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讀了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集,看了他不少短篇小說,巨匠不愧是巨匠,每一篇短篇小說拉出來都可以稱之為經典,在小編看來契訶夫要遠比歐亨利(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的短篇小說精彩的多。
《苦惱》是契訶夫眾多經典短篇小說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寫於1886年,契訶夫寫這篇短篇小說的時候年僅26歲,26歲的契訶夫已經創作了不少佳作。《苦惱》的副標題是「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而這句話是出自《舊約全書》。這篇短篇小說講的是一位死了兒子的老年車夫,為了生活不得不繼續從事車夫的工作,老車夫死去了兒子,想要找一個人去傾訴,可是偌大的一個彼得堡城市竟然找不到一個人去聽他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以至於後來他只能夠對自己的小馬去訴說自己的苦惱。
該篇小說揭示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黑暗及人和人之間的冷酷無情。馬車夫先是和一名軍官訴說自己的苦悶,但是軍官也只是問了一句「他害得什麼病」和「趕車吧,趕車吧……」;而後他又向3個青年訴說,而這幾個青年也只是要求他快點兒趕車;第三次老人向一位富人家裡的僕人訴說,可是老人還沒開口就被那位僕人拒絕了;第四次他想居住在一起的車夫們訴說,可是剛開口別的車夫就已經開始蒙頭睡了;最後老人只得向馬兒訴說自己的心事。這是一個悲劇,不只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其實在今天,在如今的社會,小編覺得這篇作品仍具有其現實意義。你的苦惱只是你的苦惱,你又該拿自己的苦惱向誰去訴說?在如今社會大家生活壓力都是如此巨大,誰又有閒心去傾聽你的苦惱,誰又有閒工夫去分擔你的苦惱,去幫你分解憂愁,再說了誰又沒有苦惱呢?你的苦惱只是你的苦惱,而我們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苦惱,自己能夠將自己的那一方小小的天地經營好就不錯了,哪還有工夫去顧及他人呢?
再者,在當今社會,作為想要訴說苦惱的人本身,也要有其自身的自覺性,自己想辦法去化解自己內心的苦惱,而不是到處去訴說自己的苦惱苦悶,這似乎就有點兒像是負性情緒的傳播一樣,所以還是自己消解比較好。當然這有點兒冷酷,也有點兒自私無情,可是如果當你自己還顧及不了自己的時候,即使是有那份心你也沒有那份力量呀,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我們無能為力幫助他人的時候,做好自己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對這個社會最好的善了吧。
契訶夫、莫泊桑和歐亨利,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大家覺得他們三個人之中誰的短篇小說寫得更厲害呢?大家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告訴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