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走路震動產生電力 未來公共場所都能發電

2020-11-25 cnBeta
荷蘭有一種能夠「自己發電的舞廳」,利用了人們跳舞時對地板產生的振動來產生電力並且供給舞廳的使用.

而現在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名研究生則有一個更為大膽的設想——將這種設備安防與公共場所!他們計劃將這樣一種通過走路振動來發電的系統安裝到人流擁擠的公共場所,利用這裡密集的人流所產生的振動來產生電力.

根據他們的實驗,通過這樣一套系統,每個人每行走一步所產生的電力大約只能支持一個60瓦的燈泡閃一下,但是如果能夠收集到大量的密集腳步,所產生的電量還是很可觀的,同時配合一些好點較少的產品比如LED燈,就會大大提高用電效率.這樣一來,並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任何的影響,卻很好的達到了節能環保的目的.

專利之家供稿

相關焦點

  • 未來路面將加入壓電晶體 利用車流產生震動發電
    未來路面將加入壓電晶體 利用車流產生震動發電 佚名 發表於 2017-06-30 08:43:14 電子發燒友早八點訊:據外媒報導,洛杉磯是全世界的汽車之都。
  • 日本發明家發明「發電地板」 用噪音和震動供電
    隨時隨地發電,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發電,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成為現實。日本發明家速水浩平應用震動發電技術發明了「發電地板」,更奇妙的聲波發電機正在研製中。  速水浩平現年27歲,現為音力發電公司總裁。他的夢想就是使震動和噪音成為未來世界能源的主要來源。
  • 絕緣橡膠可發電 結合震動源為電能
    感謝奧創智能網的投遞橡膠雖可絕緣,但新的軟性橡膠片竟可發電,運用在各種穿戴式設備上。
  • 震動發電的無葉風力渦輪發動機∣視頻
    西班牙的一個研究團隊想出了一種頗為有趣的無葉風力渦輪,它雖然也可以捕捉風力,但採用的機制卻並非旋轉,而是震動。
  • Mitsumi展出微震動發電機與免電池的無線電開關
    在圖中所看到的銀色設備是臺小型發電設備,其原理是利用機身上通風管所產生的微震動發電,以目前的發電量可以驅動一臺計算機或是 LED 燈。可惜的是這個產品預計要到 2014 年才會正式面市,但待發電量提升後,投入公共場所與大型商辦作為無線熱點的電力來源,可以讓訊號更不受電力布線的限制。 既然提到無線電,圖片左邊的黑色棒狀物是另一項目前更實用也更快會上市的產品。
  • 電力科普丨打開眼界,奇特的發電方式
    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還會在黑暗中探索。,配合水輪發電機產生電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轉為水輪的機械能,再以機械能推動發電機,而得到電力。
  • 電力奇特發電大賞,你都見過哪些奇特的發電方式?
    電力奇特發電大賞,你都見過哪些奇特的發電方式?>電力行業中 那些奇特的發電方式吧! 這些馬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特別的能吸熱 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 相信各位小夥伴們都能夠感受到 夏季的馬路上有多麼的燙jio 就是因為這樣的特性
  • 走路鍛鍊,穿衣發電
    其實,人人都在做無用功。男性每天大約消耗2500千卡熱量,女性更少。這些能量支持生理活動,使體溫保持在37攝氏度左右,讓神經和肌肉系統正常運作。其中,還有大約1/3的熱量被浪費掉。很早以前人們就嘗試利用這些多餘能量。1770年,瑞士力洛克的制表大師亞伯拉罕·路易·波特萊發明了自動表,只要戴著表走路15分鐘,它就可以不用電池工作8天。
  • 日企開發車輛震動發電技術 搭配LED燈作為停止線照明
    打開APP 日企開發車輛震動發電技術 搭配LED燈作為停止線照明 發表於 2019-06-26 16:58:10 日本的竹中工務社宣布與湘南 Metaltec 共同開發一種專利的車輛震動發電技術,可以嵌入在馬路裡面,當車輛通過後就可進行發電,同時配合省電 LED 模塊作為照明應用,當前正在衝繩的宜野灣市的 PARCO CITY 百貨停車場進行測試,利用在停車場內配置四個這樣的發電裝置、並於停止線安裝 LED 燈,作為當車輛接近停止線的警示。
  • 英國研發新型發電裝置 你的膝蓋活動也能用來發電
    N焦淳樸摘自《城市商報》 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公布了他們研發的一種新型發電裝置,可利用人們走路時膝蓋的活動來發電,能為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 目前研發出的原型裝置發電功率約為2毫瓦,但在進一步改進後,其功率可超過30毫瓦,這足以為一些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如心率監測器、電子計步器和新型GPS定位設備等。
  • 未來城市如何節能:把水泥變電池,腳踩路面能發電
    當車輛呼嘯而過時,垂直風力渦輪機將會旋轉產生能量。人行道和公路將會從通勤者、公共汽車以及卡車運動中產生少量能量。無人駕駛計程車車隊將把多餘的能源回饋給電網,城市通常會更有效地利用它們所消耗的能源。至少,這是許多技術專家、環保主義者和城市規劃者的能源願景。但它是否真能成為現實?
  • 分布式發電技術及和它對電力系統的影響
    電網上任何一點的故障都可能引起大面積停電和全網的崩潰,如1987年的東京大停電和2003年8月14日的美加大停電;②不能滿足當前對環保的要求和限制。我國當前以火力發電為主,發電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大氣汙染物、溫室氣體和粉塵,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汙染,並且由於近年來人們對電磁汙染的擔心,建設新的輸電走廊變得極為困難;③集中式發電不能靈活跟蹤負荷的變化。
  • 踏上未來潮汐發電之旅
    英國海岸線是世界上擁有最高潮汐落差的海岸線之一,落差可達到7到12米。就連英國總理也於今日提及,英國是目前全球海洋可再生能源市場中最有吸引力的。 世界上第一個瀉湖潮汐發電基地將在英國的斯旺西海灣建成,實現利用大西洋的潮汐發電。
  • 走路帶風,就能發電?
    近年來,利用光、振動、熱、無線電波等形式的環境能源吸引了更多研究人員的注意,並且已經開發了幾種利用不同類型能源來發電的方法。相對而言,風力發電是目前可用的最具成本效益、價格最低的能源之一。然而,高成本的基礎上,產生的噪音,和審美汙染仍然是問題。而且陸地上現有的大部分風力都過於柔和,無法推動商用風力渦輪機的葉片。但現在,來自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微型風力渦輪機」,可以從與步行產生的風力差不多的微風中收集風能。
  • 比鹽小50倍發電機誕生,人體血液發電成為可能,未來電費都省了
    他們是利用豎直結構的氧化鋅納米線的獨特性質,在原子力顯微鏡的幫助下,研製出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世界上最小的發電裝置-納米發電機。那他研發的納米發電機為什麼會震驚科學界呢?研究納米發電機的意義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來探究一下。我們先明確一點發電機原理都是把機械能轉換成電能,我們所認知發電方式有水力發電,核能源發電,風力發電等,而納米發電機超出我們的認知,想一下啊比一粒鹽小50倍啊!
  • 科學網—被「馴化」的細菌能發電
    希瓦氏菌是1988年被分離出來的一種厭氧菌,其細胞中的帶電蛋白質對它的「呼吸」至關重要,通過蛋白質之間的化學變化可以產生電子,形成電流。這一發現幫助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全新的以有機物為材料的清潔燃料電池。 為了更好地利用希瓦氏菌的這一發電特性,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名叫「DSFO+」的合成分子。
  • 被「馴化」的細菌能發電—新聞—科學網
    希瓦氏菌是1988年被分離出來的一種厭氧菌,其細胞中的帶電蛋白質對它的「呼吸」至關重要,通過蛋白質之間的化學變化可以產生電子,形成電流。這一發現幫助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全新的以有機物為材料的清潔燃料電池。 為了更好地利用希瓦氏菌的這一發電特性,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名叫「DSFO+」的合成分子。
  • 未來發電全靠浪?夏威夷海浪發電項目首次併網 | 愛範兒
    圖片來自:CBS News工程師們在夏威夷海岸邊,放置了 2 個巨大的浮標,它們利用海浪的起伏發電,並通過海底電纜將電力傳送至歐胡島的軍事基地。這也是海浪發電項目首次在美國併網。其中一個浮標露出水面的高度為 12 英尺,水下為 50 英尺,它將海浪的垂直和水平運動轉換成高達 18 千瓦的電力,足以滿足十幾戶居民的用電需求。浮標的製造商為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西北能源創新公司(Northwest Energy Innovations),他們計劃製造一個能夠產生 500 千瓦電力的浮標。
  • 人體血液能量可發電 24小時監控人體健康(圖)
    利用人體血液發電將在未來醫學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曾聽說過壓電系統從公路、地鐵甚至雨傘獲取能量這些管線的直徑只有人頭髮的1/5000到1/25,並且能從風和水流之類低頻振動中獲取能量。納米管具備足夠微小的尺寸,使它在未來能夠被植入皮下。    研究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血液也能發電。因為血液中有一些化學物質,在發生反應時會產生能量,所以可將它轉變為電能。
  • 這地磚也太神奇了,能發電,老公說家裡裝上去能省電費,還能賺錢
    現在有一種地磚能發電,每天在上面踩一踩,一天能發電1000瓦,這種地磚也太高科技了吧?要是在家跳舞都能很炫酷了,真的太不可思議了。這個是國外新發明的一種「發電地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