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世界範圍內其所設領域中最重要的獎項,尤其是在科學領域,其權威性可以說是舉世無雙。截止到目前,我國本土僅有屠呦呦先生一人憑藉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莫言先生為文學獎)。但在2013年,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院士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相關成果。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很高評價,更是被諾貝爾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楊振寧教授評價為「中國本土實驗室產出的諾貝爾獎級物理學論文」。
薛其坤院士
憑藉這項成果,薛其坤院士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未來科學大獎和菲列茲·倫敦獎等重量級成果。毫不誇張的說,薛其坤院士是我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是我國科研界的頂級人才。
但薛其坤教授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他的事業路上也曾充滿過坎坷。薛其坤出生於山東臨沂的一個小山村,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最高學府山東大學學習,並在四年後被分配到孔子故裡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工作。
曲阜師範大學
正是在這段時期,薛其坤迎來了他人生的一大挫折。作為山東大學高材生的他三次參加考研,前兩次卻都意外落榜,第一次是數學考了39分,而第二次則是物理考了39分。這與他邊工作邊考研的學習環境自然是分不開的,但第三次考研,他還是不辱使命,成功考取了中科院物理所。
但在三年碩士畢業後,由於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繼續留在中科院攻博,期間被派往日本聯合培養。在日本的學習經歷對薛其坤的科研生涯影響很大,他把讀博期間的生活作息帶回了中國,成為了弟子口中的「7-11」院士。
薛其坤院士
薛其坤作為我國頂尖的物理學家,不僅是山東臨沂的驕傲,更是他曾經學習和工作過地方的驕傲。在薛其坤大學畢業後,被分配至曲阜師範大學物理學工作,而這本身就值得曲師大驕傲。
但有意思的是,在曲阜師範大學的百度百科優秀校友一欄和曲阜師範大學中赫然羅列著薛其坤院士的名字。但薛其坤院士僅在曲阜師範大學從事過三年的教學工作,並無在曲阜師範大學受教育的經歷。為此,筆者特意查閱了百科對「校友」二字的定義:
校友,也稱同窗、同學等,一般是指學校師生對本校畢業生的稱呼,有時也包括曾在本校任教或研究的人員。
影響中國薛其坤
由此可見,在學校任教過的人員有時也涵蓋在校友這一範疇內。但百科並未詳細介紹「具體使用的時間和場合。因此,這個定義是模糊且不準確的。為了更好的定義「校友」二字,筆者特意翻閱了最具權威性的《辭海》一書,果不其然的是《辭海》中對「校友」二字的定義較為清晰:
同一所學校畢業的人,互稱校友。
即在《辭海》中定義的「校友」二字是不包括所謂的任教人員的。這起碼說明在1915年由陸費逵先生主持下啟動編輯的漢語工具書,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中對校友二字的定義是不包括從教人員的。
楊振寧先生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說,這不過是一件小事,不必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但筆者想說的是,大學作為社會文化的引領者,是社會中的一面旗幟,其直接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如果一所學校將從教人員當做自己的優秀校友來裝點門面,來襯託自身培養水平的話,那麼只能彰顯其浮躁的心態。
清華大學
一義之差,是否應該細究,對普通人來說可能無傷大雅,但這卻涉及到「校友」這一群體的自我認同,涉及到學校治學態度是否嚴謹的問題。
更何況,曲阜師範大學是一所坐落在孔子家鄉的大學,搞清楚這個也符合孔子提倡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您認為任教人員能算作校友嗎?歡迎說出您的看法!
如果喜歡,一定記得關注哦,帶給你好看的高校歷史和發展現狀研究!如有志願填報問題,歡迎諮詢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