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經驗分享,三戰考研的諾獎級院士薛其坤

2020-12-04 海文考研online

2013年3月15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震驚物理學界的成果——薛其坤領銜的團隊在實驗中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稱:「這是從中國實驗室裡,第一次發表出了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從此我們認識了薛其坤教授,35 歲當教授,41 歲就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清華大學副校長,50 歲攻克量子世界難題,科研碩果纍纍。這樣的薛教授仿若天才,離我們無比遙遠。再之後,央視《開講啦》、《朗讀者》、山東大學育賢校友講壇,我們聽這位操著濃濃山東口音來自沂蒙山區的薛教授講他的科研之路,卻是無比親切、引為楷模,曾被導師認為「不是做科研的料」到發表諾獎級論文,薛教授是如何實現逆襲的?

「樂觀抗打、不懼困難」的薛其坤教授

1984 年薛其坤第一次考研失敗,高等數學只考了 39 分,他被分配到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書。1986 年再次考研,再次失敗,大學物理只得了 39 分。兩度考研失利,流逝的不僅僅是時間,也許還有機遇,但是薛其坤樂觀的性格,在短短的不開心之後就開始查缺補漏,準備第三次再戰考研。1987 年,畢業的三年以後,第三次考研,終於實現了當研究生的理想,如願考上了中科院物理所。他經受的考驗並沒有就此止步,別人五年就能讀完的博士研究生,薛其坤整整讀了 7 年。1992 年,薛其坤作為中國和日本聯合培養的博士生被送到位於日本仙臺,他的科研之路才發生了關鍵性的轉機。去日本之前,薛其坤跟著國內的導師學習了

五年,而導師對他的印象是,「這傢伙一點都不像做科學研究的人,是一個非常勤奮、非常樸素的優秀孩子,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做科學的料。」薛其坤回憶說。在留學期間,尤其是前一兩年裡,他遇到了人生最難的難關,「差一點沒有克服過去,就徹底放棄科學的生涯。」

薛其坤在日本學習的實驗室,被稱為「7-11 實驗室」,教授要求 7 點到實驗室,11 點才能離開,一個星期工作六天。「一個星期就扛不住了,六點鐘起床,晚上十一點騎自行車回家,到家十一點半,餓得了不得,那時候很年輕,想吃,吃完了以後基本上不能洗漱就睡了。中午只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太困了,就座在公共衛生間的馬桶上,悄悄眯一會兒……」

薛其坤的英語口語還是全實驗室最差的,「基本聽不懂導師在說什麼,做實驗室給導師遞工具遞的都是錯的,也不認識人,語言不通,精神上孤獨,舉目無親。」在這種情況下,薛其坤讓自己一定要堅持,「也許是學校對我的培養,再加上我的老家小時候環境給我的薰陶,一定要堅持,起碼不能給中國的留學生丟人,一定要堅持。」

一年半之後,薛其坤憑藉紮實功底和超常付出,他取得了一個科研上的重要突破——是 7-11 實驗室三十年來最大成果。艱苦的求學經歷,似乎點燃了他對科學發自肺腑的熱愛,還促成了超刻苦的學術精神。回國後的薛其坤,已經完全像變了一個人。在接下來的 20 年間,他沒休息過一個完整的假期和周末,他從「7-11」博士變成了「7-11」院士,

真正享受「7-11」科研生活。每年,平均工作時間在 330 天以上,每天,

工作時間在 15 小時左右,年平均工作時間,高達 5000 小時。

「專注嚴謹、追求極致」的薛教授

1996 年,33 歲的薛其坤被邀請在世界物理學規模最大的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做報告,但是糟糕的英語口語讓他面臨挑戰而不知所措。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他把講的每個單詞、每句話寫下來,模擬練習了 80 多遍。不但糾正了發音,還把演講進度控制在秒上,連每個單詞做什麼手勢,他都練習到位。「我把這個報告的時間嚴格掌握在 5 秒的誤差,後來我每個英語報告,每個學術報告都按照這種要求,」薛其坤說。

1999年,他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滿腔熱忱地回到中國工作。

50歲這年,攻克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重大發現,讓薛其坤聲名鵲起。他至今還記得這個場景,2012 年 10 月 12 日晚 10 時 35 分,剛從實驗室回家剛把車停好,就收到學生常翠祖的一條簡訊,「薛老師,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出來了,等待詳細測量。」

接下來幾天的實驗中,團隊成員用「誠惶誠恐」形容當時的心情。2 5800 歐姆,所有人期待著這個標誌性的數值。數據不停地跳動著,158 00、20000、25800!數據停住了!

世界量子物理學將記住這一刻——在美國物理學家霍爾於 1880 年發現反常霍爾效應 130 多年後,人類終於實現了其量子化。結果揭曉當天,薛其坤帶了兩瓶香檳,與團隊合影,留下這珍貴的回憶。這天,離 2008 年 10 月實驗開始已整整 4 年。

薛其坤教授說,「只要你勤奮、執著、專注,就不會在世上一事無成。」所有立志考研的海文學子以此共勉。

相關焦點

  • 薛其坤:三戰考研,兩個39分,最終成為清華大學副校長
    他就是現在的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薛其坤,我國著名的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的確,薛其坤教授從小的學習挺不錯的,從小學到大學,他的路走得似乎比普通人順利。但你是否知道,就是這樣一個天資聰穎,最後成為一名著名的科學家,卻曾三戰考研,兩次考取39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只要努力,夢想終究會實現。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考研3次才成功,現在成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裡有一位神奇的院士: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他和團隊獲得了中國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人們對獲得這類「諾獎」級的人物,總有著一個統一的印象——他們都是從小就很聰明的「天才」。但薛其坤不是人們口中的天才:這位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曾經為了考研上岸,努力了整整3次。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考研3次才進入中科院,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
    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建校十周年之際,南方科技大學迎來了第三位校長:原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而薛其坤,則是既朱清時、陳十一之後新一任校長,他將攜手南科大走向下一個十年。對此,有網友評論道:南科大校長都是從中科大、北大、清華挖過去的啊。太厲害了,難怪科研成果異軍突起!薛其坤是誰?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
  • 薛其坤——給中央政治局講量子科技的院士
    2013年,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組成的實驗團隊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一成果被楊振寧評價為「中國的實驗室裡第一次做出並發表出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
  • 離諾獎最近的院士!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曾考研3次,5年沒出過成果
    這幾天,最熱的無疑是量子力學,而主講人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更是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物理學家。他是從沂蒙山走出來的世界級大師,可誰曾相當,科學大咖也曾3次考研,讀研5年內沒出過任何成果,甚至沒有寫一篇像樣的博士論文。
  • 離諾獎最近的院士!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曾考研3次,5年沒出過成果
    這幾天,最熱的無疑是量子力學,而主講人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更是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物理學家。他是從沂蒙山走出來的世界級大師,可誰曾相當,科學大咖也曾3次考研,讀研5年內沒出過任何成果,甚至沒有寫一篇像樣的博士論文。
  • 他考研三次成功,42歲評為院士,現又自清華南下出任這所大學校長
    南方科技大學在薛其坤之前,已有2任校長,都大有來頭:第一任校長,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校長朱清時院士,有著「中國高校改革第一人」之稱。01起步落後,考研三次方成功薛其坤1963年生於山東,1984年從山東大學本科畢業後,分配到當地一所大學任教,邊教書邊準備考研。
  • 薛其坤:三戰考研讀博七年,35歲成教授,成功留給有準備的人
    薛其坤35歲晉級成教授、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很多人會稱讚他年輕有為,但很少人看到他背後所付出的辛酸努力。他所熬過的漫漫長夜,旁人永遠無法體味真切,也沒有人會看到他當年的熱血,如何讓自己從一個&34;實現逆襲,迎接春天。
  • 他考研3次,讀博7年,英語極爛,卻做出諾獎級的科研成果
    今天這位科研精英,他沒有從小就身背光環,但憑著一路的堅韌和決心,他克服了重重困難,現如今做出了諾獎級的成果。他就是「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
  • 2019考研之三戰應用氣象學
    目前的我正在準備複試內容,也和導師進行了聯繫,所以休息之餘來投稿一篇,我的三戰之旅。我真的不想放棄,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你也不要輕言放棄,不管是已經考完的19考研同學還是準備20考研的同學,不要氣餒。如果在準備20考研的你也倒在數學上,可以試試報個培訓班,有的時候不得不說培訓班會有一定的好處,至少你不會是繞彎路學習。當然我的家人也給了我很大的支持,我爸把我的專業書內容看了一遍,給我劃重點。
  • 把在校工作過的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算作校友,曲師大此舉合適嗎?
    受到了國際同行的很高評價,更是被諾貝爾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楊振寧教授評價為「中國本土實驗室產出的諾貝爾獎級物理學論文」。毫不誇張的說,薛其坤院士是我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是我國科研界的頂級人才。但薛其坤教授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他的事業路上也曾充滿過坎坷。薛其坤出生於山東臨沂的一個小山村,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最高學府山東大學學習,並在四年後被分配到孔子故裡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工作。
  • 他出身寒門,2次考研失敗,50歲卻攻克世界物理難題,獲中國諾獎
    在山東大學第二年,薛其坤看到學校的報欄上貼著一些招生宣傳資料,心裡覺著「研究生」這個詞很神聖。薛其坤心想說不定當了研究生也許就能做研究人員、做科學家。所以薛其坤就開始準備考研。1984年大學畢業以後,薛其坤第一次考研失敗,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他被分配到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書。
  • 媒體: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校長
    11月19日,記者從多個獨立信源處了解到,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將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考研「三戰」成功,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
  • 吉林藝術學院考研經驗分享|考研心得
    隨著時間的推進,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研時間了,或許大家已經開始時不時的會在閒暇時間去思考擇校問題,是啊,很多時候選擇遠遠比我們努力重要,以致於我們會在這個問題上有那麼些許小小的糾結。如果選學校選的不多了,那麼再努力、再用功也是白費。小美院藝術考研為您簡單地做幾個小提醒。
  •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
    11月19日,小政從多個獨立信源處了解到,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將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薛其坤公開資料顯示,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考研「三戰」成功,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他從2005年起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同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薛其坤將獲諾獎嗎?楊振寧也看好他,該獎項已有5人成諾獎得主
    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將獎項頒給了三位中外科學家,分別是英國的麥可·貝裡教授、美國的查爾斯·凱恩院士和中國的薛其坤院士。由於此前這個獎項的獲獎者中有5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大家推測薛其坤院士將成為下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其實,楊振寧先生早有這樣的觀點。
  • 【物理學家】物理差、數學差、英語又爛的放牛娃,後來竟成了清華校長,還做出了諾獎級的研究成果!
    他是就是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現在就跟著超模君來看看老薛的故事吧。,楊振寧表示:「這是中國本土首次諾獎級的實驗,也是第一次在本土實驗的基礎上,發表出了諾獎級的科學論文。」在山東大學的時候,薛其坤保持一貫作風,上課就上課,下課就去玩。後來偶然間看到研究生的招生公告,覺得「研究生」這個詞很神聖,便下定決心考研。然而,一心想要報考哈工大研究生的薛其坤,高等數學卻只考了39分。。。
  • 雲南藝術動畫專業考研經驗總結|考研心得分享
    考研教會我的第一件事:動心起念很重要。腦海裡回憶翻滾,回到了我買下考研英語的那天,在新華書店的考研專櫃旁,我站了很久很久,身邊的同學絡繹不絕,帶走了一本又一本的考研資料,而我還在迷茫。「我要考研嗎?考哪裡?考什麼專業?」考研資料的扉頁寫著,如何正確分析自己是否應該考研,如何制定考研計劃。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接棒陳十一,又是院士!
    此次薛其坤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也延續了南科大校長由院士擔任的傳統。 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曾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是中科院院士。朱清時為南科大的改革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也使這所嶄新的高校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