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暴發之後,世界各國的經濟都進入低迷狀態,很多經濟活動不同程度受到了阻礙,很多國家都因此陷入了發展困境。尤其是對一些依賴出口的國家來說,想辦法增加出口量成為發展的關鍵。印度在今年的疫情中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原本印度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對外貿易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要依賴穀物出口,但問題是,印度國內有2億人吃不上飯的情況下,他們還非要把大米低價出售給中國,印度到底打的什麼算盤呢?
我們買這些米有什麼用?
首先需要確定的一點是,我國也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並且在很多年前糧食生產就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各種穀物產量都足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什麼還要向印度進口大米呢?糧食光滿足需求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定的儲備量,進口而來的糧食不僅能夠豐富糧食品種,還能用來再加工,降低糧食製品的生產成本。
根據印度方面的分析,此次合作之所以能夠促成,還存在一定的外部原因,一方面是固有的供應國出現了危機,今年的疫情讓東南亞多個稻米出口國產量減少,無法供應足夠的稻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次疫情導致大米採購、運輸等成本增加,所以才找上了印度。
為何此前一直很少進口印度大米?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從印度進口大米,但是自2006年印度大米獲得準入許可之後雙方合作非常少,到近些年才開始穩定地向我國出口大米,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印度大米質量有問題。雖然印度氣候條件優越,但是其處理工藝卻飽受詬病。此次我們之所以會向印度伸出橄欖枝也是印度主動推銷,目前全球糧食產量整體減少,價格也不斷飆升,印度卻執意低價銷售大米,意圖就是想要搶佔市場,這對買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莫迪為啥執意賣米?
從印度籤下這份訂單之後,就意味著可能有近2億印度人會因此餓肚子,莫迪到底怎麼想的才會眼看著2億人挨餓也要低價出售大米呢?站在印度政府的角度來看,他們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也不難理解,第一點就是因為在今年發生疫情之後,他們的國際訂單少了很多,國際貿易方面一直沒有什麼進展,因此這項合作可以在一度程度上幫助印度提振國內經濟。第二點是印度國內對農產品的加工能力有限,和根本無法充分利用本國生產的糧食,與其讓這些糧食爛在國內,還不如賣出去更好。
從這一次貿易也不難看出,印度的經濟結構並不平衡,農業產量大雖然解決了印度的溫飽問題,但是在出口產品的生產加工方面卻沒有任何優勢,大量商品只能低價賣出,想必印度政府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先搶佔市場,下一步再提升自己的加工技術,進而提升自己的經濟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