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偏振敏感!這款相機可用於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機器視覺等領域

2020-12-03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高度緊湊、便攜的相機,它可在一次拍攝中對偏振成像。這種小型相機可安裝到無人駕駛車輛、飛機或衛星的視覺系統中,用於研究大氣化學或者檢測偽裝物。

背景

首部通過先進的三色染印法製作的電影長片於1935年首映,當時《紐約時報》宣稱:「它在觀眾中製造出站在頂峰上的所有興奮……看到一個奇異、美麗、出人意料的新世界。」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三色染印法相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染印法永遠改變了相機以及人們觀賞與體驗他們周圍世界的方法。如今,我們登上了一個新的巔峰,觀看「偏振」世界的風景。偏振,是指光線振動方向對於傳播方向的不對稱性,對於人眼來說不可見(但是對於某些蝦和昆蟲卻可見)。

某些蝦的眼睛能採集偏振光信息(圖片來源:Harvard SEAS)

然而,偏振光卻提供了與之交互的物體的大量信息。目前,可見到偏振光的相機可用於檢測材料應力、為檢測物體而增強對比度、分析表面質量(看看是否有凹痕或劃痕)。

可是與早期的彩色相機一樣,當前的偏振敏感相機體積龐大。此外,它們通常依賴於活動部件,且十分昂貴,嚴重限制了其潛在應用範圍。

目前的偏振相機結構(圖片來源:Harvard SEAS)

創新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高度緊湊、便攜的相機,它可在一次拍攝中對偏振成像。這種小型相機的尺寸與拇指差不多,可安裝到無人駕駛車輛、飛機或衛星的視覺系統中,用於研究大氣化學或者檢測偽裝物。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圖片來源:Harvard SEAS)

哈佛大學技術開發辦公室已經為這個項目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申請了保護,並且正在探索商業化機會。

技術

論文高級作者、SEAS應用物理系教授、電氣工程系高級研究員費德裡科·卡帕索(Federico Capasso)表示:「這項研究正在改變成像技術的遊戲規則。大多數相機只能檢測光線的強度與顏色,但是無法看到偏振。但是這個相機帶來了針對現實的全新視角,讓我們可以揭示光線是如何在我們周圍的世界反射和傳播的。」

SEAS 博士後研究員、論文高級合著者保羅·切瓦利埃(Paul Chevalier)表示:「偏振是光線的一個特徵,它在表面反射時發生變化。基於這個變化,偏振可以幫助我們對於物體進行三維重建,從而評估其深度、材質與形狀,並區分人造物體和自然物體,即使它們具有同樣的形狀與顏色。」

為了探索強大的偏振世界,卡帕索及其團隊利用了超表面。超表面是一種納米規模的結構,它可在波長尺度上與光線相互作用。

(圖片來源:卡帕索實驗室 / Harvard SEAS)

卡帕索實驗室的研究生、論文第一作者諾亞·魯賓(Noah Rubin)表示:「如果我們想要測量光線的全部偏振狀態。我們需要沿著不同的偏振方向拍幾張照片。之前的設備要麼採用活動部件,要麼沿著不同的路徑發射光線以獲取多張圖像,需要龐大的光學元件。一個新方案採用形成特殊圖案的相機像素,但是這種方案無法測量全部的偏振狀態,並且需要非標準的成像傳感器。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所有需要的光學元件與超表面在單一簡單設備中集成到一起。」

利用對偏振光如何與物體相互作用的新認識,研究人員們設計了一個採用亞波長間隔的納米柱陣列,基於偏振引導光線。然後,光線形成四幅圖像,每幅圖像展示了不同方向的偏振。這些圖像集中到一起,在每個像素上描繪出偏振的全貌。

(圖片來源:Harvard SEAS)

該設備長度大約為兩釐米,不比智慧型手機攝像頭更複雜。加上附著的鏡頭和保護套,設備的尺寸大約等於一個小飯盒。研究人員對這個相機進行了測試,以顯示注塑塑料製品中的瑕疵;將它帶到戶外拍攝汽車擋風玻璃的偏振;甚至通過自拍來演示偏振相機是如何展示人臉的三維輪廓。

(圖片來源:Harvard SEAS)

價值

魯賓表示:「這項技術將集成到現有的成像系統中,例如你的手機或者汽車中的成像系統,使得偏振成像被廣泛採用,並帶來我們未曾預料的新應用。」

卡帕索表示:「這項研究為相機技術開闢了振奮人心的新方向,這些相機將具有前所未有的緊湊度,使我們展望大氣科學、遙感技術、人臉識別、機器視覺等領域的新應用。」

(圖片來源:Harvard SEAS)

關鍵字

相機、成像、視覺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研發出偏振光攝像頭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目前,能夠看到偏振光的攝像頭用於檢測材料應力,增強對比度以實現物體檢測,以及分析材料表面質量,如凹痕或劃痕。但是,與早期的彩色相機一樣,此類偏振光敏感攝像頭體積龐大,而且往往依賴於移動部件,成本高昂,嚴重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 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技術在智能商業中的應用
    如今機器視覺已成為人工智慧領域中一項核心關鍵技術,並成功應用到多個重要行業中,虛擬實境、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智能城市和物聯網等應用領域也隨之加速發展。曠視科技(Face++)在計算機視覺通用平臺中以人臉識別技術為突破點,為企業用戶和開發者們提供技術支持。
  • 光偏振技術再次迎來進步,光偏振在機器視覺中的應用
    偏振光技術是成像數十年來用於圖像增強的一種濾波技術,它也被廣泛用於商業攝影和機器視覺圖像採集中。
  • 光偏振技術再次迎來進步,光偏振在機器視覺中的應用來得
    偏振光技術是成像數十年來用於圖像增強的一種濾波技術,它也被廣泛用於商業攝影和機器視覺圖像採集中。自2018年以來,隨著偏振光相機和成像組件發布,機器視覺中偏振光的新應用和用途不斷湧現。要了解偏振光應用,需要了解最新的偏振相機和傳感器,並需要了解使用偏振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
  • 機器視覺應用大盤點:哪一個領域能率先「上車」?
    其利用相機、鏡頭、光源和光源控制系統採集目標物體 數據,藉助視覺控制系統、智能視覺軟體和數據算法庫進行圖形分析和處理,軟 硬系統相輔相成,為下遊自動化、智能化製造行業賦予視覺能力。隨著深度學習、3D視覺技術、高精度成像技術和機器視覺互聯互通技術的發展,機器視覺性能優勢進一步提升,應用領域也向多個維度延伸。國內機器視覺起步晚,目前處於快速成長期。
  • 2D相機與3D相機的機器視覺
    1.前言無論2D相機還是3D相機,提到相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機器視覺。機器視覺與計算機視覺並沒有一個明顯的定義去劃分。但在實際應用中,應用於工業檢測的時候更多地被稱為機器視覺而非計算機視覺。這時候,機器視覺更多地偏向或者專指以圖像傳感器為採集軟體,輔助以光源,PLC甚至機器人等外部設備,以實現特定的檢測或定位等特定目的。如果你從事的是機器視覺行業則避免不了PCL,機器人,編碼器,光柵尺,光源,鏡頭等這些圖像之外的硬體設備打交道。
  • 機器視覺成像中的光偏振技術
    雖然這類相機適用於許多應用場合,但在視場包含極亮區域或熱點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問題。有些物體具有反射性極強的某些特徵,或者物體可能從產生強烈反射的角度被照亮。光偏振濾波器可以解決這些和其他常見的成像問題。
  • 科普:機器視覺技術原理解析及應用領域
    正是由於機器視覺系統可以快速獲取大量信息,而且易於自動處理,也易於同設計信息以及加工控制信息集成,因此,在現代自動化生產過程中,人們將機器視覺系統廣泛地用於工況監視、成品檢驗和質量控制等領域。>相機按照不同標準可分為:標準解析度數字相機和模擬相機等。
  • 基於機器視覺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
    在目前汽車輔助駕駛所採用的環境感知手段中,視覺傳感器比超聲、雷射雷達等可獲得更高、更精確、更豐富的道路結構環境信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圖像處理/識別技術的成熟,機器視覺技術獲得長足的發展,目前廣泛的應用在三維測量、三維重建、虛擬實境、運動目標檢測和目標識別等方面。
  • CMOS圖像傳感器推動機器視覺技術系統軟體的發展
    答案是要有機器視覺技術的技術支持。根據機器視覺技術的技術性,無人機不僅可以識別障礙物,還可以知道自身與障礙物的距離,從而準確避開障礙物,避開障礙物。機器視覺技術的定義源於智慧機器人行業,美國機器人行業協會將其定義為:「根據光電設備和非接觸式傳感器,自動接收並求解真實物體的圖像,從而獲得 所需的信息內容或用於控制智慧機器人健身運動的設備。」
  • 人臉識別行業分析
    移動網際網路/安防領跑,零售/物流跟進,醫療/無人駕駛發展較慢。2.3.1 智能安防安防領域是人臉識別技術最成熟的落地領域,也是 AI 視覺公司普遍首先切入的細分領域。2.3.4 其他場景醫療領域:醫療數據碎片化嚴重,各種疾病需要的影像資料不同, 數據標註需要有專業醫師參與,成本高,進展慢。導致發展低於預期。無人駕駛:無人駕駛涉及採集攝像頭、 雷達等多種數據,並根據多重數據進行車輛、物體、 道路、 行人等不同識別後進行決策。我們認為離實現通用無人駕駛還早,在限定場景下實現商用的機會較大。
  • ...級天使輪融資,知微傳感要用三維視覺硬體產品切入自動駕駛等領域
    ,領投方為盈峰資本,此次融資主要用於設備投入、產品研發和市場投放。在機器視覺、主動避障以及自動駕駛方面均有著廣泛應用。今年10月份,MEMS微振鏡模組已開始銷售,用戶分布在泛交通領域和工業在線檢測領域。目前已完成數百隻的小批量出貨,給客戶進行可靠性驗證。MEMS振鏡批量為十萬套以上時,定價可控制在百元級左右。
  • 誰將成為未來機器視覺應用領域的王者?
    答案就是有了機器視覺技術的加持。通過機器視覺技術,無人機不但能感知障礙物,還能知道自己和障礙物的距離,實現精準的避障和繞障。 機器視覺的概念源自於機器人領域,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對其定義為:「通過光學的裝置和非接觸的傳感器自動地接收和處理一個真實物體的圖像,以獲得所需信息或用於控制機器人運動的裝置。」
  • 騰訊引領AR導航新風口,微美全息AI視覺應用革新無人駕駛領域
    來源:時刻頭條上半年的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入的體驗了網際網路生活,各類數位化應用成為了我們與世界接觸的窗口,在出行領域,汽車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也進入了新階段。汽車領域對AR技術的研究卻從未停止過,得益於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 AR導航對於提升駕駛體驗和駕乘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正快速在汽車行業滲透。
  • 機器視覺和智能圖像處理技術之間的關係
    一般認為機器視覺「是通過光學裝置和非接觸傳感器自動地接受和處理一個真實場景的圖像,通過分析圖像獲得所需信息或用於控制機器運動的裝置」,可以看出智能圖像處理技術在機器視覺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智能圖像處理是指一類基於計算機的自適應於各種應用場合的圖像處理和分析技術,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理論和技術領域,但同時又是機器視覺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撐。
  • 計算機視覺下一個技術拐點?前端成像或將開啟「視覺2.0時代」
    而業內對eyemore X42的看法是:這款全球第一款完全自主研發並正式對外發布的AI視覺成像晶片將「引領AI機器進入視覺2.0時代」。既然這款晶片目前在國內甚至全球同領域內屬於獨一份,好奇之下,我們不禁就和他多聊了幾句。
  • 人眼還是機器「眼」?機器視覺在工業檢測領域大有可為
    此外,通過對機器視覺的產業鏈情況進行分析,對行業進行梳理,有助於關注該領域的業內人士對機器視覺的未來趨勢作出預判。機器視覺在工業檢測中的應用歷史與發展機器視覺在工業上應用領域廣闊,核心功能包括:測量、檢測、識別、定位等。
  • 零號無人便利店開業 業界首發物品識別結算臺
    據介紹,這是北京零號元素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以來第一次正式的產品發布會,發布了一系列智慧零售領域全新的智能硬體及商業解決方案,其中基於商品視覺識別的自助結算臺「慧眼」是業界首個物品識別結算臺,代表了行業內最領先的技術,並將在未來,應用到零號元素智慧零售體系中。
  • 整容整成那樣,還能通過人臉識別嗎?
    但機器還是很聰明的,除了會根據你的變化調節,同時並不需要你百分之百的信息和都錄入的信息一致,極大概率判定「你是你」的時候,機器就會放行,以此來避免稍微的光線變化都導致驗證失敗的情況;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即使不是你,只要極大概率吻合,也可以通過你的「人臉識別」。
  • 「十三五」安防領域機器視覺發展回顧與展望
    一、機器視覺技術發展與應用遠超規劃預期 「十三五」規劃在發展目標中提出「深入研究和應用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等前沿技術並取得若干突破」;在措施與建議中提出要推動「機器視覺、語音識別、生物特徵識別、安保機器人等關鍵技術的突破,提升智能技術在安防各領域的實戰應用和效能」和視頻結構化等智能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