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發現一種新植物,顏值不要太高

2020-12-14 光明網

近日,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廣西植物》苦苣苔科植物研究專刊上刊發《雲南東南部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種——南溪蛛毛苣苔》,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又增添了一新成員。

苦苣苔科植物,以其多姿的體態、絢麗的花朵和獨特的耐陰性,深受花卉愛好者的賞識,廣布於地球上熱帶至溫帶地區,目前中國已知有45屬780餘種,其中大圍山地區共有約20屬100種。目前,我國已記錄蛛毛苣苔屬植物37種,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南部的石灰巖地區。

本次發表的南溪蛛毛苣苔生長於石灰巖季雨林下的潮溼石壁上,目前已知分布於河口(模式標本產地)、馬關以及屏邊三縣交界區域,分布區域極其狹窄,生境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幹擾,將無法恢復,是一種脆弱生境野生植物。

來源丨紅河日報

審核丨馬永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紅河文旅

相關焦點

  • 河口發現苦苣苔科植物新種
    本網訊 近日,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廣西植物》苦苣苔科植物研究專刊上發表文章,稱發現苦苣苔科一新種——南溪蛛毛苣苔,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又增添了一新成員。
  • 雲南河口發現錦葵科新物種
    本報訊(記者 李樹芬 黃翹楚 通訊員 張貴良 向建英) 近日,河口瑤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植物分類學學術期刊上發表錦葵科新物種——大圍山梧桐,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增添了新成員。
  • 僅50株左右,雲南河口發現新物種大圍山梧桐
    近日,雲南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聯合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植物分類學學術期刊Phytotaxa上發表錦葵科一新物種——大圍山梧桐,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增添了新成員2013年,河口林業系統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植物調查時
  • 在雲南發現兩個植物新種
    科技傳真本報訊(記者 陳怡希) 近日,西南林業大學研究人員聯合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分類》上分別發表文章,描述植物新種大圍山梧桐和豆科植物新種元江木藍。目前,全世界已知有梧桐屬植物18種,中國記錄有10種。
  • 長江河口發現新物種「類閉尾水蝨」
    在對長江河口大型無脊椎底棲動物進行調查研究中,華東師大河口海岸研究院陸健健教授帶領的課題組發現新物種——類閉尾水蝨和兩個中國新記錄種,並提出「三類優勢種」等河口生態系統分類新方法。    經過五年努力,陸健健帶領其課題組釐清了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在長江河口口門內區域的現狀,並發現了新物種。
  • 科學網—雲南發現木本經濟植物新種
    日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與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發表了一種木本經濟植物新種——大果五味子。該種為多年生木質大藤本,高可達10多米,結實眾多,是稀有木本經濟種源。 據了解,大果五味子產於雲南東南部個舊、河口、馬關、文山交界一帶的熱帶地區, 為木質大藤本,老莖生花現象明顯。而木質大藤本、老莖生花、滴水葉尖、大板根並列為熱帶雨林四大特徵,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雲南東南部低海拔地區的熱帶雨林特性極為典型的事實。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口沉積地貌
    黃河是一條善淤、善決、善徙的河流,每年攜帶約16億噸的泥沙奔流而下,約有12億噸的泥沙沉積在河口沿岸地區,平均每年向渤海推進1.53千米,每年新造陸2328平方千米,使3萬4萬畝海域被淤積成為新的土地資源。「昨日滄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實現。
  • 樟科植物新屬發現——北油丹屬
    樟科植物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系統分類學研究難度大、物種界定棘手難把握的木本植物類群(草本寄生的無根藤屬除外),估計全球約有50個屬,包含2500-3500個物種,主要分布於亞洲與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該類群植物在區域生物多樣性組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西南林業大學科研人員發現植物新種「大圍山梧桐」、豆科新物種「元江木藍」
    西南林業大學研究人員聯合雲南省河口縣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分別發表文章《Firmiana daweishanensis sp. nov.
  • 雲南發現新物種「大圍山梧桐」 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增添了新成員
    雲南發現新物種「大圍山梧桐」 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增添了新成員 2020-11-06 17:11:54 來源:新華網 據云南省河口瑤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消息,近日,該部門聯合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
  • 每周認識一種植物,用雄蕊撐起顏值的瓣蕊唐松草
    地標:河北豐寧大灘鎮唐松草Thalictrum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毛茛科龐大的大家族裡它的種數也不少,全球約有200種,在我國分布的約有67種,在全國各省區均有分布,多數分布於西南部。唐松草的英文名叫「Maedow-rue」,字面意思是草地上的芸香,其葉子和芸香的葉子很像。
  • 我州這裡發現一新物種,僅50株左右!
    在進行植物調查時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先花後葉的梧桐屬植物經過多年的觀察並通過形態學研究新發現的物種被命名為大圍山梧桐主要分布於大圍山地區的河口(模式產地)、個舊、馬關3縣市種群數量較少(約50株)且受人為幹擾嚴重基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 防城港 廣西北崙河口保護區發現罕見鳥類
    防城港 廣西北崙河口保護區發現罕見鳥類小鳥草叢嬉戲 原是白眉田雞廣西北崙河口保護區發現罕見鳥類白眉田雞。唐上波攝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雷倩倩 通訊員廖開軍)2017年12月27日,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日常鳥類監測中,發現了陌生的秧雞科鳥類。經專家鑑別,這種小鳥為罕見的白眉田雞。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大陸的西南端。
  • 北侖奉化新發現一種觀賞植物 為石蒜科的換錦花
    原標題:北侖奉化新發現一種觀賞植物 為石蒜科的換錦花 盛開的換錦花。  近日,我市新發現一種觀賞植物———石蒜科的換錦花,在北侖、奉化有大片分布。現在正值換錦花花期,花朵成片盛放,場面十分壯觀。
  • 第13集∣名字有點味道,不過顏值高,還是一種環保植物——臭牡丹
    臭牡丹,一看名字就知道,它是一種氣味獨特的植物,因為它名字中的一個&34;字,讓人有一種只想遠觀,而不想走近的感覺。原來以為臭牡丹的花肯定不好聞,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但其實臭牡丹的花不臭也不香,是幾乎沒有氣味的,倒是它的葉子,摘下來有一股不大好聞的氣味。
  • 長江口——河口沙洲
    長江河口呈三級分汊四口入海,為典型的江心洲型的河口灣。看一看新形成的河口沙洲,究竟是怎樣的!  在波浪作用較強的河口地區,河流以單股入海,或只有小規模的交叉,在此情況下,只有主流出口處沉積量超過波浪的侵蝕量,使三角洲以主流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長,稱為尖頭狀三角洲。如義大利的 臺伯河三角洲 。  ②扇狀三角洲。  在海水淺波浪作用較強能將伸出河口的 沙嘴 衝刷夷平的地區,常形成扇狀三角洲。  我國黃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條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
  • 大凌河口國家海洋公園-珍稀鳥類的「樂園」
    大凌河口國家海洋公園 漠漠/攝本刊訊(記者蘇樹芳 通訊員宗立聲)近日,隨著大凌河口生態修復項目竣工在即,遼寧省凌海市大凌河口濱海溼地周邊的生態環境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引來眾多久未謀面的「老朋友」-珍稀瀕危鳥類的回歸。大凌河口國家海洋公園儼然成了珍稀鳥類的「樂園」。
  • 脆弱之魅: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種南溪蛛毛苣苔
    2020-12-10 10:11:20 來源: 觸摸河口 舉報
  • 武漢植物園發現一種桔梗科半邊蓮屬植物新種
    2017年,在廣西桂林臨桂縣的一次水生植物類群採樣過程中,一種花冠結構特殊的半邊蓮屬植物吸引了考察人員的注意。隨後,考察人員在鄰近區域又發現了該半邊蓮的另一居群,壓制了足夠的標本,並將部分活體植株栽培於武漢植物園溫室,留待後續的觀察實驗。在王青鋒研究員和胡光萬研究員的指導下,博士生李治中和魏能對該類群開展系統分類學研究。
  • 河流入海與海洋擴散稀釋對於一個重汙染河口浮遊群落的塑造
    三、研究背景河口環境作為河流與海洋的交匯點,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這樣複雜的環境條件導致了複雜的生物群落和生態功能。因為同時收到河流和海洋的影響,河口環境是非常敏感的,各種人類活動和環境條件的變化都會影響河口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為了更好的保護河口生態系統,全面的了解多種人類和環境壓力對河口物種多樣性的影響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