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作為矽谷鋼鐵俠的他,幾乎每一樣發明都是驚豔世人的,特別以火箭回收和人體腦機最引人驚奇,而近日他做的Hyperloop也成功試驗。
作為管道運輸的重點項目,Hyperloop已經在一段沙漠測試路段進行了400多次測試,最近在11月8日進行了第一次載人測試,目前的時速已經達到640公裡。
可能你會想,馬斯克的大腦到底是怎麼想的,造出這麼多神奇的東西,可是其實這個創意可能早在19世紀以另外一種形式呈現在西方國家的生活中。
據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技術、通信和設計的教授莫莉賴特斯丁森表示,Hyperloop是新穎的,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想法,一個大型工程項目以同樣的方式傳輸信件—氣動管。
第一批氣動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德國物理學家和工程師Otto von Guericke改進了空氣壓縮機,並在1650年發明了第一臺氣泵,Otto von Guericke用它來研究真空現象以及空氣燃燒。
1850年代,英國郵政總局委託梅德赫斯特進行氣動管研究,接著在1860年代與TW Rammel工程師籤訂合同,企圖建造一個在整個倫敦之間傳輸郵件的啟動系統。
1886年,倫敦的氣動系統在市區下方延伸了54.7公裡,每天都要傳送32000條信件,而這些信件會用氣動技術以82公裡的時速飛向目的地。
而後在20世紀初,紐約也開始有了第一個氣動系統,以48公裡的時速在曼哈頓下面傳遞信件和包裹。
在1904年,芝加哥郵政局氣動管服務也正式開啟,在郵局和溫斯洛火車站之間傳遞信件,人們嚴重依賴於它,就像今天的電子郵件一樣,而這也被人們稱為「空中網際網路」。
而其實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將氣動技術用於其他領域,比如鐵路運輸;
1867年就有一位膽大的發明家,叫阿弗雷德比奇,他在曼哈頓百老匯的某個地下區域建造了一條91米長的氣動地鐵,可惜由於技術不成熟,運營不下去。
再比如餐館外賣;
1913年《科學美國人》雜誌主編Waldemar Kaempffert就提出了飯菜做好直接送到人們家中的想法,只是最終也沒有實施。
由於汽車的發明和進步,郵局送件的方式漸漸被馬路運輸取締,所以氣動管遭到了一段時間的沒落,甚至最後氣動系統已經全面停用,系統關閉,只有少數地方,仍然保留著小型的氣動傳輸系統,而且更為先進,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
隨著時代的更替,人們漸漸都遺忘了氣動系統的存在,可是馬斯克卻把「管道運輸」這件事情給撿了起來,於是就有了現在的Hyperloop。
不得不說,
馬斯克這個"抄襲"做的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