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中醫上的一種療法,那麼針灸能治哪些病?針灸到底有什麼作用?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針灸能治哪些病吧!
什麼是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
針灸是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可以治療很多種疑難雜症,但並非所有的疾病都適合運用針灸治療。
針灸能治哪些病?
針灸作為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對很多疾病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對於某些疾病往往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資料圖)
大體來講針灸適合治療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類:
1、神經系統疾病
帶狀皰疹;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早期3-6個月之內者);面肌痙攣;中風後遺症(恢復期);失眠(不伴抑鬱者效果佳);遺尿;肋間神經痛等。以帶狀皰疹為例,西醫認為帶狀皰疹為病毒感染導致的神經性損傷,中醫認為皰疹屬火熱邪毒,可通過拔罐、刺絡、放血配合治療,效果甚佳。
但皰疹的治療要及時,否則會出現後遺症,其後遺症表現有的以疼痛為主,有的則以皮神經麻木、瘙癢為主。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神經的損傷可逆性較差,因此此類疾病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2、婦科疾病
月經紊亂、乳腺增生、痛經、更年期綜合症等。另可用於輔助治療卵巢早衰、子宮肌瘤、不孕。其中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一般來說,原發性痛經用針灸治療效果較好。那麼如何判斷痛經的類型呢?
原發性痛經指原先沒有疼痛症狀,而是因某種特殊原因,如生氣、受寒等外部條件誘發,對於此類疾病的治療,針灸往往比服藥見效更快。而繼發性痛經指的是由某種疾病引發的痛經,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需著重治療原發疾病。
3、骨關節疾病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落枕;肩周炎;網球肘;急性腰扭傷;膝骨關節炎;踝關節扭傷等。從治療機制上來說鎮痛是針灸的第一大治療作用,因此對骨關節病相關的一些疼痛治療,針灸的效果比較顯著。
4、內分泌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肥胖症;慢性疲勞綜合症;痤瘡、黃褐斑等。其中,甲亢、甲低或甲狀腺結節、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使用針灸作為輔助治療方法。
5、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支氣管哮喘;咽炎;感冒;咳嗽;急性扁桃腺炎等。
(資料圖)
如慢性支氣管哮喘,其表現為爬樓或跑步後出現氣短,這種病症運用針灸、拔罐、放血配合治療後,患者會感到日常活動後氣短症狀緩解,並且在遇到降溫天氣時,症狀也不易反覆或加重,再如咳嗽,很多人會出現感冒後咳嗽很長時間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做針灸治療,配合拔罐會很快消除症狀。
6、男性疾病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其中前列腺炎症狀表現為尿分叉、尿等待、尿頻等。如果辯證準確、選取的經絡腧穴到位,深淺刺激合適,也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此外,針灸還可治療一些五官疾病如假性近視、牙痛、耳鳴、耳聾、過敏性鼻炎等;消化系統疾病,如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胃潰瘍、腹脹、腹瀉、便秘等。
針灸的治療作用是什麼?
1、針灸可以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症狀。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稜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2、針灸可以調和陰陽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生的機理是複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3、針灸可以扶正祛邪
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於能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