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清明專輯(一):盲人作家吳百孫寫給姨媽的一封信

2020-12-06 浙江衛視

視頻:家書·清明專輯(一)盲人作家吳百孫寫給姨媽的一封信:霜打的楓葉更紅更豔

每年清明,人們總是懷著對故人的深深情意,輕輕擦拭墓碑,靜靜述說追思。你是否願把這份思念化為家書,以告慰遠在「天堂」的親朋好友?

浙江衛視推出《家書·清明專輯》,今天推出第一篇,盲人作家吳百孫給姨媽的一封信。

古稀之年的吳百孫是位盲人作家,出版有短篇小說《碼頭燒餅店》。本來耳聰目明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雙目失明。在人生最低谷,是姨媽不僅照料他生活,更是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Part 1 一聲巨響墜入無邊的黑暗

吳百孫是台州黃巖人。上世紀70年代,20歲出頭的吳百孫,懷揣著理想和希望,來到黑龍江的北大荒墾荒。一天,他到副連長的帳篷裡匯報工作。副連長愛抽菸,煙不離手,在交談中,他手裡的煙掉下火星,剛好點著了放在邊上的雷管,整個工棚瞬間爆炸。在這次事故中,吳百孫不僅雙目失明,同時也失去了聽力。

吳百孫和他的戰友

Part 2 用寫作驅走黑暗

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時候,當時剛好病退在家的姨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吳百孫寄住到杭州姨媽家中。每天靠一根拐杖探路,吃完飯就坐在桌邊發呆,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有一天,姨媽看到他靜靜地坐在窗戶邊,就走了過來,安慰道:「百孫!你還年輕,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作為人,你沒有報廢!你看,貝多芬、高玉寶,他們身有殘疾,但都做出了比常人更優秀的巨作。你為啥不敢去試!」

吳百孫在姨媽家

在姨媽的鼓勵下,失去光明的吳百孫摸索著一點點寫字,然後讓姨媽幫著念草稿,重新抄寫修改,還向外投稿。但是因為缺乏寫作基礎,19次被退稿,近四十萬字一個字都沒有發表。

吳百孫在寫作

Part 3 來不及看一眼你出的書

1980年吳百孫返回老家黃巖。臨行前,姨媽和他有一個約定——以後出書一定要寄一本來!

回到黃巖後,吳百孫繼續堅持寫作,終於在1982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碼頭燒餅店》,後來又陸續在幾十家報刊雜誌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和文學評論上百篇。在2008年,他的作品被彙編成上下兩冊的吳百孫散文集。然而,姨媽卻在2006年離開人世,這成了吳百孫心中最大的遺憾。

吳百孫散文集

Part4 一封寄不出去的家書

2013年,思念姨媽的吳百孫寫了一封書信體的散文《秋葉》,並在中國盲人協會網站上發表。今年清明之際,他將這份思念寫成了這一封永遠也寄不出去的家書,以此來感謝姨媽,是她照亮了自己生命中最灰暗的一段歲月。「如果當時沒有姨媽不停地激勵我,安慰我,我也不會有今天,是她把我從黑暗中拉了出來。」吳百孫這樣說。如今,這封特殊的家書被存放在黃巖高橋街道的同心家書館,和許許多多的家書一樣,向每一位來訪者講述著那一段往事。


小編有話說

在錄製過程中,吳百孫的樂觀、自信深深打動我們。當一段話錄好後,他說:「此處應該有掌聲」,然後自己帶頭鼓掌。當讀完家書後,他說:「看來我要去播音學院培訓了」。每讀一遍,還不忘問問邊上他的愛人:「觀琴,我這一遍是不是比上一遍要好。」

生活不相信眼淚,讓我們學會堅強,用歡笑來積極面對。學會堅強和微笑,你眼中的世界將會更加美麗!

感謝台州黃巖思享者讀書館提供拍攝場地

相關焦點

  • 郎平奪冠後給朋友寫了一封信|初心家書
    今天的「初心家書」閱讀的是1984年,郎平寫給朋友王慧的一封信,朗讀者是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組員張菀麟。比賽結束後,回到中國的郎平在獲勝的喜悅中,給朋友王慧寫了這樣一封信: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奪冠我的確也是時代的幸運兒王慧妹妹:你好!來信收到放心!謝謝你時常掛念著我,並為我鼓勁、打氣。
  • 一名實習醫生寫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
    下面這篇文章是一名美國實習醫生寫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寫出了自己實習的艱難和對未來自己的期望。各位不妨也抽幾分鐘回憶一下自己實習的日子,想想自己犯過的錯、接受的幫助以及曾經對自己的期許。最初的夢想,你實現了嗎?
  • 科學家@未來——未來親啟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寫給南極天文臺的一封信
    《寫給南極天文臺的一封信》 於是我們挑選出一位胸懷好奇心的孩子,一位扮演未來角色的演員,一位以筆描繪未來的科幻作家,一位傳遞中國聲音的記者,一位立志要把未來「管起來」的科幻迷,一位以藝術致敬未來的教師,把這一封封寫給未來的信小心拆開,一字一句讀給你聽。
  • 2018初中英語寫作之寫給好朋友的一封信
    下面是《2018初中英語寫作之寫給好朋友的一封信》,僅供參考!   Dear John,     親愛的約翰:     Long time no see, how is your summer vacation? I’m really sorry for writing so late.
  • 6歲孩子一字一頓用拼音寫下一封信 帶給服刑的爸爸
    —軒軒用拼音寫給爸爸的信 臺上,兒子作為監獄樂隊成員在唱歌,臺下,僅有6歲的小孫子正快活地拍著小胖手,為爸爸加油。看著兩代人,張母的眼淚湧了上來。離婚的兒子因販毒被判7年半,撫養孫子軒軒的擔子全在張母身上。天真的軒軒整天問「爸爸去哪兒了」,張母此次把他帶來,還帶了軒軒寫的一封「拼音信」,希望能讓獄中的兒子重拾希望。
  • 班主任老師寫給學生的一封信,字裡行間透漏出對學生真摯、誠懇
    這是我們學校一位非常優秀的語文教師,寫給學生的一封信,感情真摯、誠懇;同時這位同學也是我的足球隊員,我希望這封信,能給你帶來改變,你很優秀,加油,你的明天會更好。——王玉琴一封信足以表達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期盼,老師都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材,在你們人生當中的,人生的每個階段,老師對你們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對你的人生有所啟發,加油王文璽同學,你是好樣的。在球場上你總是奮力拼搏,化解對手每一次危險的進攻,在球場上你是最優秀的。
  •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科普創作支持計劃作品之「科普圖書」來啦!《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趕快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吧編後記在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如何向公眾普及病毒知識,如何幫助大眾,尤其是少年兒童科學認識病毒、理性應對疫情,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 阿桑跟姨媽生活,年僅34歲去世了,一生兩張專輯卻傳唱至今
    而這部劇的主題曲《一直很安靜》在大家心目中也有著深刻的回憶,每當這首歌一響起的時候,就會立刻將我們帶回那個時光中,演唱這首歌的正是阿桑。說起這個名字很多人會覺得比較陌生,但她的演唱的歌曲大家肯定都聽過,阿桑這一生也是充滿坎坷的,從小阿桑的父母就離婚了,之後為了躲債,阿桑便和姨媽一起生活,寄人籬下的阿桑變得極其敏感。
  • 致敬最美逆行者 抗疫家書展11月17日開幕
    今日(1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北京晚報和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聯合主辦的「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家書展」在中華世紀壇一層綜合展廳開幕。展示的60餘封家書裡飽含著牽掛、擔憂,訴說著理解和包容,講述著北京人的抗疫故事。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網上雲端寄哀思》為題,刊發了「清明雲端寄哀思」系列的首篇報導,同時發起互動徵集和網絡投票,倡導清明祭掃新風尚,在讀者中引發強烈反響,有讀者感慨清明祭掃不在形式而在於心,也有讀者積極響應:我已經跟孩子們說了,今年清明節,統一時間在家中追思。
  • 「鋼琴詩人」傅聰謝幕,音樂與家書仍「繞梁」
    而在網絡上,《傅雷家書》的讀者對這本「成長啟蒙書」的溫情記憶,亦如潮水般湧動不息。晚年:常把「阿拉爺講、阿拉爺講」掛嘴邊「我們將永遠記住他,他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偉大音樂家!」傅聰逝世,國際著名的阿格裡奇基金會在網絡上發出追思與評論。在鋼琴家郎朗眼中,傅聰是「古典樂壇裡的一股清流,也是一種精神燈塔」。傅聰是中國著名翻譯家、作家傅雷的長子。
  • 四十周年四十封信 你的家書有可能被省檔案館收藏
    你有多久沒有讀到過一封家書,更有多久沒靜下心來給家人寫一封書信了?先來看看這兩封家書吧:這封書信,是1997年元月22日,浙商元老、原浙江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魯冠球,給自己的兒子魯偉鼎寫的一封家書。家書很短,只有107個字,但是將公與私的關係講得清清楚楚,這代表了魯冠球自己對於人才的培養觀念,也是浙商精神傳承的一個縮影。
  • 【海南省】第26次入選:四年級符世磊《寫給外星人的一封信》
    寫給外星人的一封信海南省師範大學實驗小學
  • 《星際穿越》以愛之名,科幻外衣下,一封父親寫給女兒的溫情家書
    但在這層科幻的外衣下,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部史詩級的科幻影片,同時這也是一封父親寫給女兒的最溫情的家書。以愛之名,為女兒尋找適合生存的港灣如大多數的科幻電影一樣,影片的故事背景是發生在地球的末年。由於米勒星球上的一小時相當於地球的七年,等他們再回到永恆號太空飛行器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23年,庫珀看著家人給他的留言痛哭流涕。對於家人對於女兒的愛及思念,讓他不得不思考何時才能回歸地球,踐行他對墨菲的承諾。庫珀不想做拯救人類的英雄,他只想拯救自己的女兒墨菲及家人。
  • 專訪丨《見字如面》導演關正文:每一封信都是一齣戲
    一時間,「綜藝屆一股清新的泥石流」成了這個節目耀眼的標籤。打造這檔節目的,正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漢語橋——我與中國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的製作團隊。比如作為歷史上的第一封家書——黑夫家書,歷史價值毋庸置疑。更打動人心的是,它在家長裡短、雞毛蒜皮裡表現出來的濃鬱的親情和現代社會中的親情並無二致。信裡說「快點寄錢」, 錢花完了,還借了戰友的,「寄錢要趕快,再不寄來,『即死矣』」。這與大學時向父母寫信催帳的學生有何不同?
  • 10月文藝聯合書單|萊布尼茨寫給康熙的信
    《家書:青年時期寫給父親母親》裘山山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年8月作者從父母留下的幾百封家書入手,在記憶回放中勾連起了一個四口之家鐫刻在書信中的時代印記。在沒有現代通訊和網絡的年代,一封封書信將一個家分散在四面的格局連成了一個整體,並在若干年後的重新檢視中,發現了許多一度被忽視,卻很重要的細節。
  • 傅雷之子傅聰:因《傅雷家書》享譽中國,因「鋼琴詩人」享譽世界
    傅聰是傅雷之子,了解他們的父子情首先是因讀到《傅雷家書》。一位父親教育兒子用盡了心力和愛,每一封都是用愛澆灌出來的文字,書信內容全部是父親寫給他的。現在已經是學生指定必讀課外書。金庸說《傅雷家書》:「是一位中國的君子教兒子怎樣做一位君子」。傅雷是中國著名翻譯家、教育家,翻譯了多部外國名著,如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等。
  • 14歲女孩寫給醫生父親的一封家書:「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一個14歲的女孩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父親寫了一封家書。她已經好多天沒見到爸爸了。這個女孩叫孫婉清,人如其名,溫婉可人、清新淡雅。生著一雙和父親一樣清澈的眼眸,和母親一樣挺拔的鼻梁。她是一名中學生,成績優異,聰明伶俐。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她的處境與同齡人有些不同,因她的父母都是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她有時被迫獨自「留守」。
  • 春節家書︱1990年:國外打工不易,但英語還是要學的
    春節家書︱1990年:國外打工不易,但英語還是要學的 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社會生活資料中心收藏 2020-01-29 11:09
  • 小「公主」,這封家書爸爸再也沒機會讀給你聽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駐村幹部餘永流因連日加班身體突發不適,送醫後救治無效去世生命定格在33歲打開餘永流的辦公電腦除了一個個與脫貧攻堅相關的文檔外還有一封寫於2018年4月28日的家書這是餘永流請纓到泗渡鎮觀壩村駐村不久後寫給他還未滿月的女兒的在這封家書中餘永流稱呼自己在襁褓中的女兒為「公主殿下」對女兒的疼愛、愧疚與希冀溢於言表對脫貧攻堅事業的摯愛和堅守也讓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