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腦開發」竟是場烏龍!最新研究顛覆我們的認知!

2020-11-24 中國教育在線

  右腦 VS 左腦

  最近刷爆票圈的左右腦測試,看來誰都希望自己的大腦能被完全開發和使用。但是這個真的有科學根據嗎?家長們都在沉迷孩子的智力開發,盼望找到一個方法讓孩子的大腦也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我們萬萬沒想到,原來科學上根本沒有「右腦開發」這件事!

  誤區一:右腦開發,大腦還有90%需要開發

  糾錯:「右腦開發」是個偽命題,幼兒的左右腦是同步發展的

  「右腦開發」近些年很是時髦,可科學上根本沒有「右腦開發」這個事情。我最近十幾年來一直致力於破除「右腦開發」的謬論。

  有一種說法,似乎得到了廣泛「認同」,那就是:左腦指揮右邊的肢體,右腦指揮左邊的肢體;反過來,左邊的肢體活動帶動右腦,右邊的肢體活動能強化左腦。因為人們通常較少使用左手,所以會造成右腦不夠發達。

  幼兒的腦是同步發展的,沒有右腦先啟動再帶動左腦的任何證據。腦的可塑性比我們想像的大:就算孩子幼時腦有損傷,通常正常的那邊腦也會把受傷的那邊腦的功能接收過來處理;即便是成年後才受傷,復健仍有相當的成效。

  英國有一位小兒科醫生,追蹤了500名水腦症的兒童智力發展,直到他們30歲。他發現只要損壞是漸進式的,對智力都沒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孩子都能在社會上立足,自己養活自己。其中兩個孩子很特別,一個智商達到130,另一個畢業於經濟系。

  在解剖學上,兩隻眼睛的左半部投射出去是右視野,右視野到左腦;兩隻眼睛的右半部投射出去是左視野,左視野到右腦。並非右眼到左腦,左眼到右腦。所以叫孩子遮蓋一隻眼去啟發另一邊腦完全是無稽之談。但是直到現在還有人叫孩子用左手寫字、蓋住右眼來啟發右腦,完全不了解大腦是個合作無間的腦,只要中間的橋——胼胝體沒有被剪斷,信息的交換就是快速無礙的。

  儘管研究證據歷歷在目,坊間卻仍然充斥著右腦開發、潛能開發的謬論。想想看,孩子右手寫字就已經寫得不好看了,還叫他用左手寫;兩隻眼睛都近視看不清了,還叫他蓋住一隻眼看黑板,真是折磨孩子。

  左手只能鍛鍊左手,無法鍛鍊右腦。

  左手只能鍛鍊左手,無法鍛鍊右腦。

  現在,還有不少人打著「科學」的招牌,圍繞大腦來設騙局。很多人被告知,人的大腦只利用了10%,其他的90%有待開發。在科學上,到底有沒有「只用到10%的大腦,還有90%的潛能可以開發」這回事呢?

  要反駁這個謬論非常簡單,因為腦造影的研究與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直接看到這個人在思考、記憶、說話、聽音樂時大腦的工作情形了。實驗發現,盲人在摸讀盲文點字時,他的視覺皮質被觸覺召喚過去用了。如果把正常人的眼睛蒙住5天,他的視覺皮質就會開始改變,去做聽覺、觸覺方面的事。所以,大腦怎麼可能放任其餘90%不做事呢?

  人的大腦重約三磅,佔我們體重的2%,卻用到我們身體20%的能源。當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時,它是不可能只有10%在工作,而聽任其餘的90%閒著沒事幹的。

  大腦的神經是「用進廢退」的,常用的區塊也會因此而增大,長久不用的地方會被挪作他用。最重要的是,大腦不是頤養冗員的地方。所以,絕對沒有「只用到10%的大腦」這回事。

  美國心理學家丹倪斯頓曾經撰文批評這個謬論,他說:「凡那些告訴你大腦只用了10%的人,他們才是只用到自己大腦的10%!」

  絕對沒有「只用到10%的大腦」這回事。

  誤區二:搶跑,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糾錯:起跑早晚都能贏

  不少家長們被誘導,產生一種普遍的共識:學習上的事越早越好。尤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已「領先」一步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起跑晚了輸掉人生,對不住孩子,所以趨之若鶩。

  其實,在神經學上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這回事,實驗已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制。

  在我念書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生物教條,就是大腦的神經元死了後不會再生,不像皮膚的細胞會不停地代謝。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研究鳥類的比較心理學家發現,公鳥唱歌的神經元在秋天生育季節結束後就萎縮了,但到第二年的春天又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人類是從鳥類演化而來的,如果鳥是如此,那麼,人的神經元有再生的可能嗎?

  雖然目前並不知道人類大腦的海馬回每天有多少新細胞誕生,但是從對成年老鼠的實驗中知道,每天有5000~10000個新細胞出生。所以我們不必擔心「老狗不能學新把戲」,我們終身都可以學習。很重要的一點是,假如這隻成年老鼠努力學習新的東西,那麼它大腦中新生神經元的壽命就比較長,存留的細胞就越多。所以,越是要求思考的作業,越能產生新細胞;大腦中保留的新神經元越多,他的學習成績也就越好。

  美國最近有一個實驗,請大學生到實驗室來學雜技團的拋球。先掃描一次大腦,然後讓他們練習到能同時拋接三個球,並達到持續一分鐘不落地才可以停止,這時再掃描一次大腦。受試者回去休息三個月,不碰觸球,再回到實驗室來掃描一次大腦。當實驗者把三張不同時期的大腦圖擺在一起作比較時,很明顯地看出:第二張圖的頂葉掌管空間運動的地方有些特別活化,血流量增多,區域變大;持續三個月不練習,那個地方又縮小了。因為這些大學生已經超越了青春期,所以這個實驗很清楚地指出:人類大腦可以因外在環境的需求而改變內在工作的分配,就像一個成功的企業,它內部的機動性很大,會隨時因市場需求而調配人力。

  現在看來,過去以為大腦過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變的觀念是錯的。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人終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經驗而不停地重塑他的大腦。

  所以家長真的不要讓孩子在起跑線上爭先後,人生好似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贏。你若在孩子早期給他超過年齡能夠承受的壓力,反倒容易導致孩子早早對很多東西失去興趣和欲望,可謂得不償失。

  起跑早晚都能贏。

  誤區三:認為只有學習成績好才能成功

  糾錯:不要迷信智力開發,而要培養他的群體生活智慧、想像力及創造力

  歷史上許多成功的人都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但都是能利用別人長處的人,也就是能靠領袖魅力創造出一番事業的人。相信很多人看《三國演義》時都會覺得劉備很窩囊,他的天下是「哭」出來的,但是他的領袖魅力使關公、張飛願為他賣命打天下。他能知人善任,用諸葛亮為他治蜀,終於使他成為三分天下的一霸。再看曹操,他的聰明才智遠不及楊修,連曹操自己都曾說過「吾智不及汝,乃覺三十裡」,但是楊修最後還是死於曹操之手。所以聰明不等於成功。

  一個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但是他一定有某些人格特質是其他成功的人士所共有的。例如毅力、領袖能力等。所以父母不要迷信智力開發,應該把孩子讀各種補習班的時間用來玩遊戲,去培養他的群體生活智慧、想像力及創造力。

  我曾看過一個小男孩光是玩六顆報廢的電池就玩了一個下午,而且玩得不亦樂乎。一會兒是火車過山洞,一會兒是飛機丟炸彈,想像力豐富極了。

  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沒有想像力就沒有創造力。中國人過去「業精於勤荒於嬉」的觀念要改一改,因為背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21世紀的資源是腦力資源而不是自然資源,21世紀的競爭在創造力而不在記憶力!計算機的內存取代了人腦的記憶功能,把人腦的資源釋放出來,去做更高層次的整合、創新。

  父母只要用心想一想這些例子,就知道孩子的大腦不需要花大錢去開發。愛因斯坦的媽媽並沒有買這些昂貴的魔術方塊給他玩,他也拿到了諾貝爾獎。

  千百萬年來,嬰兒都是在最自然的環境中生長,眼睛看到的是他將來要生活的環境,耳朵聽到的是他將來要講的語言。當他有健全的心智、快樂的人生觀時,任何挑戰他都能面對,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過來的,他們留給我們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文明寶藏。

  孩子的大腦發展最適合的地方是溫馨的家庭,最佳的營養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有了這些條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上補習班或才藝班,他的大腦也會健全地發展。

  孩子的大腦發展最適合的地方是溫馨的家庭。

  誤區四:學英語越早越好

  糾錯:學英語不需要太焦慮,第二語言沒有關鍵期

  孩子什麼時候學英語最好?很長時間裡,媒體都在熱烈討論幼兒全美語學習的問題,大部分家長主張越早學習越好,擔心孩子錯過學外語的關鍵期,以後說英語有口音。有些家長雖不見得贊同,但是看到別人都這樣做了,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不得不跟進。

  母語的學習的確有所謂的「關鍵期」,愈早愈好。但第二語言的學習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支持關鍵期的證據。

  史丹佛大學的憲次白田曾對「學第二語言有無關鍵期」做了詳細的研究,他最後的結論是:沒有。他說,成年後再學第二語言,跟孩子時學習第二語言的表現並無差異。

  第二語言的學習,基本上與母語是不同的機制。法國的迪韓發現第一語言的大腦區域都在左邊,但是第二語言就很零亂,因每個人的經驗而不同。他的8個受試者中,竟然找不到一個地方是有6個人都共同活化的。

  一般來說,第一語言都在左腦處理,第二語言就轉到右腦去了,而且左腦活化的強度比右腦弱。現在的研究都發現,第二語言的大腦處理位置,不是與他學習的年齡有關,而是與他使用這個語言的精純度有關。

  以目前所有的研究看來,母語的學習是有敏感期的,技能的學習,如運動、樂器、舞蹈等也有敏感期。敏感期的早晚,目前並無定論,大部分認為在青春期之前。但是第二語言的學習並沒有敏感期。因為第一語言已把大腦中學習語言的機制啟動了,只有學得好不好的區別,沒有前面所說的學不會的問題了。亞都飯店嚴長壽總裁,他沒讀過大學,沒專門學過英語,後來通過自學和工作中的應用,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父母大可不必急著把還不會走路的孩子送去美語補習班,童年最重要的是遊戲,不是上課。

  童年最重要的是遊戲,不是上課。

  誤區五:學前強迫孩子認字

  糾錯:真正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不是認字,而是心理詞彙

  有研究發現,在學前被強迫認字的孩子,初入學時會表現得優於其他人。到小學二年級時,在學校的表現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在學習的態度上卻有顯著不同,他們比較被動,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再往後,往往狀態更不如意。

  其實,光是認得字是不夠的,必須先建立心理詞彙。中文有很多詞語,從字面看不出它的意思,如光棍、風流等。有時添加一個字又常常會改變原有詞的意思,如「天花」跟「天花板」。雖然只多加一個「板」字,但如果孩子不知道天花板是什麼,即使這三個字他都認得也猜不出意思來。省略一個字也是一樣,如「地理老師」跟「地理師」就不一樣。

  因此中文學習不只是認字,更重要的是建立心理詞彙,而這個詞彙是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對話,回答孩子無數的問題時不知不覺建立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要閱讀給孩子聽的原因。還要鼓勵他提問題,讓他打斷故事,因為讀書的目的本來就是在建立心理詞彙。通過任何方式建立都可以,不一定只從書本上得到。但太早或過分地驅策孩子反而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的自由意志。在不過分的情況下,應該給他一點自由度讓他享受他的遊戲和童年。孩子的時間其實不應該每一分鐘都被控制,家長必須留給孩子一點做白日夢的時間。有想像力才有創造力,「自由聯想」是創造力很重要的一個來源。科學上很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散步、洗澡,心思不被佔據,可以自由聯想時,突然跑出來的。

相關焦點

  • 「右腦開發」竟是場烏龍!腦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顛覆我們的認知!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研究鳥類的比較心理學家發現,公鳥唱歌的神經元在秋天生育季節結束後就萎縮了,但到第二年的春天又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人類是從鳥類演化而來的,如果鳥是如此,那麼,人的神經元有再生的可能嗎?雖然目前並不知道人類大腦的海馬回每天有多少新細胞誕生,但是從對成年老鼠的實驗中知道,每天有5000~10000個新細胞出生。
  • 研究稱左右腦並無主導側 或將顛覆優勢腦理論
    原標題:研究稱左右腦並無主導側 或將顛覆優勢腦理論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6日報導,美國猶他大學的神經學家研究發現,並不存在優勢右腦或者優勢左腦的情況,某一側大腦並不能主導或影響個體人格特點。研究負責人傑夫安德森博士說:「可以肯定的說,某些大腦功能確實由某一側大腦負責。   你是「右腦型」還是「左腦型」人才?
  • 闢謠:右腦開發可以激發孩子創造力?家長來聽最新腦科學研究結果
    最近豆媽在讀《最強大腦》科學判官Dr.魏(魏坤琳,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的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發現自己原來存在一個關於左右腦的誤區,就是「開發右腦能夠激發孩子創造力」這個說法到底是不是靠譜。通過學習,我發現自己雖然是教育學專業,又是心理諮詢師,但是對於左右腦之間關係的理解還是不夠透徹!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的右腦開發會讓其更聰明,但別錯過了這個年齡
    家長們尤其注重孩子的右腦智力開發,覺這樣可以讓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讓孩子變得更聰明。那麼這樣究竟可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呢?而右腦開發的最佳年齡是幾歲呢?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太了解,那麼今天我們大家來一起學習了解一下關於孩子右腦開發方面的知識。
  • 「左撇子」更聰明=右腦開發?研究人員:父母大多都被「騙了」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很多人都聽過「左撇子的孩子更聰明」這句話,認為經常用左手的人右腦會發達許多,所以要比右撇子聰明,事實真是如此嗎?「左撇子」等於右腦開發?曾有研究人員表明:「左撇子」更聰明並不等於右腦開發,父母別被「騙」了。
  • 我們人類進行右腦開發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人類進行右腦開發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能夠儘可能的把右腦的潛能給開發出來,但是要明確的一點是我們進行右腦提升我們右腦思維能力,並不是要求我們用右腦思維取代左腦思維,我們進行關於右腦的大腦開發,是為了能夠把左腦和右腦相互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左右腦的優勢,達到全腦開發的效果。
  • 聽說右腦發達的孩子更聰明,這4種方法助你開發寶寶的右腦!
    研究表明,人的右腦存量大約是左腦的1萬倍,科學家愛因斯坦、畫家達文西都有著超級發達的右腦,本期我們就來談談家長該如何開發寶寶的右腦吧。1.多聽音樂另一項研究表明,寶寶多聽音樂可以刺激右腦,因為人的右腦控制著音樂欣賞的功能,經常聽音樂可以使寶寶達到開發右腦的效果,淘媽建議給寶寶聽音樂時,優先選擇古典音樂、鋼琴曲或者音調舒緩的音樂。
  • 哈佛教授:右腦開發很重要,抓住0-6歲,4個方法鍛鍊娃的右腦
    於是研究人員開始研究起如何開發右腦。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哈佛醫學院的瓊斯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要想好好開發右腦,家長就要抓住0-6歲這個階段,用這4個方法開發右腦,孩子將來越可能成為潛在學霸。想要開發孩子的右腦,我建議三歲前多鍛鍊孩子的手指,尤其是左手的手指。在左右腦分工理論中,還提出右腦控制左手,左腦控制右手,所以文藝復興三傑都是左撇子。可以讓孩子玩一些捏橡皮泥、夾豆子、手指操、塗鴉等遊戲。
  • 開發右腦會讓孩子更聰明?左右腦的活躍度,關係到方方面面
    1981年美國的博士佩斯裡通過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就像我們的左右手一樣,左右各半掌握著不同的分工。總之,開發右腦的確可以讓孩子更加聰明一點,但左腦也不能落後,這樣才能保證左腦和右腦協同發展,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 開發智慧,從右腦開始
    自斯佩裡研究「裂腦人」榮獲諾貝爾獎以來,世界各國科學家們對人類大腦兩半球的探索和認知,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科學家們發現,大腦之謎很大程度上就是右腦之謎。目前,右腦這個「迷中之謎」雖遠未被全部揭開,但所獲得的一些階段性新成果,已足以令世人驚嘆和興奮不已。
  • 哈佛研究:兒童的右腦比左腦更值得開發,家長千萬別錯過
    開發孩子的大腦是很多家長都會做的事情,但其實大腦並不是一個整體,從實用角度的開發,大腦中值得被提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左腦和右腦。人的左腦通常被認為是理性腦,負責語言、邏輯、分析、抽象、推理和計算等功能;而右腦則更加的感性,負責人的直覺、情感、普遍認知、形象記憶、音樂、舞蹈、美術以及靈感等其他方面。
  • 全腦開發中左右腦有什麼不同?
    其實根據相關資料表明,愛因斯坦慣用右手, 1999年,三位美國科學家在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了對愛因斯坦大腦切片進行研究的論文,他們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頂葉部分比一般人對稱,這主要是由於他的左頂葉比常人要大,大小和形態類似於右頂葉, 而頂葉這片腦區主管著視覺空間認知、數學能力和運動想像能力,這很有可能就是導致愛因斯坦超凡的邏輯思維和空間認知能力的主要原因。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3種方法,給娃一個超強右腦
    美國哈佛兒童研究學院調查顯示:愛因斯坦、居裡夫人、達文西等等,這些偉人都有一個相同之處:超強發達的右腦(Think Different),右半腦的信息存儲量約是左腦的9千倍。左右腦有什麼區別?李玫瑾教授直言:3-6歲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3種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右腦!為什麼要開發右腦?1、智力發育的需要從小開發右腦與孩子發展智力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大腦的思維想像力要遠高於語言表達的速度,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或與人交流時,頭腦會先形成初步的擬態思維,然後通過記憶神經元電波進行轉化進行語言表達,右腦發育好的孩子在人際交往這方面會更如魚得水。
  • 什麼是全腦開發?全腦開發=左腦+右腦
    什麼是全腦開發?全腦開發=左腦+右腦美國加州學醫學博士斯佩裡「左右腦分工」理論、美國艾登泰勒博士「潛意識輸入法」和美國哈佛 學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們全腦開發與學習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們對MQ(道德智商)全腦開發方面最為重要也最基礎個如果思想夠正面夠光明也能夠自肯定、有信心比較易受環境影像自然其EQ教穩定IQ當然比別強學習效果也好研究表明EQ穩定者其IQ比強倍。全腦開發=左腦+右腦「全腦開發」也叫「全教育」以腦為核心整個身心功能全面開發。
  • 全能右腦 | 揭秘神奇的松果體(右腦開發)
    在很多潛能開發的訓練過程中,很多家長會有一個疑問— —孩子們蒙著眼睛是怎麼看到的?首先,家長們要明白一件事孩子經過科學訓練開啟五感之後,蒙眼識別顏色、圖形和文字,只是開啟孩子右腦潛能的一個前期表現。通過這個表現,我們可以判斷孩子的右腦潛能是否被打開,僅此而已。有人會對這種神奇的現象提出各種質疑和批判。
  • 應該如何開發幼兒的左右腦?
    3-6歲是幼兒智力潛能開發的關鍵期,也是情緒情感健康發展的最佳時期。心理學與人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思維,右腦主要從事形象思維。那麼,要開發幼兒的左右腦,不僅要知道幼兒左腦開發包括哪些內容,而且要知道幼兒右腦開發包括哪些內容,更要了解如何開發幼兒的左右腦,注意開發幼兒左右腦時的禁忌。那麼,如何開發幼兒的左右腦呢?
  • 為什麼要開發右腦?通常有這些表現的孩子右腦發達,智商高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插畫:Juice智商對一個人的學習和事業發展有重要影響,而決定智商差距的關鍵點就是腦發育程度的不同,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兩部分,研究發現,右腦發達的人更聰明,比如像愛因斯坦等偉大的科學家的右腦都很發達,他們擁有超強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及觀察力
  • 「右腦開發」理論真的很重要嗎,是否科學?
    一、右腦是優勢腦,左腦是劣勢腦?我們聽過不少關於右腦開發的優勢,比如右腦的記憶容量是左腦的100萬倍,事實上,大腦左右半球擁有更多相似的功能而非不同。這解釋了為什麼那些單側關鍵腦區受損的病人仍舊擁有一定的腦運作功能。
  • 「右腦開發」是謊言
    「右腦開發」近些年很是時髦,可科學上根本沒有「右腦開發」這個事情。我最近十幾年來一直致力於破除「右腦開發」的謬論。  有一種說法,似乎也得到了廣泛「認同」,那就是:左腦指揮右邊的肢體,右腦指揮左邊的肢體;反過來,左邊的肢體活動帶動右腦,右邊的肢體活動能強化左腦。因為人們通常較少使用左手,所以會造成右腦不夠發達。
  • 左腦是「獨立體」,右腦是「宇宙體」——對大腦的再認知
    我此前對大腦的認知還停留在「左腦是理性腦、右腦是感性腦」的基礎上。昨天看了一個視頻,美國腦科學家泰勒的TED演講「腦中的兩個世界」,拓展了我對左右腦的認知。以前我對左右腦的獨立性有一種模糊地認知,以為它們是一種混沌的狀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根據泰勒的解讀,左右腦完全是獨立的,它們僅通過胼胝體聯結、溝通。