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發展史是怎樣的,沒有考證過;但我相信,在人類群居時就已存在,存在了上萬年,甚至上百萬年。只是在近百年來得以飛速發展,並融合了諸多科學。應該說管理,在近百年的人類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發展中起著重大作用;管理工作者在社會、企業的地位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對於一個組織和一個個體,在學習與應用管理的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和理解管理的兩個效應:時間效應與空間效應。
管理的時間效應
管理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任何一種管理都有它的時間效應;管理的時間效應,在於管理的內涵和形式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而不能因循守舊。
理解管理的時間效應,從企業的角度有兩種不同的應用;這與企業的類別有關,一類企業歸納為管理先行者,一類企業歸納為管理後起者。
對於管理後起者的企業,如何理解與應用管理的時間效應?
後起者企業,追求企業管理的進步與發展最好是學習,學習先行者是最快捷的途徑。很多企業都在學習華為的管理,為什麼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我認為根本原因之一是,忽略了管理的時間效應。對於後起者學習先行者的時間效應理解與應用,關鍵在於要有歷史觀:要研究與學習先行者的發展歷史和階段特點,識別與確定自身的切入點與做法。後起者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縮短發展時間;但規律是不可以改變的,階段是不可以跨越的。
對於眾多學習華為的企業,不應是學習華為的今天;而是要學習華為的歷史和階段方法。好多企業可能還處於華為的初級階段,卻在試圖學習與引進IPD、HRBD等,所以失敗是必然的。以IPD為例,華為當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引進IBM團隊盡力數年,才形成華為的IPD管理。我見過成功的引進華為IPD的「笨企業」,他們引進了華為的團隊,建設自己的IPD體系;我也見過失敗的引進華為IPD的「聰明企業」,自學自悟多年,依然一事無成。不是每個企業都要像華為,通過引進標杆企業團隊來獲取成功;但你要知道,你的現所在的時間維度。
對於管理先行者的企業,如何理解與應用管理的時間效應?
先行者企業,競爭對手可能不再是關注對象,能否順應時代趨勢可能才是生存的根本。企業發展史上,諸多企業的沒落,不是被對手淘汰,而是被時代拋棄。管理亦然,今天造就企業成功的管理,也許就是明天導致企業消亡的原因。對於先行者的時間效應理解與應用,關鍵在於要有發展觀。企業失敗的原因一定與其最初成功的因素有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華為為什麼要提倡與推行「自我批判」,源於他們的歷史觀與發展觀。有人說,華為最強的能力是糾錯能力;我的理解是,華為的糾錯能力就是強調發展觀,不能因循守舊。華為的成功,是管理的成功;對於類華為這樣偉大的先行者,能走多遠,依然取決於其管理的時間效應。
對於個人來說,如何理解與應用管理的時間效應?
對於從事管理的人員來說,需要明白一個道理「你的管理知識與技能要與時代同步」;需要做好一件事「不斷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管理知識,拋卻部分老的經驗,形成新的管理技能。
管理的空間效應
管理帶有明顯的空間特徵,任何一種管理都有它的空間效應;管理的空間效應,在於管理的內涵和形式都要隨著空間的變換而變化,而不能生搬硬套。
自然界的空間是三維的,管理的空間更是超多維的。地域、行業、文化、組織、業務等諸多因素,都會對管理。
企業,如何理解與應用管理的空間效應?
企業管理要因地制宜,符合自己的空間特性進行管理活動。很多企業學習華為之所以不能成功,除了時間效應外;另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沒有適合華為管理的管理空間。學習打造狼團隊,卻給員工吃的是草;學習建立「鐵三角」,卻沒有匹配的組織;學習人力資源「三支柱」,卻沒有足夠的投入;等等。
對於企業來說,時間效應是管理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不同的發展階段,適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強調的是匹配性。空間效應是管理工作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時間對了,空間不對,管理可能依然無效;強調的匹配度。
個人,如何理解與應用管理的空間效應?
個人要對症下藥,根據企業的空間特性開展管理工作。很多管理人員進入新的企業工作,工作開展困難或失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管理的空間效應。世界上,沒有管理空間完全一樣的企業;同樣的管理內容,在不同的企業,形式也會不同。
對個人來說,空間效應更是管理工作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了解企業的管理空間,「入鄉隨俗」,是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理解企業的管理空間,「量體裁衣」,是管理工作能夠成功的基礎。
無論企業,還是個人;管理不能忽視時間與空間的效應;不管你如何對待,它們是客觀的存在,並發揮著它們應有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