遺憾。
吳百孫散文集
Part4 一封寄不出去的家書
2013年,思念姨媽的吳百孫寫了一封書信體的散文《秋葉》,並在中國盲人協會網站上發表。今年清明之際,他將這份思念寫成了這一封永遠也寄不出去的家書,以此來感謝姨媽,是她照亮了自己生命中最灰暗的一段歲月。「如果當時沒有姨媽不停地激勵我,安慰我,我也不會有今天,是她把我從黑暗中拉了出來。」吳百孫這樣說。如今,這封特殊的家書被存放在黃巖高橋街道的同心家書館,和許許多多的家書一樣,向每一位來訪者講述著那一段往事。
小編有話說
在錄製過程中,吳百孫的樂觀、自信深深打動我們。當一段話錄好後,他說:「此處應該有掌聲」,然後自己帶頭鼓掌。當讀完家書後,他說:「看來我要去播音學院培訓了」。每讀一遍,還不忘問問邊上他的愛人:「觀琴,我這一遍是不是比上一遍要好。」
生活不相信眼淚,讓我們學會堅強,用歡笑來積極面對。學會堅強和微笑,你眼中的世界將會更加美麗!
感謝台州黃巖思享者讀書館提供拍攝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