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課題組揭示新冠病毒的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結構和生化特性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研究組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nsp12-nsp7-nsp8 core polymerase complex from COVID-19 viru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描述了其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該複合物由nsp12催化亞基和nsp7-nsp8輔助因子組成。它的結構與SARS-CoV中相對應的結構高度類似,具有典型的RNA依賴的RNA聚合酶的保守基序,並暗示了輔助因子激活的機制。生化研究表明,與SARS-CoV病毒相比,SARS-CoV-2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活性降低,單個亞基的熱穩定性降低,提示其具有更好的人適應性特徵。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目前人們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是從動物開始傳播的,病原體為SARS-CoV-2。自2020年1月以來,該病毒已迅速傳播到中國大部分地區和其他國家,形成全球大流行。截至目前(2020年6月1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630萬例,死亡人數達37萬。

SARS-CoV-2屬於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這是一組具有廣泛宿主範圍的正義RNA病毒。目前,已總共鑑定出七種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其中SARS-CoV-2與2002-2003年出現的SARS-CoV在基因組序列上的相似性最高。兩種病毒利用相同的宿主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進入細胞,並引起呼吸道症狀,可能發展為嚴重的肺炎並導致死亡。然而,與SARS-CoV相比,SARS-CoV-2具有更高的傳播率和更低的致死率。大多數感染所導致的症狀輕微,並且還有許多無症狀感染病例。這些特性使SARS-CoV-2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更迅速地傳播,從而導致大流行。闡明SARS-CoV-2的感染和複製行為將為了解其獨特的發病機理和宿主適應特性提供關鍵信息。

圖1. 新冠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體三維結構

冠狀病毒的複製由其基因組中的開放閱讀框1a(ORF1a)和ORF1ab編碼的一組非結構蛋白(nsps)負責,這些蛋白最初翻譯為多蛋白,然後進行蛋白水解、切割以及成熟。這些蛋白質組裝成一個多亞基聚合酶複合體,以介導病毒基因組的轉錄和複製。其中,nsp12是具有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的催化亞基。雖然,nsp12本身能夠以極低的效率進行聚合酶反應,而nsp7和nsp8輔助因子的存在會顯著促進其聚合酶活性。因此,將nsp12-nsp7-nsp8亞複合體定義為介導冠狀病毒RNA合成的最小核心組件。為了實現病毒基因組的完整轉錄和複製,還需要幾個其他的nsp亞基組裝成完整的轉錄複製複合體,其中包括nsp10,nsp13,nsp14和nsp16,但對於它們在RNA合成過程中是如何發揮具體功能的機制尚不清楚。

由於宿主的免疫選擇,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易於發生「漂移」,與之相比,病毒聚合酶發生突變的概率較小,並且具有更高的進化穩定性,顯示出作為高效抗病毒藥物靶標的巨大前景。因此,了解SARS-CoV-2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和功能是開發新型治療藥物的必要前提。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其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該複合物由nsp12催化亞基和nsp7-nsp8輔助因子組成。它的結構與SARS-CoV中相對應的結構高度類似,具有典型的RdRp保守基序,並暗示了輔助因子的激活機制。生化研究表明,與SARS-CoV病毒相比,SARS-CoV-2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活性降低,單個亞基的熱穩定性降低。

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發現SARS-CoV和SARS-CoV-2可能都來源於蝙蝠。此前的流行病學動力學分析顯示,SARS-CoV並沒有完全適應果子狸和人這些宿主,而SARS-CoV-2卻表現出在人群中高效的複製和傳播,並且迄今為止還沒找到中間動物宿主,提示這兩種病毒在進化上存在較大差異。相關研究發現,人體體溫要低於蝙蝠體溫,在飛行時蝙蝠體溫可高達40攝氏度以上。SARS-CoV-2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物亞基的熱穩定性降低,暗示SARS-CoV-2病毒經過長期進化,已經比SARS-CoV病毒具有更好的人適應性特徵。

圖2. 新冠病毒與非典冠狀病毒核心聚合酶結構與生化性質比較

總之,該研究對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和生化分析提高了我們對不同病毒RdRps合成RNA的機理的認識。此外,SARS-CoV-2和SARS-CoV聚合酶組分的不同生化特性為冠狀病毒適應性進化提供了線索。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彭齊助理研究員,彭如超助理研究員,博士生袁斌,碩士生趙靜茹為論文並列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

文章連結: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0)30754-3

相關焦點

  • CellReports|施一/高福課題組解析出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2」的研究文章,該研究通過Cryo-EM技術解析了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nsp12-nsp7-nsp8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發現SARS-CoV-2的這個核心聚合酶複合物與SARS-CoV的相比,酶活性更低,熱穩定性更差。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該研究通過探索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全酶(nsp7/nsp8/nsp12)冷凍電鏡結構,研究新冠病毒多亞基蛋白機器的組裝和功能以及其可能如何靶向治療新冠病毒。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研 究 內 容新冠病毒的基因組通過依賴RNA的RNA聚合酶全酶(亞基nsp7/nsp82/nsp12)與一系列輔助因子一起進行複製和轉錄,而這其中nsp13解旋酶是整個RNA複製過程中的重要組分之一。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套式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由非結構蛋白12編碼,縮寫為nsp12)在RdRp 全酶(holo-RdRp,包括nsp7/nsp82/nsp12)中發揮作用,合成所有病毒RNA分子。RdRp是瑞德西韋等抗病毒藥物的靶點。
  • /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其結構和功能...
    研究團隊在開展Integrator結構研究過程中,發現Integrator和PP2A核心酶(PP2A-AC)有較強的相互作用。通過系統生化和結構研究,驗證了二者形成穩定的功能複合物,並將其命名為INTAC(Integrator-containing PP2A-AC),屬於非經典的PP2A全酶複合物(見下圖)。
  • ...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其結構和功能,更新對磷…
    研究團隊在開展Integrator結構研究過程中,發現Integrator和PP2A核心酶(PP2A-AC)有較強的相互作用。通過系統生化和結構研究,驗證了二者形成穩定的功能複合物,並將其命名為INTAC(Integrator-containing PP2A-AC),屬於非經典的PP2A全酶複合物(見下圖)。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的結構(瑞德西韋的靶點)
    RNA依賴RNA聚合酶(RdRp,又稱nsp12)在病毒內催化病毒RNA的合成,它也是冠狀病毒複製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抗病毒藥物例如瑞德西韋的主要靶點。他們利用大腸桿菌表達了全長新冠肺炎的nsp12(S1-Q932),並與在大腸桿菌中共表達的nsp7(S1-Q83)和nsp8(A1-Q198)孵育後,純化複合物,利用冷凍電鏡獲得了一個2.9解析度的複合物的三維重建結構,就像在SARS冠狀病毒nsp12-nsp7-nsp8複合物中觀察到的那樣,新冠肺炎的nsp12的結構包含一個「右手」聚合酶域(S367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4月10日晚10點,這項重要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RNA聚合酶作為這臺轉錄複製機器的核心部件,是最重要的抗病毒藥物靶標之一,破壞其功能預期將能夠阻止病毒的複製,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 備受矚目的廣譜抗病毒藥物法匹拉韋(Favipiravir)和仍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或GS-5734),預期即是進入人體後,通過代謝修飾,形成最終效應分子並靶向病毒RNA聚合酶發揮藥效的。
  • 專家點評|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結構功能更新對磷酸酶PP2A的認知
    通過系統生化和結構研究,驗證了二者形成穩定的功能複合物,並將其命名為INTAC(Integrator-containing PP2A-AC),屬於非經典的PP2A全酶複合物(見下圖)。PP2A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蛋白質磷酸酶之一,在某些組織中其含量甚至達到總蛋白量的1%。
  • 科學網—新冠病毒「複製機器」核心部件的三維結構現身
    新冠病毒RdRp-nsp7-nsp8聚合酶複合物2.9?
  • 新冠病毒RNA聚合酶電子顯微結構:複製時有「滑動夾子」防止過早分離
    新冠病毒RNA聚合酶電子顯微結構:複製時有「滑動夾子」防止過早分離  Winnie Lee • 2020-04-28 16
  • 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瑞德西韋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SARS-CoV-2是一種正鏈RNA病毒,它的複製是由病毒非結構蛋白(nsp)的多亞基複製/轉錄複合物介導的,這種複合物的核心成分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的催化亞基(nsp12)。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維...
    Resolution」的論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物理所劉迎芳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組等中外多方參與的實驗室通過使用最新的高解析度單顆粒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解析度的四聚體電鏡結構。該複合體涵蓋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區域。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的分子機制
    新冠病毒SARS-CoV-2引發的COVID-19疫情至今已造成全球4700多萬人感染和120餘萬人死亡。在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後,所編碼的一系列非結構蛋白要形成複雜的超分子蛋白質機器「轉錄複製複合體」(RTC),包含了聚合酶、引物酶、解旋酶、甲基轉移酶、核酸酶以及多種輔因子蛋白,負責病毒轉錄複製的核心過程,涵蓋了眾多抗病毒藥物設計的關鍵靶點。
  • 饒子和/婁智勇團隊解答新冠病毒RNA延伸與帽結構合成分子機制
    在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後,所編碼的一系列非結構蛋白要形成複雜的超分子蛋白質機器「轉錄複製複合體」(RTC),包含了聚合酶、引物酶、解旋酶、甲基轉移酶、核酸酶以及多種輔因子蛋白,負責病毒轉錄複製的核心過程,涵蓋了眾多抗病毒藥物設計的關鍵靶點。
  • 武漢病毒所等獲得草魚呼腸孤病毒衣殼內部的核酸和聚合酶複合物結構
    該研究利用200kV加速電壓的冷凍電鏡與對稱失配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水生呼腸孤病毒/草魚呼腸孤病毒近原子分辨的完整結構,包括病毒顆粒外部雙層二十面體對稱的衣殼和衣殼內部非二十面體對稱的聚合酶、輔助蛋白及病毒核酸結構,精確闡述了聚合酶及其複合物與核酸、衣殼蛋白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及精細的結構信息,研究了該病毒衣殼蛋白通過構象變化來協調聚合酶的複製與轉錄狀態切換的機制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螺旋狀分子為類比同類機制聚合酶判斷的RNA模版鏈(灰色)與新生鏈(紅色)的位置和走向;瑞德西韋預期以效應分子(GS-443902)的形式結合於催化反應中心阻斷RNA合成(右下插圖);背景為新型冠狀病毒冷凍電子顯微照片及聚合酶複合物處於不同視角下的分子形態。
  • 最清晰面目曝光:我國揭示新冠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系全球首個
    我國揭示新冠病毒三維精細結構,系全球首個據科技日報16日消息,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獲悉,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聯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揭示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
    在轉錄過程中,一種稱為RNA聚合酶的酶將自身包裹在DNA的雙螺旋周圍,使用一條DNA鏈與核苷酸匹配以形成遺傳物質的副本---一條新合成的RNA鏈,該RNA鏈的合成在轉錄完成後會釋放出來。所產生的RNA可以產生蛋白,而蛋白對於所有生命都是必不可少的,並可以在細胞內完成大部分工作。就像任何連貫的信息一樣,RNA轉錄需要在正確的位置啟動和停止才有意義。
  • 【學術前沿】雷鳴組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和確保端粒末端穩定...
    CST複合物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端粒結合蛋白複合物,在芽殖酵母中有Cdc13-Stn1-Ten1三個蛋白質組成。CST複合物在結構上被認為是端粒特異的單鏈DNA結合RPA複合物,但體外生化數據表明CST和RPA複合物各亞基的化學計量數並不是一致的【1,2】。因此,CST複合物整體結構信息的解析對回答CST和RPA複合物的關係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