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歐美金融工作者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收看她的消息。
她,便是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
耶倫曾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本文圖片均來自@紅星新聞在美國時間2月3日,這位滿頭白髮的七旬老人,就將歸還「美聯儲主席」這把交椅,結束四年任期。至此,美聯儲105年歷史中的「首位女掌門」時代告終。
耶倫人生選擇耶倫1946年出生在布魯克林。父親是波蘭移民後代,是一名家庭醫生,母親是一名小學教師。耶倫很小的時候,父親曾出過事故。在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耶倫稱,「他從樓梯上摔下,碰傷顱骨,造成一隻眼睛失明。那個年代裡,家庭醫生必須到患者家裡出診,我母親不得不成為他的司機。」
耶倫稱,她的父母分別出生在1906年和1907年,經濟大蕭條的經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世界觀。「我的父母都因經濟大蕭條而受到重大創傷。」此外,耶倫透露,小時候家中財政一直由母親把持,母親還十分關心股市,這對她產生很大影響。
耶倫是一名學霸。她1963年從漢密爾頓堡高中畢業,並作為告別演說者在畢業典禮上講話。她是學校評選的榮譽學生,還參加了心理學俱樂部、歷史俱樂部,並且是校報《領航者》的總編輯,摘得市長頒發的委員會學術獎項,數學獎、科學獎、英語獎。她的同學查爾斯稱,「她明顯是我們班裡最聰明的人,但用這來形容她還遠遠不夠。」
耶倫年輕時的照片,在同學眼裡她是最聰明的人。而這個「最聰明的人」,後來還師從未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學習,並因為他的一場演講,下定決心學習經濟學。
這位老師,就是耶魯經濟學教授詹姆斯·託賓,曾在甘迺迪時期的美國白宮任職。當時耶倫正在布朗大學學習,託賓的演講主題為「生命周期消費模型」,一種講述人們在人生不同階段如何花銷和儲蓄的理論,以及這樣對經濟管理來說意味著什麼。
聽入迷的耶倫隨即申請了耶魯大學的研究生,希望跟隨託賓學習。耶倫說,經濟學家們經常因為太關注抽象的數學,卻不關心其衍生物而備受批評,「但對託賓來說,經濟學是一門如何讓人們生活得更好的學科。」
「我最喜歡經濟學的一點,是它可以讓人們能用嚴密的分析方式來思考問題,對人類生活有巨大影響。」耶倫稱,「這是一門關係到人類福祉核心問題的學科,市場系統的巨大崩潰將帶來失業率長期高居不下,以及毀滅性後果。」
家庭影響如果用兩個字形容耶倫在職業決定上的選擇,那就是:謹慎。
1971年,耶倫在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但和大多數資歷較淺的教師們一樣,她未得到在哈佛終身任教的機會。1977年,她跳槽了,工作單位便是美聯儲,但當時她只在那裡做了一年。
也是在這裡,她遇到了未來的丈夫——喬治·阿克洛夫。
耶倫和丈夫阿克洛夫在美聯儲相識,並一見鍾情。一般來說,沒有哪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名氣會小於自己的配偶,但阿克洛夫就是其中一位。當時,阿克洛夫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名經濟學教授,碰巧需要在美聯儲工作一段時間。兩人一見鍾情,而且學術觀點相近,因此很快在年底結婚,此後在經濟學上也多有合作的作品出爐。
婚後,夫婦二人曾到英國任教兩年,隨後又都返回伯克利分校任教。他們的經濟學思想,還影響到唯一的孩子羅伯特·阿克洛夫。目前,羅伯特在英國的華威大學任教,也是一名經濟學家。
說起耶倫的丈夫阿克洛夫,他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但在11歲那年,他的父親失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化驗師的工作。家人失業的經歷,給年幼的他留下深刻印象。
正因為如此,耶倫和丈夫兩人對待失業都十分嚴肅認真。耶倫早期在政府任職期間,雖然阿克洛夫和她一起搬到了華盛頓,卻執意經常飛回伯克利分校教學,怕的就是丟掉這份工作。
1997年-1999年,耶倫曾被任命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在華盛頓任職期間,耶倫也不忘精打細算時間,不管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委員,還是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她都不會忘記,伯克利分校給她設置的「在外工作只要不超過5年,便會保留其教授職位」的年限。
丈夫阿克洛夫在背後默默支持著耶倫。「我們兩個人,不論分開還是在一起,都非常關註失業的問題。」耶倫說,當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時,就像阿克洛夫說的一樣,「你真的會陷入困境。一方面是你的儲蓄不足,另一方面這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你會呆坐在家中,感覺自己十分糟糕。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任期工作耶倫是最早發現美國樓市泡沫問題,也是最早嗅到金融危機苗頭的美聯儲官員。
耶倫是首個嗅到金融危機苗頭的美聯儲官員。《紐約時報》報導稱,早在2007年9月,耶倫便警告了這一問題並號召採取行動。而2008年10月,在雷曼兄弟倒閉、金融危機來襲後,耶倫也是第一個稱國家進入經濟衰退期的美聯儲官員。
回到2014年,耶倫當選美聯儲主席那年。和她一起競選這一職位的熱門人選還有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
美國彭博社在報導耶倫時,曾援引一位經濟學家的話來講述耶倫和薩默斯之間的不同。「如果你對薩默斯說了些不正確的事情,薩默斯可能會說,『你到底讀沒讀過研究生?學沒學過經濟學?』而耶倫會說,『你有沒有從這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耶倫有能力讓人們達成共識。」
耶倫的管理更偏「學術派」。當時,美國主流媒體都紛紛看好耶倫。而她的鴿派理念(支持量化寬鬆的通脹派被稱之為鴿派,反之為鷹派)被認為最接近前任主席伯南克本身。薩默斯最終退出競選。
耶倫以56票贊成和26票反對的選票在美國參議院獲得通過,卻是美聯儲主席所收到過的最低支持選票。那時,人們對她仍有許多質疑。
耶倫2014年2月宣誓就職,擔任美聯儲主席一職。雖然耶倫管理下的美國經濟並非完美無缺,但她管理下的失業率,是歷屆美聯儲主席中失業率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且股市仍在一路上漲,美國經濟持續復甦。
據財經媒體Quartz報導,2014年2月耶倫上任就職時,美國的失業率為6.7%。如今,這一數值為4.1%。
耶倫交出了一張「近乎完美」的答卷。在耶倫領導下,美聯儲還在過去2年時間裡五次加息,將利率從零的水平上調,並逐步縮減量化寬鬆政策下的購債規模。在實現充分就業的同時,耶倫還完成了美國國會設定的另一個目標,將通貨膨脹水平維持在2%的目標內。
《紐約時報》評論稱,耶倫雖然使得美國經濟取得了進步,但給人留下「工作仍未完成」的一絲印象。
無論如何,美聯儲史上首任女掌門的時代,畫上了句號。
耶倫的背影(原題為《美聯儲105年歷史中的「首位女掌門」時代今日謝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