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屬「症瘕」、「崩漏」的範疇,中醫認為其發病是長久氣血失調以及臟腑失和,痰、鬱、瘀等聚結胞宮所致。
子宮肌瘤方
【主方】 穿山甲、當歸、桂枝、三七、莪朮、三稜、生水蛭、鹿角霜、浙貝母各100g。蜜丸。每日3次,每次1丸。
【驗案】此方來源於哪本書或資料已記不清了,只記得在使用的過程中,對其進行過增補,最後定型為此方,臨床用過多年,效果基本是確定的。由於病例太多,就舉個最近的例子。2010年4月初,江蘇省連雲港仁某與其妹兩人來到我處,專程找我看病。仁某40餘歲,中等個子, 面白晰,說你上次給我的小妹做的丸藥現已吃完了,經B超檢查已完全好了,子宮肌瘤已沒有了。現在還想請你也給我開些中藥治療下。並拿出B超檢查單叫我看。也是子宮肌瘤,多發散在性,兩人多少大小不一,我說可以。經過四診八綱檢查,仁某還兼有附件炎,少腹遇寒隱痛,所以先開了個合方:當歸四逆湯加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和麻黃附子敗醬散,15劑,吃完以後再服我們製作的丸藥。
最近仁某來電話說,附件炎已好了,肚子也不痛了,子宮上的肌瘤基本已消失,還有個別殘留,藥還沒有吃完,我說繼續吃完就好了。該方治療子宮肌瘤,要求,單個最好不要超過5cm,否則效果較差或治療時間較長。我用此方治療子宮肌痛已有幾十例,效果基本上是牢靠的。
卵巢囊腫方
卵巢囊腫屬於中醫症瘕範疇。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多因臟腑不和,氣機阻滯,瘀血內停,氣聚為症,血結為瘕,以氣滯、血瘀、痰溼及毒熱為多見。
【主方】白芷30g、浙貝母15g、莪朮15g、大青葉10g、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20g、蛇床子30g。
【驗案一】門某,女,32歲。已婚,有一子。系西安某超市業務員。2005年10月16日來就診。
患者右下腹脹痛,右側腰部酸脹,月經淋漓,時斷時續2個月,白帶色黃味腥。婦科檢查:外陰正常,宮頸光滑,右下壓痛(+)。B超檢查顯示:子宮右側右卵巢處可見5.6cm×4.7cm囊性暗區,邊界清,透聲好,左附件陰性。舌微紅,苔薄黃,脈弦滑。治擬清熱化溼,活血散結。
【處方】白芷30g、浙貝母15g、莪朮15g、大青葉10g、白話蛇舌草20g,蒲公英20g、蛇床子30g。服33劑後,B超檢查囊腫消失,月經恢復正常,已無腥臭白帶。
【驗案二】李某,27歲。2006年5月8日初診。未婚,系某茶業公司分部經理。
患者左下腹勞累後常脹痛,後腰不發涼,月經基本正常。B超檢查顯示:子宮左側左卵巢處可見一6.6cm×4.7cm囊性暗區,邊界清,透聲好,右附件陰性。醫院診斷為卵巢囊腫,要求手術切除。患者因未婚,不同意,故找中醫治療。
刻診:舌淡白,苔薄黃,脈浮滑。飲食二便基本正常。治擬清熱化溼,活血散結。
【處方】白芷30g、浙貝母15g、莪朮15g、大青葉10g、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20g、蛇床子30g、昆布30g、海藻30g、炙甘草30g。服藥60劑,B超檢查囊腫消失。
按:該方來自《中醫雜誌》, 並經過增減,在治療卵巢囊腫方面確有療效。方中用藥的關鍵在於重用白芷。白芷,《本草綱目》謂其可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等症。根據多年臨床體會,重用白芷對卵巢囊腫並伴婦科諸症者有較好的療效。此方再加上海藻、甘草,對於囊腫、乳腺增生類疾病療效更好。不要害怕二藥的反性,實踐證明, 二藥合用不但沒有毒性,而且散結化痰的作用更強。我多年應用,屢用屢效,從未出錯。
作者王幸福
加味生化化瘤湯治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
加味生化化瘤湯
組成:丹參15克,益母草10克,制香附10克,當歸10克,炮姜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三稜10克,莪朮10克,制乳香5克,制沒藥5克。
功能: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主治: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證屬寒凝瘀血者。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
加減:如久病多虛,氣血不足,酌加玉屏風和四物湯;若在服中藥的同時,配合使用桂枝茯苓膠囊,可以增進療效,縮短治療時間。
方解
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是中青年婦女常見多發病。本方以《傅青主女科》中生化湯加三稜、莪朮、制乳香、制沒藥等組成。筆者在臨床上體會到,無論是惡露不行,還是宮血排放不暢,或宮腔炎症的充血水腫,久而久之都易導致氣滯血瘀,久瘀凝結不散,漸致腫塊肌瘤。生化湯是傅氏治療產後血虛有寒,惡露不行,小腹冷痛之方,其中當歸活血補血,川芎、桃仁活血行氣化瘀,炮姜溫經化瘀,甘草補中。丹參、益母草、制香附增強活衝任之血,祛胞宮之瘀之功。三稜、莪朮、制乳香、制沒藥4味中藥配伍意取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活絡效靈丹組方之妙。方中三稜破血中之氣,功專破血祛瘀,行氣止痛,化積消塊;莪朮為氣中血藥,善破氣中之血,以破氣消積。二藥相伍,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化積消塊之力彰。再加上乳香活血,沒藥散血,推陳出新,在臨床上對寒凝瘀血的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屢試屢驗。
名醫介紹:黃海龍,男,1941年生於江西省臨川縣。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院教授、主任中醫師、廣東省名中醫。從醫、執教50年,崇尚仲景學說,注重臨床實踐,擅長治療內科疑難雜症,尤其是用純中醫藥方法治療各類繼發性不孕症和婦科腫瘤效果較好。出版學術著作8部,發表論文、臨床報導、醫案、醫話70多篇。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2010年第3389期。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屬於祖國醫學「癥瘕」的範疇。筆者近幾年來潛心用中藥內消法治療子宮肌瘤,自擬宮瘤湯,經臨床實踐取得了一定療效。
宮瘤湯
組成:當歸尾18克,炮山甲9克,桃仁12克,莪朮9克,香附9克,川牛膝12克,王不留行12克,三稜9克,炒薏仁30克,車前子15克,皂角刺10克。
主治:子宮肌瘤。
用法:上方水煎4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早晚空腹分服。每月經期停服,經後繼續服用,20~30劑為一療程。
加減:氣虛加黨參12克,生黃芪30克;氣陰二虛加太子參12克;血虛加雞血藤12克,炒白芍15克;脾虛加焦白朮15克,茯苓12克;肝腎陰虛加枸杞30克,旱蓮草10克。
病案
史某,女,30歲,2010年3月18日初診。主訴:婚後3年未孕,經B超檢查為子宮肌瘤,大小4.1cm×3.2cm。月經14歲來潮,周期35天左右,經血量多,持續8~10日,有血塊,經行下腹疼痛,並腰痛腿酸。西藥曾用丙酸睪丸酮等治療,效不佳。
刻診:月經已淨,面白乏力,舌淡紅苔薄白,六脈沉細,診斷為少腹癥瘕,屬虛實夾雜症,治當攻補兼施,立方宮瘤湯加減。
組方:當歸24克,生黃芪18克,三稜9克,莪朮6克,黨參12克,車前子10克,炒白芍12克,皂刺5克,鱉甲12克,川牛膝10克,甘草5克,水煎空腹服,每日1劑,連服20劑,經期停服。
二診,患者藥後經期縮短,經來量少,已無腹痛、腰酸,B超查肌瘤2.5cm×1.7cm,瘤體明顯縮小。續以前方,加浙貝母9克,夏枯草9克,囑其每月經後服20劑,見經停藥。
此患者連續服藥3個月後症狀消失,半年後妊娠,舉一女嬰,足月分娩。
按語
中醫認為,癥瘕多為婦人經期血室開放,邪氣乘虛侵襲,致氣血鬱結。或七情所傷,暴怒傷肝,氣逆則血瘀。或憂思傷脾,氣虛血瘀,皆可致瘀血留滯,凝成癥瘕。症見月經愆期,小腹疼痛,此症治療當以攻邪為主,根據正氣的盛衰可攻補兼施。治則以行氣活血,攻堅散結,利水清瘀,或佐以扶脾補腎調肝,以達到清瘀散結的目的,臨床觀察,本方對肌瘤小者與壁間肌瘤治療效果較好。
名醫簡介:王金亮,山西省平遙縣道虎壁乇氏婦科第二十八代傳人,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婦科主任。業醫四十載,幼承庭堋,侍診於祖父,父親,啟蒙於《藥性賦》、《王氏脈訣》、《王氏家傳湯頭》等婦科專著。青年時,進入山西省中醫學校,系統學習中理論,精研經典。2004年調入平遙縣中醫院,從事中醫婦科臨床四十年。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
扶正消瘤湯
組成:生黃芪30克,白朮(各)30克,絞股蘭30克,石斛15克,生薏苡仁30克,豬苓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藤梨根30克,野葡萄根30克,八月札15克,田三七15克,雞內金10克,生甘草10克。
功能:益氣養陰,健脾和胃,消瘤散結。
主治:各種惡性腫瘤證屬氣陰兩虛、正虛邪實者。若配合放療化療可減毒增效,配合手術前後應用,有增強免疫,促進康復,預防復發之功。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
加減:口乾咽燥加沙參、麥冬,噁心嘔吐加清半夏、淡竹茹;疼痛加延胡、蜈蚣、雞矢藤,吞咽困難加急性子、威靈仙、石見穿,腫塊堅硬加山慈菇、黃藥子、夏枯草、蜈蚣、穿山甲,火毒亢盛加羚羊角、貓人參、生大黃等。癌患部位不同,則酌加引經藥,以促藥力直達病所。
方解
本方黃芪、白朮健脾益氣扶正培本;絞股蘭提高免疫以扶正抗癌;石斛、生甘草滋陰生津,清熱和中;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野葡萄根、莪朮、八月札、三七清熱解毒,消瘤散結,理氣化瘀;生薏苡仁、豬苓化濁抑癌;雞內金扶脾健胃消積。全方共奏健脾和胃、益氣養陰、清熱解毒、化瘀消瘤之功。
臨床運用
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腫瘤的形成多由正氣內虛、客邪留滯所致,而腫瘤一旦形成,必耗氣傷血,因病致虛。扶正培本結合解毒消瘤法能調節人體陰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效地防止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名醫介紹:常青,1942年出生,浙江省紹興市人。畢業於浙江中醫學院(現浙江中醫藥大學),現為浙江省紹興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學術顧問,紹興文理學院中醫疑難病研究所所長,浙江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浙江省名中醫,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