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針灸發展正遭遇「去中國化」,中醫針灸何處去?

2021-01-15 澎湃新聞

針灸,已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

隨著不斷西漸,針灸治療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普及甚至超過了中國。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西方醫學針灸」的興起,世界針灸的發展正遭遇「去中國化」。

中醫針灸,何處去?

1

針灸,熱!

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發生了一場「針灸熱」。

1971年夏,時任《紐約時報》副社長的詹姆斯•賴斯頓應中國政府邀請訪華。期間因突發急性闌尾炎,賴斯頓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接受了闌尾炎切除手術。術後第二天,賴斯頓出現腹部脹痛,中國醫生為他進行針灸治療。

據賴斯頓回憶,當時,一位年輕的中國針灸師在他的右肘部和雙膝下共扎了3針,並用一種「廉價雪茄樣」的艾卷灼烤腹部,明顯減輕了腹脹。

7月26日,《紐約時報》頭版發表了賴斯頓的文章《現在,讓我告訴你們我在北京的手術》(Now, About My Operation in Peking),講述了這段經歷和針灸的神奇療效。

來源:紐約時報檔案館

中醫針灸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為基礎、以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具與艾葉等為主要工具和材料,通過刺入或燻灼身體特定部位以調節人體平衡狀態,從而達到保健和治療的目的。

此時,中國針灸學剛剛迎來一次飛躍——我國醫務工作者和科學工作者成功地創造了針刺麻醉。這是中西醫學結合的典範,掀起西方社會對中國針灸的極大關注。賴斯頓夫婦訪華期間,還在上海參觀了中國針刺麻醉手術。

《人民日報》頭版刊載《中西醫結合的光輝範例——歡呼我國創造成功針刺麻醉》一文。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

1972年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團抵京,指名要觀摩針刺麻醉。於是,30餘名訪華團成員及記者在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觀看了針刺麻醉肺葉切除手術的全過程,經報導,在美國掀起一場「針灸熱」。

4月,在芝加哥威斯醫院,美國醫師第一次實施了在針刺麻醉下切除扁桃體的手術。

此後,隨著民眾需求的激增,美國針灸業應運而生,各地開始出現針灸診所。到1997年,美國已經有10000人獲得了針灸執照,約有3000名醫生開展針灸療法。

海灣戰爭前後,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高度關注應用於康復醫療及腦神經影像方面的針灸研究,並大力資助針灸治療海灣戰爭相關疾病和慢性頭痛方面的研究。

2

中華原創

針灸的起源可追溯到中華文明之初。

針灸包括針刺(砭刺)和艾灸(灸焫),均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是我國原始社會應用的最古老的外治療法。

針刺最早為「砭法」,古人常用砭石砭刺癰膿、砭刺放血等治病。殷商以降,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金屬「九針」代替砭石成為外治用具,一部分用於外科病症。據醫聖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黃帝創製了九針。採用艾草施灸最晚出現於先秦,主要使用艾炷燒灼灸。

戰國至秦漢時期,是中醫針灸形成的重要階段。扁鵲、涪翁、華佗等名醫均擅長針灸治病,中醫學最早的經典《黃帝內經》也在這時問世,大篇幅論述了針灸。

到了魏晉隋唐,針灸進入迅速發展時期。專著《針灸甲乙經》的問世,確立了針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的地位。同時,政府創辦的學校式教育逐步興起,唐太醫署設置針灸為獨立科目,開創了針灸學校教育的先河。

宋代,針灸盛行。針灸醫書在輾轉與傳抄過程中,存在對人體經絡、腧穴部位名稱的錯訛脫漏等問題。於是,朝廷任命當時在醫館任職的王惟一重新勘校整理針灸醫籍。經過長達3年的校勘考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問世,制定了當時的腧穴國家標準,影響深遠。

同時,為了使學習者和臨床醫生準確掌握《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規定的腧穴定位,宋政府又命王惟一主持鑄造針灸銅人模型,使人體腧穴位置有了更直觀、形象、準確的實物根據。

南宋著名文學家周密在其所著典籍《齊東野語》中記載了當時針灸銅人的奇巧精密。據書中所述,針灸銅人體內有腑臟器官,銅人上的腧穴是有孔的,事先在其中注入水(有版本作「汞」),然後用黃蠟封住腧穴,再讓醫工找到某一腧穴並針刺進去。當時還曾將銅人隔衣針刺,如果找得準確的話,針刺入後便能自然地流出水(或汞)。

明代,針灸學在針刺、灸療上都有所創新和發展。出現一些集大成的針灸學著作,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影響最大。該書自明萬曆年間刊行以來,翻刻次數多、流傳廣,不只在中國受到學術界重視,還有日、法、德等多種語言譯本。明代政府還在太醫院設針灸科。

到清代前中期,針灸學呈現「由博返約」趨勢,朝著簡單、安全方向發展,經過長期的歷史檢驗與積澱,無論是理論闡述還是臨床診治方法,都已發展成熟。

中國古代針灸學發展及成就

編者整理自《中醫針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

3

峰迴路轉

古代,中醫針灸已經在亞洲廣泛傳播。明末清初時,隨著西方傳教士來華漸多,針灸療法在那時就被帶入了歐洲等地,從而成為針灸西傳的最早開端。

然而,到了清末,針灸的命運急轉直下。

1822年,道光皇帝下令:「針灸一法,由來已久,然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醫院針灸一科,著永久停止。」在太醫院設針灸科的慣例由此改變,此後,針灸被排除在官方醫學體系之外。

另一層面,傳統醫學的命運與孕育它的土壤休戚相關。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後,中國從此一蹶不振。西醫東漸打破了中醫學相對封閉、獨立的發展格局,並逐漸佔據中國醫學的主流地位。甚至,出現了過度「師夷長技」而導致的「全盤自我否定」——在百年國恥之中,我們漸漸失去了對國粹的自信。

民國時,甚至有人提出廢除中醫的議案,使中醫針灸的生存面臨挑戰。當然,依然有計長遠者堅守陣地。以承淡安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通過創辦針灸學社、發行針灸刊物、開展函授教育等,在保存發展針灸學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積極圖存創新中,中醫針灸學孕育著新生。

1949年以後,針灸迎來了良好的機遇,政府大力支持中醫藥的發展。1951年,衛生部針灸療法實驗所(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前身)成立,旨在開展針灸的臨床和科學研究,首任所長朱璉。此後,各地研究機構也相繼成立,針灸的科學研究發展迅速。同年,朱璉《新針灸學》出版,先後被譯為多種語言。

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針灸作用機理的研究,尤其在針刺鎮痛、針刺麻醉、針灸對內臟功能的調整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也是目前中國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的少數幾個學科之一。

1975年4月,受世界衛生組織之託,經國務院批准,通過聯合國多邊援助途徑開展針灸對外培訓,中國政府先後在北京、上海、南京開辦國際針灸班,為世界各國培養針灸人才。

1987年11月22日,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在北京成立,是歷史上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性學術組織,標誌著國際上對中國針灸學科先進水平和領導地位的肯定。

4

西方學中國

美國興起的針灸熱潮,帶動了更多西方國家使用針灸。

1970年代,針灸在德國得到空前發展,先後成立了三十多個針灸學會,一些科研機構也給予針灸研究支持,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願意接受針灸治療。

1985年,法國衛生部成立了針灸專門委員會,一些公立醫院還常把針灸作為一種治療手段,患者可為此獲取醫療保險。

從1990年開始,義大利允許地方衛生局的診所和公共醫療體系或與地方衛生局有協議的私營醫療機構開展針灸服務。另外,軍醫系統也逐步接受中醫,如羅馬軍醫院於2005年12 月19日正式開設了針灸科。

繼1993年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創辦「倫敦中醫學院」後,英國現有4所大學設中醫針灸本科課程。2001年開始倡導中醫針灸立法,2004年成立了中醫管理委員會;2008年,英國衛生部立法小組給政府提交「針灸、草藥、中醫」立法提案,針灸治療的病症有近二十種,針灸治療費用可報銷。

此外,針灸得到了瑞士、奧地利、荷蘭、丹麥、比利時、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官方認可。

同時,國內外不斷重視針灸標準化工作,進一步加深了世界對針灸價值的共識。

從1981年開始,世界衛生組織便開始組織國際針灸命名標準的工作,於1984年出版了《國際針灸命名推薦標準》。

1997年11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舉行了關於針灸的聽證會,重新評估了針灸的價值並形成共識,相關內容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會刊》(JAMA)上。

2006年,《針灸經穴定位》國際標準制定,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就針灸中使用的361個人體穴位的取穴定位制定了國際統一標準。

2014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出版了《ISO17218:2014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標準,這是ISO在世界傳統醫藥領域發布的首個國際標準。

5

它,到底有多厲害?

國內外針灸研究者採用嚴謹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方法,開展了大規模的臨床驗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鎮痛

全球60%以上的針灸治療患者是和疼痛相關的疾病,在國外針灸診所,疼痛患者就診的比例更高。

針刺治療痛症獲得了高質量的臨床證據。國外學者採用單病例meta分析了2008-2015年39個在西方多國開展的隨機對照針灸臨床試驗的原始數據,納入患者20827例,證明了針刺治療頭,頸,肩及腰背痛等的療效均明顯優於假針刺(安慰針刺)和不針刺,且一年後隨訪鎮痛效果僅下降15%。

我國學者證明針刺作為輔助療法可確切改善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和程度,並可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抑鬱症狀。

針灸還可通過刺激體表激活人體內源性鎮痛系統,從而發揮鎮痛作用、避免耐藥和成癮。2018年10月,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一項名為H.R.6的法案,其旨在尋找治療疼痛的替代性藥物和療法,遏制阿片類止痛藥物在美國泛濫,該法案將針灸、醫療按摩等都列入待評估的替代性療法。

*調控內臟功能

針灸對內臟功能具有調節和治療作用,這種調節包括同節段穴位的特異性調節和異節段穴位的非特異廣泛調節,這些作用均以脊髓節段性、節段間和全身性(脊髓上)中樞的參與為基礎。

中國學者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電針可以顯著緩解女性壓力性尿失禁,還可以促進腸運動治療難治性便秘。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會刊》(JAMA)和《美國內科年鑑》(Annual Internal Medicine)等高影響因子的知名期刊上。

針灸穴位可以調整相應靶器官的功能,實現了相關的轉化。比如針刺內關可顯著緩解噁心嘔吐,目前已經轉化為可穿戴的腕帶產品。

電針可以顯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實驗研究證明了針灸足三裡可激活迷走神經顯著促進胃、腸運動;針刺中脘穴通過激活同節段的交感神經抑制胃運動;針刺天樞穴對腸運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調節內分泌

針刺可以顯著下調非肥胖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的雄激素水平;針刺聯合生活方式幹預可改善肥胖PCOS患者月經周期和排卵率,降低性激素水平,顯著改善卵母細胞的募集,提高胚胎的質量。

不過,有報告顯示針刺在提高PCOS患者活產率方面和假針灸效應相當,引起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和爭鳴。例如針刺助孕的證據質量不高,在卵泡分泌前和胚胎移植後針刺助孕,真假針刺治療無差異。針刺對於緩解女性更年期症候群潮熱效果也暫不明確。

針刺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調節效應,此外針灸激活皮膚固有的「皮-腦軸」(與中樞相似的HPA軸)發揮局部和全身的神經內分泌調節也是近年來關注的熱點。

*調節炎症-免疫

針灸所引起的免疫調節作用主要表現為針灸對免疫細胞、免疫分子和神經免疫的作用。膽鹼能抗炎通路是近些年來發現的以傳出性迷走神經為基礎的抑制炎症反應的神經免疫通路。

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以內毒素血症模型和多細菌性腹膜炎模型小鼠為研究對象,觀察了電針的抗炎效應,證明電針「足三裡」可以降低內毒素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中TNF,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IL-6以及INF在內的多種細胞因子。切斷坐骨神經或者迷走神經以及期初腎上腺可以阻斷電針的抗炎效應。多巴胺及其受體D1在電針調控炎症中發揮作用。

2020年,中美學者聯合發表在《神經元》(Neuron)上的研究結果,揭示了針刺體表穴位可以誘導多種軀體感覺—自主神經—靶器官反射通路,發揮對機體免疫—炎症的調節作用。

《神經元》(Neuron)雜誌網頁版面截圖

6

東西方差異在哪?

由上文分析可見,針灸治療疾病臨床應用廣泛,並且對針灸的研究,也從傳統的臨床治療實證逐漸發展到現代的實驗分析求證、並滲透到現代前沿科學領域。然而東西方臨床研究目的完全不同。

1990年代,為驗證針灸的臨床療效,為衛生決策和針灸是否納入保險提供支撐,德國聯邦醫師和健康保險公司委員會組織了大規模的針刺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

【註:隨機對照試驗(RCT)採用隨機分組、對照、盲法,維持原隨機分組分析和其他防止偏倚的措施,將可能的偏倚降至最小。因此,RCT被認為是評估醫學幹預措施的金標準。】

該試驗設立了「德國針灸試驗(GERAC)」和「針灸隨機試驗(ART)」兩組項目,對針刺治療腰痛、膝骨關節炎、偏頭痛預防和緊張型頭痛的臨床有效性進行驗證。

這兩項研究被認為是按照現代標準評估針灸治療疼痛有效性的最大規模的高質量臨床試驗,結果發表在著名的主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英國醫學期刊》(BMJ)、《內科文獻學》(Arch Intern Med)、《內科學年鑑》(Ann Intern Med)和《Headache》上。不過,針灸隨機試驗研究結果中,僅2項證明了真針刺優於假針刺,6項研究結果證明假針刺有效。

而在中國,臨床研究的目的常常是為驗證或推廣某種新的針灸治療方案優於常規針灸治療方案(教科書方案),結果多是陽性。但是方法學質量不高,尤其是安慰針灸對照很難實施。尤其發表的偏倚,導致國際社會對針灸療效的質疑。

為何國內外報告結果出現較大差距?

究其原因,由於對針灸的需求和起點不同,直接影響了國內外針刺RCT的研究目的和解讀方式。國際上關注針灸對某種疾病是否有效,重在驗證針刺引起的特異性療效(efficiency),國內針刺RCT多以驗證針灸的有效性或優效性研究為主,屬於總體療效(effectiveness)比較研究。

應該注意到,在針灸學研究上,東西方存在不少差異。

一是理論基礎相差甚遠:中醫針灸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經絡、腧穴理論為基礎。而西方針灸不言穴位和經絡,它吸收了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認為針刺的5大作用機制分別為:針刺的局部作用;針刺的同脊髓節段作用;針刺的跨脊髓節段作用;扳機點的作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控作用。

二是刺激部位不同:中國針灸以穴位為刺激部位,臨床上醫生則要通過「切、按、循」在穴區尋找適宜的刺激點。西方針灸在臨床應用上則強調刺激點或者扳機點。扳機點是指骨骼肌內可觸及的緊繃肌帶所含的局部高度敏感的壓痛點。穴位和扳機點有重疊,雖然對重疊的百分比仍有爭議,但是在對疼痛的治療中重疊率達到95%。

三是刺激的方式差別:中醫針灸刺激方式多樣,有毫針、火針、放血、艾灸等方法,臨床講究手法和得氣,強調「氣至而有效」。西方針灸常採用經皮電刺激或淺針刺弱刺激,二者刺激的時間和頻次也不同。

四是治療疾病種類不同:西方針灸治療疾病以疼痛為主,主要治療肌筋膜痛。而中醫針灸對疾病的治療除疼痛外,更注重對內臟功能的調節以及對全身氣血的調節,而非簡單的鎮痛。

通過這些比較,我們也更加明確中醫針灸目前面臨的問題。在現代語義框架下如何構建體現針灸理論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概念明確、表述規範,能夠指導臨床的現代針灸理論體系,成為目前的重要任務,才能守住學科的根本。

7

中醫針灸姓「西」了?

在針灸向世界傳播的過程中,東西方碰撞下的現代針灸學,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嚴峻挑戰。

在國內,各針灸流派、技法、特種針法不斷湧現,「內憂」傳統針灸理論逐漸失去其指導作用;在國外,「西方醫學針灸」雛形漸成,「外患」建立在現代解剖和生理基礎上的「醫學針灸」逐漸「異化」或「去中國化」,出現傳統針灸理論趨近冷落的現象。

脫胎於中醫針灸的西方針灸學開始反過來挑戰傳統,導致中醫針灸理論如經絡、穴位等受到質疑。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經絡穴位的功能和定義。

同時,技術與科技的發展,也在改變著傳統醫學與患者的關係。在誕生於工業文明和資訊時代的西方科學影響下,對於針灸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可及時通過裝備進行。

2016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提出了刺激外周神經調控機體狀態的「SPARC計劃」,即投資2.38億美元用於研發外周神經刺激的裝備。計劃公布後,製藥企業和風投公司參與「SPARC計劃」的經費則超過20億美元,著名藥企葛蘭素史克、網際網路巨頭谷歌等公司都成立了子公司開展研發。

甚至,針灸治療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普及超過了中國。

德國權威的民意調查機構阿倫斯巴赫研究所數據顯示,每年接受針灸治療的德國人已超過200萬,約61%的德國人表示,希望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疾病。美國在2002-2012年間接受針灸治療的患者數和註冊針灸師的數量分別增加了50%和100%。

然而,我國在過去的10年中,針灸臨床的診治率僅增加10個百分點左右,針灸從業者增加不到5%。

8

重拾自信

全球化浪潮下,針灸已成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先導。與歐美相比,我國的針灸優勢遠未發揮出來,怎麼辦?

對中醫藥智慧財產權的開發與保護是很重要的一環。

2006年6月,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由中國針灸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聯合申報的針灸項目被列為其中之一,這為中醫針灸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同一年,我國也啟動了中醫藥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以「中醫」整體內容進行申報,定名為「中醫生命疾病認知與實踐」。

然而,由於中醫藥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哲理極為豐富,且體系龐大、流派眾多、臨床防治疾病的技術應用又極為廣泛,2009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評審決議:申報的「中醫」是一個傳承群體不明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定義不明確,會導致保護針對性不強,建議修改後重新申報。

文化遺產行業和中醫藥行業專家經過討論,決定在中醫藥這個大的領域選取一個最能體現中醫傳統文化的具體門類——中醫針灸進行申報。

最終歷時近4年,2010年11月16日,在肯亞奈洛比召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中醫針灸」通過審議,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證書。

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11月15日確定為「世界針灸日」,標誌著中國針灸已成為世界針灸。

隨著針灸國際化不斷加速,在「內憂外患」挑戰下,中醫針灸如何獲得更好的發展?

自古以來,中醫針灸等外治法就佔據了中醫治療的半壁江山,傳承中醫針灸,對傳統文化素質的培養不可忽視。同時,如何在現代醫學背景下,實現傳統針灸和現代研究的互融互通,繼承傳統中醫針灸的精華,納入現代科學的新知?這也是針灸學科發展必須突破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關於《迎接21世紀的挑戰》報告中指出:「21世紀的醫學,不應該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領域,應當以人類的健康作為醫學的主要研究方向」,強調「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注重個體的「發現和發展自我健康的能力」。

當今醫學正由「疾病醫學」向「功能醫學」轉變,這意味著防治疾病關口的前移。針灸恰恰是通過刺激體表實現對人體功能的調節、調動人體的自愈能力、阻斷其漸變為器質性疾病,與當下健康理念不謀而合。

【註:疾病都是始於功能紊亂,通常經過10至30年的病理過程逐漸轉為器質性病變。】

我們相信,當針灸這一古老的治療方法擁抱現代科學,可以為人類健康提供更多可能。通過中醫針灸這一綠色醫療手段,減少藥物濫用和副作用,將為人類健康提出有特色的中國方案。

文 | 景向紅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所長 、王瑩瑩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 主任醫師

編輯 | 王乙雯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原標題:《老祖宗的寶物正被西方「去中國化」,我們該著急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的寶物,正被西方「去中國化」!
    隨著不斷西漸,針灸治療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普及甚至超過了中國。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西方醫學針灸」的興起,世界針灸的發展正遭遇「去中國化」。 中醫針灸,何處去?
  • 人民日報:中醫針灸價格咋這麼低?
    民營醫院針灸一次100元,某些特色針法高達上千元,公立醫院成了針灸「價格窪地」。針灸價格與醫療服務項目的難度相關。《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為所有項目規定了技術難度係數和風險係數。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陳珞珈介紹,針灸取穴需要深厚的理論與技術功底。但在《規範》中,中醫66%的項目風險係數為0—39,西醫63%的項目風險係數為40—79。
  • 西安蓮湖秦華中醫醫院張爭昌:神奇的中醫針灸
    陝西省名中醫,陝西省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針灸界2018中華十大影響力創新人物」榮譽獲得者,陝西省中醫醫藥開發研究會針灸分會主任委員。(榮獲中國援外醫療隊先進集體獎)神奇的中醫針灸由於生活習慣和氣候條件的影響,蘇丹當地人多患有風溼病、關節痛、面癱、月經不調、宮寒、消化不良、落枕
  • 哈佛研究者證實,針灸可通過特定神經減輕炎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排版丨趙辰霞,編審丨王新凱根據中美神經科學家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針灸用小電流刺激神經系統,可以有效減輕全身炎症。按照中醫思想,這種刺激會觸發神經信號,並遠程影響與特定穴位相對應的內臟功能。在先前關於神經遞質在炎症調節中的作用的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集中研究了分泌神經遞質的兩種特定細胞類型——位於腎上腺嗜鉻細胞,以及位於周圍神經系統,通過大量神經纖維徑直連接到脾臟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
  • 中醫不被認可?美國醫學博士學成回國,用針灸徵服西方的偏見
    「在中國學習針灸是改變我人生的轉折點,當我看到針灸治療能夠看到坐輪椅的病人走出去時令人鼓舞的驚訝。因為我親眼見證了中國針灸技術的成功,促使我將這項技能帶到了美國,以幫助更多患者康復。」-來自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醫學博士Tony Willcox對中國針灸的認可。
  • 針灸西瓜、電療海豚,這些「中醫」到底有多野?
    作者丨王動;轉載自鳳凰WEEKLY(ID:phoenixweekly)近日,科普作家方舟子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張西瓜的照片:在圖中,一名身穿白大褂的醫師正在為西瓜「針灸」。這顆西瓜的主人是「中國著名經絡學家」祝總驤,他成功證明了「植物也有經絡」。
  • 南部非洲首個中醫針灸中心在辛巴威哈拉雷啟用
    中國——辛巴威中醫針灸中心啟動儀式現場9月25日,中國——辛巴威中醫針灸中心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啟用,辛巴威副總統奇溫加、中國駐辛巴威大使郭少春通過「雲剪彩」的方式出席啟動儀式並致辭。中國——辛巴威中醫針灸中心是南部非洲首個專門的中醫針灸中心,設於當地最大的公立醫院——帕裡雷尼亞圖瓦醫院。中國(湖南)援津醫療隊隊員在啟動儀式上打八段錦辛巴威位於非洲東南部,國土面積大約39萬平方公裡,人口大約1690萬。截至9月24日,辛巴威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7725例。
  • 女子針灸電療竟致癱瘓 中醫針灸電療有副作用嗎?
    原標題:女子針灸電療竟致癱瘓 中醫針灸電療有副作用嗎?   女子針灸電療癱瘓,針灸有副作用嗎?女子針灸電療後癱瘓住進ICU病房,成了神志清醒的植物人。女子針灸電療癱瘓,針灸有副作用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西安蓮湖秦華中醫醫院:針灸可以治療這些病!
    助孕:針灸助孕早已應用在臨床上,其對不同類型的受孕障礙均有一定的療效,尤其是對排卵障礙性、黃體功能不全性和多囊卵巢綜合症所致的受孕障礙。對宮寒不孕之患者,系寒邪侵襲,客於胞宮所致,以溫陽散寒消除沉寒痼冷;以溫運氣血,共奏暖宮散寒、養血助孕之功。故獲良效。  帶狀皰疹:中醫在治療帶狀皰疹上有一獨門絕技——火針。
  • 針灸能治哪些病六類疾病試試針灸
    針灸是中醫上的一種療法,那麼針灸能治哪些病?針灸到底有什麼作用?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針灸能治哪些病吧!什麼是針灸?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
  • 古代世界各大文明都有過針刺療法,為何只有中國發展出了針灸體系
    博大精深的中醫是華夏文明對世界文明的一大重要貢獻,而中醫體系除了各種神奇的中草藥驗方以外,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針灸了。著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有專門講用針的《針經》,這部書掛名黃帝所作,其實大部分內容是西漢時編纂的,馬王堆漢墓也出土過有關針灸的帛書,可見至少在西漢或者更早的時候,中國古人對針刺療法的總結和運用已經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但是人類最早使用針刺療法的證據卻不在中國,而是在遙遠的歐洲。
  • 中醫針灸緩解疼痛 山西援外醫生用中國傳統醫學服務吉布地患者
    趙利軍為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太原12月24日電 (楊靜 範麗芳)「貝尓蒂耶總醫院針灸科有三個診室,每個診室放置三張治療床,一臺電機。針灸治療全部使用一次性用針,小針刀是我從國內帶來的。」24日,中國(山西)第20批援吉布地醫療隊隊員趙利軍告訴記者。
  • 量子糾纏針灸?偽科學勿壞了真醫術
    該治療方法被網友戲稱為「量子糾纏理論指導下的直系親屬針灸互治」,被指責「太玄幻」。這一令人驚訝的治療手段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醫生王軍等人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試論「量子糾纏」與針灸》。(9月14日 澎湃新聞網)不可否認,迄今為止,中醫針灸還有不少有待科學論證的地方。事實上,我們也鼓勵用大膽創新的想法分析傳統醫術。
  • 針灸減肥的副作用有哪些?
    核心提示:針灸減肥可以說是現在比較受大家青睞的一種中醫減肥方法了,不少肥胖者都是通過針灸減肥的方法瘦身成功,雖然針灸減肥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它也是有可能出現一些副作用的,那麼針灸減肥的副作用有哪些呢?針灸減肥的副作用主要有4個,分別是月經增加、感染傳染病、損害內臟健康、暈針昏迷。
  • 「間質」的發現,解釋經絡的存在,預示針灸的發展
    「間質」的發現,解釋經絡的存在,預示針灸的發展(針灸整脊歐陽暉)2018年三月
  • 當萌萌的動物來針灸:聽著挺潮,效果挺好
    不過雖然是中國的研究成果,現在卻是美國的IVAS(國際獸醫針灸協會)將動物針灸推廣到全世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允許認可針灸應用於40多種動物疾病,且具療效。而在美國,目前有約1000隻受風溼病、不宜手術的腫瘤、慢性疼痛以及神經性問題等疾病困擾的寵物狗和寵物貓正在接受獸醫實施的針灸治療。
  • 針灸/電針刺好處多多,你知道嗎?
    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的醫療手段,針灸就是將細針在全身預先確定的位點上刺入皮膚中。電針刺是一種利用小的電流增強針灸效果的針刺療法。針灸治療高血壓具有療效顯著、副作用小、操作簡便等特點,在中國是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的常用方法之一。當針灸療法(Acupuncture)最初在西半球流行之時,它曾遭到到質疑。現在這樣的質疑仍然存在。
  • AAPAS ▏針灸進入聯邦保險策略微信圓桌會議
    正是由於我們共同努力去發展、推動和保護中醫針灸業的事業心,美國的針灸業才有可能有今天。我是今天這個圓桌會議的主持人何紅健。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想法也有不同,因此就會有不同的建議和看法。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希望大家今天能暢所欲言,對事不對人,有不同自己觀點的時候,不要認為是個人的人身攻擊。謝謝大家。
  • 還在吐槽量子針灸?!你太孤陋寡聞了…… —新聞—科學網
    這是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王軍老師2017年11月在《中國針灸》上發表的論文。(真的是論文哦!那麼是否可以在針灸臨床中,實現有血緣關係的直系親屬互治?即父母生病給子女針灸,子女生病給父母針灸,甚至兄弟姊妹之間針灸互治,如果量子糾纏理論真的適用於針灸臨床,那麼即便患者與被針刺者相隔距離很遠,也會產生治療效果。如果這種假設被證實,那麼這應該是量子糾纏理論在針灸臨床運用中最生動的體現。」
  • 中醫針灸治好膝關節疼痛,非洲美女為中醫打CALL
    2020年年初,在獅子山中塞友好醫院的中醫科門診室內,患者戴維斯緊緊地握住中國戴維斯是塞國前衛生部長的妹妹,她早就聽聞中國的中醫神奇,患有雙側膝關節嚴重退行性變,飽受病痛的她講述,這病讓她雙側膝關節疼痛難忍,走路時痛感更加劇烈,不得不一直依靠藥物止痛。 以前每天服用一次止痛藥,每次1粒,而現在每天需要服用兩次,每次1粒,但疼痛感仍未得到控制,對她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困擾,嚴重影響了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