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漏婦女得醫治的事情,在聖經前三卷福音書中都有記載。耶穌是醫治的主,但耶穌不勉強人。根據福音書的記載,血漏婦女一開始似乎與主的醫治無份,與主的醫治有份的其實是另一個女孩子。
為什麼主耶穌要醫治那個女孩子呢?因她快要死了,她管會堂的父親代表她前來求耶穌。耶穌是聽禱告的主,便跟著她父親前去醫治她。主耶穌的醫治並不受時空限制,但主有自己的計劃和美意。從後面記載可以看出,若是耶穌當時當地就醫治她,那個血漏婦女就沒有得主醫治的機會了。「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足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
就在主耶穌和門徒前去女孩子家的這一段路上,血漏婦女抓住機會,用信心之手觸摸耶穌,用禱告之心求告耶穌,便蒙主耶穌醫治,從痛苦、絕望中得到完全地釋放。
聖經中特別記載的這兩個「十二」很有意思。看,當十二年前小女孩降生的時候,血漏婦女便患病了,是一種為人所不齒、極不聖潔的血漏病,且這病時間很長,長達十二年之久,以致她連一切養生的錢都花光了,其痛苦、絕望之情形可想而知。十二年後,女孩子快要死了。從面對血漏病之痛苦、絕望,到面對死亡之無奈、可怕,這就是人生歲月的寫照。如果沒有耶穌,人生真是痛苦、絕望、無奈、可怕。但是耶穌來了,他來了,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耶穌來了,這個女孩子蒙主醫治,死而復活;耶穌來了,血漏婦女蒙聖潔之主醫治,痊癒了,釋放了。
與這個女孩子相連的人,包括他的父親母親,及其他在其家中哭喊的人,無疑,女孩子是主角。與這個血漏婦女相連的人,包括一些跟隨而擁擠耶穌的人,血漏婦人因身體不潔而偷偷夾雜在他們中間,是次角中的次角。如上所說,無論是主角還是次角,人生都有各自的痛苦和難處,都需要最大的主角耶穌基督。但聖經記載,在這一路上,只有這位極不聖潔、極不重要的次角中的次角,憑著單純的信心觸摸耶穌,結果便蒙應允,得到主耶穌醫治了。
聖經記載,這個女孩子的父親是一個管會堂的,他本有地位,但卻不以自己的地位為地位,前來求耶穌,俯伏在耶穌面前,因為他的孩子快要死了。正所謂:「人的盡頭,神的開頭。」信心是被耶穌看為最可寶貴的,正是由於這信心,所以耶穌應允他,而至終也成全他。在得醫治這件事上,耶穌有主權,但一切人都要因信得醫治。
女孩子的「死」,血漏婦女的「血漏」,預表人的罪。耶穌使女孩子從死裡復活,使血漏婦女蒙醫治而得潔淨,預表寶貴的救恩。如此說來,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生活在罪的刑罰和痛苦之中,但主有愛,他的愛驅使他來到世人中間帶下了救恩,要拯救他們脫離極大的死亡。
整本聖經針對救恩講了兩類人,一是猶太人,也即神的選民,一是外邦人。如果說猶太女孩子代表猶太人,她父親代表她前來求耶穌,蒙耶穌應許前去醫治,無疑血漏婦女代表的是外邦人,在猶太人求而蒙應許的路上。救恩臨到外邦人,外邦人抓住了機會,便得到成全,得救了。有信心的以色列人,像這個女孩子,她和她的父親抓住了機會,相信主,求告主,便得醫治,死而復活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可見,無論是以色列人,還是外邦人,都要因著信緊緊抓住機會,緊緊抓住耶穌,因為「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願我們都能效法血漏婦人、女孩子和她的父親,用信心觸摸耶穌,到耶穌面前下拜,求主。如此,在身體上我們會獲得醫治,在生命和靈魂上,我們會獲得救恩。
「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親愛的朋友,當救恩臨到你,你是否抓住了機會?機會難得,千萬要抓住機會,因為機會一過,便不會再有了。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