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之魅: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種南溪蛛毛苣苔

2021-01-08 網易

2020-12-10 10:11:20 來源: 觸摸河口

舉報

  2020年11月,雲南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廣西植物》(《Guihaia》)苦苣苔科植物研究專刊上發苦苣苔科一新種——南溪蛛毛苣苔(Paraboea nanxiensis Lei Cai & Gui L.Zhang),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又增添了一新成員。

  

  苦苣苔科植物,廣布於世界的熱帶至溫帶地區,目前中國已知有45屬780餘種(大圍山地區共有約20屬100種)。目前,我國已記錄蛛毛苣苔屬植物37種,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南部的石灰巖地區。本次發表的南溪蛛毛苣苔(Paraboea hekouensis)生長於石灰巖季雨林下的潮溼石壁上,目前已知分布於河口(模式標本產地)、馬關以及屏邊三縣交界區域。分布區域極其狹窄,生境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幹擾,將無法恢復,是一種名副其實的脆弱生境野生植物。

  

  苦苣苔科植物以其多姿的體態、絢麗的花朵和獨特的耐陰性,深受花卉愛好者的賞識,近年越來越多來自非洲和美洲的苦苣苔科花卉在園藝界異軍突起。中越邊境的石灰巖地區不僅具有較豐富的植物多樣性,而且特有現象十分突出,應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同時也應關注對觀賞花卉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轉載來源:自貿時代 看河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脆弱之魅: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種(南溪蛛毛苣苔)
    2020年11月,雲南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廣西植物》(《Guihaia》)苦苣苔科植物研究專刊上發苦苣苔科一新種——南溪蛛毛苣苔(Paraboea nanxiensis Lei Cai & Gui L.Zhang),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又增添了一新成員。
  • 河口發現苦苣苔科植物新種
    本網訊 近日,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廣西植物》苦苣苔科植物研究專刊上發表文章,稱發現苦苣苔科一新種——南溪蛛毛苣苔,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又增添了一新成員。
  • 河口發現一種新植物,顏值不要太高
    ,在《廣西植物》苦苣苔科植物研究專刊上刊發《雲南東南部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種——南溪蛛毛苣苔》,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又增添了一新成員。苦苣苔科植物,以其多姿的體態、絢麗的花朵和獨特的耐陰性,深受花卉愛好者的賞識,廣布於地球上熱帶至溫帶地區,目前中國已知有45屬780餘種,其中大圍山地區共有約20屬100種。
  • 七種苦苣苔科植物引種成功 現正處於花期
    上海植物園具有悠久的苦苣苔科植物搜集與展示的歷史,早在上海植物園的前身「龍華苗圃」(1954-1973年)就已開始培育和生產國外的苦苣苔科植物——大巖桐,近年來,上海植物園加大了苦苣苔科植物的引種力度,至今,苦苣苔科植物已經收集了200多個原生種,600多個園藝品種。
  • 上海植物園引種七種苦苣苔科植物 現正處於花期
    上海植物園成功引種七種苦苣苔科植物,現正處於花期。據介紹,上海植物園具有悠久的苦苣苔科植物搜集與展示的歷史,早在上海植物園的前身「龍華苗圃」(1954-1973年)就已開始培育和生產國外的苦苣苔科植物——大巖桐,近年來,上海植物園加大了苦苣苔科植物的引種力度,至今,苦苣苔科植物已經收集了200多個原生種,600多個園藝品種。
  • 昆明植物園 ——苦苣苔科植物
    做一篇昆明植物園苦苣苔科植物匯總。本文植物均由我師兄(除標明的兩種外)拍攝於昆明植物園,圖片由我稍加調整,排版。
  • 中國苦苣苔科植物名錄v. 2.0.000:功能更新
    編輯 | lydy1993、AlbatrossAkina中秋佳節來臨,中國苦苣苔科植物名錄也迎來了大更新
  • 苦苣苔科植物市場潛力巨大
    苦苣苔科植物市場潛力巨大全世界苦苣苔科植物至少有 163 個屬3700 餘種。我國是世界上苦苣苔科植物種類豐富的國家,有 45 屬760餘種(含變種),其中廣義報春苣苔屬的種數最多,目前已知就有 210 種之多。
  • 文山州發現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種
    本報訊(記者 黃鵬 通訊員 何德明 梁光海) 近日,分布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3個苦苣苔科植物新種正式發表,分別是文山石山苣苔、文山馬鈴苣苔和毛柱馬鈴苣苔。
  • 雲南文山發現苦苣苔科植物3新種
    近日,分布於雲南省文山州境內的3個苦苣苔科植物(其中2個分布於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新種正式發表,它們分別為Petrocodon wenshanensis Xin Hong W.H. Qin & F.
  • 我國苦苣苔科植物研發成果豐碩 國際登錄新品種達158種
    至此,我國獲得國際登錄的的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種已達158種,其中該所已有39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苦苣苔新品種獲國際登錄。據溫放研究員介紹,本次獲國際登錄的14個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種分別是『新娘捧花』、『絹紅』、『滿月』、『硫礦』、『摩根石』、『銫柱石』、『粉耳環』、『紫玉簪』、『紫薯蛋糕』、『香芋奶黃包』和由苦苣苔愛好者周偉權、趙晨陽、雷雨陽和碩士生袁泉協助選育『疊嶂』、『棲霞』、『神山之花』和『紫兔』。這些苦苣苔新品種各有特色,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 苦苣苔科植物市場潛力巨大 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勢在必行
    據廣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負責人溫放博士介紹,全世界苦苣苔科植物至少有163個屬3700餘種,科下屬一級水平及物種數量隨著科研人員對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進一步加深,還在持續增加中。我國是世界上苦苣苔科植物種類豐富的國家,有45屬760餘種(含變種),其中廣義報春苣苔屬的種數最多,目前已知就有210種之多。
  • 苦苣苔科植物市場潛力巨大 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勢在必行
    據廣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負責人溫放博士介紹,全世界苦苣苔科植物至少有163個屬3700餘種,科下屬一級水平及物種數量隨著科研人員對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進一步加深,還在持續增加中。我國是世界上苦苣苔科植物種類豐富的國家,有45屬760餘種(含變種),其中廣義報春苣苔屬的種數最多,目前已知就有210種之多。
  • 上海植物園一苦苣苔科新品種獲得國際登錄
    上海植物園一苦苣苔科新品種獲得國際登錄 2020-04-0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苦苣苔植物
    苣苔科植物有很多優點,我對於苦苣苔科植物了解的也不是太多,但根據我這一段時間的實踐經驗,總結苦苣苔科植物有三個最大的特點:' D1 t D" [# u( i!K% F# c 一是對光線的適應性,苦苣苔科植物原始生長環境一般是在森林的避蔭之處,所以對光線的要求不是太高,一般稍明亮的散射光就可以,當然不需要強光的植物很多,但大多數均為觀葉植物,而苦苣苔科植物可以在較暗的環境下開放出豔麗的花朵,有人說苦苣苔科植物是唯一可以在陰暗處開花的植物,也許有點誇張。: |4 E/ i!
  • 15種珍稀苦苣苔科原生種對公眾揭開神秘面紗
    2019上海植物園第六屆苦苣苔科植物展——「神秘的愛 永恆花園」已於4月27日在上海植物園科普展廳拉開帷幕。本次展覽面積近200平方米,共計展出約250餘種(含品種)、300餘盆的苦苣苔科植物。除主題花卉——非洲紫羅蘭外,還將展示苦苣苔科其他各屬的植物,有原產我國的報春苣苔屬、石蝴蝶屬、芒毛苣苔屬等,也有來自國外的海角苣苔屬、鯨魚花屬、大巖桐屬等。
  • 中越科研人員聯合發表16個植物新分類群
    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中越兩國多個保護區於近日發表16個植物新分類群。包括馬關全唇苣苔、蕎葉秋海棠、水晶度量草等。
  • 昆明植物所等發表「中國和越南苦苣苔科分類」專輯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組織,海南大學、廣西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安徽大學、深圳仙湖植物園、生態環境部南京生態環境研究所、越南植物保護中心(CPC)等多家科研單位共同完成的「中國和越南苦苣苔科分類」專輯在PhytoKeys發表。
  • 昆明植物所等發表「中國和越南苦苣苔科分類」專輯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組織,海南大學、廣西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安徽大學、深圳仙湖植物園、生態環境部南京生態環境研究所、越南植物保護中心(CPC)等多家科研單位共同完成的「中國和越南苦苣苔科分類」專輯在PhytoKeys發表。
  • 多個苦苣苔科原生種首次亮相陰生植物展
    近期隨著溫度的下降,在上海植物園保育溫室內的苦苣苔科植物逐漸進入花期。其中桂中報春苣苔(Primulina guizhongensis)、石蝴蝶狀報春苣苔(Primulina petrocosmeoides)、翅柄報春苣苔(Primulina pteropoda)、馬山報春苣苔(Primulina mashanensis)都已進入盛花期,於是上植君把它們都「請」出了溫室,在植物大樓展廳內舉辦的2019「蕨苔芳華,苣美上植」陰生植物展內與遊客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