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淺析中英文在線翻譯的語言差異——壹品優刊
隨著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國際貿易的發展幾乎遍布了全球,不過由於地區差異性以及語言文化的差異,導致雙方溝通的過程中不能直接進行交流。面對如此狀況,雙方之間需要一個溝通的紐帶,而中英文在線翻譯也隨之步入人們的眼線之中,成為國際貿易中重要的溝通交流方式。
每個國家之間大的聯繫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改變。平時我們就會見到一些國外友人,也是有一些密切的接觸。這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文化的彼此融合發展的趨勢。不過每個國家的書籍以及文化都成為交流的手段,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利用中英文在線翻譯能夠及時的解決各種問題。比如我們經常看的韓國的電視劇、日本的動漫等,這些都是在交談的過程中,運用語言以及文字的轉換,能夠讓更多的人去接受文化的特點。而語言在線翻譯就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理解文化的特點,了解這個國家的特點。
在線翻譯具有很好的靈活性與專業性。只要是需要翻譯了就可以直接查詢就可以了。在時間方面上也是比較嚴謹的,中英文在線翻譯會根據整體的需求去調整。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審美觀及語言邏輯思維方式。「由於人類居住的生態環境有別,各國的歷史不完全相同,各國人民創作的物質文明也有許多不同之處,英漢兩種語言在語音、詞彙、語法、修辭、篇章、語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在英漢、漢英翻譯過程中,只有先了解中英文化的不同,充分認識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及各自的特點,分清不同的表達習慣,才能準確地領會原文的含義,從而靈活進行地翻譯。
1.英漢語言文化對比
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下建立了自己的文化體系。西方文化以人為中心,強調人是萬物之靈,認為人可以認識自然、徵服自然、控制自然。其出發點是人文主義,其核心是理性和科學;重視個人的發展,重視人與自然的鬥爭,崇尚民主法制意識、擴張徵服意識和冒險精神等。中華民族文化與英語民族文化的區別有著謙虛與張揚、貶己尊人與平等對話以及尚古與崇今三大特徵。
2.英漢思維方式差異
不同的文化淵源導致了英漢民族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形態各不相同。一個民族的文化相異於另一個民族的文化最關鍵的地方就是思維方式,因為一個民族典型的思維方式往往是其一切精神文明產生的基礎。季羨林先生認為差異的關鍵在於思維模式:東方重綜合,西方重分析。」而對中西文化哲學傳統的特徵,藩文國教授做了一個既概括又貼切的對比:「中國人似乎更長於總體把握,而西方人善演繹;中國人強調群體,西方人強調個體;中國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國人善形象思維,西方人善邏輯思維。」
3.英漢語言差異比較
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模式造就了漢語和英語中不同的表達法和語言習慣。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著許多不同,漢語重形合,而英語重意合。漢語的重點在後,而英語的重點在前,漢語與英語的定語位置在許多情況下是不一樣的,漢語與英語的邏輯順序很多時候也不一樣,漢語中被動語態較少,而英語中被動語態則普遍存在。英語行文講究簡潔明快、文風質樸、邏輯性強,而漢語講究雕琢詞藻,為渲染氣氛,常用四字結構,語義重疊,語言邏輯鬆散4。鑑於這些差別,在翻譯時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差別,才能做到譯文不生硬,不是漢語式英語。
3.1 形合與意合
美國翻譯家奈達說過,從語言學角度來看,英漢之間最重要的區別莫過於形合與與意合之分了。英語是形態型語言,以形馭意,強調顯性連接,注重形合,漢語是語意形語言,以意統形,強調隱性連貫,注重意合。英語注重形合,其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結合常常通過關係詞、連接詞、介詞、詞的形態變化來表示其結構關係,句子嚴謹而缺乏彈性,因此句子各部分之間關係很緊密。漢語重意合,句中的詞語或分句之間的連接藉助語義手段 (即內在的邏輯關係) 來實現,少用連接詞。翻譯過程中要充分注意英語多用顯性連接、漢語多用隱形連貫這一句法特點。
3.2 邏輯順序
中西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影響了兩種語言的組織。英語以演繹式表達見長, 最重要的信息通常放在最前面先說, 先述及結果或做下結論, 再列舉事實或例證,「先果後因」。而漢語多使用歸納式表述, 重要信息放在後面,經常把條件、原因放在前面,結果放在後面,先列舉原因或事例, 再道明結果或做出結論, 「先因後果」 。
3.3 句子的側重點
通常漢語的重點在後,英語的重點在前。漢語中常常先給出一個形容詞,再引出一個名詞,或者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以什麼方式做什麼事情,大多數情況下,定語放在名詞之前。而英語句子的重點在前,所以我們經常見到英語中有許多定語從句或定語後置現象。
3.4靜態與動態
英語句子中,名詞的使用頻率高,常被稱為「名詞的語言」,常用名詞、施事者代替動詞,所以英語的表達呈現出靜態傾向。如:He is in the full conviction that real knowledge is the end product of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history。與此相比,漢語沒有謂語動詞與非謂語動詞的形式之分,原形動詞可以充當句子的各種成分,可以在句中多次連用,甚至重複、重疊,合成並用。因此,漢語除了部分句子沒有動詞以外,大量的句子都不止使用一個動詞,使漢語的表達呈現動態傾向7。上例的中文翻譯如下:他深信,只有對歷史加以透徹研究,才能真正學到知識。
3.5被動語態
英語中存在大量被動語態的句子, 這是英語的一種表達習慣, 鑑於兩種語言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句子結構, 在漢英翻譯中, 必須注意語態的轉換。例如,「我國各族人民每年都要熱烈慶祝十月一日的國慶節」。翻譯為:「National Day is enthusiastically celebrated on Oct. 1by the Chines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every year.」。
3.6 各種詞的使用
從詞類的劃分比較上看,漢語沒有冠詞,英語沒有量詞。從數量上比較看來,副詞、介詞,連詞的使用都是漢語中少,英語中多。漢語多用動詞而英語多用名詞,英語中代詞、介詞、連詞的使用頻率高,漢語的數詞使用得多, 因為漢語的成語及縮略語靠數詞構成,漢語的量詞使用頻率高, 正如英語的冠詞一樣。一般來說,漢語較英語簡練,因此英譯漢時需要進行適當的省略,一般省略的主要詞類是冠詞、連詞、代詞、動詞或可有可無的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