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誤解很深,旅鼠壓力很大

2020-11-24 科教臺

  旅鼠屬有四個物種常年居住在北極圈內:北美棕旅鼠Lemmus trimucronatus),西伯利亞旅鼠(L. sibiricus),弗蘭格爾島旅鼠(L. portenkoi),以及最著名的挪威旅鼠(L. lemmus)。這類個頭只有7到15釐米的毛乎乎、圓滾滾的小傢伙,大約是被人誤解最多的動物吧。它們被人看作是從天而降的,被人看作是會集體跳海自殺的,被人看作「上帝的寵物鼠」,透露著上帝創造生命的某些真理……

「天鼠」

  居住在西伯利亞的雅皮克人認為旅鼠是來自天空的動物,而斯堪地那維亞的農民則直接稱旅鼠為「天鼠」。因為它們經常會在北極地區的荒野中突然大量出現,然後又突然神秘消失。雅克皮人認為這些小毛球會隨著風暴的從天上掉下來,直到春草開始生長時死亡。

  16世紀丹麥博物學家Ole Worm首次發表了挪威旅鼠的解剖結果,證實了它們和其它齧齒動物——也就是耗子——是相似的。可是這位博物學家仍然相信旅鼠從天而降,只不過是被風從別處刮來的而非天上自然發生的。

【挪威旅鼠就是普通的齧齒目動物嘛,只不過身材稍稍圓了點而已……】

  人們對旅鼠的神秘感來源於旅鼠的大幅種群波動。尤其是挪威旅鼠,它們有明顯的3-4年的種群消長周期。儘管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挪威旅鼠卻異常活躍,從不冬眠。冬天它們刨開雪地,依靠草根或預先儲備的食物度過。挪威旅鼠繁殖非常快,出生後不到一個月就達到性成熟,比大多數耗子還厲害,因此當食物豐富、冬天短暫時,它們的種群會爆發式地增長。

  如今的生態學家們都還不能建立完備的預測挪威旅鼠種群數量的模型,更不用說過去的當地人看到一大群旅鼠在短時間內突然冒出時,該感到多麼的錯愕了吧。不過,對於依賴旅鼠為生的北極狐、雪鴞等捕食者,突然出現的大群旅鼠,的確是天賜的禮物。甚至生活在北極的馴鹿,在極端條件下也可以吃旅鼠。捕食者也是造成旅鼠種群變動的一大原因。

「集體赴死」

  一個糾結的設定是,這種常會發生混亂式種群波動的小動物,居然是愛好獨處的。這造成旅鼠們不能忍受鼠滿為患的居住條件。傳言中,旅鼠們「為了保證物種延續、控制種群大小,有組織地集群跳海」,這被解讀為各種關於生死的超脫與感悟。而沒人能證實旅鼠是否真的組織過這樣的集體行動,它們也許更願意相互廝殺而不是自殺。最重要的是,跳海是沒有用的,旅鼠會遊泳……

【設計臺詞:和別人擠一個洞最討厭了!最討厭了!】

【旅鼠會遊泳,有圖有真相。】

  在種群爆發時,不能挑戰原有棲息地的霸主們的旅鼠們被迫流離失所,於是它們慌亂地四處尋找新的棲息地。與其說這是有組織的遷徙,不如說這是集體大混亂,放在人類社會,這就是可以發生踩踏事件的情形……

  由於旅鼠跋涉的路途中常要穿過寬闊的水面,著名的「集體赴死」場面就出現了。事實上,足夠強壯的旅鼠遊到了對岸,有的最終找到了新的家園,而總有些不夠強壯的倒黴蛋,在遊泳的過程中耗盡了體力,因此溺死、凍死。

迪士尼,謠言煽動機?

  迪士尼工作室在1955年將旅鼠在挪威跳海自殺的場面做成了卡通,放入了史高治叔叔的冒險系列漫畫中。史高治叔叔是誰?他是唐老鴨的舅舅,世界上最富有的鴨子Uncle Scrooge,又叫麥老鴨、史高治 老鴨、或守財奴麥克。就這樣,「旅鼠自殺」以藝術的形象走進了大眾視野,開始被包裝為誤導多數人的文化產品。

  【迪士尼1955年的史高治叔叔冒險系列漫畫:懷念家人的旅鼠(The Lemming with the Locket)。】

  3年後,迪士尼拍攝的紀錄片《白色荒野》(White Wilderness)上映,這部展現旅鼠跳海自殺的紀錄片頗受歡迎,後來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不過,即使是迪士尼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也難逃方舟子老師的眼睛,他在一篇打假文中寫道:「……片中的場面是偽造出來的,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爾伯達省拍攝的,那個地區並不產旅鼠。攝影組到北極地區向因紐特小孩買了幾十隻旅鼠,讓它們在一個覆蓋著雪的轉盤上奔跑,從各個角度拍攝,剪輯後就出現了成千上萬隻旅鼠大遷移的情景。之後,攝影組把這些旅鼠帶到懸崖上,希望拍攝它們跳到懸崖下的海中淹死的場面。不料旅鼠卻不願往下跳,在等了兩天之後,不耐煩的攝影組把這些旅鼠趕下了懸崖,人為製造了跳海自殺。」[1]

  看來,為了商業和傳播價值,包裝和炒作一些不實傳聞的做法早已有之…… 好吧,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自然控的網友也用商業的方法來糾正這些誤解了:

【圖片轉自紅色皇后的自然控小組帖子!】

話說,「愛吱吱」太有愛了!什麼時候能親見一隻這樣的小動物呢……
[1]方舟子:旅鼠集體跳海自殺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北京科技報》)
圖片來源:

Rolf A. lms / ecosystem-finnmark.uit.no;ecosociosystemes.fr;Solvin Zankl / photoshelter.com

相關焦點

  • 「旅鼠過洋」的啟示
    旅鼠是一種生活在北歐寒冷地區的鼠類。  一個廣為流傳的悲壯故事是:每隔幾年,成千上萬的旅鼠就會集結成一個巨大群體朝一個方向直線遷移。當它們遇到河流時,走在前面的會奮不顧身跳入水中,給後繼者架起一座「鼠橋」;遇到懸崖或是深溝,數千隻旅鼠便抱成一團,不顧死活地向下滾去;直到海邊的懸崖峭壁,它們毫不猶豫地縱身跳下,最終全軍淹沒。  其實,旅鼠自殺只是人們的誤解。
  • 旅鼠集體跳海,暴露自殺,可能只是我們人類的臆想
    如果有一天,地球人口爆發,資源貧瘠到無法容納這麼多人生存,那麼你會為了你的下一代,選擇放棄生命嗎?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人類沒有滅霸寶石手套的能力,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遷移去別的星球,當人口爆發,地球資源耗盡時,無疑將是人類的噩夢。
  • 旅鼠的啟示
    於是一些鳥類發展出了獨特的信號識別系統,比如歐椋鳥會在繁殖期仔細聆聽棲息地範圍內同類的鳴叫聲,如果聲音很大就表明種群數量較高,生育需要謹慎;如果聲音很小就意味著可以放心生育。這種信號反饋機制寫在了歐椋鳥的基因裡,讓它的種群數量可以長期維持在一個正常範圍之內。所以問題來了,旅鼠這個物種到底怎麼了?
  • 旅鼠自殺的原因找到了,原來是社交恐懼症,壓力太大死掉的
    這種生物就是旅鼠,儘管很少人見過旅鼠的真面目,但旅鼠的自殺之謎卻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尤其是生活在挪威的旅鼠,許多生物都無法經受住這裡殘酷的自然環境,然而旅鼠這種小型的齧齒動物設法戰勝了它。對於旅鼠因為挑戰敵人而被吃掉這一事件,很多人都誤以為是旅鼠為了減少自身的數量,以平衡整個旅鼠種族的發展做出的必要犧牲,其實,很多情況下,旅鼠是因為焦慮而導致精神行為異常,並不是真的想要自殺。
  • 旅鼠:你們以為我想自殺,其實我只是社恐
    原創 Capt.Z 物種日曆北極的凍土地帶生活著一類身材小小、毛茸茸的動物,它的種群數量周期性暴增,增長到了極限時又會突然減少,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它的真身,但這種神鉍的小動物卻因為人類強加給它們的「自殺謎題」而為人所知。它們就是旅鼠。
  • 旅鼠會跳海自殺?這是個奧斯卡級別的謊言
    迪士尼工作室在1955年將旅鼠在挪威跳海自殺的場面做成了卡通,放入了史高治叔叔的冒險系列漫畫中。史高治叔叔是誰?他是唐老鴨的舅舅,世界上最富有的鴨子Uncle Scrooge,又叫麥老鴨、史高治•老鴨、或守財奴麥克。就這樣,「旅鼠自殺」以藝術的形象走進了大眾視野,開始被包裝為誤導多數人的文化產品。
  • 「闢謠」被寫進課本的旅鼠自殺之謎,其實是迪士尼剪輯的謊言
    北極的凍土地帶生活著一類身材小小、毛茸茸的動物,它的種群數量周期性暴增,增長到了極限時又會突然減少,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它的真身一般的鼠類顏色黯淡隱蔽,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躲藏——我們常說那是膽小如鼠,可此時的旅鼠遇到天敵或人類時往往不再躲避,甚至會表現出攻擊行為。但是它畢竟是一隻還沒巴掌大的小動物,氣勢洶洶的威脅看起來總有些搞笑,被人類看到了,更加深了對旅鼠的「自殺」的誤解。除了「集體自殺」,長久以來的人們對於旅鼠充滿了其他形式的誤解。
  • 旅鼠的故事
    旅鼠的故事在北極酷寒的苔原上,生存著這麼一種動物,環頸旅鼠。1 第一年冬天寒風呼嘯,大雪覆蓋了苔原,外面的溫度已經降到了-50℃。但在厚厚的雪層下,旅鼠們卻過的很愜意。和外界相比,洞穴中乾燥溫暖,它們的食譜很廣,所以雪層下的植物都是它們的美味。
  • 旅鼠的故事
    羅拉格說,他們不是一般的老鼠,而是旅鼠,旅行的老鼠。我立即被這種奇怪的老鼠吸引了,也加入到羅拉格的工作中,幫他在草原上捕捉老鼠。說實話,旅鼠可能是世界上最笨的老鼠,我只要拿鼠夾子、鼠網子、鼠筐子,立馬就能捕捉到大量的旅鼠。羅拉格告訴我,這裡每公頃草場,起碼有200隻以上的旅鼠。我問,他們一直有這麼多嗎?羅拉格說不是。
  • 旅鼠
    旅鼠是一款畫風卡通的冒險遊戲,遊戲中的玩家化身為一隻呆萌的小松鼠進行冒險,需要穿過各種不同的場景,經歷重重困難,遊戲中遍布著謎題與陷阱,需要玩家細心有智慧,這款遊戲場景十分豐富多彩,帶給玩家很好的遊戲體驗,快來下載吧!
  • 旅鼠的遠行之謎
    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鎗。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
  • 旅鼠全身都是謎團,最喜歡集體自殺
    有一個很神秘的生物,叫做旅鼠,這種動物身上,有著多種謎團,比如一對旅鼠一年就能繁殖到162萬隻,而且,只要它們的數量急劇增長以後,旅鼠就會集體自殺……這種神秘的旅鼠為何會如此,一種都是個謎團,不知如何解釋。
  • 從眾而自殺的旅鼠 —— 《巴菲特之道》(連載120)
    投資經典《巴菲特之道》(連載120)作者:羅伯特•哈格斯特朗譯者:楊天南旅鼠效應 另外一個心理學的陷阱是投資者從眾行為,無論有沒有意義。旅鼠是一種小型的齧齒動物,分布於苔原地區,以它們的集體出走直至一同蹈海身亡而聞名。平時,旅鼠在春季進行遷徙活動,以尋找食物和新棲息地。然而,每隔三、五年,奇怪的事就會發生。因為高繁殖率和低死亡率,旅鼠的數量大增。一旦它們的隊伍膨脹到一定程度,旅鼠們就會在黑夜裡開始莫名其妙的大行軍,漸漸地,這支大膽的隊伍白天也開始行進。
  • 行為金融學——短視損失厭惡、旅鼠效應
    旅鼠效應旅鼠是一種小型的齧齒動物,分布於苔原地區,以他們的集體出走直至一同蹈海而聞名。平時,旅鼠在春季進行遷徙活動,以尋找食物和新棲息地。然而,每隔三五年,奇怪的事就會發生。因為高繁殖率和低死亡率,旅鼠的數量大增。一旦他們的隊伍膨脹到一定程度,旅鼠們就會在黑夜裡開始莫名其妙的大行軍,漸漸地,這隻大膽的隊伍,白天也開始行進。
  • 旅鼠的啟示:從進化穩定策略到合作秩序的擴張-虎嗅網
    於是一些鳥類發展出了獨特的信號識別系統,比如歐椋鳥會在繁殖期仔細聆聽棲息地範圍內同類的鳴叫聲,如果聲音很大就表明種群數量較高,生育需要謹慎;如果聲音很小就意味著可以放心生育。這種信號反饋機制寫在了歐椋鳥的基因裡,讓它的種群數量可以長期維持在一個正常範圍之內。所以問題來了,旅鼠這個物種到底怎麼了?
  • 旅鼠是什麼樣的生物?苔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是怎麼樣的?旅鼠的數量波動原因?
    16世紀丹麥博物學家Ole Worm首次發表了挪威旅鼠的解剖結果,證實了它們和其它齧齒動物——也就是耗子——是相似的。可是這位博物學家仍然相信旅鼠從天而降,只不過是被風從別處刮來的而非天上自然發生的。人們對旅鼠的神秘感來源於旅鼠的大幅種群波動。尤其是挪威旅鼠,它們有明顯的3-4年的種群消長周期。
  • 旅鴿,旅鼠,旅人
    而旅鼠就更有意思了,它是一種極普通、可愛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是北極所有動物中繁殖力最強的。但是,其種群一直不大和其繁殖能力不匹配。究其原因,當旅鼠的數量急劇地膨脹,達到一定的密度,奇怪的現象就發生了:這時候,幾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一改往日膽小怕事,在任何天敵面前它們都顯得無所畏懼,具有明顯的挑釁性,有時甚至會主動進攻,唯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釋是,它們為了千方百計地吸引天敵的注意,以便多多地來吞食消耗它們,來保持種群數量。
  • 在學校裡學到的十大謬誤|謬誤 旅鼠 電燈泡_網易新聞
    事實上,和傳統說法相反,愛因斯坦在學校上學時是一名尖子生,特別是在數學和自然科學兩門功課上,他拿了許多的4分(德國的學習成績當時按1至4分評級,4分為最高級),根本不是後來美國人假設的D級生(差生)。不管怎樣,這個說法不正確,孩子們更需要努力學習來取得成功,而不是一直抱著「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很差但後來拿了諾貝爾獎」的誤解。
  • 諜戰片扎堆是一種旅鼠模式
    美國著名編劇帕梅拉·道格拉斯指出,電視網的運作方式,是「按照旅鼠的模式來運作的——同時奔向懸崖,大多數墜落下去。」我們的電影電視領域,普遍存在這種旅鼠模式——旅鼠一般湧向同一題材,旅鼠一般湧向同一熱點,然後等待大多數墜落,小部分留下來。
  • 「旅鼠自殺」的故事是個謠言,卻上了語文課本,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實際上,這個謠言傳播的時間已經很久了,不止國內,國外很多人也被欺騙多年。為什麼這種可愛的小動物會被「造謠」呢?真相又是什麼?大部分人聽說過旅鼠可能是在一個比喻中——形容一些愚蠢的人,他們會跟隨集體行動進入一個糟糕的情況,而不是批判性地思考他們的立場,並根據他們最好的判斷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